為什麼大家都喜歡朴樹呢?

去年「樹與花」演唱會的時候,底下哭成了一片。去年演唱會的時候發現,所有的媒體的朋友,所有的音樂圈的人,都對朴樹極有感情,雖然平常也不會嚷嚷或者掛在嘴邊,但是朴樹一出來,大家就都充滿愛意的樣子。這樣的藝人在圈內太少了,見過口碑很好的藝人,但是沒有見過大家這麼有感情的藝人。朴樹身上究竟是哪個點如此吸引人呢?


我不太會理智的回答問題,就講講我的感覺吧。

他身上有種純凈感,矯情地說,就像一個嬰兒一樣乾淨。但現在的藝人,現在的圈子,烏煙瘴氣。

所以朴樹在其中就用黑暗中的光一樣的感覺。

詞不達意,語無倫次。有些中二。但是我說的是我的感覺


他讓人相信。


真誠,他的那種純真和乾淨,讓人有些心疼地愛他。很多人在朴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者自己希望成為的樣子。朴樹的歌,他所代表的品質,救贖了一些人走出黑暗,成為生命中的光亮。

對於朴樹的問題,我從來都寫不出太多,因為實在太愛他,融化進血液。


1

樹是安靜的,溫柔的,敏感的,憂鬱的,堅定的,會開出滿樹繁花,也會繁花落盡。我愛樹的靜美,愛樹的華美,愛樹的頹美,愛樹的智慧。朴樹人如其名。

2

我愛當初的天才出世。我看到才華橫溢,才華豎溢,才華在各個方向溢出。兩張專輯《我去2000年》、《生如夏花》,深情、憂鬱、傲慢、孤獨、細膩、熱烈、堅決,無一不動人。

3

十年後,他出了幾首歌:

2014,《平凡之路》

2015,《在木星》,《好好地》

2016,Baby ,До свидания (達尼亞)

每一首都超愛。

4

誠實是需要勇氣的。誠實會給人痛苦。他不能不誠實,好在他從誠實的痛苦裡堅持下來了。他從誠實里學到了智慧,學到了慈悲,學到了對待時間的態度。時間無言,如此這般。他用歌表達他十年的歷程,於是有了《平凡之路》;他用歌宣告他的歸來,於是有了《在木星》;他用歌訴說他的慈悲,於是有了《好好地》;他用歌對過去說了聲再見,轉個背,開啟新未來,於是有了《Baby ,До свидания (達尼亞)》。我期待他的新未來,有異國風情,有古典韻味,有搖滾態度,跟任何人都不一樣。

十年後,他從莫扎特變成了貝多芬。兩者給人感動是不一樣的,無法說更愛哪個,兩個我都愛得無法自拔。

5

他的才華不止於歌曲,我愛極了他兩首歌的MV:《好好地》、《Baby ,До свидания (達尼亞)》,像看電影似的。特別是《好好地》MV,感動到哭。最後一個鏡頭,老人從幻想回到現實,老伴卻還在病床上昏迷不醒,給我極大的震撼。

6

他總是像個局外人,遊離在主流之外。不知為何,我愛的幾個人,王小波、木心,全都是這類。或許因為他們都是內心誠實的人,而不幸的是,不誠實才能成為主流。

7

最可喜的是,他跟張亞東合作了。這兩個人,是天生的一對。張亞東也是安靜的,有才華,而且認真得要命。

8

木心說:一個成熟了的男子較一個青年更孩子氣些。我愛他孩子般的笑容。


三個原因吧。

第一,朴樹本人,極度內向的性格決定了他純凈的音樂表達和一個真誠的公眾形象,大概是現在已經被用濫的文藝兩字最理想的代表了。

第二,《生如夏花》之後的長期閉關與淡出一方面讓他遠離娛樂圈的喧囂,一直得以保持淡泊的形象,另一方面讓他的名字承受著越來越多的懷念和期待——一定程度上也是回憶的美化效應作祟。

第三,當年聽朴樹長大的那批孩子現在稍微混出來了,掌握了各種媒體尤其是網路上的大部分話語權,所以你看到鋪天蓋地對朴樹的讚譽一定程度上也是特殊的這一代人撐起來的語境。

上面算是客觀機制,不過每個人大概也都有個人化的主觀原因啦,無論如何朴樹在我的聆聽歷程里也永遠是不可替代的,真心希望他可以過得自在。


推薦閱讀:

朴樹真的有寫過《失傳已久的大海》嗎?
如何評價朴樹2015《好好地》演唱會?
如何評價朴樹在《大事發聲》中演唱的《送別》?
如何評價朴樹「好好地 Ⅱ」2017 中國巡迴演唱會南京站?
如何評價朴樹2017.4.30北京「好好地2」演唱會?

TAG:音樂 | 朴樹歌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