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經濟學人?

怎麼看懂經濟學人?裡面有大量的生詞,除此之外,在一個長句里,我把生詞弄懂了,有時也理解不到整句話的意思。常常讀完了一篇 ,只能理解很少的一些東西,我該怎麼提高呢?我該怎麼讀它,更有效?


說實在的,身為一個英語專業的學生,我在上大學的時候,老師給我們講解一篇外刊雜誌上的文章,是關於計算機的。我覺得我們老師連那篇文章在講什麼都沒鬧明白。就一個勁的照著詞典上的單詞教導我們怎麼翻譯。

你試過看Chinadaily,Beijing Review之類的文章了嗎?是不是連單詞都不用太鬧明白就懂了?

說來說去,經濟學人上的文章的難懂其實在於背景知識的匱乏。個人感覺紐約客比經濟學人還難懂,就是因為至少經濟學人關心的還是很多世界範圍的東西,而紐約客就針對本國發生的事情,對我來說就更難了。

另外,還有經濟學的知識,科技類的知識等等。太專業了。許多美國人都坦白說看不明白呢。

學語言,其實工夫在詩外。在掌握了英語的語言知識外,需要大量的對其它方面的知識的積累,這才是挺難的地方。


感謝 @laino bauer@孫垣妲 邀請和提醒,作為本科金融+職場人士金融狗一枚,本寶寶還是說些自己的經驗啦~

很多人覺得 經濟學人 本身是一個很高大上的東西,其實真正讀進去才發現,裡面的文章淺顯易懂,風趣幽默,有著自由主義的嘲諷之詞。個人覺得國外很多雜誌和教科書的寫作風格實在是很人性化,不像國內。。。。好啦,不多說了。

1、至於具體資源渠道,可以先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目前有留學生提供資源,有經濟學人官方APP,也有盜版和論壇上提供下載種子。這個直接百度就能百度到。

2、至於具體看的方法當然要根據自己的專業了,這個就要分對於學生黨、工作黨了。

-----------------------------------------------------我是分割線`(*∩_∩*)′----------------------------------------------------

blingbling學生黨,不外乎注重辭彙積累、辨析、運用三塊。我的經驗是用PDF版看,覺得好詞就用Word複製黏貼下來,或者用pdf轉Word編輯器(這個要買的,不過不貴,25RMB)直接弄成word好編輯。

當然,其中涉及的相關中文和辭彙運用就要靠MDICT的功勞啦。涵蓋大量中英、英英詞典,還有霸王級別的柯林斯哦~。

請戳//具體mdict和有道等的區別可以看這裡——MDict 這款字典軟體和有道詞典有什麼不同?哪一個更好用?為什麼? - 英語

請戳//mdict怎麼用——【Mdict詞庫分享】11月11日更新!1530部中精選出來的常用詞庫

http://chen51rui.blog.163.com/blog/static/8278303720103331836352/

請戳//mdict具體新編詞庫——《MDict電子詞典資源合輯》(Dictionary Resources for MDict)

p.s.老娘手上有自己線上工作室整理的 經濟學人2014-2015高頻辭彙表,還有近一年的英語單詞、相關詞源、詞綴、英語例句、英語解釋的一本通,大家想要的可以先私信我哦。作為一個mooc字幕君還是有一定貨滴。啦啦啦。我不會說我自己列印出來有500多頁的。。

blingbling工作黨由於時間繁忙,主要是資源和高效利用了。經濟學人 和 麥肯錫季報 就是商務人士的英語閱讀伴侶呀。這兩本結合在一起,效果更佳哦。

針對經濟學人的文章解析,有(1)官方APP可以用,(2)眾籌辭彙實驗室(微信公眾號),(3)英文悅讀(微信公眾號)。這些都是不錯的資源。尤其是辭彙實驗室,對於英語專業同學而言會更好哦。

當然,如果還想深入了解下職場相關的專業前沿的話,在這裡就給大家推薦自己之前做社團的方法,更好地和職場一些前沿結合。大學裡怎樣辦好mooc社團? - 曾雨馨的回答


你需要在手機中裝字典查詞(入門時,實際上閱讀量很大程度來自於查詞時的字典閱讀,而不是其他素材)


如果看不懂或者看起來比較吃力的話。建議先不要看《經濟學人》。其文章有很強的偏向性,如果它的觀點不合你的胃口的話,這樣也會影響你文章的閱讀的。 其實不妨先讀一下其他媒體。如《華爾街日報》,裡面的板塊也挺多的。 文章閱讀較《經濟學人》輕鬆很多。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板塊打發時間,如科技板塊。 雖說是金融時事類報刊,也有藝術和生活板塊。 還有一個WSJ magazine 有時候會報道一下名人手機,包括常用的app,以及一些使用習慣等。 藝術板塊和《經濟學人》的「books and arts 」關注的點也類似。插入些題外話: 塔勒布,作為一個交易員,他是不看《華爾街日報》,他覺得每周看《經濟學人》就夠了。

可以先看《華爾街日報》或者《衛報》等,積累到一定程度了再看《經濟學人》。祝好運。


讀不懂基本是兩個原因:語言和背景知識。

語言上的障礙除了單詞量不夠、長難句分析能力有限以外;我覺得更主要的問題是不熟悉英語的論述、表達方式。我自己的經驗是,把《新概念英語》三四冊深入地學習一下,認認真真考一次GRE;閱讀水平會有質的提高。

當然看不懂經濟學人這本雜誌,主要原因還是背景知識的匱乏。隨手拿出一期經濟學人,翻到「China」板塊,哪怕很多單詞不認識很多句型略複雜,讀起來是不是依舊覺得輕鬆愉快?如果讀到某篇關於中東某國政治局勢的評論,是不是看了兩段就要抓狂?我當年四六級,托福,GRE成績都很高;兩年前開始念經濟學PHD;但是現在讀經濟學人上有些文章還不是很順暢。

一年以前開始訂閱經濟學人,到現在雖然不是每篇文章都讀得很懂,但比起剛開始看的時候實在好了太多。我個人的經驗大概那麼幾條:

1.一定堅持看。可能剛開始讀的第一期很frustrating,但是多看幾期發現很多熱點事件都是每期必有的;比如烏克蘭問題,國際石油問題。看多了自然知道大概發生了什麼事兒,雜誌的態度是怎樣的。

2.重點看自己熟悉或者感興趣的文章。比如我每期重點看經濟金融相關的新聞。

3.泛讀大部分文章。

4.增加背景知識。對有些感興趣但是很難懂的文章,可以稍微做一下research。另外平時潛移默化的積累也很重要。本來完全不懂美國政治、法律方面的東西,去年看了一些美劇之後,現在發現美國競選一類的文章沒那麼晦澀了。


水平、目的不同,學習的側重點也不同。根據我個人經驗總結出以下幾個階段:

1.初始階段:泛讀(提高閱讀能力)

這個階段一切以理解為基礎。挑選較短較簡單並且自己感興趣的文章,每次學習都要爭取讀完全文。不要見到生詞就查字典,只查重要的單詞,盡量猜出每個詞的意思,句子的意思,乃至整篇文章的意思。注意,這裡說的是「猜出」,含有很多腦補的成分。如果讀了幾遍還是似懂非懂,那就搜索相關主題的中文材料,了解情況後再去閱讀。

之所以強調理解,是因為在初始階段需要有動力才能堅持下去,理解可以提供這樣的動力,讓你覺得讀完之後收穫了新信息、新觀點、新角度。每次學習確保讀完一整篇文章,而不是片段,這會給你完成感和成就感。

2.中級階段:精讀(拓展辭彙量和固定短語)

到了中級階段,80%的內容你都能看懂了。這時候,理解不再是大問題,這時候就可以關注積累重點辭彙和短語。有的詞你不認識,但是根據閱讀經驗,判斷這個詞比較重要,就要做筆記,搞清楚文章中出現的詞義和用法。剛剛接觸一個生詞的時候,不要貪心,只要記住這個詞最常見的意思和上下文中的詞義即可。還有的詞你認識,但是文中出現意思卻是你不知道的,這樣的熟悉辭彙也是重點,需要記下它的新用法,順便看看其他偏門意思。筆記需要經常複習。

從第一階段過度到第二階段落到文字上顯的輕鬆,實際上很困難。我大概用了2年時間,列印出來的文章和記的筆記能繞地球好幾圈(誇張臉)。

3.高級階段:精讀(學習句子結構、句與句的關係和文章邏輯結構)

高級階段,95%的內容都能看懂,看不懂的地方也是由於生詞而不是語法。這時候的重點可以從輸入轉到輸出了,從寫作者的角度分析文章,學習語義是如何通過樹狀結構表達出來的;研究重點辭彙在上下文中的精確性;看複雜句的構成,簡單句之間的連接;學習作者是怎樣謀篇布局來闡述觀點的。

4.進階階段:翻譯

翻譯是英語學習中的最高水平。當理解不需要表達的時候,你不知道你是否真正理解。但是翻譯的要求是「無漏」,你必須準確理解每個詞、每句話,這是表達的基礎。當然,完美理解不等於完美表達,這裡面涉及的就是中文水平的問題了。

所以,《經濟學人》最高級的玩法是把英文翻譯為地道的中文,再從中文翻回到英文,之後對照原文找差距。


第一是背單詞,然後看看有一本書叫《GRE長難句解析》,會對你的語法理解有幫助。閱讀只有大量的讀,可以先從中文翻譯的讀,比如六級,考研,托福雅思閱讀材料,或者有道詞典雙語閱讀。然後再嘗試脫離翻譯。這都是苦功夫,所以要是你有感興趣的英文書,就再好不過


Economist在英國也屬於小眾的,儘管在閱讀排行榜上排名很高,為什麼呢,一是它收錄的文章觀點比較奇特,甚至有時候可以說很奇葩,二是文字優美,做範文一點毛病沒有,實際上,雅思考試也經常從中選取閱讀部分的文章。

說實在的,在英語水平還不到位的情況下,用這本雜誌做閱讀材料,太深了,意義不大,也就看個熱鬧。如果新概念三冊已經學通了,閱讀Economist應該沒有問題。


經濟學人本身句子結構愛用長難句。

經濟學人喜歡玩弄辭彙,所以很多會的詞語也不好理解。

另一個玩弄辭彙的地方就在於用一些非常精到但是我們不認識的詞。

經濟學人表達觀點時常非常晦澀,或者用難以理解的春秋筆法來寫。

對背景非常生疏。

很多人說什麼專業性,我到不以為然。

個人覺得經濟學人就從文字上來說還是非常有意思的雜誌的,不過這個有意思可能更針對英語高階使用者,他的觀點經常非常偏激,因為這本來就是個賣觀點的雜誌,不是賣新聞的,但是旦旦文字就經常有一些樂趣,不過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是一個挺大的包袱,抖也抖不起來。

至於怎麼讀懂,那就多讀唄,或者精讀可能進步快一點。


高中時候為了準備sat全價訂過兩年。永遠批判中國。


想要讀懂經濟學人有兩個辦法,一個是直接買中文版的,在雜誌雲可以訂閱。另一個就是通過提高英語水平然後去理解。其實也不是那麼難,就是一些學術性名詞不好理解,甚至有歧義,所以個人建議中英對照著看會容易理解一點哦~


老實講,一本過譽的雜誌

封面、排版、插畫、著色和整體營銷比文章的水平更高,其精英主義的定位是吸引愛學習求上進讀者的營銷工具

行文很喜歡簡單意思複雜化,並以此為豪。這種繁複和拿腔拿調導致信息的傳遞效率很低,觀點晦澀不明。讀好多文章的第一段都讓我覺得浪費時間,因為第一段總是不會切入主題的。整篇讀完後常常讓人覺得什麼都沒有講透,只有極右的精神和餘音繚繞的反問句,你很難總結出1,2,3。因此這本雜誌當essay來讀著消遣可以,當學習英語的工具書也行,但是作為財經和政治媒體缺少了最重要的精確性和效率。簡言之,華而不實


我是如何堅持每天翻譯經濟學人的

雖然從事英語培訓已經很多年,但不得不承認以前自己的英文閱讀一直局限於和工作相關的應試材料。即使偶爾會看一些原版書,閱讀量也一直不夠大,通常一本書會讀上好幾個月,然後就不了了之了。(寫到這裡我想起很久以前從朋友家借的《why love matters》還徘徊在我的床頭停留在第一章)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2015年我花2000大洋從某寶上訂閱了全年的《時代周刊》和《紐約客》。然而,你懂的,在學習這種事情上很多時候是事與願違。除了偶爾拿起《時代周刊》瞥兩眼之外,《紐約客》基本只停留在封面欣賞的程度。而且我可以很負責地說:**我沒有看完過一篇完整的文章!**除了偶爾在同事面前捧起雜誌時獲得的裝X感之外,我收穫的只有焦慮和自責。

所以,從去年12月開始,我開始每天逼自己精讀一篇《經濟學人》上的文章,並且把整理過的文章加上注釋或翻譯發到公號和簡書上,算是利用群眾進行的一種自我監督。這一做就是3個多月,差不多100天,連過年都沒有間斷,不知不覺已經積累了快20萬字。

沒想到的是,在此期間竟然得到了眾多網友的鼓勵和點贊,我甚至因此成立了自己的英語學習微信群和小密圈,在裡面分享一些學習資料、回答網友的問題。有一些網友稱我為「大神」,我實在不敢當。不過,努力讓自己變成真正的「大神」正是我能夠堅持的動力所在。這也印證了「用輸出倒逼輸入」和「要不斷獲得正反饋才能堅持」的道理。

一開始的所謂輸出,我只是把一些詞和短語的釋義、對應例句放出來,最多加上自己對每段的概括總結;慢慢的,我發現很多讀者想看中文翻譯,而且翻譯本身也會幫我更精準地理解原文,就嘗試著在每段後面再附上中文,反響還不錯,于是之後的形式就基本固定下來了:一段英語原文,其中我會標註生詞、短語或者影響理解的表達,段落下面是注釋段,再之後是中文翻譯。如下圖所示:

值得說明的是,有些只需要知道意思的詞(特別是名詞)我只在中文翻譯中對應地標出來(這樣也可以節約釋義段的空間),我覺得有必要進一步理解掌握的詞才會在注釋段中把釋義寫出來,加上一句甚至多句這個詞義下的例句。釋義我一般只放英文的,目的就是為讀者營造一個全英文的閱讀環境,而且英英釋義往往更精準、全面。為了找到**最符合該語境且最好理解的詞義**我會把這個詞在「歐陸詞典」所有詞典里的英文釋義都看一遍,挑出我認為最合適的放出來。下圖就是我常使用的所有詞典:

除了翻譯,我還嘗試過把文章的結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總結出來,畫出來之後感覺對文章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個層次。可以說,讀《經濟學人》就像一魚多吃,你可以只吃魚頭,也可以把魚肉片開下火鍋吃,還可以拿整條魚熬湯喝!

自從精讀《經濟學人》以來,越來越多的網友加我。通過回答他們的提問、校對訂正一些翻譯,我發現,其實大部分的問題通過使用恰當的工具書或者正確的搜索方式是可以自行解決的;而大部的翻譯錯誤是由於對單詞、句子的理解偏差所造成的;同時,要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度還應該從段落、文章結構的角度入手,高屋建瓴抓大放小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後再啰嗦幾句,不論你是考鴨還是白領,學英語務必要重視輸出。輸出形式可以是寫作,可以是複述(拉人來聽你講),也可以像我一樣開個公號持續更新。無論何種形式,要想方設法獲得儘可能多的正反饋。畢竟,「學」只是第一步,「用」才是根本目的所在。


非常爛,訂了一次再也取消不掉,一直從信用卡扣款。網站只有各種教你如何訂閱和續訂的按鈕,沒有取消訂閱的按鈕。取消需要發郵件給客服。客服確認收到了郵件,問了問題之後就沒有下文了。本以為弄好了已經取消訂閱了,但下個付款周期自動繼續扣款。

千萬不要花錢訂閱。

坐標澳大利亞

貌似遇到這個問題的很多,方法就是發郵件,發郵件,發郵件。如果都沒有迴音只能保存郵件記錄,然後讓信用卡銀行拒絕付款,並提供郵件證據。

祝各位取消成功。


你的情況大概是因為英文閱讀能力不夠吧,長難句的難點:結構和難詞,這些都可以在平時的英語學習中搞定,可以增大英語閱讀量來帶語感,這樣遇到中等難句不會太糾結,也可以降低長難句的難度。英語水平高了,攝取的知識量就上去了。我感覺樓主就像我小時候語文沒學好做數學題都讀不懂的情況一樣。


要堅持。第一次接觸經濟學人(大二)覺得我這英語渣無地自容,可是後來堅持自己找資源看,現在畢業了也還堅持在APP上看,其實不難。加油


英國的老牌新聞媒體,內容主觀性強,可以提供不同的視角。

不購買也夠讀了,如果有更多的需求可以訂閱。

覺得最實用的功能是帶音頻。


自我經驗:跟老師學一年,把握整體感,切入點,理解句子方式,這樣以後再自己看,鍛煉自我思維與能力。


所以你確定你所選的單詞意思一定符合它的語境義?通常情況下只要了解背景知識,並有詞典的幫助(英英優先),基本能理解句子意思,看懂文章講什麼,可能是題主對文章的把握程度不夠。

實在看不明白就換一篇吧,不需要每篇文章都精讀。


你可以看中文版的


買數字訂閱版,一年不到500元人民幣(50多期,其實不貴)。

用手機或者iPad看,遇到生詞可以直接調用iOS的詞典查詢。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提高自身知識水平,不要覺得有了電子詞典就能看懂許多大新聞。


推薦閱讀:

《把你的英語用起來》這本書的實用性如何?
有哪些適合練習英語口語的 iOS 應用值得推薦?
如何看待楊鵬17天搞定GRE單詞方法?

TAG:英語學習 | 經濟學人TheEconomi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