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都不寫博客了?
無論是基於wordpress之類的獨立博客,還是新浪微博之類的託管博客,從我個人訂閱的情況來看,都出現了更新頻次變少,以至停止更新的情況。而我個人的博客也輾轉遷移到不同的服務上去,更新也幾乎處於停滯狀態。
這貌似是一個普遍的問題(當然未經實際認證),我想了解大家的博客更新變慢的主因是什麼?因為微博、twitter嗎?還是facebook、人人呢?是我們投入在虛擬社交的精力是一個恆量,還是說我們本身對於溝通形態的見異思遷?期待傾聽您的答案
不是沒人寫了,而是沒人看了。
七七八八寫那麼多,誰看呢?博客是個web2.0性質的東西,寫作的動力還是擁有讀者——普遍情況而言。為此,當大家都將注意力轉向SNS、微博等社交媒體之後,草根作者沒有了讀者,動力不再,博客這種產品就更為精英和媒體化了,廣義上的博客也就衰落了。
博客是用來沉澱自己的,微博是用來展示自己的。希望後者的居多~
1、不寫文章,和不讀書是一樣的趨勢。時間就這麼多,信息幾何倍數增長,應接不暇,哪裡再顧及思考和碼字,若文字按貨幣打比方,這些年不知通貨膨脹了多少倍。你即便寫了吧,別人來不及看呢。俄國以前小說都長,因為冬天閉門無聊,如果有電影微博知乎購物app,誰還看長篇,寫長博呢?2、在互聯網尚未普及時,寫文章有IB功能,如今周遭同學同事親朋好友街坊鄰居通過同學好友通訊錄關注著你,你好意思眾目睽睽之下IB嗎?3、成熟的麥穗會低頭。以前有點靈感,小文寫就,提筆四顧,躊躇滿志。如今知道網路之大,太陽下沒啥新鮮事,未下筆心下先自怯了。4、移動終端畢竟輸入還是不方便。
還有再寫,只是更新沒原來快了。
以前寫博客還為博人眼球,為了在學校泡妹子,現在就變成純記錄了。因為妹子對你的生活沒有興趣。所以還是讓寫博客單純些吧,堅持下去,記錄生活!信息爆炸的後遺症。
處於偶爾還在寫的階段,長短隨心情,沒有硬性規定。我是很懷念當初那個隨便可以寫上一兩千字的我,對事情有想法,有情調,哪怕只是天上的一朵雲,我都會嘗試著寫成一片花。
退化太多,逐漸撿起來,只是閱讀遠遠跟不上了,時間真的要擠。所謂的大家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下降,這根本就是一個偽命題吧。其實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即便是只有書的年代,他們看書也是片段性消遣性的,寫作文也是憋出來的。大家以前都在看書看雜誌,是因為實在沒有別的選擇啊,沒有互聯網的時候,故事會和讀者是最暢銷的,他倆也是最碎片的。我記得以前讀者有一個版塊是摘選很多簡簡訊息,比如名人名言啊,統計信息啊,冷知識啊。很多人拿到新一期的讀者,先挑這個版塊和笑話版塊看。
首先,博客真的遠離人們的視線了嗎?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基於各種SNS的興起 博客OR WordPress就滅亡了?
那麼,假設以上成立。請問下滅的是什麼?不滅的又是什麼?為什麼微博火起來了?
除了更易於傳播和分享外 更重要的是創(sha)作(bi)門(ye)檻(neng)低(wan)
受眾大,是個人都能寫出個140字(傻逼都能寫),但是1400字不一定!
博客清洗了大量人(sha)群(bi)。傻逼寫不出博客 所以他們喜歡微博 SNS。所以 博客已滅這個言論之所以流行或廣為接受。
是因為傻逼太多。凡事流行的都是傻逼。今天的蘋果也流行 看看是不是傻逼雲集?
任何一個觀點 一個平台 如果流行 就一定是傻逼雲集起來的。一定!規模和質量就是有衝突。
去看看微信的設計 完全取悅傻逼。怎麼發純文字?寫一句話 發140個字都很難 要更容易的,就是 你發一張圖片就好了。任何傻逼都能輕鬆的發個圖片 創造內容
但是,不要忘了 內容很重要,所以一直都有公眾號。現在的公眾號不就是博客嗎?反過頭來看我們今天的知乎專欄,咦?好像也是另一種渠道的博客呢
那麼,博客到底滅沒滅呢?滅的是形式,不滅的是內容。 要搞清楚到底什麼是有生命力的,什麼沒有。內容和渠道都很重要 缺一個都不行,好的內容沒有曝光率也是死。那些耳熟能詳的 以為自己很懂的東西 寫出來也是渣
現在每天接收的信息量比原來要多得多原來寫博客十分期待看到別人的評論現在要看別人評論 寫幾條微博就行了 而且反饋速度更快
寫給誰看呢?沒有寫給自己看?那去寫日記好了
老了
推薦閱讀:
※學術論文中摘要和結論的區別?
※論文中研究背景和研究現狀的區別是什麼?分別要怎麼書寫,要注意哪些問題
※現在的寫作課質量如何?
※中國的稿費為什麼那麼低?
※如何擺脫想寫東西,卻寫不出東西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