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相同光圈快門,iso不同的片子RAW是一樣的嗎?

raw是原始數據記錄,它不壓縮的如實記錄了每個像素點在一段時間內感受到的光子數(總通光量)。

問題來了,為什麼同樣的光圈快門,用iso200拍的raw和用iso1600拍的raw大小差很多?

是因為raw壓縮演算法的問題嗎?請懂cmos演算法同學回答下


Raw不是不壓縮,而是使用了無損壓縮(就好像你用zip壓縮一個bmp)。低ISO低雜訊的畫面中有很多乾淨的色塊,有大量的象素跟周圍象素相似,也就是說這些象素信息有很多是重複的,那麼就可以用較少的位元組無損記錄。而高ISO意味著高雜訊,一片充滿噪點的色塊,就要用較多的位元組把每個噪點的具體信息都記錄下來,檔案尺寸自然會更大。

還有一種情況是,同樣的光圈快門,iso100得出正確曝光,強行拉升到iso3200則是嚴重過曝,畫面出現大片的過曝區域,信息大量丟失,那麼這時候高iso的raw文件反而就比低iso要小了。

另外,根據題主在下面的留言,題主似乎認為Raw能完整記錄感光元件每個像素點所收到的光信息,所以用raw拍攝,相機的iso並不重要,後期在電腦上再增益(拉高曝光)就是了。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其實Raw所謂的原始數據,依然是經過模擬電路增益(iso值越高增益越大),然後進行數模轉換之後的數字信息,並非絕對意義上的原始光信息。你的相機電路必須把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才能記錄進raw,它並不能同時記錄從無增益的基底iso到最大增益的最高iso之間所有可能的模擬光(電)信息,它只能記錄你所設定那個iso增益結果之下的動態範圍內的數字化的光(電)信息(好饒口)。這就是為什麼你用raw拍照可以後期再決定白平衡,但不能後期再決定iso。

換句話說,如果你只靠用低iso欠曝拍照,然後依賴後期用電腦拉曝光,那麼比起用較高iso拍正常曝光的照片,你會得到更差的畫質,只不過有時候這個差異不明顯罷了。為什麼?因為你用較高iso拍正常曝光的照片,增益是在數模轉換之前增益的,而你依賴後期用電腦拉曝光,增益是在數模轉換之後增益的。數模轉換這個過程本身是會丟失信息並添加雜訊的,所以你在數模轉換之後增益(在電腦上拉曝光)會一併增益了數模轉換電路的雜訊,可供增益的信息也沒有模擬信號那麼「平滑」,因此理論上數模轉換後增益的效果肯定不如數模轉換前增益(提高原生
iso)。
當然,隨著iso增加,在其他來源的雜訊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後,這種差異對整體信噪比的影響就會逐漸變得不重要。

搞懂這個原理,你就能明白為什麼現在一些DSLR規格會分別標出原生iso範圍及擴展iso範圍,原生iso範圍就是靠模擬信號增益可以達到的範圍,擴展iso範圍就是數模轉換之後增益數字信號達到的範圍——不過說實話我也不確定是否每個廠家對擴展iso的定義都是這個意思,現在的廠商各個都是玩弄名詞的奸商。由於電路設計限制,一般模擬信號增益只能做到整倍數的加乘,有些中間值的iso(比如iso320相對於base iso100)屬於模擬和數字信號共同增益的結果。而數模轉換之後對數字信號增益,跟你在lightroom或ps里拉高曝光,其實是一回事,所以所謂的擴展iso,對於本身就要拍raw用電腦搞後期的人,意義不大,當然對直出jpg和視頻還是有意義的。

打個不那麼恰當的比喻,原生iso和拓展iso(或者電腦後期拉曝光)的分別,有點類似於光學變焦相對於數碼變焦。光學變焦能在光信息數字化之前保留更多的有用信息,是有必要在拍攝時就調整好的,而數碼變焦則不需要在拍攝時決定,拍完以後你隨時都能在電腦上把圖片裁切放大。至於這個比喻不那麼恰當的地方,則是光學變焦的焦距越長並不意味著畫質越差,只有數碼變焦才如此,但iso增益越高,不管原生iso還是擴展iso,雜訊都是越來越大的,分別只是擴展iso段大概比原生iso段的雜訊增長幅度要快一些。


演算法是同一個,只不過相同的光圈快門,ISO不同所以你拍出來的照片也不同,自然文件大小也不同。


ISO不一樣,CMOS噪音不一樣


在數碼感光時代,ISO可以直接理解為光圈值。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杜可風?
為什麼我提高了亮度和曝光度卻沒有看到他們說東西?
如何用中級單反拍攝星空?
光圈,快門,感光度的含義極其三者與曝光亮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TAG:攝影 | CMO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