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經濟學人economist學英語?
很多人都提到經濟學人是很好的英文學習材料,但是到底如何充分利用經濟學人學英語呢?有沒有成功的經驗或者是很好的建議
確實可以說,在準備雅思的過程中,閱讀《經濟學人》對我的幫助非常大,雖然還沒有考試,不知道雅思聽說讀寫到底能考到什麼地步,但是至少在閱讀《經濟學人》的過程中學到了知識,提高了英語水平,順便還提升了逼格。
那我就試著大家分享一下,長線備戰雅思(三到五個月),或者有足夠多的時間學習《經濟學人》(畢竟真的很難懂!!!)或者只是想提高英語水平的人, 可以通過閱讀《經濟學人》學到什麼。
先看一下雅思考試。
雅思考試的評分標準:(直接上9分的評分標準)
Task Achievement
Coherence and Cohesion
Lexical Resource
Grammatical Range and Accuracy
個人覺得《經濟學人》的文章完全滿足這四點,滿分!
ps:如果是為了應付考試,可以根據考試題型、考試評分標準來選擇性的學習《經濟學人》。畢竟有目的性的學習在短期內更有效果。如果單純為了學習英語,建議長期堅持,每天抽出一兩個小時閱讀經濟學人,養成習慣。
雅思寫作task 2最常出現的十個話題:
而這些話題在《經濟學人》里都可以找到相關的話題,只要找到一篇精讀,就可以積累相當多的辭彙、詞伙、用法、句式等。
看一個具體的題目:
這是雅思speaking 部分 part2中的一個考題:
Describe a team project that you worked on. You should say:
what it was
what you did
and how you felt about it.
這是雅思writing 部分 task 2 有關team work 的作文:
Some teacher think it is effective for students to study in group while others think it is better to study alone. What are the benefits of each way and which one do you think is more effective?
當看到這個口語話題或者作文題目的時候,最先反映在頭腦里的應該是觀點。而關於team work 辭彙、片語、表達,應該在生活中、備考過程中積累,平時看到就拿一個小本本記下來,或者用印象筆記,Instapaper存起來,放在手機里有空拿起來看一看。(具體用手機等工具學習英語的方法可以參考Eric 的公眾號:英語學習筆記ericzenglish)
而我們通讀《經濟學人》的過程中,對於備考而言,可以學習:
可以學習到的東西 對應雅思考核要求經濟學人對問題的見解(觀點)(寫作任務回應情況)
用詞的準確性,豐富性(辭彙豐富程度)文章的結構、邏輯、連接(連貫與銜接)(語法多樣性和準確性)用app聽音頻,練聽力
提升聽力和口語水平下面拿經濟學人3.19日的文章來舉個例子
Team spiritTEAMS have become the basic building-blocks of organisations. Recruitment ads routinely call for 「team players」. Business schools grade their students in part on their performance in group projects. Office managers knock down walls to encourage team-building.Teams are as old as civilisation, of course: even Jesus had 12 co-workers. But a new report by Deloitte, 「Global Human Capital Trends」, based on a survey of more than 7,000 executives in over 130 countries, suggests that the fashion for teamwork has reached anew high. Almost half of those surveyed said their companies were either in the middle of restructuring or about to embark on it; and for the most part, restructuring meant putting more emphasis on teams.
辭彙:
basic building-blocks 構成要素
knock down walls: 把牆推倒(destroy),這裡大概表示鼓勵員工建設團隊
在查字典的時候,只找到了knock sth down 的用法(reduce price)
grade: 用作動詞,給...評分
the fashion for ...流行
in the middle of 在…中
embark on it 開始做...(to start something new or important:
be about to do 打算做某事
表達團隊的詞伙:
team players
Theirperformance in group project
team building teamwork
put more emphasis on teams
結構:
這一段九個句子,簡簡單單,但是又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對我而言)。
描述team 的現狀: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
舉了三個例子(recruitment ads, business schools,office managers),
team有很久的歷史,
德勤最新的報道:團隊建設取得新高,
大部分公司現在在重組或者即將重組。
而重組意味著將重心放在團隊建設。
備考技巧
篇章中沒有用連接詞比如 for example 之類的,很順暢的用每個句子的邏輯把每個句子鏈接在一起,只在最後用了一個for the most part =mostly / usually
當早晨起來晨讀的時候,可以照著這個思路講一段"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eam work?"這樣的對話;你也可以使用這些片語試著造句。
雅思作文的寫作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將每個短語片語串聯起來,然後擴寫、改寫(paraphrase),再將每個句子通過邏輯上的串聯(make a complex sentence),就構成一個段落。(在IELTS http://advantage.com 的網站上學到。)
在paraphrase 中應該注意:
1.using synonyms
2.change the word order
3.change the form of word
4.change from active to passive
在make a complex sentence時,可以運用四種從句:
1.relative clauses
2. subordinate clauses
3. conditional clauses
4. compound sentences
第二段:
Companies are abandoning functional silos and organising employees into cross-disciplinary teams that focus on particular products, problems or customers. These teams are gaining more power to run their own affairs. They are also spending more time working with each other rather than reporting upwards. Deloitte argues that a new organisational form is on the rise: a network of teams is replacing the conventional hierarchy.
辭彙:
abandon functional silos: 放棄缺少合作的組織架構(functional silos :an organisation whose functions tend to be less communicative and collaborative)
organise...into
cross-disciplinary teams 跨職能團隊(disciplianary:紀律的;懲戒的)
gaining more power 獲得更多能力
run their own affairs處理事務
reporting upwards
on the rise =increasing 上升
conventional hierarchy 傳統的等級制度
表達團隊的詞伙: a network of teams
a organisational form
結構:四句話
公司取消個人工作,組織專門化團隊;(用了一個定於從句修飾teams)
這些團隊有更大的能力運行事務;
花更多的時間一起工作;(用 more比較級,用...rather than句式)
新的組織形式增長,團隊取代個人。
The fashion for teams is driven by a sense that the old way of organising people is too rigid for both the modern marketplace and the expectations of employe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uts a premium on agility. John Chambers, chairman of Cisco, an electronics firm, says that 「we compete against market transitions, not competitors. Product transitions used to take five or seven years; now they take one or two.」 Digital technology also makes it easier for people to co-ordinate their activities without resorting to hierarchy. The 「millennials」 who will soon make up half the workforce in rich countries were reared from nursery school onwards to work in groups.
辭彙:
be driven by 驅使
be rigid for 對...來說是僵化的
morden marketplace 國際市場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技術創新
puts a premium on:( to consider something important or valuabl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uts a premium on agility. 技術創新使靈活性更有價值
market transitions/Product transitions 市場轉變/產品轉變
Digital technology 電子技術
resorting to hierarchy 不得不依靠等級制度(resort to sth:(別無辦法的情況下)訴諸,依靠,採用)
were reared from 有develop發展的意思
onwards 在...之後
表達團隊的詞伙:
co-ordinate their activities
work in groups
結構:五句話
團隊流行的原因:傳統組織形式太死板(用be driven by表達了一個結果狀語,用that引導同位語從句)
技術創新使靈活性更重要了。
思科總裁說,我們是和市場競爭,產品變革太快了。
電子技術也使得人們開始合作。(用了一個also表示遞進,用了一個without)
舉了一個例子(用了一個who引導的定於從句,用onwards to 引導一個時間狀語)
思路:總起1說原因,然後2,3,4繼續論證技術發展需要合作,5舉例再論證
The fashion for teams is also spreading from the usual corporate suspects (such as GE and IBM) to some more unusual ones. The Cleveland Clinic, a hospital operator, has reorganised its medical staff into teams to focus on particular treatment areas; consultants, nurses and others collaborate closely instead of being separated by speciality and rank. The US Army has gone the same way. In his book, 「Team of Teams」, General Stanley McChrystal describes how the army』s hierarchical structurehindered its operations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Iraq war. His solution was to learn something from the insurgents it was fighting: decentraliseauthority to self-organising teams.
辭彙:
the usual suspect 意料中會出現的人;經常做某事的人
collaborate 合作
being separated by speciality and rank 被專業領域和等級分開
hierarchical structure 階級結構
hindered its operations阻礙組織 (hinder:阻礙,妨礙)
insurgents 叛亂者
decentralise authority to把權力下方
表達團隊的詞伙: self-organising teams
結構:六句話
團隊在大公司和小公司中都很流行( 用from... to)
醫院領導重組醫生團隊,專註於特殊治療
諮詢護理等合作而不是分開了(用了一個instead of )
美國軍隊也如此The US Army has gone the same way.
在書中描述,階級鬥爭怎麼阻礙他的組織
解決辦法是將權利下放到小團隊中
思路:總起1,舉了兩個例子: 醫院23 軍隊456
A good rule of thumb is that as soon as generals and hospital administrators jump on a management bandwagon, it is time to ask questions. Leigh Thompson of 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 in Illinois warns that, 「Teams are not always the answer—teams may provide insight, creativity and knowledge in a way that a person working independently cannot; but teamwork may also lead to confusion, delay and poor decision-making.」 The late Richard Hackman of Harvard University once argued, 「I have no question that when you have a team, the possibility exists that it will generate magic, producing something extraordinary…But don』t count on it.」
辭彙:
rule of thumb: a practical and approximate way of doing or measuringsomething經驗之談
hospital administrators=hospital operators
jump on bandwagon 跟上浪潮
provide insight, creativity and knowledge提供洞察力,創造力和知識
lead to confusion, delay and poor decision-making帶來困惑,拖延,壞的決定
generate magic匯聚魔力
producing something extraordinary 產生非凡的東西
count on it 期望
表達團隊的詞伙: (反)work independently
teamwork
結構:
經驗就是要現象產生後要問問題。(a good rule of thumb is that....;
as soon as....., it"s time to......)
有人說,團隊可以好處而個人不可以,但是團隊也可以帶來壞處。(sb warns that; that引導定於從句修飾way; ....but....)
哈佛的人說,毫無疑問你有團隊就存在好處,但不能依靠它。(sb once argued; i have no question that; that 引導同位語從句修飾possibility)
思路:提出觀點,舉兩個例子
Hackman (who died in 2013) noted that teams are hampered by problems of co-ordination and motivation that chip away at the benefits of collaboration.High-flyers forced to work in teams may be undervalued and free-riders empowered. Groupthink may be unavoidable. In a study of 120 teams of senior executives, he discovered that less than 10% of their supposed members agreed on who exactly was on the team. If it is hard enough to define a team』s membership, agreeing on its purpose is harder still.
辭彙:
hamper :阻礙,妨礙 上面出現過一個詞hinder
co-ordination 協調
chip away at :Gradually and relentlessly make something smaller or weaker:
collaboration 合作,協作
undervalue:輕視
High-flyers:someone who has a lot of ability and a strong wish to be successful and is therefore expected to achieve a lot:
free-riders:a person or company that gets an advantage without payingfor it or earning it:
High-flyers 和 free-riders 這兩個詞對應
Groupthink:團體思想
結構:五句話
海克曼說,團隊往往被一些,常被合作所帶來的好處所掩蓋協調、激勵的問題,所阻礙。(sb noted that....; that 修飾???)
能力高的人被輕視,能力差的人掌權。(用了一個定語從句,forced...修飾high-flyers)(用High-flyers 和 free-riders 這兩個詞對應)
團隊間的思維得不到體現
根據研究,很少人認同參與到團隊中
團隊關係很難定義,團隊目標就更難定義。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workforce are making teams trickier to manage. Teams work best if their members have a strong common culture. This is hard to achieve when, as is now the case in many big firms, a large proportion of staff are temporary contractors. Teamwork improves with time: America』s 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 found that 73% of the incidents in its civil-aviation database occurred on a crew』s first day of flying together. However, as Amy Edmondson of Harvard points out, organisations increasingly use 「team」 as a verb rather than a noun: they form teams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then quickly disband them.
辭彙:
Profound changes:深刻變化
tricky:難辦的,難對付的
have a strong common culture:有很強的共同文化
incidents:(不愉快的)事件
civil-aviationm database :民用航空資料庫
a crew』s first day of flying together 全體機組人員第一次見面
disband a team :解散團隊 form team 成立隊伍
結構:
勞動力深刻變化使團隊更難管理
隊員有共同話題團隊才工作好
這很難實現,作為現在大公司遇到的問題,絕大部分員工是短暫交流者(用一個as引導的非限定性定於從句)
團隊工作隨著時間改善。ANTSB 發現在民用航空資料庫中記載中,73%的不愉快事件由於職員第一次見面。
然而,AE指出,組織絕大多數把team作為動詞而不是名字,組建了又解散。(用一個however錶轉折,
Teeming with doubts
The least tha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is research is that companies need to think harder about managing teams. They need to rid their minds ofsentimental egalitarianism: the most successful teams have leaders who set an overall directionand clamp down on dithering and waffle. They need to keep teams small and focused: giving in to pressure to be more 「inclusive」 is a guarantee of dysfunction. Jeff Bezos, Amazon』s boss, says that 「If I see more than two pizzas for lunch, the team is too big.」 They need to immunise teams against groupthink: Hackman argued that the best ones contain 「deviants」 who are willing to ruffle feathers. A new study of 12,000 workers in 17 countries by Steelcase, a furniture-maker which also does consulting, finds that the best way to ensure employees are 「engaged」 is to give them more control over where and how they do their work—which may mean liberating them from having to do everything in collaboration with others.
辭彙:
rid sth of 使…擺脫;從…清除;使…去除
sentimental egalitarianism 感情用事的平等主意者
set an overall direction:設立全面的目標
clamp down on sth:取締;嚴禁;強行限制;壓制(to take strong action to stop or limit a harmful or unwantedactivity)
clamp down on dithering and waffle:禁止猶豫和胡扯
inclusive:可以包容各種人的
a guarantee of dysfunction:機體失調的保證
immunise teams against groupthink: 使小組避免小團體(上文中的groupthink 作小組思想聚焦的意思,這裡應該是貶義詞)
ruffle sb"s feathers:使(某人)心煩意亂;使(某人)生氣;使(某人)惱怒
liberating:令人感到自由的,令人暢快的,令人自由自在的 liberate sb from
deviants:行為不正常的人
engaged已婚的
結構:
最後從調查中可以得出公司需要下功夫管理。(the least that can be cinclued....)
他們需要拋棄感情用事,最成功團隊領導的特點,制定目標,不猶豫胡扯。(rid their minds of .....; who 引導定於從句)
保持團隊小而專註:把壓力轉化為包容,可以避免機體失調(giving to 作狀語)
亞馬遜的老闆說,如果我看到午餐有兩塊匹薩,說明人太多了。
應該避免團隊 小團體分裂,H說最好的團隊是包含那些會使人心煩的行為不正常者。(who引導定從修飾deviants)
新的研究發現,最好的辦法是,給那些已經結婚的僱員決定哪裡工作怎麼工作的權利,這意味著是他們自由的去和他人合作。
However, organisations need to learn something bigger than how to manage teams better: they need to be in the habit of asking themselves whether teams are the best tools for the job. Team-building skills are in short supply: Deloitte reports that only 12% of the executives they contacted feel they understand the way people work together in networks and only 21% feel confident in their ability to build cross-functional teams. Slackly managed teams can become hotbeds of distraction—employees routinely complain that they can』t get their work done because they are forced to spend too much time in meetings or compelled to work in noisy offices. Even in the age of open-plan offices and social networks some work is best left to the individual.
結構
辭彙:
in the habit of:有...的習慣
in short supply:短缺
feel confident in their ability to do 有信心做...
slackly:不緊的,松的
Slackly managed teams 管理松的隊伍
hotbeds of distraction 注意力不集中的溫床
work in noisy offices 在嘈雜的辦公室工作
be forced to de =be compelled to do 被迫做某事
in the age of open-plan offices and social networks敞開式的辦公室和社會工作網的時代
結構:
組織機構需要學比管理更多的知識,要學會問自己,團隊是最好的工具?
團隊建設技能缺乏,德勤報告說,12和21
管理松的團隊是分散注意力的溫床,職工被迫花時間開會或者在嘈雜的環境中工作,效率不高。
甚至在現在敞開式辦公和社交網路年代,一個人工作比較好
閱讀方法
平時學習過程中,大家可以在網站上(閱讀原文)上閱讀,看得時候可以導到印象筆記或者instapaper里做筆記,用客戶端(app:Economist)的同學,可以直接在軟體里查詞,或者複製粘貼到上述軟體做筆記,也可以導成pdf放在手機下載的kindle里做筆記)
標註出自己不認識的單詞,或者覺得用的好的片語或者搭配,然後查閱字典(可以用歐陸詞典,或者蘋果自帶的牛津英漢漢英詞典等,或者kindle的詞典)
標註出自己覺得寫的好句式,下劃線,方便閱讀
整理完筆記後定期複習,相信你會有收穫的!
最後推薦幾個微信公眾號啦:
(這個我就不介紹了)
(推薦奶爸的《把你的英語用起來》!)
(學翻譯的看這裡!)
(知乎上必須要關注的人之一!)(雖然Justin沒有更新了,但是偶爾翻出來看 看經濟學人賞析還是乾貨滿滿啊!)
(微博@愛英語斯坦,英語面試系列超贊)
我專門創建了一個微信公眾號「讀經濟學人,習上乘寫作」(ID: justintheeconomist),分享大量《經濟學人》裡面值得學習、體會和品玩的句子。一套好的方法和閱讀習慣很重要。我希望我的公眾號可以給有這個問題的朋友一些靈感:)
一、簡單介紹下悅然自己:
- 英專本科,保研到上外高翻學習英語口譯,目前為一家上市公司在職譯員;
- 在聯合國紐約總部做過筆譯實習;
- 英文演講辯論小能手:大學期間就參加過多次英語辯論、演講比賽,並獲得過全國賽事的特等獎與最佳辯手;
- 英語考證達人:高級口譯、CATTI國家人社部翻譯資格證書二級口譯、二級筆譯、BEC劍橋商務英語高級B等(全球前3%),托福裸考115分;
- 也有一定大學規劃、應屆生求職的經驗;
- 到訪過全球近20個國家,想和你分享我看到的世界。
二、自己公眾號【悅說越好煉英語 | yueshuoyuehao】中的回答原文:
原創 | 「每周問答」:英語學習的高山《經濟學人》,怎麼爬?
1)「經濟學人Economist」雜誌是全球頂級的時政商業周刊,憑藉其深刻、機智的評論文章享譽全球,也因為涉及大量背景知識、高級辭彙、長難句而成為每一位英語學習者心中的高山。 既然是高山,總是要攀登,一開始總會suffer覺得吃力,適應了就好。
2)閱讀「經濟學人Economist」主要挑戰,也是主要收穫有三:
- 時事政治商業的背景知識
- 高級辭彙、地道片語
- 長難句理解能力(也就是閱讀能力+悅然在每周問答第2期里提到的實用語法技能)
3)結合自身能力+學習目標,推薦以下「經濟學人Economist」攀登姿勢:
- 先精讀,此方法適合大多數英語學習者。辭彙量欠佳則選擇自己熟悉的話題讀起(比如教育),辭彙量再好讀冷門話題(非洲某部落衝突)也可能磕磕絆絆,期間攻克閱讀「經濟學人Economist」的三大挑戰,查閱積累背景知識、學一些單詞片語、練習長難句理解力
- 後泛讀,此方法適合高階英語學習者,比如口譯專業的同學,因為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背景知識,語言能力也達到了閱讀幾乎沒有單詞、片語、長難句理解的困難,那就是長期堅持泛讀,了解最新時事,不斷積累。
4)先爬「經濟學人Economist」這座高山,之後再讀其他英文,基本就是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會輕鬆自如。
——歡迎關注我的英語公眾號【悅說越好煉英語/yueshuoyuehao】——
———已有近70+期優質原創推送,高明走心的英語學習之道,等你來———
@悅然
謝邀。
很遺憾的說,我本人沒有做the economist(看了樓下的提醒,我還是補上這個the吧,貌似是我本人馬虎了,非常抱歉^_^)的研究,所以我更傾向於你借鑒別人的答案,剛才知乎搜了一下關鍵詞economist發現有些不錯的答案。不過我也想說,主要是你自己有沒有拿經濟學人學習的打算。畢竟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你。
現在打關鍵詞economist吧。這個問題的答案還不錯。1. 有個小冊子,叫做the economist style guide,講寫作用詞的,簡單易懂。
2. 硬著頭皮聽寫,那頭皮的相當硬啊(東北腔),曾幾何時,一段27分鐘的訪談我聽寫了一周,那內容,那語速,那口音。3. 一本雜誌看一個月,入門階段一個月精讀一本,僅僅是搞懂英語,你就算不錯了已經。記得有一次看,一個段落用四個短語來表達「反映出、表現出」這個意思,有兩個從沒見過這麼用,比如,mirror的動詞用法。4. 試著翻譯,反正......夠累的,筆譯的話,一天一篇仔細翻也差不多了。核心就是,帶著欣賞的態度找那些有趣的東西,慢點來。答:水平、目的不同,學習的側重點也不同。根據我個人經驗總結出以下幾個階段:
1.初始階段:泛讀(提高閱讀能力) 這個階段一切以理解為基礎。挑選較短較簡單並且自己感興趣的文章,每次學習都要爭取讀完全文。不要見到生詞就查字典,只查重要的單詞,盡量猜出每個詞的意思,句子的意思,乃至整篇文章的意思。注意,這裡說的是「猜出」,含有很多腦補的成分。如果讀了幾遍還是似懂非懂,那就搜索相關主題的中文材料,了解情況後再去閱讀。之所以強調理解,是因為在初始階段需要有動力才能堅持下去,理解可以提供這樣的動力,讓你覺得讀完之後收穫了新信息、新觀點、新角度。每次學習確保讀完一整篇文章,而不是片段,這會給你完成感和成就感。
2.中級階段:精讀(拓展辭彙量和固定短語)
到了中級階段,80%的內容你都能看懂了。這時候,理解不再是大問題,這時候就可以關注積累重點辭彙和短語。有的詞你不認識,但是根據閱讀經驗,判斷這個詞比較重要,就要做筆記,搞清楚文章中出現的詞義和用法。剛剛接觸一個生詞的時候,不要貪心,只要記住這個詞最常見的意思和上下文中的詞義即可。還有的詞你認識,但是文中出現意思卻是你不知道的,這樣的熟悉辭彙也是重點,需要記下它的新用法,順便看看其他偏門意思。筆記需要經常複習。從第一階段過度到第二階段落到文字上顯的輕鬆,實際上很困難。我大概用了2年時間,列印出來的文章和記的筆記能繞地球好幾圈(誇張臉)。
3.高級階段:精讀(學習句子結構、句與句的關係和文章邏輯結構)
高級階段,95%的內容都能看懂,看不懂的地方也是由於生詞而不是語法。這時候的重點可以從輸入轉到輸出了,從寫作者的角度分析文章,學習語義是如何通過樹狀結構表達出來的;研究重點辭彙在上下文中的精確性;看複雜句的構成,簡單句之間的連接;學習作者是怎樣謀篇布局來闡述觀點的。4.進階階段:翻譯
翻譯是英語學習中的最高水平。當理解不需要表達的時候,你不知道你是否真正理解。但是翻譯的要求是「無漏」,你必須準確理解每個詞、每句話,這是表達的基礎。當然,完美理解不等於完美表達,這裡面涉及的就是中文水平的問題了。所以,《經濟學人》最高級的玩法是把英文翻譯為地道的中文,再從中文翻回到英文,之後對照原文找差距。先把「the」加上再說學不學英語吧。lol。
占坑,這是我做的精讀筆記,供參考(有時間詳細回答~更多筆記請看文末噢,持續更新中這是單詞片語分類匯總微博@Lexie的英語窩 微信公眾號 Lexie_World 獨霸上海的妖怪每周更新數篇外刊精讀筆記歡迎關注
其實不用多的,每天找一句充滿生字的句子背下來,一年後你就能看懂七七八八了,並且造句能力很有提升。實測,很有用。不過好像比起一份內涵刊物,我這種用法讓他淪落為英語教材了。。。
我上大學就是學的英語專業,本科期間比較重視單詞和口語。背單詞用的新東方的紅寶書。裡面使用的是聯想記憶,方法有點無厘頭,但是卻是我的菜,比較沒那麼枯燥。
口語方面我覺得決定性的一點就是敢!於!去!說!一!定!要!張!口!當然也得有點小積累。我當時一星期看四部電影,英美爛片佳片全讓我看遍了。然後就是老友記,總共240集,擼了大概10遍?。好多口語表達都是從裡面學到的。再來就是我當時很喜歡追星,什麼人民選擇獎,青少年兒童選擇獎,金酸梅獎,奧斯卡獎,金球獎,包括維多利亞的秘密,我統統都看,而且是看了一遍又一遍。同時我還定期在網上看搜狐的歐美明星街拍,總之是真心哈美!
後來我研究生讀的是國際會議傳譯,也就是口譯,開始更佳重視聽力和口語。其實口語我勇於去說也是有機緣的,當時有一位來我們學校考察的美國老太太教授,學院讓我陪同一周,帶老太太去研討會,去吃飯,去逛街,去買書,甚至去理髮足療,總之每天硬著頭皮說英語,從此口語的任督二脈被打開,而且頗具自信。所以研究生階段我的口語基本沒問題。
聽力方面我就是聽的voa,5分鐘的新聞,我全部聽寫下來,需要1個小時時間,總之比較枯燥,比較考驗人的耐性。聽力就是練,沒啥好說的。
研究生階段我做了很多實踐。為各大展會做陪同翻譯,包括漁具展,牙具展,北京國際服裝展,國際車展,還為某部委下屬單位做過交替傳譯,從這點來說在大城市上學提高能力和見識的機會真的很多。
畢業後我做了高中老師,不要為我惋惜,我挺喜歡老師這個職業的。高中比較重視語法,說真的,雖然我上到了研究生,剛開始教有些語法點還真的有點模糊,所以說論語法,誰也比不上高中老師。現在再讓我看別人的譯文,不管你是二筆還是一筆,我總能挑出一大堆問題。
怎麼會說到譯文了呢?因為我上班後對教學的工作還比較遊刃有餘,所以我工作外的時間全部奉獻給了筆譯。迄今為止,從我賺的錢數來算,我的筆譯量已經超過100萬字了,內容涉及金融,機械,醫學,石油,教育,留學,移民。
除了可以給我創收外,我真的很喜歡筆譯。翻譯了這麼多,我才感受到翻譯太鍛煉英語了。以前老師說筆譯是口譯的基礎,真是一點不假啊,我現在看到任何文字都可以馬上轉化為英文,做口譯的時候就能脫口而出了,這是我長期翻譯鍛鍊出來的。
筆譯其實是輸出知識,這幾年做了那麼多,速度是提上來了,但是感覺句型用詞都比較固定了,所以開始琢磨著輸入點知識。我開了個公眾號,叫"外刊精讀筆記 "。主要閱讀經濟學人,金融時報,紐約時報。尤其經濟學人有深度,有難度,而且滿屏都是四六級和考研辭彙,是太好的學習材料。首先,一定要有的基礎:一個是要有大致牢固的語法基礎,一個是要有一定的辭彙量基礎。(可能很多人會說沒有這個基礎,那麼怎麼彌補呢?語法基礎不牢固的可以先把自己的語法框架建立好,可以看一些語法基礎書,推薦《賴世雄語法》,先熟悉基本的語法框架,比如像倒裝句基本的都要了解一下;另外可以把高中大學的辭彙量掌握就差不多了)
作為一個香港研究生畢業在律所幹了兩年多的人來說。我不建議你看經濟學人。 原因很簡單, 單詞量太多 晦澀 文學性強。 這會導致1. 記憶難度很大 有效利用的辭彙很少 生活中運用的不多。 2. 挫敗感強。 建議你用BBC news 裡面的文章貼近生活。可掌握的有效辭彙也更多。
以下轉載自我的公眾號 Inspire應思英語(inspireenglishys),目前每周推送一篇精選經濟學人文章以及一篇相應的解析。以下是對某篇推送的文章的解析。針對每篇推送的經濟學人文章,你有問題都可以在公眾號發給我,我會解答。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
大家好,這是第二期閱讀經濟學人【RTE2】Reversal of fortune的解析。想要閱讀第二期原文的請查看公眾號歷史消息。希望大家都有好好閱讀這些文章,如果平時沒時間看,可以找個時間集中學習一下。每周精讀一篇經濟學人的工作量並不算大,但如果認真讀了,並且結合這裡的解析進行學習,相信你的英語水平一定會有提升的。對這篇文章還有有問題的,可以繼續在公眾號反饋。
PS. 如果還沒讀過原文,直接把下面文章每一段的中文大意連起來讀,相當於讀了一篇新聞^_^
【Paragraph1】
2016年的大部分時間裡,新興市場(Emerging markets)的經濟運行情況都好於預期。
Tick up 上升
原文例句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the average level of the 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icked up from 49 at the start of the year(indicating contraction) to 51(expansion) by October.
Tick up的意思與increase,rise等詞類似,但可以作為對這些詞的更好的替代,tick up經常用於對數據變化的描述。其他的例子還有:
The unemployment rate is expected to tick up to 9.6%, compared to 9.4% in July.
「My expectation is that we will probably continue to see unemployment tick up for several months,」 Mr. Obama said.
在寫作中如果能靈活使用tick up來替代increase,一定會給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Paragraph2】
即便是近年來最不被看好的「fragile five」的5個經濟體,經濟運行情況都表現良好。
【Paragraph3】
國際投資者對於新興市場的信心已經恢復。在11月美國大選之前,新興市場的各種經濟指標都好於發達國家。
【Paragraph4】
但是在Donald Trump贏得大選之後,市場對於新興市場的看法有所改變。新興市場貨幣開始對美元貶值,其他經濟指標也開始下滑。
Sell off 拋售
原文例句On November 11th emerging-market currencies suffered their second-biggest daily sell-off in the past five years, dropping by 1.7% against the dollar.
【Paragraph5】
自從美國大選之後,大量外資已經開始從新興市場撤回。與taper tantrum類似,這次事件被稱為Trump tantrum.
Dub vt. 把…稱為
原文例句 The episode has been dubbed the 「Trump tantrum」…
其他例句:
In July, Google announced that it would test a candidate algorithm dubbed New Hope in a small fraction of Chrome browsers.
Google宣稱將測試一個被稱為「New Hope」的演算法。
【Paragraph6】
市場的變動與其說是反映了新興市場經濟基礎的變化,不如說是更多地反映出了美國本身的情況。
【Paragraph7】
Donald Trump的政策主張可能會導致更大的財政赤字以及更強勢的美元,與之相應的則是新興市場貨幣的貶值。
Knock-on effect 連鎖反應
原文例句These moves would have a knock-on effect in emerging markets…
其他例句:
When an event or situation has a knock-on effect, it causes other events or situations,but not directly:
If one or two trains run late, it has a knock-on effect on the entire rail service.
【Paragraph8】
一篇論文表明,強勢美元會對新興市場產生多方面的影響,影響之一是新興市場信貸會有所收緊。
Gain ground普及;發展;前進;得勢
原文例句Many companies have borrowed in dollars, so the cost of repaying their debt rises when the greenback gains ground against their domestic currencies.
當美元相比本地貨幣更加得勢(升值)之後,償還美元借款的成本就更高了。注意,這句話里用the greenback來代指美元。
其他例句:
our new product is gaining ground against that of our competitor.
The republicans are gaining ground in the Southern states.
【Paragraph9】
投資者將Trump的勝利視為全球化的一個轉折點,畢竟在競選過程中,trump宣稱會重新協定北美自由公約,聲稱中國為匯率操縱國,並且會對從中國進口的產品設定保護性關稅。
【Paragraph10】
然而目前並不清楚Trump會在何種程度上實施他所宣稱的那些政策。如果Trump的主要著力點在刺激性財政政策,那麼這可能是對美國經濟以及全球經濟都有好處的。
Economic outlook 經濟前景
原文例句Industrial metal prices, which are especially sensitive to the economic outlook, have bounced since the election result.
希望大家能記住economic outlook這個固定表達,用在英語寫作里也是極好的,譬如The global economic outlook is gloomy/promising.
【Paragraph11】
但事實上Trump政策的重點在於貿易保護,這將會對新興市場經濟產生負面的影響。
【Paragraph12】
Trump可能兩方面的政策都會採取(刺激性財政政策和貿易保護),刺激性財政政策會增加美國的貿易赤字(進口大於出口),而貿易保護主義會減少從國外的進口,縮減赤字。
take fright 突然受到驚嚇
原文例句A retreat from America』s defense commitments would cause investors to take fright and reduce their exposure to emerging markets.
【Paragraph13】
新興市場本身波動性就比較大。投資者被新興市場快速的經濟發展以及結構性改革的可能性所吸引,然後在新興市場經濟發展以及結構性改革受阻之後都紛紛撤回了資本。而Trump贏得大選,給新興市場又增加了新的不確定性。
par for the course 正常的;典型的
原文例句Volatility is par for the course in Emerging markets. 意為,波動性是新興市場的典型特徵。
其他例句:
I worked for days on this proposal, but it was rejected. That』s par for the course around here.
本文正文部分共計5690字,分為4個部分,以熱點事件柯潔大戰AlphaGo外媒報道為例從:
1)精讀習慣
2)精讀與泛讀
3)精讀的幾個階段
4)與精讀經濟學人有關的幾個問題
談談筆者對於精讀的觀點和看法,文中涉及多篇與「圍棋」有關的外媒期刊報道與術語。
閱讀前回復關鍵詞「圍棋」可查看所有外媒期刊報道與圍棋術語。
1)精讀習慣
從2013年到2017年,筆者一直在做精讀,閱讀量相對來講還比較廣泛,經濟學人,金融時報,紐約時報,BBC,CNN,Readers Digest都是很好的精讀材料。
從筆者個人經歷出發,目前偏向於精讀經濟學人和金融時報,無論多忙,總會抽時間每周讀上幾篇,如果哪周沒有讀一讀英文報紙,總覺得這周有些事情沒有忙完,一直會有件事情掛在心底,做什麼其他的事情總會想著,我姑且稱其為「養成習慣」了吧。習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就像是早起,刷牙,洗臉,吃飯,成為既定生活里的一種模式,伴隨著我們度過日常生活里的每一個清晨和傍晚。
很早之前在微博上寫過一篇關於我自己的精讀習慣的培養與方法: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3955233272258942#_0
一個好習慣的養成往往來源於我們內心的訴求,不論是出於稍帶功利性的考試,還是單純的想提升自己的英文理解能力,訴求能夠驅使我們培養精讀習慣。
2)精讀與泛讀
在筆者看來,精讀與我們慣用的閱讀模式泛讀背道而馳,也與我們的天性相違背。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把閱讀比喻成是吃西瓜,泛讀就是一塊接著一塊吃,有籽無籽無所謂,甜不甜不清楚,先吃了再說,偶爾也會碰到汁多味甜迅速幫我們解渴,但這種隨意性往往給我們帶來的後果是我們吃的西瓜往往和我們想像中的相去甚遠。
而精讀則與之大相徑庭,吃西瓜之前先選好西瓜,上幾家攤販先走走,抱起西瓜拍一拍,聽聽聲音,是否熟了,掂掂重量,一次能否吃完,先挑選一個大小剛好味道甜美的西瓜。吃西瓜的時候呢,看看可以將其分為幾塊,邊吃邊思考,這個西瓜的品種是來自哪裡?產地來自哪裡?和其它西瓜的區別是什麼?瓜皮的厚度如何?什麼原因導致不同地區的西瓜甜度,大小,瓜皮厚度,重量不一?這個西瓜和那個西瓜有什麼聯繫?為什麼存在著這種聯繫?不懂的時候上網搜索相關的資料,深入了解,記下筆記,和其它吃瓜群眾一起相互交流分享心得,一方面加強鞏固自己吃瓜的心得,另一方面增強自己下次吃瓜的信心,以幫助自己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做一個更好的吃瓜群眾。
當然如果我們現實生活中抱著這樣的心態去吃西瓜,其它吃瓜群眾可能會直接說:神經病啊!不就吃個西瓜,搞事情啊你!
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我們在做精讀和泛讀時思維模式上的差異性,泛讀沒什麼講究,隨心所欲,讀到哪兒算哪兒,不強求,也無規劃,更無目的,只是抱著閱讀的目的而閱讀;精讀是帶著很強的目的性在讀,兩三個小時內我必須精讀完這篇文章或報道,熟悉文章的背景,生詞短語,佳句表達,乃至文章的脈絡結構,前後文的邏輯關係,寫作手法與技巧,能否運用到今後我自己的英文輸出中等等,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我們的側重點或許也不太一樣。
3)精讀的幾個階段
精讀是一個個體差異性非常強的腦力活動,不同人所處的階段不同,精讀時的目的也就不一樣,最後的精讀效果也就不一樣。從我的個人經驗出發,精讀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生詞短語佳句表達
這在大學本科英文學習階段(一、二年級)是重點,一般來講,高中畢業生的單詞量在3000~4000左右(基礎非常好的學生可能在4000以上),在閱讀歐美報刊的過程中,毫無疑問會碰到許多生詞短語,解決生詞短語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主要以解決生詞短語為主,短期內精讀的目標便是生詞,進入大學二年級下學期能夠將辭彙量提升至7000~8000應該說就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當然,在閱讀的過程中,碰到生詞再所難免,只是說我們在第一階段的目標,是達到滿足閱讀理解外刊雜誌的基本生詞需求,單詞不認識,何談理解與文章結構呢?以2016年3月15號金融時報FT文章一場發人深省的棋局為例,在閱讀這篇文章時,根據自己的閱讀辭彙基礎,我們或許可以總結出一些實用的雙語表達。
而最近在烏鎮進行的棋手柯傑大戰AlphaGo引起了外媒廣泛報道中,金融時報記者再次撰文:
Google』s AlphaGo is world』s best Go player
BBC記者同樣寫了一篇報道:
Google"s AI takes on champion in fresh Go challenge
在此前的生詞短語和佳句表達基礎上,我們或許從這兩篇新聞報道中可以增添部分新穎實用的表達。
由此可見,此前在閱讀中碰到的閱讀生詞倘若加以夯實和補充,對於同一話題的報刊閱讀,讀起來只會越來越輕鬆,最開始接觸某一話題,可能一篇文章的生詞有幾十個甚至上百,接觸多了,生詞越來越少,閱讀理解起來就更加容易,在此基礎上,我們也更容易把握文章的脈絡結構和邏輯關係。
2. 脈絡結構邏輯關係
初步度過了生詞短語和佳句積累期,我們進而可以將目光轉向對於文章脈絡結構和文章邏輯關係的分析中,理解清楚脈絡結構和邏輯關係有助於我們從整體上把握住一篇文章的中心觀點和理念,真正搞清楚作者在說什麼,表達什麼,而這也是我們閱讀的目標之一。
相較於BBC和Financial Times,經濟學人雜誌文章無論從深度和廣度上來講都要高出不少,BBC和Financial Times報道都非常迅速和及時,基本上在重點熱點事件當天就出新聞報道,而這也決定了其廣度和深度,如此短的時間內想要專業深入的進行報道,實屬不易。經濟學人則與之相反,每周一期,不追求速度,而追求廣度和深度,我們在閱讀經濟學人的過程中也經常看到由於不追求更新速度,在碰到某熱點重點事件時編輯往往會加上一句話:
When this issue goes to the press, the .....(事件發展)not yet.
這也從某種角度反映出編輯的嚴謹與細緻,寫作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事態可能進一步發展,而下期更新的時間要到下周四了。在這個過程中,作者有充足的時間去了解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整理熱點事件中涉及的專業知識,選取適當的角度切入,對熱點重點事件進行全面而又深入的報道。
我們同樣以熱點事件柯潔大戰Alphago英文報道為例,鑒於筆者寫這篇文章時,經濟學人最新一期尚未更新與本事件相關的報道,暫且以經濟學人2016年3月18日文章AI and Go Showdown為例,文章的背景為韓國最佳棋手李世石大戰Deepmind AlphaGo.
相比於Financial Times和BBC的文章報道,經濟學人關於人工智慧Deepmind和圍棋的報道則要更加全面深入,從去年的李世石輸給Alphago開始引入人工智慧在圍棋中的應用,再到詳細介紹圍棋的歷史,發展,評判規則,AlphaGo中所運用到的科學技術深度學習的概念,再引出通用深度學習,最後用創始人哈薩比斯博士的觀點作結。
全文共計十九個段落,分為四個部分:
- showdown對決
- Go Forth and Multiply千變萬化
- Go Figure精心決策
- Go tell the spartans前途漫漫
從條狀圖中我們進一步十分清晰的抓住文章的脈絡結構,從整體上把握作者的觀點與想法,換句話說,我們實現了精讀的初步目標。相比於生詞短語佳句表達,這個階段我們學會抓住整體並開拓視野,了解作者構思寫文的用心良苦。
3. 從輸入到輸出,為我所用
如果說精讀只是為了積累佳詞好句,清楚作者觀點與思路,顯然低估了精讀的效用。還是借用我們前面談到的例子,我們吃瓜絕不是因為這個瓜長的與眾不同,紋路清晰,皮薄汁多味美,而是炎炎夏日,我們吃瓜是為了幫助我們消暑解渴(或許順帶美顏)。放到學習中來,則是解決我們要提升英文輸出的需求。
從輸出角度來講,無非幾個方面:說、寫、譯。
說即言之有物
言之有物,有東西可以說,說的有道理。從筆者的經歷出發,大一大二階段總感覺自己口語不行,相信有很多小夥伴也有相似的經歷。原因何在?輸入太少,這就好比肚子里沒有墨水,怎麼寫文章?沒有一定的英文辭彙短語句型積累,怎麼說呢?往往想表達某個意思,但就是卡在謂語動詞或者某個賓語結構上。我從來沒有聽說過有誰卡在主語上不會說的情況,一是因為能夠做主語的人稱代詞就只有那麼幾個,二是因為主語是我們在學英文初級階段就已經完成所有的輸入工作。而謂語動詞或短語和賓語結構則始終貫穿我們的整個英文學習生涯中。這就好比手機充電是一個道理,持續性的充電才能讓其保持正常電量輸出,維持手機的各項功能和運轉。我們後期學習英文的過程中很大程度上是不斷豐富我們謂語動詞或短語以及賓語的過程,持續性的輸入才能讓我們盡最大可能的去實現流暢恰當的表達。我們所積累的所有生詞短語和佳句表達,都在潛移默化的增加我們的輸入,為我們的輸出「說」提供基礎和保障。
寫即寫作
與「說」有異曲同工之妙,寫作的過程也是輸出的過程,將自己平日積累的佳詞好句短語句型以及觀點思路應用到寫作中去,學以致用。
從句子寫作來看:
衚衕是中國城市變遷的一個縮影。(句子寫作與翻譯)
這是一個非常中式的句子,主幹為「衚衕是縮影」,實則表達的含義是「衚衕作為一個縮影,反映了中國城市的變遷。」我們不妨用英文來敘述這個句子,可能有幾種敘述方法:
① Hutong is an epitome which reflects the changes of Chinese cities.
② Hutong is a minature of Chinese cities changes.
這兩個句子都能將這句話的意思敘述出來,經濟學人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表達:
Hutong is a microcosm of changes ripping through Chinese cities.
此處的microcosm是我們平常不易想到或者因為辭彙積累不夠而很難想到的詞,而這個單詞用在這裡恰到好處;「ripping through」更是強調這種變遷力度與深度。
從段落乃至文章的寫作來講:
在閱讀完2016年3月18日經濟學人文章AI and Go這篇文章之後,倘若給你一個英文話題「The Art of Go」,寫一篇不少於800單詞的英文作文,你會如何動筆?
此處由於文章篇幅限制,僅提供一點點行文的思路:
筆者在想不論是哪種行文思路,多多少少都會涉及到關於圍棋的英文介紹,而經濟學人為我們提供了堪稱完美的素材。
關於圍棋的歷史,經濟學人是這樣介紹的:
Go is an ancient game—invented,legend has it, by the mythical First Emperor of China,for the instruction of his son. It is played all over East Asia, where it occupies roughly the same position as chess does in the West. It is popular with computer scientists, too. For AI researchers in particular, the idea of cracking Go has become an obsession.
關於圍棋的規則,經濟學人這樣介紹的:
The rules of Go are simple and minimal. The players are Black and White, each provided with a bowl of stones of the appropriate colour. Black starts. Players take turns to place a stone on any unoccupied intersection of a 19x19 grid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lines. The aim is to use the stones to claim territory. In the version being played by Mr Lee and AlphaGo each stone, and each surrounded intersection, is a point towards the final score. Stones surrounded by enemy stones are captured and removed. If an infinite loop of capture and recapture, known as Ko, becomes possible, a player is not allowed to recapture immediately, but must first play elsewhere. Play carries on until neither player wishes to continue.
這兩段應該說是原汁原味的英文素材,在英文寫作中我們甚至可以直接引用。
BBC此前做推出了一個關於圍棋的小短片:
當我們已經具備了關於圍棋的英文知識儲備,寫作輸出的過程也容易和流暢不少。
譯即「精專」
所謂「精專」,「精」於研究,「專」於行業。作為一名職業口譯員,平常接到的會議可能五花八門,各種話題都會有,也就是說,各種行業領域的術語都有可能碰到,而術語也是譯員最頭疼的一件事情,熟悉的話題還好,碰到不熟悉的話題一場會議想要保證高質量的輸出得提前做好充足的準備,不斷熟悉術語鑽研與會講者專業PPT,尤其是醫學類的會議,單詞結構雖然有一定規律,但是門外漢在某些情況下依舊欲哭無淚,比如醫學英文中有一個英文單詞:
「pneumonoultramicyoscpicailicovolcanoconios「
這個單詞由45個字母組成,意思是 「吸入硅酸鹽細末或石英岩灰而形成的肺塵埃沉著病」礦工是該病的易感染人群。
當然這也是一個較為極端的例子,意在說明職業口譯員或者想要從事口譯的人需要養成一種自我學習和總結的習慣,閱讀到某一話題的內容時其要求或者說切入角度應該與一般的英文精讀區分開來,精於研究,專於行業,碰到有關圍棋的話題,筆者的第一反應是倘若我來做這樣一場會議,我該在短時間內快速了解並儘可能去學習掌握更多的有關圍棋的專業知識和術語。
拿這篇經濟學人的文章來講,其中出現了許多的圍棋專業術語,筆者總結出部分與圍棋相關的術語:
這裡的「與圍棋有關的術語」和上文的「與圍棋有關的雙語表達」則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前者是了解關於圍棋的基本英文介紹與表達,而後者則從專業的角度去總結圍棋這個行業或者說專業門類的術語,要求也不一樣。實際上,從字裡行間總結出術語有一個優點在於所有的術語都緊跟英文的解釋,畢竟經濟學人雜誌的受眾大部分對於圍棋的了解也沒有那麼深入,不可能像棋手那樣理解那麼透徹,必要的解釋說明也會幫助讀者更好的了解圍棋,以增強文章的可讀性。
當然,如果你想全面了解有關圍棋的雙語術語,上搜索引擎中進行查找也不失為一種好的辦法。
4)與精讀經濟學人有關的幾個問題
Q: 我適不適合用經濟學人做精讀?
A: 答案因人而異,根據自己的基礎來選擇適合自己本階段的精讀材料。我始終相信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打好基礎再建設上層建築。大一大二(上)階段可以將重點放在BBC,CNN,FT這些相對來講難度稍低一點的外刊,重點解決生詞短語的問題,學有餘力可以適當看看經濟學人中的相關熱點事件報道,與BBC,CNN,FT這些外刊的進行橫向比較閱讀打好基礎。大二(下)至大三可以逐漸將精讀重心放在經濟學人,紐約時報上,深入細緻的進行分析。到大四,如果你要考研,不用別人說,你也知道每天要手捧經濟學人了。當然,也不排除有個別同學一開始英文基礎就相當好,那麼你就可以直接開始精讀難度稍大的文章,跨過英文辭彙基礎的原始階段。
Q:經濟學人每期文章那麼多,讀不完該如何選擇?
A:經濟學人每期有七大專欄(官方如是說,加上子專欄得有十幾個了),平均每個專欄三到四篇文章,要在一星期之內精讀完所有的文章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選擇顯得格外重要,這要根據自己個人興趣和愛好來定。
我推薦的做法是每個月或(兩個月)專攻一個專欄,總結每個專欄的生詞短語和句型,慢慢的你會發現一個月的幾期中,每個特定專欄的用詞習慣,行文思路與風格差別不大,可以說是慢慢熟悉了編輯作者的套路。這樣從頭到尾差不多半年到一年的時間裡能夠熟悉每個專欄里作者的用詞,寫作手法和技巧,一年以後當你回過頭來再看,熟悉的筆觸和用詞彷彿是一位熟悉的老朋友,站在原地等你歸來。
經過了這段期間的積累,你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來讀了,追熱點事件,就看Leaders版塊;追美國國內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看Unites States版塊;想了解經濟學人如何黑我天朝,看China版塊;懷念訃告里的人物描寫那一絲絲細膩獨到的文筆,看Obiturary版塊。所以,有了底層閱讀基礎,加上興趣愛好的上層建築,精讀此時就漸漸成為了生活里的一部分了。
Q:他人的精讀筆記對我是否有幫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古人的意思是「其它山上的石頭,可以拿來雕琢玉器」;放在精讀上,卻行不通。他人的筆記已經是經過雕琢的「他山之玉」,當我們再次拿過來的時候「玉已成形」,是不是我們心中想要的那塊玉石便不得而知了。
但倘若我們手中各執「他山之石」,我們雕琢出自己想要的「玉石」,互相交流雕琢之心得,借鑒他人的技巧與長處以補己之短,是否是一件更有意義的事情呢?
精讀這件小事,其實是取決於我們的目的需求而進行有針對性的精讀,無論是積累辭彙,短語,句型,還是學習其謀篇布局乃至寫作手法,精讀的時候一定要帶著目的去進行,我們所處的階段不同,精讀的目的和效用也就不同。
雖然一直帶著20幾個同學一起精讀,但往往時間精力有限,未能把精讀這件事情詳細的說清楚,藉此機會,談談我的看法和觀點,如果對各位朋友的英文學習有一絲絲的幫助,深感欣慰。
結合中文,然後查詞記憶。
我覺得要看題主處於什麼水平階段哈。本人辭彙量還遠遠沒到流暢通讀經濟學人的水平,但想通過做翻譯和精讀來「拔苗助長」 (?????)。如果答主是和我差不多水準的話 那我覺得這個方法還是可行的。扎紮實實查單詞、翻譯、做注釋,親力親為。經濟學人的文章是公認的質量高內容好,所以不光能學到單詞文法,還能長點見識喲?( ??? ) ? ☆這是我做的精讀的片段 獻一下丑哈哈哈跟大神比是弱爆啦 但也求一波關注 搜索公主號: bingtangjingdu 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