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藝術無所謂高雅與通俗,各位對這樣的觀點有什麼看法?
問題補充看標題↑↑
雅俗共賞的俗是通俗,不是低俗。認為是低俗的人真的很低俗。
看你針對怎樣的觀眾群體和表演場合了,不考慮這些條件就說藝術應該怎樣怎樣的就是耍流氓。當然耍流氓也沒啥卵用(笑)即使文化普及率再高,低俗也是有其市場和需求的。因為自己喜歡高雅所以就認為低俗不應該存在,甚至希望剝奪低俗受眾群體欣賞低俗藝術權利的人,不是傻就是壞。這群老崑曲。
不能說是有沒有所謂,我說了白搭,而是看它存在的意義。
以前的相聲改良是為了老藝術家們和相聲形式的生存,後來郭德綱對相聲的改良也是為了生存,也同樣是為了他自己的生存,和相聲這一藝術形式的生存。
對於郭德綱的相聲,我更願意稱它為民俗藝術,低俗這個詞總覺得貶義味道太重(題目之前寫的是低俗。。後來改了通俗)。我認為藝術本身沒有高低雅俗之分,關鍵在於你用什麼形式和角度去創作它,它的作品是怎樣的,相聲、秧歌甚至戲曲、雜技等,都有過雅俗之間的轉換,都是上的了春晚,下的了村口戲檯子。你再看傳統的古典芭蕾舞,演的都是公主王子的故事,一個個腿長個高站在金碧輝煌的舞台上,看著高雅么?高雅,但它就不能從其他角度去進行創作么?沒這說法,只不過高雅慣了,如果要進行民俗化一時可能不好轉變,但這不意味著高雅就是芭蕾固定的標籤。
很多時候看到的對於郭德綱相聲的描述都是低俗的、下三濫的,裡面倫理段子一大把,大家看上去就是聽一樂呵,實際當你走齣劇場回到生活中,你會發現有些事情是可以套上去的,跟別人轉述時可以這樣說:「這事讓我想起郭德綱內個段子。。。」簡言之,民俗的藝術作品與形式是更貼近普通人的生活,同時也是民眾最愛接受的藝術形式可以說它裡面有的話你受不了,覺得低俗,但整體的價值沒法用這個去否定,因為這不是它的核心內容。對於藝術作品的俗這一面,不僅要看它的存在價值,這價值背後的支持者也要看到,這是民俗藝術之所以存在的很大原因。藝術分雅俗,但那個這裡是通俗而不是低俗。相聲本身就是一門通俗的藝術。
低俗的不能稱之為藝術,應該叫耍流氓!法海在金山寺修行,自然是高雅的;許仙和白娘子纏綿,估計算低俗。可法海非要「解救」許仙,難免就遭人厭惡。
前人早就明白的道理,現代人反而跑到知乎提問,估計不是「」,就是「」。
升華作品,提升觀眾的謂之高雅。降低作品,迎合觀眾的謂之低俗。
譬如京劇,《貴妃醉酒》原來大家是想看楊貴妃喝醉酒以後找高力士淫亂,的扭捏醉態;《西廂記》支持紅娘如此前後奔走鞍馬勞頓為主人服務的動力是為了自己能做陪房丫頭,可以和俊俏的張生·······。這叫低俗。
民國戲改以後,尤其是梅蘭芳把《貴妃醉酒》變為一種失意的情操,可以用以排遣人們的失意之情,思想感情就和陸遊辛棄疾一樣了;而《紅娘》直接以主人公名字命名,純粹是一個熱心的丫頭。「閑人紅大姐」這就是高雅
打飛機很爽,男人談論於此會心一笑,彼此懂得。打飛機是一個喜聞樂見通俗的活動,但是你要是在大庭廣眾面前打飛機,你信不信我一腳過去叫你蛋碎?你可以談論生殖器但是別露出來到處顯擺。
藝術肯定有高雅與低俗之分,就如同社會有等級,學問有深淺,朋友圈有鄙視鏈。
藝術之高雅與低俗之爭其實就是廟堂與江湖的博弈,廟堂之人心懷精忠報國之雄心,出將入相為己任,塵埃拂去實為名;江湖之人胸無大志,每日為三餐奔波,究其根本為逐利。藝術有高低,但藝人無差別,同為追名逐利之徒,人又何來高低之分?
吃日料刺身的看不起吃臭豆腐的,認為很low很cheap,但是同為滿足口腹之慾,物有貴賤,人何來高低?
鄙視鏈本身就是很無謂的東西,在邏輯上當你鄙視別人的同時也必然受別人的鄙視,除非你可以坐到金字塔的頂端,否則所有的鄙視其實是自己找的。
享用美食追求的是入口時一剎那的歡愉,所謂的回味多半是為了吹噓,餘下的是給自己奮鬥的動力。
欣賞藝術也如是,最歡愉的是一剎那與作者的心有靈犀,所謂的回味多半是自做高深,餘下的是附庸風雅。
藝術沒有高雅和低俗,藝術的表現形式、技術手段、內容與主題有雅俗之分表演者有,觀眾也有。人家愛說老公公和兒媳婦,也有人愛聽,也有人愛和家人一起聽。都管不著。
什麼是藝術?個人認為它是用來服務的,高雅的藝術服務小眾,如崑曲;低俗的藝術服務大眾,如二人轉。總不能大眾說小眾裝逼,小眾說大眾老土吧?爛遍各個頒獎晚會的萬寶路進行曲,它卻是萬寶路香煙的煙歌!!!有的藝術沒落,淘汰他的不是時間,而是它沒有了價值和受眾。任何沒有被淘汰的藝術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和受眾!我身邊的大提琴演奏師的車上還放老郭的相聲呢?知乎上愛罵街的,都是混相聲行或周邊吃不下去飯,拿著手機懷著羨慕嫉妒恨的心裡說別人低俗!!!但凡有一天他能出頭,他會更低俗,這是人的本性............所以,各愛各的,人家賺了錢,別眼氣,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要不然氣死了墓碑上不好寫死因.............
高雅與低俗是階級,與藝術價值無關,與個人藝術水平無關,與平均藝術水平有間接關係。
問題的中的「藝術」,應理解為藝術價值。藝術價值的評判無所謂高雅與低俗。
藝術本身分高雅和通俗,就像人分高矮一樣。當大多數人都低的時候,通俗就是低俗。所以自己看自己的吧。
個人認為這是受眾面廣不廣的問題有些作品它本身比較容易理解,人們能夠普遍接受,因而成為受眾面廣、廣大人民喜聞樂見的東西,那便是通俗了。而有些東西,除了藝術家本人和與他志趣相投的人會覺得Elegant, 基本上就沒人能理解了,甚至有些人覺得難以接受。曲高和寡大概也就是這樣吧。若是硬要針對一些什麼作品作出"高雅不高雅"的評價,我認為是沒有必要的,畢竟每個人心中的評判標準不一樣,硬是拿著什麼所謂客觀標準去套在個體身上,也是沒意義的。沒有永遠的高雅,也沒有永遠的通俗。個人拙見,權當拋磚引玉。
無論是雅是俗,總要有技術含量,靠天賦靠打磨靠花功夫,達到某種境界。但是那些雅的雷同,俗的廉價,什麼都靠不上只能靠吹的,還是算了吧。
讓這樣的人在公共汽車上公放一段蒼老師的藝術片,會有人幫他知道的
放屁!
如果這個回答被摺疊,證明你們還知道什麼叫低俗
那你們摺疊我幹啥!
藝術當然是高雅的
藝術起源於生活
高於生活
不接地氣的不是藝術
泥巴里打滾的也不是藝術
所以呢
相聲要說到一定的水平才能稱為藝術
有些技近乎道的意思
有人說藝術是為小眾服務的
是錯誤的
離開了生活
藝術也是無根的水
說二人轉是低俗藝術的
我想大概只聽過葷段子的二人轉
就象某些粉絲一直在叫嚷著
相聲當初就有葷段子和倫理哏一樣
那你給我補貼1000塊錢,我也想看那些高雅的交響樂。你又不是和我一樣每個月幾千塊錢,你去追求你的高雅吧。
每個人說的話都是為他的利益服務的。
言盡於此。推薦閱讀:
※為什麼學藝術要去巴黎?
※假設音樂、畫作可以「完美複製」,其藝術價值與原作是否相同?
※為什麼像林青霞、張曼玉、王祖賢之類的藝術人都來自香港、台灣那邊的成就?她們在大家心中留下的藝術造詣往往要比大陸的深的多?
※電影衍生品產業鏈中供應商,渠道商和設計方是怎樣合作的?
※花道中有沒有類似「一枝流」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