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博物館藝術館美術館的館長是一份什麼樣的工作?

工作主要內容是?


1.總結一下題目,這是一個公共機構領導層和社會的關係問題,我姑且從博物館的角度試圖回答一下。其實博物館館長的生態是很複雜的,這裡只能掛一漏萬簡略一答。

2.從理論上講,博物館館長工作的主要內容,在外部來說,是為一個博物館的發展獲取儘可能多的發展資源,並在交換市場上為博物館能夠提供個社會的附加服務(博物館的基礎性服務是公益的)談一個好價錢;在內部來說,是維持博物館的良好氛圍,能夠最大限度的調集博物館的人力資源。這裡的發展資源可以包括但不限於:資金、學術機會、文化服務、市場資源、公共關係等等等等。

3.回到現實中來,我們回遇到一個問題:善於為博物館發展獲取資源的館長,需要哪些條件?這個要看社會的大環境和資源主要來源渠道。就中國來說,資源的一個來源是主管博物館的各級行政領導、一個是博物館的行業組織和學術組織、一個是社會力量對博物館的支援,所以很容易能總結出三個要素:政治能力、學術影響力和社會影響力。

4.政治能力相對複雜,這種能力體現在博物館館長對行政領導的應對策略上:譬如,領導是貪官就要能夠規避風險,領導要樹立政績就要能夠爭取榮譽等等;學術能力可以使博物館具備一定的學術話語權,在其他機構需要購買學術服務的場合,譬如規劃制定等等能夠更具備優勢,此外對於博物館自身來說,學術研究則是內在發展的源動力;社會影響力則決定了博物館能否順利的徵集藏品,能否募集足夠的社會捐贈等等。

5.至於對內的能力,拙作淺論如何接手一個博物館 姑且供參考。


謝不邀。家人以前做過報社主編,也做過地方一把手,現在是市圖書館館長。

其實國內很多地方博物館藝術館美術館圖書館的館長主要從事行政管理的工作,日常工作主要包括在本單位和外單位各種人和事上進行博弈,協調本單位和上頭單位的關係,組織管理各種文化活動,出席學術界和政界的各種會議,積極進行各種政治鬥爭等。作為館長不一定是因為有相應的文化才能而當選,有的是單位基層慢慢選撥上來的,有的是其他單位人事調動過來的,館長主要作為一個管理者的身份存在。

作為文化單位,有相關專業造詣或背景的人當然大有人在,有的人的才能或背景說出來嚇死人,但文化單位嘛,在國內常年被冷落,加上是清水衙門,這些人往往恃才傲物而清高,刁鑽,窮酸,憤世嫉俗,格格不入,缺乏政治覺悟,又懶得搞關係,所以他們往往都做不了館長。文化單位相對清閑而且窮,一閑一窮就人心渙散不好管理,員工容易心生不滿愛嚼碎嘴子,而且文化單位的男男女女嘛,大都本身有點才情又風流倜儻,香艷的風流軼事也屢見不鮮,加之這些能人異人心思又活絡想法也多,還擁有相對常人更加敏感和戲劇化的作風,稍微撓撓他肢胳窩就恨不得上房揭瓦,所以單位常年各種雞飛狗跳,閑言碎語漫天飛舞,辦起公來勉勉強強,辦個活動就各路人馬殺來各種攪局,平日荒誕荒唐事也比其他政府機關要多的多,一年365天不停軸的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很多館長有相當一部分精力要耗在處理本單位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上。

文化單位的工資福利經費基本靠財政撥款,加上屬於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中最不重要的部門,所以在文化和經濟不發達地區,常年經費欠缺工資發不全的事情屢見不鮮。這些地方館長相比其他單位還有個更沉重的任務,即需要為單位工資和福利的落實常年各種奔走。 年初參加一個飯局,在座的有我們市博物館藝術館美術館圖書館的館長等,還有文化局局長,這些館都是文化局下屬單位,所以他是大boss。各館領導在飯局摩拳擦掌,此飯局相當重要啊!這關係到能不能為爭取儘可能多的經費福利和工資開個好彩頭!文化單位的頭頭們不一定有才華,但的確很少在飯局上猜酒划拳,一陣附庸風雅酒過三巡後,文化局局長眯著醉眼說起早年打獵的軼事,感嘆現在禁槍了打獵不自在。博物館的一個副手連忙湊上前去討好地說還有好幾把民國時期的槍扔在倉庫里(博物館也窮,地方和經費有限,加之人員鬆散,很多文物就隨意扔在倉庫里,有的甚至都不記錄)他之前試了幾支還能用,說改天挑一把給文化局局長送去方便打獵。文化局長閑閑地剔著牙,半天說了個好字。博物館的人大都喜笑顏開,其他單位的人不停交換著眼色琢磨著本單位能獻點啥,可能空調溫度調的太高了,我看到博物館館長還悄悄擦了擦淌下來的汗。


美術館跟博物館根本兩個概念不要拿起來一起講。

國內不知道 國外的館長基本不管內務,主要內容就是

1. 商討批准各項大事

2. 統籌donor關係

3. 出席各種活動

總得來說就是用自己的資源來幫助博物館獲得更好的社會資金支持


以下回答內容來自於弘博網的《一天》的專欄投稿,講述了廣東省博物館館長一天的工作,原文地址請戳→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Dg4ODQzMw==mid=402333242idx=1sn=aae83491be661900ac330491c91f1702#rd

----------------------------------------------------------------------------------------------------------------------------------------

幾天前,一場突如其來的霰雪給廣州帶來了一絲冬的氣息。雖然,這裡堆起的雪人之「小」引髮網上圍觀,可畢竟這是「花城」居民半個多世紀以來第一次邂逅美麗的雪花。隨之而來的降溫絲毫未能影響瀰漫全城的歡樂和興奮,加之新年將近,即使歲末時節單位諸事繁多,也總能讓人帶著一種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

8:20 到達花城廣場附近的廣東省博

利用上班前的10分鐘,把全天的主要工作簡單梳理一下,按照輕重緩急和預定的時間排個序,並記錄在筆記本上,這是我最近兩年形成的習慣,可以避免遺漏或者忘記當天本應完成的事項。

8:50 主持館陳展委員會工作會議

陳展委員會由相關業務部門負責人以及無記名投票選出的三名中級以上專業人員組成,是粵博陳列展覽工作的決策機構。今天的會議只有兩個議題:一是確定「中部非洲面具」和「婦好墓玉器」兩個臨時展覽的策展人。從2012年開始,我館執行了新的策展人制度,臨時展覽不再指定業務部門負責,而是由全館中級以上專業人員自由申報成為策展人。對於引進的臨時展覽,由館陳列展示中心發布遴選策展人的公告,把借展方提供的展覽大綱和展品清單發送給所有願意策展的本館申請人。申請人一般有2個月時間對原大綱進行優化提升,編寫相應的策展、宣傳、教育活動方案並提出經費預算。如有多人申報同一展覽,決定策展人的標準就是看誰的大綱和策展方案更有創意和吸引力。因為去年11月份才確認引進「中非面具」和「婦好墓玉器」展,所以選拔策展人的工作遲到了今年1月。讓人欣喜的是,兩個項目申請人提交的策展方案都花了不少心思,總體上還算讓人滿意。陳展委員會委員以投票方式確定了策展人。之後,這些策展人要做的就是在館內各部門自主選擇策展團隊人員並按策展方案推進展覽的實施。

第二個議題是2017年原創性臨時展覽的工作安排。粵博的原創展同樣由在職的中級以上專業人員自願申報,不過展覽主題要符合本館《陳列展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3-2020)》的原則和方向。本次我們收到立足本館藏品的7項展覽申報,數量上雖與去年持平,但內容涉及歷史、藝術和自然等方向,類別上更加均衡。今天的會議主要是對這些展覽方案的主題和內容進行初審。現在,30多歲的年輕人是申報臨展的主力,雖然在策展統籌上或多或少會存在一些不足,不過我相信只要現行的策展制度能夠長期堅持下去,這批年輕人中一定會成長出優秀的策展人。經過討論,與會的委員們給申報的臨展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見。在申請人進一步完善後,這七個展覽項目將被提交到粵博官網和微信公眾號進行為期兩個月的觀眾投票,投票結果是陳展委員會從中擇優確定3-4項作為2017年原創性臨展的參考之一。觀眾投票決定臨時展覽,是廣東省博物館讓展覽更加貼近觀眾的一項舉措,實施三年來總體效果還是不錯的。

10:30 參加「行走海絲,穿越古今」分享會

今天,館裡迎來一批特別的客人,他們是外國駐穗領事、海絲沿線各國商會領袖以及廣東廣播電台的主播們。負責宣傳教育的同事已經帶領他們體驗了廣州地鐵的「海上絲綢之路」展覽和專列,參觀了本館原創的「牽星過洋:萬曆時代的海貿傳奇」展,讓這些和海絲文化有深厚淵源的朋友們重走了一回「海上絲綢之路」。在「牽星過洋」展廳出口附近的空間,我們特別舉辦了一次小型的「行走海絲,穿越古今」分享會,讓客人們講述他們的國家、家族或者個人與海上絲綢之路相關的故事。同事們給我的任務是代表粵博給客人們一個「Welcome Greeting」,再有就是給支持「牽星過洋」展免費錄製「大明海上電台」微信導覽的廣東電台主播們頒發感謝狀。

圖上:地鐵站海絲立體畫 圖下:地鐵站海絲展覽

今年,粵博「牽星過洋」展在宣傳上有一些新創意,比如與廣州地鐵的深度合作,在地鐵的廣州塔站舉辦「千年海絲,文明廣州」展覽,並定製三趟整體包裝的「海上絲綢之路」地鐵專列,將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與藝術帶進了市民的公共空間。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博物館要想推出更多的教育和宣傳活動,讓展覽和文物更加貼近社會,自然離不開方方面面社會組織和公益機構的鼎力支持。

11:45 批閱公文

利用午飯前的一點時間,處理一下今天上午的電子公文。三年前,粵博開始推行OA電子辦公系統,現在已實現所有文件的電子化傳閱和審批。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也是讓館務更加公開和透明。

12:15 午餐與閱讀時間

隨著承擔的行政工作的增多,平時很難有大塊的時間用於閱讀和學習。每天午飯後的一個半小時是我的讀書時間,即使只能進行碎片化閱讀,然而日積月累下來仍能有不少的收穫。2015年,利用這段時間我讀完的文物博物館、歷史和社會科學方面的書籍數數也有大概三十本之多了。

14:00 主持智慧博物館建設會議

2014年,粵博被國家文物局確定為智慧博物館試點單位。按照智慧博物館的三期建設計劃,過去一年我們已完成了第一期的智能服務APP、觀眾數字化管理系統和移動展示應用等子項目。參加今天會議的是全館10個業務部門的主管,主要是聽取本館網路信息部和二期建設主要項目的中標公司技術代表進行一期成果和二期建設方案的彙報,並聽取各業務部門的意見和建議。粵博智慧博物館二期建設計劃貫徹整個2016年,主要是通過部署虛擬化設備和應用服務匯流排來實現博物館業務在界面、功能和數據三方面的集成,並構建所有子系統能夠互聯互通的雲平台。同時,新建新媒體服務管理、大數據分析統計子系統,完善提升已有的預防性保護、藏品綜合管理、數字資源管理等子系統。二期建設項目是能否在粵博構建起一種在物、人、數據之間實現數據和服務的雙向多元傳播為核心的智慧體系的關鍵所在。智慧博物館建設是一個沒有成例可供參考的項目,不是依靠博物館的一、兩個部門就能完成的,所以我從一開始就親自牽頭協調了該項目的實施。此外,我們還一方面充分發揮本館現有的資源優勢,群策群力,摸著石頭過河;另一方面與國內一些著名的科研院所及擁有技術優勢的互聯網企業合作,力圖在試點中少走彎路。彙報和討論持續了近兩個小時,雖然仍有一些技術細節未能形成各方都滿意的解決方案,但總體上看,大家對於本年度智慧博物館項目的建設要點、存在困難以及各部門將承擔的主要任務應該都有了更加清晰地認識。

16:00 檢查館藏文物普查工作

2012年底,國務院成立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領導小組,啟動了國內首次的國有單位文物的普查和摸底,並要求普查工作在今年底全部完成。作為廣東省藏品數量最多的博物館,粵博承擔的文物普查任務是相當繁重的。好在從2010年完成珍貴文物的信息登錄任務後,我們就一直堅持開展一般文物和標本的數據登錄及相關電子信息的完善。經過本館藏品管理與研究部同事幾年來不間斷地努力,2015年7月我們就完成了13.3萬件文物藏品的數據採集和登錄。之後,我們協助省文物局專家組開展了對這些普查數據的審核,今年上半年完成文物藏品登錄、審核任務應該沒有任何問題了。不過,作為一家綜合性博物館,我們在文物藏品外還有約4萬件的自然類藏品和標本需要進行數據採集。這項工作開展較晚,是當前我們普查工作的重中之重。2015年12月,我曾召開專題會布置加快自然藏品的普查進度。一個月以來,作為責任部門的自然部同事加班加點,工作總體推進順利。今天的計劃中,也有要去自然藏品庫房看望一下辛勤工作的同事和自願者們的願望,在檢查普查進展的同時也可以現場協調解決一些工作上的困難。

在外界看來,博物館的「寶貝」收藏是一個很神秘的工作,實際上藏品的登錄、管理和保護工作是相當單調和「枯燥」的,非常考驗庫房保管人員的耐心和責任心。近幾年來,粵博的工作人員面對館藏文物普查這項浩大繁瑣的工作,以及人員不足、數據平台不暢等困難,能夠有條不紊的按計劃做好普查,必須為她們的辛勤付出和無私奉獻加油點贊!

17:00 處理公務及郵件

回到辦公室,現在要做的是處理下午收到的郵件和電子公文。標註特急件和急件的文必須在下班前處理完畢。平件原則上也要求自己盡量處理完畢再下班,如果當天的電子公文數量較多,則也會晚上回到家再完成批閱。有時候,下班前的這一個多小時也是聽取同事工作彙報、簽發合同或報銷單據的「高峰期」。

17:50 下班回家

正常的下班時間是17:30。因為要打卡考勤,無特殊情況當然不可能提前下班。不過,博物館一般也不鼓勵在單位加班,6點前離開辦公室更多考慮的是博物館安防的客觀需要。


用認識的人舉個栗子。

博物館藝術館美術館雖然都跟藝術有掛鉤,但實際還是有差別的,而且規模不同館長的工作也不同。我有個認識的人在廣州東山口的一家私人美術館當館長,過得還是挺累得。首先說說最直觀的資金問題。首先,跟大型機構支持的美術館不同,私人美術館是個人出資籌建的,所以跟西方比較普遍的什麼博物館藝術館美術館不同,國內真正意義上的私人美術館實際並不多,據我所知廣州地區的就只有6家私人美術館,並且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那種。因為藝術資源、策展開銷和宣傳開銷都要一個人承擔,這也就為什麼廣州這邊的私人美術館一般不會很大的原因。第二個問題,既然展館並不是很大,為什麼我那個館長朋友會覺得累呢?因為一切維護和策展宣傳都要資金,而本來籌建美術館就已經耗費巨大了,上面如果沒有看到美術館帶來的收益成效之前是不會大把大把砸錢下來運營美術館的,那麼用低成本運營一家美術館就是館長最主要的工作。運營美術館裡面的細枝末節太多了也說不清楚,反正就是很難閑著,除了做好美術館內部的工作之外,還要出去跑人脈跑資源。這一點我相信會比大型知名的美術館館長要難做。當然做一個館長還是有一份榮譽感在裡面的,就像上面說過,文化產業會蓬勃發展,所以做個館長還是挺有前途的。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話,你要不就直接去那個美術館找我那個館長朋友聊聊吧,反正他最需要朋友和人脈。順便替他宣傳一下他們美術館(公眾號:大美文投),有活動商業合作什麼的就找他吧


推薦閱讀:

工作中被夾在中間怎麼處理?
喜歡學習新東西,喜歡刨根問底兒地找原理,這樣的人適合什麼工作?
人的一生是不是不需要考慮外界因素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呢?我看過職來職往,有的工作者奮鬥很久之後卻又放棄原行業轉入自己喜歡的工作,這樣子獲得成功的概率多大?
不喜歡的工作,能給你帶來些什麼?
和父母在一起很壓抑,怎麼辦?

TAG:博物館 | 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