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宇文泰能上位?

賀拔岳遇刺身亡後,為什麼趙貴他們會選擇讓宇文泰來繼承這個位置,當時宇文泰的地位應該並不高,而且也不在本營,還需要派人通知,險些被侯景搶了先。

雖然宇文泰當時的能力有所表現,但還沒有讓人那麼信服吧。


------2017.12.5補充

本答案發布後,在底下的評論里與 @寒鯤 @伶濛 和@繩子 等知友交流,發現自己寫答案的時候忽略了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即賀拔岳與宇文家有舊交,這應該可以部分解釋為何初始階段賀拔岳就對宇文泰有較深的信任。相關證據見 @寒鯤 對本問題的答案。

------原文

回答之前,首先我們要承認歷史上的「為什麼A做了(做成功了)B這件事」此類問題是很難回答的。從統計學的角度看,這屬於識別「個體層面因果影響」(individual causal effect)。如果我說宇文泰因為甲、乙、丙三個原因上位,那麼從邏輯上來看,這個回答就暗含了「在一個有甲和乙,但沒有丙的平行世界里,宇文泰並沒有上位。」然而,我們無法觀察到這個平行世界,也就是無法觀察到「反事實」(counterfactual),所以任何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都很難說「完全正確」。其次,中古這段歷史記述很少,所以我們不僅不知道「反事實」,我們連「事實」都不太清楚。例如,趙貴、李弼、寇洛、李虎這些潛在競爭對手的心理活動究竟如何,我們沒有歷史記載,而行軍的日記我們也看不到。因此,我們需要以謙虛的心態來分析這段歷史,任何答案也只是合理的猜測而已。

下面先說答案:宇文泰也許是眾將之中最受賀拔岳信賴的那個,並且在北魏末年西線的人事安排之機緣巧合以及個人出身上相較潛在競爭對手們有微弱優勢。另外,一個我們很難有」直接證據「的可能原因是,宇文泰也許身上具有與生俱來的領導力(這個最後會談到)。

宇文泰在隨賀拔岳鎮壓關隴起義的時候立下戰功,並且受到當地百姓愛戴,在賀拔岳麾下也有過較快的陞官經歷,但這些資歷其實很多潛在競爭對手們都有。

例如李虎:

元顥之入洛也,從岳擊平之,以功封晉壽縣開國子,食邑三百戶,拜寧朔將軍、屯騎校尉。復與岳破万俟鬼奴,留鎮隴西,累遷東雍州刺史,尋轉衛將軍。賀拔岳既鎮隴右,以太祖為左軍大都督 -《冊府元龜》

例如趙貴:

從賀拔岳平關中,賜爵魏平縣伯,邑五百戶。累遷鎮北將軍、光祿大夫 - 《周書》

然而,有兩個細節反應出賀拔岳對宇文泰的信賴非比尋常,正如《周書》所說的」事無巨細,皆委決焉「。在賀拔岳」西次平涼「之時,想找得力幹將坐鎮夏州,此時眾將推舉宇文泰,賀拔岳因為宇文泰為其左膀右臂而不願留下宇文泰,但最終權衡利弊後不得不從:

岳遂引軍西次平涼,謀於其眾曰:"夏州鄰接寇賊,須加綏撫,安得良刺史以鎮之?"眾皆曰:"宇文左丞即其人也。"岳曰:"左丞吾之左右手也,如何可廢!"沈吟累日,乃從眾議。-《周書》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細節。賀拔岳私自與魏帝元修溝通時,是委派宇文泰奔走東西作為信使的:

復遣太祖詣闕請事,密陳其狀。魏帝深納之 -《周書》

從西線至洛陽帶口信的任務只能交給最信任的屬下去辦,因為稍有不慎(例如屬下把計謀泄密給高歡),就會滿盤皆輸。雖然徐圖長安、匡扶魏室的計策出自宇文泰,但具體宇文泰能拿到信使的任務不僅與計策己出的身份有關,更多反映了上級對他的絕對信任

接下來我們沒有太多史料可以佐證,因此只能相信如下邏輯:上級對下屬的信任是旁人看得見、聽得到的,那麼賀拔岳被謀殺後,同情主將的軍人們很可能更容易接受這個最信任的下屬接班的局面。而在宇文泰抵達平涼後,士兵們的欣喜則是對這個邏輯的側面支持

將士且悲且喜,曰:"宇文公至,無所憂矣。" - 《周書》

下面繼續說北魏西線人事安排上的機緣巧合,這個因素的重要性在於:它基本排除了西魏-北周時代業務能力衝破頂值的兩個戰神,于謹、李弼,接管賀拔岳軍隊的可能性;它似乎也讓趙貴、李虎、侯莫陳崇三人勢力相互制衡,致使任何一人無法奪取帥位。

我們先看李弼。人事安排使得李弼的職位非常尷尬,因為他是賀拔岳兇手侯莫陳悅的直系下屬。

天光赴洛,弼因隸侯莫陳悅,為大都督,加通直散騎常侍 - 《周書》

賀拔岳在軍中威望很高(這點從李虎、趙貴二人悲傷之表現可以看出),那麼作為殺害賀拔岳之人的下屬是不可能有資格接管賀拔岳的軍隊的。事實上,侯莫陳悅自己都心存畏懼。

我們再看于謹。于謹無法先於宇文泰接手的原因更直接、更簡單,因為他投奔賀拔岳後,任夏州長史,即宇文泰的直系下屬。下屬怎能先於主公上位呢?

太祖臨夏州,以謹為防城大都督,兼夏州長史 - 《周書》

最後我們來看趙貴、李虎、侯莫陳崇三人。這三人在軍中都有很高地位。不巧的是,這三人當時應該都在一起。賀拔岳死後,不少軍兵四散奔逃,趙貴和相比此三人更加德高望重的寇洛一起為其收屍,軍隊安頓下來後,眾將推舉寇洛接班賀拔岳,但寇洛自己卻拒絕了:

洛於諸將之中,最為舊齒,素為眾所信。乃收集將士,志在復仇,共相糾合,遂全眾而反。既至原州,眾咸推洛為盟主,統岳之眾。洛復自以非才,乃固辭 - 《周書》

但寇洛拒絕後,並沒有說」我不行,還是讓趙貴/李虎/侯莫陳崇同志來接班吧「,至少歷史沒有記載。這樣一來形勢就比較微妙了:我們可以設想一下,缺乏寇洛的指定,假使軍中只有趙貴一人,或李虎一人,或侯莫陳崇一人,那麼此君毛遂自薦似乎成功率比較大,但目前是三人都在軍中(這段歷史記載得比較模糊,但我們至少可以斷定三人地理位置非常接近)。此三人在軍中地位相似,趙貴可能更主動一些,侯莫陳崇戰功更顯赫,封地更多(八百戶 vs. 五百戶),但劣勢應該是更年輕一些。這時三人任何一人自告奮勇,恐怕結果都不會盡如人意。因此寇洛與趙貴商量,提議讓夏州宇文泰接管賀拔岳部。而「左廂大都督」李虎卻直奔荊州請求賀拔岳的哥哥賀拔勝接管弟弟的軍隊,但賀拔勝並不同意,同時宇文泰已經把生米做成熟飯。

初,岳以東雍州刺史李虎為左廂大都督,岳死,虎奔荊州,說賀拔勝使收岳眾,勝不從。虎聞宇文泰代岳統眾,乃自荊州還赴之 - 《資治通鑒》

綜上所述,人事安排上的機緣巧合,使得這些能力出眾的幹將都無法自告奮勇接管賀拔岳的人馬。當然,在這個眾將博弈的歷史截點上,我之前所說的宇文泰是賀拔勝最信任之人的身份應該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寇洛、趙貴、侯莫陳崇和李虎的任何有關接班人的討論中,「宇文泰接班」應該是順理成章的選項。

接下來,我們再看一下宇文泰的個人出身。宇文泰的個人出身在北魏盛世時絕非顯赫,但在六鎮起義的歷史大背景下,他根正苗紅的武川背景成為一大優勢。這裡我們還是先看于謹、李弼。于謹後人自稱河南於氏。河南於氏是北魏漢化鮮卑勛貴。可于謹這支到了中晚唐時期又自稱出身東海於氏。據今天的歷史學家考證,于謹的真實家世應該比較普通(《民族史研究》2013年,《嫁接世系與望托東海——北周隋唐虜姓於氏譜系建構之考察》)。然而,即便如此,于謹仍然出自北魏武將世家。

父提,隴西郡守,荏平縣伯 - 《周書》

於提隴西太守,並賜爵五等男 - 《魏書》

而天下大亂之時,于謹也是聽從洛陽廟堂調遣,攘外安內。

李弼則出自顯赫的遼東李氏,父親、祖父都在北魏擔任職務,是徹頭徹尾的漢人士族。應該說,于謹、李弼是北魏建制派代表,在六鎮起義的大背景下,建制派身份是比較尷尬的,和宇文泰相比顯得「脫離群眾」。

當然,于謹、李弼也許並不重要,因為我們之前已經詳述此二人在人事上基本沒有爭奪帥位的機會。這裡的趙貴、寇洛更關鍵。此二人都有明顯的武川背景,但我以為他們在北方的勢力不如宇文泰。宇文泰是鮮卑宇文部領袖的後裔,他的家族在拓跋家一統中原時並沒有受到任何肉體上的損害,在北方紮根已久,族人、部眾甚多,與其他鮮卑豪酋關係甚近。例如,宇文泰和代郡的尉遲氏在」微時「之際就已聯姻。這似乎也解釋了為什麼北周末年尉遲迥一定要反對楊堅:宇文家和這支尉遲氏,可能已經有向漢末曹、夏侯兩姓關係緊密之程度發展的態勢了。相比之下,趙貴、寇洛更像是北魏首批被洗牌的建制派,近祖(趙貴的爺爺、寇洛的父親)」以良家子鎮武川「。李虎的父親在《周書》、《魏書》、《北史》均無記載,甚至李虎本人也缺乏記載。雖然李虎家族在北方紮根已久,但出身相比宇文龍種顯然更」屌絲「一些。

我們的分析基本結束了,也許你會發現,這些基於史料(更準確滴說,是我個人對史書的極有限認知)的討論似乎破綻重重。例如,在談論出身的時候,我刻意忽略了北方背景同樣強大的豪酋後代侯莫陳崇;在談論人事安排的時候,我刻意忽略了為什麼寇洛本人面對眾將推舉的第一反應是拒絕。正如本文首段所說的,史書記載太少了,很多情況下我們只能做推測。而我堅持認為,很多有限歷史資料並未觸及的問題,也許真的與個人能力有關。我們工作生活中往往會遇到那些領導意識極強的同事或朋友。例如,在上級並未指認組長的小組項目中,經常會有某個組員非常積極,能拿主意,在作業方向上有著很高的話語權。同時,我們身邊往往會有一些朋友,他們看著就有一種想信任的感覺。同樣重要的是,在能力相似的一群人中,總有某幾個人的決斷力遠勝於他人。而宇文泰就是那個生而為贏的領袖。

不然,為何賀拔岳會對宇文泰如此信任?

不然,為何」齊神武問岳軍事,太祖口對雄辯。齊神武以為非常人,欲留之?「 (《周書》)

不然,為何在夏州從官員到百姓都勸其不要去的時候,其意已決?(」且難得易失者時也,不俟終日者幾也,今不 早赴,將恐眾心自離 。「 - 《周書》)

不然,為何面對侯景的」截胡「,宇文泰泰然自若道:」賀拔公雖死,宇文泰尚存,卿何為也?「(《周書》)

種種跡象表明,宇文泰在賀拔岳手下的時候就已經對未來之戰略布局有著非常細緻的思考。我們回到宇文泰向賀拔岳建議徐圖關中、匡扶魏室的那段話:

高歡非人臣也。逆謀所以未發者,憚公兄弟耳。然凡欲立大功、匡社稷,未有不因地勢、總英雄而能克成者也。侯莫陳悅本實庸材,遭逢際會,遂叨任委,既無憂國之心,亦不為高歡所忌,但為之備,圖之不難。今費也頭控弦之騎不下一萬,夏州刺史斛拔彌俄突勝兵之士三千餘人,及靈州刺史曹泥,並恃其僻遠,常懷異望。河西流民紇豆陵伊利等,戶口富實,未奉朝風。今若移軍近隴,扼其要害,示之以威,服之以德,即可收其士馬,以實吾軍。西輯氐羌,北撫沙塞,還軍長安,匡輔魏室,此桓文舉也。 - 《周書》

這個建議雖然是針對西線近況,但已經吐露雄踞關中,爭奪正統,與高歡抗衡的野望。

我們再看看宇文泰決定去平涼收編賀拔岳舊部時,于謹建議遷魏帝於關中的那段話:

謹乃言於太祖曰:「魏祚陵遲,權臣擅命,群盜蜂起,黔首嗷然。明公仗超世之姿,懷濟時之略,四方遠近,咸所歸心。願早建良圖,以副眾望。」太祖曰:「何以言之?」謹對曰:「關右,秦漢舊都,古稱天府,將士驍勇,厥壤膏腴,西有巴蜀之饒,北有羊馬之利。今若據其要害,招集英雄,養卒勸農,足觀時變。且天子在洛,逼迫群凶,若陳明公之懇誠,算時事之利害,請都關右,帝必嘉而西遷。然後挾天子而令諸侯,奉王命以討暴亂,桓、文之業,千載一時也」太祖大悅

這個「太祖曰:」何以言之「 是不是很像三國里的」唯奉孝為能知孤意「呢?

深謀遠慮,果斷決絕,宇文黑獺配得上即將歡迎他的三輔大地,配得上蘇綽、于謹、李弼、韋孝寬、獨孤信等一眾豪傑,更配得上身後的三百年隋唐盛世。

高祖提劍入咸陽,炎炎紅日升扶桑

The rest is history.


燕公 @于謹 答得很精彩,不愧是一手扶持年輕上司上位的當事人666


宇文泰的迅速上位,絕不僅僅是賀拔岳死後發生的平地飛躍,而是賀拔岳長期信任超拔與宇文泰自身能力強相結合的結果。而賀拔岳對宇文泰始於援手並予以超拔的信任基礎,便在於二人父兄的世交同袍

正光末,沃野人破落汗拔陵聚眾反,度拔三子鄉中豪勇援懷朔鎮,殺賊王衛可瑰。——《魏書》

正光末,沃野鎮人破六汗拔陵作亂,遠近多應之。其偽署王衛可孤徒黨最盛。乃糾合鄉里斬可孤,其眾乃散。——《周書》

後隨度拔與德皇帝合謀,率州里豪傑輿珍、念賢、乙弗庫根、尉遲真檀等,招集義勇,襲殺可孤。——《周書》

宇文肱(及其自宇文顥)賀拔度拔(及其子賀拔勝)是自武川鎮召集鄉里一同前往鎮壓「韓大力」(拔陵233)的(524年),而且所斬殺對象均為「大力」部將衛可孤,那麼宇文氏賀拔氏作為武川鎮的世代領民酋長,私以為極有可能存在類似姻親的世交關係,再加上這次襲殺衛可孤的不易(黑獺長兄戰死、阿斗泥父子被俘、度拔殺衛可孤後便被殺害),兩家之間的關係至少也是患難同袍

而後,在孝昌二年(526年)以前的兩年間,賀拔勝、岳兄弟先後追隨元淵、元纂轉戰恆代,屢屢被叛軍圍困,宇文肱父子在此期間,不知具體時間節點,直接向東避禍河北中山。孝昌二年對於兩家而言均有大變動,宇文肱是不小心捲入河北大起義的鮮於修禮叛軍,連同次子宇文連一道被定州官軍擊殺;賀拔勝、岳兄弟則投奔了爾朱榮,從此成為天寶的親信。

由於鮮於修禮軍隊頭目的成分過於複雜(有鎮民起義頭目、有鎮壓鎮民的軍主、有朝廷鬥爭失敗的宗室、有河北的官軍),很快便自相殘殺了一把,葛榮趁機攫取了河北義軍的領導權。爾朱榮滅葛榮後,宇文洛生、宇文泰便被爾朱榮俘虜了。

榮以太祖兄弟雄傑,懼或異己,遂托以他罪,誅太祖第三兄洛生,復欲害太祖。太祖自理家冤,辭旨慷慨。榮感而免之,益加敬待。——《周書》

太祖與岳有舊,乃以別將從岳。——《周書》

永安元年(528年),歷經波折,父兄五人唯餘一人的宇文泰被編入賀拔岳的部隊,寒鯤猜測賀拔岳可能會在留宇文泰性命一事中發揮過某種程度的作用,畢竟賀拔岳與宇文泰是同鄉世交同袍,而賀拔岳也正受爾朱榮器重。

以定策功,授前將軍、太中大夫,賜爵樊城鄉男。復為榮前軍都督,破葛榮於滏口。遷平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坐事免。詔尋復之。從平元顥,轉左光祿大夫、武衛將軍。——《周書》

宇文泰跟隨賀拔岳時,賀拔岳的身份應當剛剛被擢升為平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那麼宇文泰所擔任的別將便是平東將軍轄下的別將。永安三年(530年),爾朱天光率賀拔岳、侯莫陳悅入關中討伐万俟丑奴義軍,賀拔岳的職級是持節、假衛將軍、【二雍二岐諸軍事】左大都督,宇文泰則為賀拔岳帳下步兵校尉,正是在此戰之中,宇文泰以其軍事能力不斷累積軍功,取得上位硬指標。

及平丑奴,定隴右,太祖功居多,累遷至征西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增邑三百戶,加直閣將軍、行原州事。——《周書》

平定万俟丑奴的過程既為宇文泰積累了大量軍功,也使得賀拔岳更加信賴這個曾經同袍過的世交老鄉了,賀拔岳的其他部將應當也看到了宇文泰的軍功及其與賀拔岳的親密關係。

普泰年間(531-532),爾朱榮死後,爾朱天光入洛,賀拔岳迎來了人生巔峰,逐級猛升。

  1. 車騎將軍、樊城縣伯、左大都督
  2. 車騎將軍、樊城縣公、都督涇北豳二夏四州諸軍事、涇州刺史
  3. 驃騎大將軍、樊城縣公、都督涇北豳二夏四州諸軍事、代雍州刺史
  4. 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清水郡公,都督二岐東秦三州諸軍事、岐州刺史
  5. 驃騎大將軍、加侍中、開府儀同三司、清水郡公、兼尚書左僕射、隴右行台

永熙元年(532年),孝武帝元修繼位後,為了籠絡賀拔岳以與高歡抗衡,以賀拔岳為關西大行台,所謂「行台」是行尚書台的簡稱,與後世的行中書省彷彿。質言之,孝武帝元修賦予了賀拔岳在關西地區的軍政全權,這是日後宇文泰霸府的權力來源。宇文泰則成為行台左丞,領府司馬,加散騎常侍,正式成為賀拔岳關西行台府的第一副手。

賀拔岳信任宇文泰到了什麼地步,不僅從官位上可以看出賀拔岳時如何放心地把涉及軍務機要的職位都交給宇文泰,還能從賀拔岳派遣宇文泰先後前往晉陽、洛陽面見權臣高歡、魏帝元修這一舉動中看出,賀拔岳能把究竟是跟隨高歡、還是響應魏帝的未來決策,都交由宇文泰考察後提供決定性建議,可見賀拔岳對宇文泰之高度信任。

而且,宇文泰是賀拔岳諸將中,唯一有過入洛面聖並由魏帝親自賞識進位武衛將軍經歷的,這就使得宇文泰在賀拔岳諸將中又多了一份「政治資源」。533年,夏州需要一位大將防守,賀拔岳部將一致推薦宇文泰擔任,可見宇文泰的能力即受到賀拔岳部將認可,又足以達到分鎮一方的水準

綜上,賀拔岳同鄉世交、賀拔岳高度信任、魏帝的賞識宇文泰足以為賀拔岳分鎮一方的能力相結合,使得宇文泰在賀拔岳遇害後成為趙貴、寇洛等賀拔岳部將一直認可的接班人,何況宇文泰身邊還有于謹作為其夏州長史,二人所領軍力應當不少,在賀拔岳本部士兵有所逃散的情況下,宇文泰、于謹所率領的夏州部隊是有助於重振原賀拔岳軍的軍力的。手裡的夏州駐軍應當也為宇文泰成為賀拔岳的接班人提供了不小的助力。


從表面的情形去看,賀拔岳死於非命後,西北地區很難以博弈出一個新的強勢首領。賀拔岳手下的幾個大佬,實力、地位相當,誰也不服誰。所以他們之中,很難產生一個讓大家都信服的首領。

賀拔岳是被侯莫陳悅暗殺的,所以侯莫陳悅與賀拔岳手下的大佬,關係變得一時非常緊張,所以他也很難被賀拔岳一系所接受。

在這種背景下,高歡滿懷信心的派侯景去接管西北地區。但是很不幸,因為賀拔岳一系的幾個大佬,很快建立了聯盟,並推選出了自己的新首領宇文泰。所以高歡的企圖落空了。

我們通常認為,賀拔岳死後,以他為代表的利益集團,能繼續維持其內部的穩定、統一;並能阻止高歡向他們勢力範圍滲透;還能迅速打敗侯莫陳悅,統一西北地區。主要是因為宇文泰的英雄無敵。

但實際上,是因為這兩系力量(侯莫陳悅、賀拔岳),都以六鎮軍人勢力為主,而他們在前面的一系列博弈中,已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利益聯繫。所以,他們並不會因為賀拔岳的突然死亡,而分崩離析;也不會因為侯莫陳悅火併賀拔岳,而變得矛盾無可調和。相反,還很快通過一系列博弈,形成了一個更穩定、更龐大的利益集團。

賀拔岳死後,宇文泰能成為這個利益集團的新首腦,絕不是因為他的資歷、實力,遠遠超過其它幾個大佬。事實上,宇文泰的資歷、實力,都是遠遠弱於其它幾個大佬的。

幾個大佬分庭抗禮,最後竟然讓相對弱勢的大佬,取得了首領地位。這種博弈模式,歷史上屢見不鮮,而我們前面也一再提到過,這裡就不多說了。

因為宇文泰的能力是第一流的,而資歷、實力又弱於其它幾個大佬。所以那幾個大佬都願意承認他的首領地位。因為承認宇文泰的首領地位,可以最大限度的維持當時形成的力量均勢。

一切是顯然的,如果讓一個強勢的大佬,當他們的首領,這個強勢的大佬,擁有了首領的地位,自然會侵犯其它大佬的既得利益。

宇文泰當時的實力、資歷都是非常有限的。不要說在當時了,就是在宇文泰死時。趙貴、孤獨信、于謹、李虎、李弼等人,也能和於文泰平起平坐。

據史書記載:「周楚公趙貴、衛公獨孤信故皆與太祖等夷,及晉公護專政,皆怏怏不服。」

「(於)謹素與泰夷,護常拜之、、、、。」

這本身就證明,宇文泰最初的資歷、實力都是非常有限的。而宇文泰能長久的維持這個首腦地位,也是因為他一直尊重其它幾個大佬的權力、地位。否則,宇文泰領銜西魏帝國二十多年(宇文泰公元534年領銜西北地區,公元556年死亡),其實力、地位,早就遠遠超過其它幾個大佬了。否則,宇文泰一系的代表人物宇文護,就不會處於如此低的位置了。

因為我們的歷史,總是圍繞某個英雄人物去寫的。所以宇文泰的軍政地位,常常被人們誇大了。事實上,終宇文泰的一生,他在西北地區的軍政地位,也與其它幾個大佬沒有本質差別。他們的關係,就如梁山兄弟排座次一樣,宇文泰僅僅是排在了前面。他們之間,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臣屬關係。


這種事情不能按照狗屁倒灶的儒家厚黑學邏輯來看。

團體領袖在自然狀態下,當推選的時候,威望高,能力強的人自然而然就會理所應當的成為領袖。

你能讓大家都服氣,那你就是領袖。

草原上酋長經常就是推選出來的,並不是完全血緣繼承,誰能帶著大家打勝仗,帶著大家獲取財富女人,大家就跟誰走。

對於這群鮮卑特色還很明顯的武裝集團,保留著很強的原始游牧選擇軍事領袖的習慣也不稀奇。

宇文泰為什麼成為領袖。因為他的威望更高,能力更強,大家服氣。事情可能就是這麼簡單。我們反而不能把事情想的太複雜。

當然也可能和他運氣好有關係。

但是歷史已經證明了宇文泰確實是非同尋常的雄主,能力遠超常人。

只有那些讀慣了儒家書籍的人才會在這種事情上搞出大波的陰謀詭計,干盡各種狗屁倒灶的爛事,把團體搞崩潰掉。這些都是反人類反團體的。

人類的本性其實是選強者,選能者,團體利益最大化個人利益才有保證,把團體搞崩潰,各個都要倒霉。

成吉思汗為啥在草原上滾雪球一樣壯大,除了武力征服,還有他能力過人,各路蒙古人都自願投效他的原因。

西夏的李繼遷為啥他跑回地金澤之後,也能不斷滾雪球做大,也和他能力過人,各路豪酋最終都爭相投靠有關。

董卓為啥就靠名聲就能拉攏大幫的羌人酋長為之效力,也是名望與能力的共振。

在草原上盟主往往就是名望,能力最強的,這本就是自然的規則。董卓不給東漢當官,憑本事也能當個大酋長。

西晉各路流民帥,為啥他們能當流民帥,很簡單他們組織能力,見識遠超旁人,一起的流民都服氣他們。流民帥戰鬥力大部分都不錯。蘇浚被逼反,一波流打下了首都。要不是戰場上喝多了,親自帶隊衝擊掛了,戰爭勝負未可知。

歷史上還有五代十國,多的是各路藩鎮牙兵選舉出帶頭大哥,領著大家造反的事。

袁世凱為啥能當總統,因為只有他有足夠的威望讓南北,五族都服氣。孫中山行嗎?他不行。

回歸到問題,我們往往考慮繼承問題時候都是從血緣,實力強弱,各方博弈來考慮,所以認為宇文泰繼位怪怪的。

但如果跳出這種框架,按照最淳樸的邏輯來考慮,宇文泰威望能力足以服眾,武夫們願意聽他的,事情就這麼簡單。越質樸的反而越可能是真正的答案。


推薦閱讀:

北齊的經濟地理條件真的比北周強很多嗎?
北周以殘破狹小的關中為何能戰勝坐擁天下精華的北齊?
宇文泰為什麼被稱為北周太祖?
隋文帝代周時,為什麼鮮卑人當時沒有強烈的反抗呢?
為什麼北周武帝誅殺宇文護兩年後又下詔恢復宇文護及其諸子原來封爵,並追加宇文護謚號為「盪」?

TAG:魏晉南北朝 | 魏晉南北朝歷史人物 | 北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