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反對學醫(醫患關係,付出回報不成正比)理想與現實怎樣選擇?

我是快要畢業的醫學生了,在各種規培專培的霧霾下,醫學院早已怨聲載道,紛紛考慮轉行了,真的有人還願意擁有貧窮的四十歲之前的人生以及垂目之年的富足嗎?我想不會的,因為規培和專培,很多農村的師兄師姐戀愛多年還要延後婚期,很多沒有對象的師兄或者男同學更是沒錢沒有女生願意在一起,醫學生是沒有青春的,甚至以後孩子也沒有童年,至少沒有富足的童年,奉勸你,生存的方法那麼多,醫學絕不是一個人道的職業

而且明白告訴你,如果家裡條件一般,如果你是女生,請馬上繞道離開馬上,之前有個女孩子的回答里說千方百計考上復旦,結果發現自己喜歡的專業並不是想的那樣,告訴你醫學也是這樣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高考選專業僅僅是在押寶,高中時的了解到了大學的進一步深入了解,所有的一切都是假象。男孩子就要學好找工作的比如機械,電器,it,物流都很好,特別是家裡條件一般的孩子,不要讓你成才的速度趕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女孩子真的應該學一些清閑適合女孩子的教師,英語一類,在二胎政策下,女性職場地位一落再落,除了少數的女強人就不要再給自己本來就很重的負擔雪上加霜了,真的,女性的社會壓力實在太大。

總之,你並不了解醫學,知道嗎??不必為了執念而不聽從過來人及父母的意見,特別是在讀的醫學生們的意見。上面那個大三的姑娘說的就很對。


受害者來答一記,如果家裡條件確實一般,真的,不是很建議讀醫,學費高,學時長,國家政策變化快,不知道哪一年才有回報,要是一個不小心考了中醫藥大學,那就業前景就更加是慘不忍睹。

包括我在內,我身邊的師兄師姐或者同學,基本上在這行堅持下來的不是趕上了政策還沒變化的時候進了大醫院幸運兒就是家底相對殷實的,不用他們養家的人。

相反身邊那些家裡條件相對一般生存壓力大的都紛紛轉行了,只有少數還在努力鑽著,但是那些都是有著非常優秀的能力的人,極其難得。

很慘的,你身邊的高中同學都紛紛出來工作兩年了,工資起碼都有5K了,有得甚至八九千了,你還在醫院拿一個月400的補貼然後被當一線醫生使喚累成狗,規培的一個月拿2000多,還不夠我身邊的同學家裡給的生活費多,你到時就覺得夢想不值半個錢,我也是現在才體會到。

所以,有時候選擇現實也是不錯的選擇。


不是掙錢多少的問題。

如果題主是以奉獻與拼搏為樂的性格,認為做事成就他人就是自己最大的快樂的話,那我支持你學。醫學帶來的成就感確實有別於其他專業,而且永遠不會停下向前走的腳步。

但如果樓主還有享受生活的念頭,勸你三思。中國的醫生擁有屬於自己的生活,最起碼也是35歲起(比如你是協和八年制而且情商足夠高同時家裡不需要你補貼)到45歲起(一般醫學院,只要不是混得極差這時候也差不多能在基層獨立帶組了),到那時,你還有多少精力享受生活?尤其是當你的收入和地位落到中學同學的下游時,你有能力接受這個落差么?

更簡單的說,你能接受你的知識與勞動沒有價格這個事實么?


醫學不是個你有信心和理想就能學好的專業。醫院不是你有信心和理想就那麼容易進的。喜歡歸喜歡,能力歸能力。你自己想好。

還有,等你開始實習以後,你就會知道,理想頂個屁用。等你工作要考慮成家立業了,你就會知道,理想,連屁用都頂不住。多看看其他人的答案吧,會有啟發的。大家講的都蠻好的。


看題主的描述我就彷彿看到了年輕的自己。

高考那會兒就一心想學醫,做個好醫生。本科那會兒偶像就是林巧稚,看《協和醫事》看哭,覺得以後就要像她一樣,做一個懸壺濟世的好醫生,哪怕想她一樣一世清貧也可以(當時畢竟還單身)。

後來考研,想著沖著阜外心內去,無奈自己膽子有點小,阜外太高遠不敢報,家裡人又勸我不要離家太遠(南方人),最後以考研全班第一的成績去了中大(中大也非常牛,沒有貶低的意思,但是比起阜外在心內的地位,還是有差別,畢竟不是NO.1)。

現在中大獃了一年半,整個人都跟以前的理想主義不一樣了。

首先,從一個一般的本科學校來到中大真的見到很多很多牛人,發現自己很大差距。(即可能一輩子也達不到林巧稚的高度)。

其次,父母年紀大了,自己又戀愛了,什麼都要錢,看著出來的師兄師姐錢真是太少了。身邊的同學都已經出來工作自食其力了,看到祖國的規培政策以及招聘會上一律博士的景象。唉,前兩年我也是用小米呢,現在都用紅米了。我真的可以一直用小米,可是我不希望我的愛人也跟我一起忍受清貧。

最後,我選的科研型碩士(當年也是不懂,看大家都學就學),可是我本身這方面不是很有悟性,加之有一個不懂科研完全做臨床的老闆,每天都是在放養+催實驗結果中度過。而且我只是想當一個好醫生好大夫,不想養細胞養動物,可是中國要在大醫院立足,就要科研,很水的都不要緊,就要有文章有科研。也見到過那種科研行但是臨床水的主任。

現在我想跳出這個圈子~

樓主,你看出來了嗎?我就是曾經有點小成績的理想主義者,出來見了太多牛人加之現實殘酷就放棄理想了。我當然希望你比我優秀,比我能堅持,畢竟行醫之人多一個理想主義者就是這個行業的希望。可是我說這麼多就是想跟你說,人是會變的,尤其在理想禁不起考驗的時候。

再不用說現在的醫患關係和工作強度。只能說幹什麼都不容易。

PS:去年看到老闆一把年紀了還在愁基金愁文章,晚上三點給我發文獻讓我看。而老闆只是一個臨床很好並專註於臨床不懂科研的好醫生。我真心覺得太殘酷了。有的時候為了成為一個心中想成為的人,需要具備太多能力。

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夢想使生活得以忍受」,可是如果夢想破滅了呢,你看到醫生生活不是那樣的呢?你會不會後悔當初的決定?願你的堅持都值得

上圖,共勉


父母反對的話還是別學醫比較好。尤其是如果父母「強烈」反對的話。

因為這個職業註定你要啃很久的老。你比起同齡人更需要父母的資助。開始規培意味著經濟獨立,然而就一個月撐死五千塊的那點收入你哪來的「獨立能力」?你可能每個月房租付完就只能滿足基本溫飽了。你還要學習,還要自我提升,這些都需要錢。高中同學聚一聚的飯錢對你都是巨大的壓力。

你會發現在畢業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呵呵比其他職業長得多了)你都是那麼的「捉襟見肘」。父母也許看你太辛苦會資助你一下,但他們畢竟是反對你學醫的,所以必然會充滿著「叫你不要學醫你還來啃我們老,我們要供你到什麼時候」的巨大指責....

最最最關鍵的是,就算你當年志向有多麼純粹,你在接觸臨床後依然會有很多痛苦,會很累,會忍不住向父母傾訴。然而此時此刻家並不是你溫暖的港灣,而是一萬點傷害:""是你當年要學醫的呀,活該伐活該伐?」諸如此類的...轟炸。

我就是爹媽強烈反對我學醫我卻一意孤行的那種典型。年少不知生活的艱辛啊。

真的,這個世界上大部分職業相比醫生都是easy模式,真的。


首先,學醫也要看背景。我之所以學醫,就是因為父母都在醫院,哪怕專科畢業我也不用怕找不到滿意的工作。

其次,學醫要有強大的內心。每天面對各種不信任的目光,朋友圈裡到處都是某醫生護士被打被砍的消息,衛計委又出台什麼培訓政策,你很難完全忽略。於是便要有足夠強大的內心去抵禦這些負面消息的衝擊。

其三,學醫要有堅實的經濟基礎。學醫本身學制長,學費較其他學科高(當年我上大學時學費5500,其他專業4300),且基本要求研究生起步,而且要逐步取消七年制本碩連讀和八年制本碩博連讀,按照目前衛計委的政策,讀完碩士就參加工作,那麼從上大學到各種培訓結束,至少要11-14年的時間。假設18歲上大學,培訓結束就30了,這期間就輪轉的那點補助,甚至連自己的溫飽問題都不能解決。況且還會被各種催婚催生,這些不要錢?都說三十而立,在醫學生這裡,三十才是剛剛起步。題主可自行腦補快30的人還需要已經退休或快要退休的父母每月補貼生活費的情形。不要覺得不可想像,我現在就是這樣。

當然,任何一項工作都不好做,幹什麼都不容易,做醫生的好處便是越老越有用,越老越受人尊敬,而且自己和家人看病方便。當然前提是沒有遇到過極端不理智的醫鬧。

所以,還是那句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補充一下,關於題主不在乎工資多少這點,我曾經也覺得錢嘛,夠吃飯就好。但關鍵在於我認為從輪轉的規培的醫生到醫師,到主治,所付出的勞動都沒在工資上得到體現。並不是做什麼都求彙報,只是想要勞動被尊重。干兩千五的活拿兩千五沒什麼,幹了一萬的活卻拿著兩千五的薪水,你樂意?感覺很不尊重人啊。當然你可以憧憬你當上主任開始撈錢了。

當醫生其實是個好理想,是個高尚的職業,是個應該被推崇的志向。孩子,如果你確定你可以過著忙碌而清貧的生活,一年幾乎365天一天幾乎24小時奉獻給你或可愛或煩人或無理或謙遜或可怕或偏執的病人,放棄出去看看世界,放棄花前月下,放棄常常陪伴家人,忽略那些束縛你的外行管內行的規定,忽略病人懷疑的不友善的眼光和言論,忽略每個夜班後憔悴的臉盤,忽略因為過點來不及吃口飯而頻頻胃疼的處境,只要有病人的康復、救人的成就感做你精神的糧食,你就可以笑對一切。如果是這樣,你來學醫吧,我真的願意看見這樣的年輕人投身這一行業,儘管我自己做不到,我心裡依然祝福這個行業。做好了吃苦的準備,救死扶傷的理想就值得你去堅持的。私以為,沒有一點超凡脫俗、不食人間煙火的氣質,當不了一個純粹的醫生。

...........................終於有機會用分割線了...................................................................我實在是不想打擊別人的理想,但是。。。。唉,趁還有得選,還是別學醫了吧。因為在你描述里我看不到你可以承受學醫以後的一切的苦的心理準備,還是在理想層面的。

我現在快26了,還養不活自己,還要我爸媽問我要不要給我打錢,我好心酸。而且這不是因為我不勤快,恰恰相反我也每天都在幹活幹活幹活。

另外,正是因為你家沒有背景,你家不是土豪,你才更不應該學醫,我家就這樣,感覺自己學醫特不孝。


從小文科強理科差 高中分科選了理科

湖警是支撐我度過高三的信念 然而高考畢業選擇了口腔醫學

這就是理想與現實


問問自己:

1.別人大學偶爾出去玩的時候,你在忙著背書,年年高三,假如能接受,請看2

2.別人實習拿offer時,你還在醫院免費打工,假如能接受,請看3

3.高考同等分數,或者沒你高的開始步入社會,好歹開始自力更生,你還在拿著家裡的錢,讀研或者考博,沒有工資,依舊是免費勞動力,能接受,請看4

4.同期同學其他專業,開始走上正軌,你還在輪轉,遇上個坑手下的科室,只能拿拿基本工資。這時估計你有30出頭了,5000左右的工資(5k是三甲,非三甲估計只有3k開頭左右,當然,你成績不好進不去三甲,怪誰呢)你能接受,請看5

5.國家政策年年再改,從規陪,5+3+X,誰知道有沒有Y,新手的待遇一直上不去,能接受父母日益變白的頭髮和家庭的壓力請看6

6.很好,童鞋,你走到這一步了,好歹你也上主治了,估摸順利的話你現在34、5左右,假如家裡條件好,你可以有個家庭和一個含有你一半染色體的後代。恭喜你,開始正式接受科室里的勾心鬥角吧。

差點忘了,背景,同期童鞋阿瑪是沿海某省某3甲科主任,打了個招呼,兒子考研期間被北上廣某學校某專業拿著國家線要了過去,記得沒錯的話,其他童鞋估計要以高出70分左右的分數吧。

(涉及童鞋,就匿名了)


補充

我原來以為島國是不認天朝的醫學專業的(讀研方面)。但是最近得知了島國的一項政策,所以補充一下。

大致是說如果在國內拿到執醫證,並且從事相關工作3年以上,在赴日做研修生一段時間(具體時長不記得了,也許是一年)之後,可以獲得在日本考醫師資格證的資格。

在這個前提下,就不是本科出去最好了。畢竟國內學費比國外便宜得多。

以島國為例,可參考以下方案:

本科在國內讀醫-5年

讀研-3年(研究生期間可以把執醫證拿到)

國內工作3年(想輕鬆點的話可以找個社區醫院什麼的)

赴日研修-1年(不確定)

考日本的資格證

步入高收入行列

以上僅作參考,未聯繫實際,不負責任。

以下原答案。

想學就出國。

不出國就換專業。

另外,國內的醫學專業很多國家是不認的,所以最好從本科就出去。

學費上亞洲國家相對歐美會便宜,但依然很貴,基本光靠自己賺獎學金和兼職沒有辦法支撐自己的學費和生活成本。

所以一樣要慎重考慮。

以上。


送你一首歌,周杰倫的聽媽媽的話


這可不是小米跟蘋果,10萬車跟20萬車的區別!!!!

這是沒手機和蘋果,沒車和20萬車的區別!!!!


不要學!千萬不要學!萬萬不能學!!!!如果非要學,千萬不要學臨床和中醫!!!建議學麻醉或者影像!千萬別搞臨床和護理!!!!!我當初跟你一樣,油鹽不進死活要學,現在哭都沒心情。


我覺得當年我要學醫我爸沒打斷我的腿直接說明了我真是充話費送的( ? ^ ? )


留坑待填

等我下個班

……………………………………

開啟強答模式

首先確認是自願學醫 然後繼續

比較統一的弊端上面的回答已經很多了

我也是見人勸不學,但是自己又堅定學醫的奇葩

1.停不下來,現在覺得學醫會上癮,會成為習慣,期末虐完不夠,又自己去找見習,每天風裡雨里,無怨無悔,雖然在很閑的部門,但是帶教的老師教了我很多,不僅僅是醫學知識

2.內心的滿足,算是精神上的愉悅,和喜歡旅行的人旅行,喜歡吃東西的人吃美食是一樣的

3.對家人的照顧,媽媽是我非常重要的人,一年一次體檢,項目我定,報告我也會拿來看(能看懂多少看多少),因為有家族性病史,所以我很關注,昨天還給媽媽摸了淋巴結,自己來這個感覺不是去醫院檢查可以體會的

4.完美解決了我想晚婚的需求,學醫大多結婚晚,雖然其實真的是劣勢,但是神奇地迎合了我的需求

題主可以看的出,我寫的都是優點,而且好多都像是精神勝利法,因為我是偏理想主義的人,精神上的愉悅比起物質對於我更重要

醫生這個職業在初期是無法給予你物質上的滿足的,當然成為大拿的時候會不一樣(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比例不高,暫時忽略),如果你會比較偏向物質上的需要,那麼醫生恐怕不適合你

然後是我覺得不能醫生不能滿足我的方面(以下是我學習和見習中看到碰到的,可能不全或偏差,望指正)

1.不能按時吃飯期末和門診尤其,正常下班11點半,護士掛完號可以走,醫生要看完所有的號,我在的部門很清閑,但是醫生基本12點才算完。

so,胃病嚴重還是不要學了

2.嗓子,我的嗓子比較差,但是說話真的很溫柔,一個早上講下來,基本是後面聲音就很輕了,更不用說帶教的主治醫生,他們說的比我多得多,常備胖大海。

中午和閑的時候 ,大多是護士姐姐們在聊,醫生少,偶爾幾句,不是悶,是嗓子受不了

嗓子也是硬指標

3.脾氣,如果脾氣比較急,說話沖些,在臨床會很吃虧,現在的家屬基本是一句硬話都聽不了,我帶教老師是比較溫和的人了,也吃了不少虧,像是被家屬打過頭之類的……

我去見習的時候就被隱晦地提醒少說話,不要說錯話

我可能是聲線比較柔,脾氣比較軟,碰到的家屬,自己顧自己抱怨幾句也就停了,目前還沒有事

脾氣比較急的要麼改要麼還是不要學了,生命安全

4.體力,這個在學醫的時候就體現的很明顯,平常要堅持看書,期末複習開始早,熬夜很正常,通宵也很正常,是真的通宵,看著天亮,然後洗臉刷牙去考試。

很多同學現在已經有心律不齊,熬夜到生理上的吐,真的吐。

在沒有基礎疾病的情況下來吧

臨床醫生的辛苦自不用多說。很多一線醫生值24小時的班心臟出毛病,直接搶救也是聽說過的。

(24小時真的太過分了,而且不給加班費,一次夜班要麼不給錢,要麼給10塊,10塊!)

5.對自己的忽略,學醫無美女……幾乎鐵一樣的定律,天生麗質也能熬成黃花菜。

大部分是因為沒時間,沒心思,沒錢打扮。

化妝要時間,沒心力琢磨適合自己的眉形,化妝品護膚品真的很很很費錢

而能養活自己是大部分年輕醫生的目標。

6.深造的需求

新加坡不收醫學,這個是默認的規則,雖然沒有寫在招生里。

美國的usmle,也就是在美國做醫生的項目,2017年match不上就算是完了。

日本本科學制不同,研究生大多走科研,不是我們看到的研修醫,而且吐槽一下,日本學費真貴

英國去了也是走科研,一年制的研究生據傳水分滿足

香港在生理上不喜歡,好擁擠………………

目前在研究德國,學費全免,而且德國醫學真的很厲害,唯一的問題是德語太難,想學好頗要功夫

我把我看到的學醫的擔憂和愉悅都寫在這裡

和前面的答主答案拼在一起

當選擇都擺在你面前,請題主慢慢考慮


大三狗飄過~

我覺得趁年輕應該敢於追逐夢想,我是學了兩年工科轉入醫學院的,工科是四年制的,家裡早就做了準備,但是我一心想學醫,我也知道很累,但是我很享受那種學醫的成就感,很幸運的是我父母看出我的心思也不在阻攔,於是我遞交了轉系申請,三個月後,我如願以償的進入醫學院,和同屆的醫學生一起學習,這個過程對於我來說,就是兩個字,痛苦!沒有生理,生化的基礎,沒有學過系解,也沒有學過病理。。前三個月自己都崩潰了,不過這次期末,幸運的是今年所有的科目我都過了。查成績的時候我感覺我自己中彩票了一樣開心。所以我想告訴你,無論學醫與否,都要有自己的夢想,或大或小,能堅持下去最重要,未來的路要自己走,有時候也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年輕就是拼搏的成本。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