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小孩比較懂禮貌,原因是什麼?日本教育小孩的方式是怎樣的?


我在日本生活了十五年了,我的妻子是日本人,我們有兩個孩子,一個五歲,一個三歲。

先給大家講一個我在日常生活中經歷的小事情吧。

每天早上開車去上班,路上要經過幾個小學,日本小學大多數是結伴一同登校,家長是不直接送的。而是爺爺奶奶或者做家庭主婦的媽媽組織的安全巡邏隊在小學生們通學路上隔幾十米一個崗哨,安全護送,這樣既保證小朋友的安全,又鍛煉了小朋友獨立自主的能力。

右邊的綠馬甲的老爺爺就是看護小學生上學的巡邏隊,都是輪流排班的義務勞動

日本小學生會對路過的每一個人打招呼,注意,是每一個人,不管是認識還是不認識的,都會向你問好。想像一下這樣一隊小朋友一起向你說「早上好」的感覺吧,真的整個早晨都神清氣爽。

過人行橫道時,信號變綠以後,小學生舉手過斑馬線。

每個信號路口都會有警察或者家長指揮交通

然後,過了斑馬線所有的小朋友都會向停下的車流鞠躬致謝。左!右!兩!邊!各!鞠!一!躬!

過馬路後向車流鞠躬的小學生

初中生在路上見到陌生人也會打招呼。

高中生下午俱樂部活動時間,比如棒球部,常常會沿著學校周圍長跑,遇到行人也會打招呼。

然後,重點來了。

我剛才在寫這個回答的時候,我家三歲的老二告訴我,「爸爸,過馬路要舉手哦,要先看右邊再看左邊再看右邊才可以過哦!」

是的,我家老二才三歲已經知道要怎麼過人行橫道了。日本這種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

幼兒園會在院子里演習過馬路,像做遊戲一樣訓練小朋友

不單老師會在幼兒園教育,警察每年都會去幼兒園做交通安全指導,消防局每年都會去幼兒園做防災和消防指導。

日本出門的時候說「行ってきます」(我走了)回家進門說「ただいま」(我回來了)。這都是從小養成的習慣。對了,大家應該知道蠟筆小新會把ただいま(我回來了)錯說成おかえり(你回來了),你以為這只是個段子嗎?不是,我們家老二真的是會這麼說哦,然後每次老大就會給他糾錯。

還有吃飯之前雙手合十大家一起說「いただきます」,這句話翻譯成中文是「我開動了」,但是真正的意思比較接近歐美人飯前的「感謝上帝賜給我食物」的祈禱。我們家孩子問過我「いただきます」中文怎麼說,我都不好意思告訴他們我小時候從來沒說過這麼一句話。然後我只好教他們背鋤禾日當午。

說到吃飯,我小時候吃飯經常都是一邊看電視一邊玩玩具,然後讓我媽給我喂飯,甚至上小學之後我媽都給我餵過。我老婆從我們家孩子自己可以拿穩勺子之後幾乎從來沒給他們餵過飯,從小讓他們自己吃,而且吃飯時不許看電視,不許亂走,要座在飯桌吃飯,可以添飯,但是絕對不許剩,一個飯粒都不許。吃完還要自己收拾好碗筷。跟我兩個兒子比我真的好慚愧啊!

我覺得日本小孩懂禮貌,養成好習慣其實都是從小在家由父母家人,在幼兒園由老師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培養出來的,甚至往大了說是整個社會共同培養出來的。反觀中國,我小時候還可以自己去上學不用父母接送,現在誰敢讓小孩自己去上學?誰敢讓小孩跟陌生人說話?在中國小孩要擔心被拐賣,老人摔倒沒人敢扶,人人自危,處處都要擔心提防,當好人可能會被訛,老實人容易吃虧,這樣的大環境下,怎麼可能培養出懂禮貌的小孩呢?

中國古典啟蒙教材《三字經》有言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苟不教 性乃遷 教之道 貴以專

又言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子不學 非所宜 幼不學 老何為

我覺得日本的兒童教育遵循的就是這個傳統的觀念,在日本家長和老師都是懷著「人性本善」的觀點在教育孩子,而現在的中國呢?大家似乎都在懷著一種「人性本惡」的觀點在教育孩子。

在這知乎上為什麼「熊孩子」的問題這麼火,這麼多人關注,我覺得大家在忙著關注怎麼摧毀一個熊孩子時更該反思熊孩子的背後隱藏的社會問題是什麼。

**********

加兩句。

有人稱倉廩實而知禮節,完全不敢苟同。改革開放快40年了,對比七八十年代,生活不知道好了多少,現在中國吃不上飯的人應該不多了吧?中國人這四十年來的國民素質提高了嗎?我看到的只有越來越多的爾虞我詐,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信賴都不存在了,你認為壞人靠坑蒙拐騙掙得滿盆滿缽了就會突然幡然醒悟變成大善人?不可能的!等著壞人有錢了變好人,白日做夢!

還有哪些逢日必反,盲目否定日本的一切,出口成髒的人,你們就是素質低劣的國人的代表!義和團那套扶清滅洋的東西早過時了,別在這兒丟人現眼了。

斯文 ,幹嘛吧評論刪掉啊,我給你存個照留念一下,你叫個「楊有辱斯文」應該更合適!

讓我倍感欣慰的是有這麼多朋友能正視中日在教育兒童方面的差距。只有承認存在差距,才可能虛心學習其優點,才有可能將來迎頭趕上。

每一個點贊和留言支持的朋友,有你們在,我覺得咱們國家將來一定有希望!


說一個剛剛遇到的事情。

去市役所辦事,期間去洗手間。有個小女孩兒大約四五歲,蹦蹦跳跳的剛進廁所,她媽媽抱著一個小嬰兒在門外面等她。我就在洗手間入口附近排隊。

小女孩兒很活潑,什麼都要自己來,媽媽要幫忙也不用,所以可能用的時間比較長,我就多等了幾分鐘。

等小姑娘從廁所出來,媽媽一邊帶孩子洗手,一邊輕聲的對排隊的人道歉。

後來又在大廳遇到這對母女,遠遠的看到媽媽像是教育女兒。

走近後聽到媽媽說:我們今天不是來玩兒的。因為你是小孩子,所以你大聲說話,蹦蹦跳跳,做事情慢一些,大家都不會不高興,也會讓著你。但是你這樣做有時候會給別人添麻煩。比如剛才上廁所,好幾個人都在等。不只有你想上廁所,大家都想上。不管做什麼,都要考慮到別人。

小女孩兒也不知道聽懂沒有,只是點點頭。

有時遇到小朋友不懂禮貌或者公共場合大聲喧嘩的時候,大部分家長不會當著很多人的面大聲訓斥,而是會自己道歉,然後壓抑著火氣給孩子講道理,並且讓孩子主動去道歉。並沒有見到過家長打罵孩子。

小朋友懂禮貌,跟大人的言傳身教密切相關。

想起早晨開車上班,總會遇到一群小學生帶著小黃帽排著隊過馬路。每次停車都會讓他們先過(並不是我多麼高尚,日本行人優先是規則)。

他們過馬路前會沖我的車的方向鞠躬,過完馬路後,轉過身會再沖我鞠躬。

每次看著這群活蹦亂跳的小鴨子,一天的心情都會無限好。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什麼是禮貌:禮貌,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來自百度)

有些回答說獨立,有些回答說遵守規則,這些和禮貌有關係嗎?

所以答案很簡單:

日本孩子向成人鞠躬的時候,成人也會向孩子鞠躬。日本孩子向成人問候早上好,成人也會回答早上好。

中國的模式是:孩子向成人問候,成人笑著誇一句「乖,真有禮貌」。

什麼時候成人有禮貌了,孩子也就有禮貌了。

另外,餐廳里不亂跑是因為餐廳和家裡都會配備寶寶椅,保證把孩子捆在上面下不來,小時候是跑不了,長大後也就養成習慣不亂跑了。日本的很多禮儀大多如此。


光說
耳濡目染是不夠的,這事情分兩部分!

先不說日本,就說中國,大有家裡規矩大的人家——比如怎麼叫人,怎麼坐卧,怎麼吃飯……衣食住行無一不無規矩,但是上學之後,好了,回家就會說:誰誰誰……人家就不是這樣……你們好過分哦!我不要麼……

所以,家裡管教是一部分,社會大環境也是一部分!

日本人的規矩是整個社會化的,中國人的規矩,自從那個什麼之後,就沒了。

當然還有家教極嚴的家庭,家長對小孩倒不一定打,而是高壓政策,還有就是,小孩長大了漸漸發現其中好處,然後自己重新把規矩撿起來的也有……


日本這套禮儀和中國的傳統禮儀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脈相承的,只不過大家的評價比較雙標罷了。

一邊說日本有禮貌,一邊說中國的是封建禮教,或者反過來。

實際上,要說有禮貌,中國的傳統禮儀學好了一樣有禮貌,但很多人說這是封建思想,是階級壓迫,是父母上司對子女下屬的絕對權,那你怎麼不說日本的「有禮貌」背後也是如此呢?日本的公司文化、學校文化和家庭文化階級性同樣嚴重,怎麼沒見你批判呢?光夸人家有禮貌了?光鼓吹夏令營了?

同一套東西,評價標準如此不一致,是何道理?

傳統禮儀有傳統禮儀的優雅,美式平等有美式平等的自由,我無意於引發大家的撕逼站隊,只是說選定了一個觀念後,評價標準要一碗水端平,不要一邊嚷嚷著絕對自由,覺得「父母上司老人都是傻逼,我憑什麼對他們客氣」,一邊「定體問我陷思,你看人家霓虹金傳統禮儀傳承得多好」……這樣很精分好么?


我想說,我們培養孩子善良,友愛,禮貌,真誠,然後呢?

我們的社會是這個樣子的?

我們自己都經歷了書本上五顏六色現實中黑灰白,按照書本上的要求去五講四美,然後現實中被坑的頭破血流。

還要被別人指指點點說看沒用吧,看這就是老實人下場,看誰叫你善良的。

我會要我的孩子禮貌待人,但是不要無原則的善良,美好品質的一切基礎都是你要自己活的好,家人活的好,再次基礎上,ok,講美德,講善良,很好。

我為什麼有這感觸,年初去北海道,冬天泡溫泉,就在阿寒湖,我們住的酒店是自助餐,操著國語的孩子,七八歲,端著一盤子一盤子滿滿的螃蟹腿,呼天喊地的跑回自己桌子,我們在排隊拿羊肉,一個媽媽要自己的孩子站在餐盤前,自己從容不迫走了五趟,端了十盤羊肉,還趾高氣昂誇孩子「我們xx真懂事,知道給媽媽幫忙了」,那個當人肉佔位器的孩子也很得意洋洋,而取餐的日本孩子,只是在餐盤前遲疑了一下,看到我們過去,就很有禮貌鞠躬,示意我們先拿。

可惜的是,國內多的是機智的佔位器,不是講禮貌的人,這種環境下我們怎麼教育孩子,或者說我們按日本模式教育的孩子不會被坑死么,還是算了吧。


日本一直以其彬彬有禮、溫文爾雅被大家熟知。之所以日本能做到這些,其實並沒有什麼高深秘訣,不過是人家一直堅持著我們丟掉的東西罷了!我們所丟掉的儒家禮儀教育,實際上在聖德太子主持制定的日本第一部憲法里,即《十七條憲法》的第一句「以和為貴,無忤為宗」中就有體現了。事實上,這憲法第一句也是為日本人的禮儀圈定了框架。日本人善於保護傳統,代代相傳,禮儀教育就不斷得到完善並發揚光大,時至今日,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整完美的的禮儀規範。

家庭教育應該主要對孩子進行道德人格教育,促進孩子道德素質的提高。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在日本,家人對孩子的禮儀教育,首先是從家庭開始,也就是家庭教育在孩子稍稍懂事就已經開始了,首先父母就要教孩子禮儀用語、鞠躬和餐桌禮儀等,而且還要手把手的教孩子一些必須學會的行為規範。例如:我們經常見到的日本人鞠躬;在日本人的家庭里,孩子要向父母鞠躬,弟弟要向哥哥鞠躬,孩子向長輩或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人鞠躬時,要等對方抬頭以後才能把頭抬起。

(這在儒家文化的三綱五常中。)

在日本,孩子離家或歸家都有一套禮儀規定,每次出門都要和父母說一聲「我走了」,每次回來都要說一聲「我回來了」。這個也是文明禮儀的體現。

在日本,餐桌禮儀也是兒童的必修課,日本的父母從小就向孩子詳細的講解餐桌禮儀,比如飯前必須洗手,上桌坐下後要先雙掌合十說「いただきます」(意思是「我就吃了」,但這個「我就吃了」卻是包含有領受、拜領父母及上天恩惠之意在內的。)後才能開始吃飯的。除去這些,像自幼培養孩子自己收拾自己的卧具、玩具、打掃衛生也都是父母從小必須教給孩子的等等,這些看似瑣細的禮節里卻透露出一個社會的良好風氣。

同樣,日本的孩子在幼兒園畢業時也會經歷一次像大學畢業一樣莊重的儀式,園長、老師、家長以及孩子們都會穿戴正式且一絲不苟地完成整個儀式,而且各種儀式會隨著孩子的成長一直相伴到終生。可見從小開始對孩子進行禮儀的灌輸,對孩子的修養的打造起到了多麼重要的作用。

對比日本的家庭教育,來看看我們的孩子——為了孩子們能成為未來人群中的佼佼者,家長們把"最好的"都給了孩子,而當他們進入社會時,卻連面試也需要父母陪,一杯水也不會倒,椅子不能放齊,離開時電燈不會關,受不了工作壓力,浮躁而輕易跳槽,眼高手低……

正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的溫雅、禮貌,也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從日本的傳統教育來看,他們是非常注重禮儀的傳承教育。保育園、小學如此,初高中直至大學,到最後走向社會亦如此。而且還會在自己的社會生涯中不斷完善規範自己的行為,一切以「不給人添麻煩」為前提,凡事優先考慮他人的立場,從而使自己的為人處事盡量達到盡善盡美。

在日本,一般日本的企業在新人入職後都要再接受公司的禮儀培訓。(其實這個也就是社會教育的一部分。)職前培訓時,從包括髮型、衣著、坐姿、立姿、鞠躬角度、接打電話的拿起放下和輕重遲緩、時機,甚至開門帶路、奉茶方法都要重新學習。這些對個人的文化、精神修養的升華以至由此衍生出的對家庭、社會產生的正能量,可以說是意義非凡。

跟谷美一起來了解一下讓國人震驚的日本小學生的餐桌禮儀

中國目前一直在提倡「光碟行動」,而在日本的飲食文化中,養成不剩飯的習慣是一項最基本的內容。

日本人從小教育孩子珍惜每一粒米、每一片菜,也要求孩子尊重廚師的勞動。有一個中日小朋友的夏令營活動記錄了日本小朋友和中國小朋友一同午餐,良好的就餐素養著實令人敬服。

每天都會抽到一個班,不管大小學生,都要參加,主要負責幫忙廚房、準備餐具等工作。

日本的小朋友等著中國的小朋友,沒有人會先自顧自吃,等所有人都坐下來了,才開始動筷子..

一個很懂事的日本小朋友幫中國小朋友解開牛奶瓶的繩子。

當中國孩子解開奶瓶後,日本小朋友便主動伸手接過瓶蓋和繩子,丟進分類的垃圾桶里。

看看垃圾分類的教育,會知道從娃娃抓起才會讓整個社會秩序良好下去~從中一點一滴小小的細節,告訴了我們,他們一直都是這麼做著,牛奶喝完就要倒著放瓶子,不至於走路摔了瓶子。

每個日本小朋友飯桌上都有一個牙缸,吃完飯的小朋友,都會刷牙,飯堂有敞開水池,非常方便!

下面的場面更加難忘!日本小朋友們都開始自覺的收拾起來,沒人監督的情況下,各自找著活干!

看完上面的這些照片你是不是也和我們一樣對日本小朋友要翹起大拇指,真的很棒!

除了日本對於孩子的禮儀教育以及獨立教育,那麼我們再來看看日本對於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吧。

在日本,學校給到小孩子的家庭作業基本是複習一下當天學過的內容。反而會布置「和朋友玩」、「洗衣服」這樣的家庭作業!你能想像嗎?

在中國,學校給到小孩子的家庭作業,是一座座「作業山」。

在日本,到小學為止從不排榜,也不發榜。

在中國,學校要排榜、班級要排榜。

在日本,家長也比較重視看挫折教育。

在中國,家長比較少涉及這方面的教育。

比如,當孩子摔倒的時候,日本媽媽會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繼續走。

而中國媽媽一定會馬上跑過去抱起孩子,還責怪是地硬。

中國的家長對與孩子的這種寵愛,甚至是溺愛,將他們的孩子「保護」得妥妥帖帖,生怕被一點點挫折、失敗打倒,可是殊不知這樣做的後果就是當他們孩子獨自遭遇挫折失敗的時候,他們就會一蹶不振,從此掉進萬丈深淵。

通過上面的這個例子讓我們再來了解一下日本的孩子教育,希望我們能夠有所啟發和教育作用吧!

在日本,教育學家認為,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做家務勞動是孩子應盡的義務,如果孩子幹活要付錢的話,這就是對家庭關係的扭曲。

日本的家長認為在物質條件過分優越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大多缺乏毅力。因此,他們還注重有意識地鍛煉孩子的吃苦能力。

尤其是孩子上了大學以後,家長只為孩子提供學費,生活費得由孩子自己打工賺取。他們覺得這樣,孩子在長大後才能知道怎樣把握自己,才能在社會上站住腳。---這是注重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和動手能力。

日本是一個崇尚「和」的精神的國家,不管在學校還是公司,都強調團結合作精神。這就要求家長從小就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同時告訴小朋友自己的玩具要和別人分享。

日本家長還十分重視創新教育,經常帶孩子去科技博物館參觀,鼓勵他們玩各種創新性的遊戲。---這是重視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教育。

在日本,幼兒園的孩子,冬天無論多麼冷的天,都穿非常短的短褲上學,很多孩子沒多久就凍感冒了。而日本媽媽們對此的看法是"孩子送幼兒園就是來讓他們得病的。"久而久之,孩子們都鍛鍊出了抗寒的能力,很少再有發燒感冒的情況出現。---這是重視培養孩子的毅力教育。

在日本,寺院的周圍通常建有幼兒園,寺院的主持又兼任幼兒園的園長,這在日本各地都是非常常見的。幼兒園每個月都要到寺廟裡受一次教誨,園裡最重要的節日一定要拜佛,佛誕日、涅磐日都有活動。日本人相信,從小對孩子進行佛教思想的浸透,會使孩子擁有一顆懂得感恩的心。---這是重視培養孩子的社會教育。

在日本,還有很多是通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來言傳身教的給到自己孩子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

在中國,許多家長認為孩子一上學,那麼孩子的教育就純粹是學校的事情,跟家庭沒有什麼關係。孩子學習沒有跟上,是老師的責任,學生道德水平低下,也歸咎於學校道德教育有問題。

喜歡的話,歡迎大家加微信GOOMAY—WAFU(谷美和風)和我進行日本文化交流,這裡有更多精彩內容哦~

http://weixin.qq.com/r/J0zj_6XE0vitreGY9xk1 (二維碼自動識別)


個人觀點,帶有主觀色彩,看看就好。

中國人講的禮貌,是一種良好品格,一種追求。

日本人講的禮貌,是一種行為方式,能夠避免麻煩的行為方式。

(但是難免有點地圖炮的嫌疑,所以呢以下說的日本人都是我所碰見的遇見的看見的日本人。)

所以會導致的問題是,中國人碰見日本人的禮貌後剛開始都會有點不舒服,然後待一小段時間,接受設定之後會覺得日本人多麼友好。如果,你再生活一倆年,你就又會覺得虛偽。

最後回答題主問題。告訴孩子有見人問好,道謝,並且時刻提醒養成習慣,然後有個良好的環境,講禮貌什麼的還是很ez的。 還有題主自己也要做好榜樣。

補充答案。

沒有任何貶低或者太高任何一方。

中國正在急速發展,就像以前的日本一樣,素質方面還需抬高。這是中國現狀。

日本作為發達國家,已經非常成熟。

然後我是中國人,並且生活在日本快4年。說個有趣的事情,我是4月1號上的飛機,4月2號到的日本。1號愚人節,2號我的生日。

so,對我來說倆邊都像家。

倆個家對待的態度是一樣的,「希望都更好」。希望中國快速發展的同時,增強素質教育。希望日本擺脫不況的同時,去掉糟粕(過於壓抑的社會環境)。


先不說如何回答這個問題,題主問問題的方式很有趣。就問題本身來說,這個問題就是不合格的。

第一,限制性定語多餘。難道6歲之前和12歲之後的日本孩子就不講禮貌了么?如果同樣講禮貌,6歲到12歲的限制定語有何意義?如果想要表達少年的含義,又為何能精確到6到12歲?

第二,傾向性明顯。題主的問題並不是想要獲得解答,而是想要獲得和自己意見相同的答案。換言之,答案先行而創造出題目。不然,何來「也是不聽話就挨揍么」這種莫名其妙的一般疑問句呢?至少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我是從小到大沒被打過的。題主這個問題就想獲得「不」的回答,僅此而已。

下面是回答正文。

年前去日本參加一場國際會議,在九州福岡(FUKUOKA)呆了將近五天,算是對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有了一定的實地驗證。日本作為一個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加之受儒家文化熏陶且傳統文化保持良好,因此對於禮節有些很高的要求。在福岡與會的期間內,嘗試過很多家餐飲店,高中低檔都有,服務員的禮節都挺不錯。入住的酒店服務也很完美,甚至於你喝水剩下半杯,服務員都會在清掃時給你用紙巾蓋上以防落塵。在會議期間,會議組織者進行相關登記時也是鞠躬連連。我本人是對日本政府並無好感的,但是對於日本文化中優秀的一面則是十分敬佩。

孩子的家教來源於父母,父母的常用禮節又受社會影響。日本的禮節很好,這是社會整體氛圍所塑造的。一個好的生活方式,不應當經由道德來推行,而應當由智商來推行。換言之,如果你隨地吐痰,周圍人都會像看傻逼一樣看著你,你就不會隨地吐痰。這不是由什麼道德決定的,這是由智商決定的。

日本孩子有沒有禮貌,歸根結底跟打不打沒什麼聯繫。而打不打,只是家教的一種手段而已,暴打才是錯誤。經過同樣的九年義務教育,有人上了中專,有人上了重高,九年義務教育有啥錯?

總結一下,其一家教,其二社會氛圍。

完……


「跪師禮」就怕「被感恩」(組圖)

2010-06-09 07:01:00 來源: 新華報業網-新華日報(南京)

  5日中午,重慶萬州區某中學舉行高中畢業典禮,900多名學生單膝或雙膝跪地,向老師行跪拜禮。校方稱,為灌輸感恩理念,學生每天都要做「感恩操」。(6月6日《重慶晨報》)

  人之初矇昧無知兩眼一抹黑,是誰給了其戰勝自然、縱橫社會的武器?主要是教師。學生行個「跪師禮」感謝一下老師,這可以理解。問題是,作為感情表達的一種方式,「跪師禮」最怕「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跪師禮」一旦「被感恩」,老師就淪為「乞恩者」,跪還不如不跪。

  據報道,「跪師禮」上稀稀拉拉、嘻嘻哈哈,有的學生還拒絕行跪。以此來看,教會學生感恩,絕不是行幾次禮、做幾次操那麼簡單,這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女德班」不該成為壓迫女性的遮羞布

作者:從易

2017-12-13 11:57:31來源:南周知道

  • 標籤
  • 女德班
  • 傳統教育

蒙正國學館的操場上,一位女學員正對著孔子銅像拍照。每日用餐前,學員們都要對孔子像躹躬行禮。(王樂/圖)

某「女德班」的著名語錄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逆來順受,絕不離婚」,「如果要做女強人,你就得切掉身體的女性特徵,放棄所有女性特點」。這樣奇葩的「女德班」並不是個例。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女德班」背後折射的深意。

近日,遼寧撫順傳統文化教育學校「女德班」的視頻在網上引發關注和熱議。據視頻顯示,「女德班」雷語頻出,請看下面幾例:

「女人就是要做到少說話多幹活,一定要閉上自己的嘴。」

「無論丈夫說啥,我都說『是、好的、馬上』。」

「男為天,女為地,女子就該在最底層。」

「女人不該往上走,女強人沒一個有好下場。」……

看到這「女德班」,不少人甚至要懷疑這真的是存在於21世紀的今天嗎?可它的確就是,而且還不是個別現象。

「女德班」何其多

這樣奇葩的「女德班」並不是個例。

2014年,東莞市教育、婦聯、民政、公安等部門就依法停辦了「蒙正國學館」的「女德班」,原因是其存在傳播內容違背社會道德風尚以及超範圍經營、無證辦學等問題。這個「女德班」的著名語錄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逆來順受,絕不離婚」,「如果要做女強人,你就得切掉身體的女性特徵,放棄所有女性特點」。

而今年早些時候,江西九江學院舉辦一場關於「女德」的講座,主講人丁璇提出的「女孩最好的嫁妝是貞操」等觀點飽受輿論質疑,這也將對「女德」的批評推到高潮。

傳遞如此理念的丁璇,當時是一名受邀「巡迴演講幾百餘場」的「女德與禮儀資深專家」。即便當時輿論對丁璇和「女德」窮追猛打,但像遼寧省撫順市傳統文化教育學校的「女德班」竟然仍舊存在,而且堂而皇之、受眾甚多。

這所奇葩「學校」的官網叫「中化弟子規」,在網站所公示的「女德班」招生簡章中要求女學員來校不得化妝、不戴首飾、不著短露衣服,公然聲稱要致力於引領女性學習烹飪、制衣、料理家務等,培養女性相夫教子、助夫成德的治家本領。

除了「女德班」,該校還為女性開設了一門「夫妻和睦從這裡開始」的課程,授課內容同樣讓人大跌眼鏡:「如何讓妻子學會做家務」、「如何讓妻子不抱怨、不嘮叨」。而從公告時間可見,該校的「女德班」最遲可以追溯到2015年。

倒下一個「女德班」,或許還會有其他「女德班」冒出來。要正本清源,就必須明白「女德班」存在的土壤是什麼。

在女德班開課的拜師禮上,蒙正國學館館長黃城端坐於講台上,接受學員們的叩拜。(王樂/圖)

男尊女卑的封建遺毒

雖然「女德班」形形色色,但傳遞的內容卻大同小異,簡言之就是男尊女卑,男人說什麼做什麼都是對的,女人只能順從服從,並應該竭力討男人的歡心。這其實是封建社會男女關係的延續。

古代中國社會是一個父權社會,男性在社會中處於支配地位,女性處於劣勢與服從的地位。「男主內,女主外」的社會關係就決定了,女性無法單獨在社會上獲取生存資源,比如女性不能經商、不能讀書、不能考取功名,她們只能依附於男性而存在。這時,女人就和房子、牲畜、土地一樣,是男人的私有財產。女性必須通過道德上嚴格自我約束、甚至是在男性面前的自輕自賤,來獲得男性的認可、寵幸以及其他的生存資源。

新中國成立後,女性的權利得到伸張。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了《婚姻法》,規定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一夫一妻。1953年,《選舉法》規定婦女有與男子同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女人被認為「能頂半邊天」,可以和男人一樣在工廠做工、下地幹活,男尊女卑等封建糟粕逐漸被扔進歷史的垃圾桶。

改革開放以後,男女平等的進程不斷向前推進。男女平等,不僅僅是義務上的平等,更是權利上的平等。建立於封建男權基礎上的傳統家庭關係也在被重構,「男主外、女主內」的格局在被改寫,賺得比丈夫多的女性越來越多,理直氣壯要求男性共同承擔家務和育兒的女性越來越多,單身或者丁克的女性也越來越多。總之,無論女性做什麼選擇,都是因為她們想這麼做,而不是因為男性或者家庭要求她們這麼做。

很顯然,如今「女德班」沉渣泛起,這是封建男權在借屍還魂,折射的是封建男權思想在社會上仍有一定的根基。

剷除「女德班」的土壤

無論有多少個「女德班」會重新冒出來,我們都必須不遺餘力予以剷除。

首先,必須依法揪出「女德班」背後的違法利益鏈。有的女德班的官方網站上有漢制婚禮、孝親服務、瑞林書院、國學夏令營以及孝親商城的鏈接,有把社團的利益輸送到自己公司的嫌疑,且官網也涉嫌名稱違規。

同樣地,此次撫順傳統文化教育學校雖號稱是公益性質民辦非學歷教育學校,但該學校的資質不僅存在問題,並且據學校的女學員說,「來此學習的學員不需要交學費,但是有些學員很感謝這裡,他們出去賺的錢全部投入到這個學校,可能有幾萬塊。」而該學校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說到,他們有對外銷售的唐裝廠、素食館等,也種了80多畝的地——這是否通過學員勞作、購買等來「反哺」組織呢?雖然12月2日,@撫順教育公布「女德班」教學內容中存在著有悖社會道德風尚的問題,部分無資質的機構將停辦;但調查不應止於此,其背後是否涉嫌不可告人的利益交易也得一併查清。

其次,要警惕以弘揚傳統文化名義宣傳封建糟粕。稍加觀察不難發現,很多「女德班」不約而同地將傳統文化當作幌子——「女德班」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佛學等的糅合與混搭無處不在。在「國學熱」的背景下,不少國人對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很多傳統文化研究會、培訓機構應時而動,這並非不可;問題在於,這些研究會和機構是否合法合規,是否具備教學資質?——很多時候都是一團漿糊。這就讓各路騙子有了可乘之機,歪理邪說也就甚囂塵上。可見,規範傳統文化教育市場已是當務之急。

應該看到,「女德班」存在的根源是封建男權仍有著現實土壤。「女德班」中的不少學員是丈夫逼著來的,但也有不少學員是其他女性介紹來的,或者女性自己來報名的。女性為什麼會參與這種自輕自賤的宣講呢?一方面可能是在現實的婚姻關係中,她們始終處於被壓迫的地位。而另一方面則是女性全然不覺得男尊女卑有什麼問題,比起現實中的「女德班」,這種觀念中的「女德」更難剷除。相較於反抗,妥協和順從更容易,不少女性便心甘情願地成為「女德」的信徒。

破除這一結構性難題,既需要「社會基本制度安排時,必須帶入性別平等的視角,充分考慮再生產職責的社會性特徵」,也需要整個社會在男女平等這一議題上的共同努力。只有當越來越多的女性擺脫物質、權利、地位等方方面面的貧困,只有當越來越多的男性能夠自覺放下身份優勢,男尊女卑才能走向男女平等。

必須澄清的是,反對「女德班」,並不是說女性就不能回歸家庭;當然可以了,但它的前提必須是:這是女性的自主選擇,更重要的是,回歸家庭的女性與男性的關係是平等的,而不是依附和順從。倡導「慈母」「孝女」「賢妻」等美德固然沒錯,但它們永遠不該成為壓迫和剝削女性的遮羞布。


講個在日本經常見到的場面。

周末一家人去大型購物商場買買買,玩玩玩,之後再吃吃吃的場景在日本也不少見。特別是對於平日工作比較繁忙的工薪階層來說,周末很多人不會放過這樣和家人團聚的日子。

日本商場中的飲食區大多是自助式的(自助取餐、自助收餐、自助取茶或水)。在吃完之後,家長會給孩子做榜樣收拾自家餐桌的垃圾等,分類放在垃圾桶里(日本的麥當勞以及肯德基也是這樣的自助式)。很多家長會讓孩子參與到這一行動中來。所以說,個人認為日本人在社會場合的高素質(垃圾分類自助扔掉、小聲說話、電車中不打電話等等),與其說是家長從小的教育,不如說是由此形成的社會認知以及不給其他人添麻煩的習慣所造成的。

如果國內也會有這樣的大社會認知,並且家長也均身體力行的話,相信也會是這樣的結果吧:


為什麼會比較懂禮貌不知道~~但是確實熊孩子少。

去飯店吃飯,基本很少看到小孩子哭鬧。


"日本的小孩比較懂禮貌,原因是什麼?"

---- 原因是日本的大人比較懂禮貌

其實你看中國的小朋友, 懂禮貌的小朋友家長一定懂禮貌

不懂禮貌的小朋友, 家長一定沒禮貌

沒有例外的, 和國家無關


幾個很明顯的因素:

一、發展水平。無論是經濟水平還是受教育程度,日本家庭普遍都有相當的水準,反映到兒童教育上,可以給孩子提供 更多的資源 和 更好的方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此亦然也。

二、社會傳統。親自置身於其中就知道,日本社會的集團意識與從眾氛圍確實不可小覷,這從孩子有意識起就已經耳濡目染了。

三、育兒(日語育児(いくじ)),在日本本就是個專門的話題。儘管現代有了許多變化,但是在專職家庭主婦傳統的影響下,比起普遍雙職工家庭的中國,日本母親的角色更強大,花在照顧孩子上的時間要多許多。即使不進家門,滿大街的推著嬰兒車和騎著帶后座自行車的媽媽們就是證明(嬰兒車的普及也側面印證了第一點,這玩意兒真不便宜)。

當然了,並不是說時間多就一定好,但是總體還是有一定影響的:一方面,家長教育陪伴孩子的時間增多;另一方面,對母親的依賴性的加強,可能會使孩子對外界顯得相對弱勢。

——正因為這種長時間的依存關係,所以日本孩子至少與母親很少發生直接衝突,母親一般也是採用說教和勸阻的方式進行管教,就可以見到成效。

四、學校教育系統。有專門配備的輔導老師(雖然混有個別hentai),有定期的PTA和社區、團體活動(雖然又花時間又花錢),運動會裡也有大量的集體項目(雖然都很奇葩),學校與所在社區互相之間的聯繫極高。總而言之,這對於培養孩子的集體與社會意識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此外,兄弟姐妹的普遍存在,可能也是個影響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日本人對中國並不了解,但是令人驚訝的是,(我接觸過的)幾乎所有日本人提到中國時都會提到「一胎化(ひとりこ)」政策,甚至他們還知道最近開放二胎了,為我們感到高興……

最後,當然不是所有的日本孩子都是講文明懂禮貌,而且日本孩子也有他們自己的問題——總而言之,小男孩什麼的都是蠻坑爹的,你懂的。


但不知道是不是個別現象

我的劍道老師是日本人,有個年幼的兒子。有次兒子在別人的練習時間擅自跑到道場的邊上亂爬,並且喊了幾遍都不聽…於是老師當著所有人的面上去就是一腳把兒子踢飛到牆上。

老師平時是個文質彬彬的人,但是教育起兒子來簡直是斯巴達模式…


你知道周禮嗎?土共的一大作為就是廢除封建禮教。我知道你肯定說日本人是「禮貌」。那我問你~

你會因為禮貌明明沒有事還在公司從下午五點待到晚上十點?

你會因為禮貌明明不愛喝酒還不得不跟著同事十點下班喝酒到凌晨不醉不歸?

你會天天喝醉酒還要第二天早上又七八點起來上班即使工作並不多?

你會因為禮貌明明是你的業績和功勞卻因為ta是單位前輩就讓給ta?

你會因為禮貌把單位前輩的工作主動承擔起來什麼好處都不要?

你知道為什麼稱日本為現代封建社會嗎?明明就是封建禮教,三六九等的東西,你就只看到「禮貌」的表象?

我就醉了。


這個在某方面來說是真的。

前段時間去日本耍,在成田機場等下一班飛機的時候,有個小型兒童樂園,我孩子也才2歲多點,周圍有幾個5、6歲的小女生在一起堆積木耍,雖然她們之間互相併不認識,但是卻能耍到一起,沒有爭執,聲音也不大。

我女兒覺得好奇也過去,開始我還擔心這幾個女娃子會不會排擠她,之後,女兒過去爬積木,然後正好有個女孩子也在上面,積木堆成了一座橋,她們就一個個的排到後面爬著耍,但我日語很菜,也聽不明白這些女孩子說了些啥,當我女兒過去的時候,幾個小姐姐就全部讓著她,讓她單獨爬過去……幾個小女孩之間,一片和諧,甚至帶著女兒一起耍,完全沒有怕生的感覺。

我就覺得這教育真的是不一樣,後來我就替女兒給她們說了謝謝,她們還用奇怪的眼神看著我,我都有一點不好意思了……

另外一邊的歐美小男孩就比較調皮了,當然也是井水不犯河水,自己一個人耍得開心。

想想平時國內遊樂場,都不敢輕易讓孩子跟大孩子一起,有時候大哥哥大姐姐不讓她去某個地方耍,甚至推搡用腳踢,為此我也跟他們扯過皮,說大家耍的地方咋個能拳打腳踢呢,女兒有時候覺得委屈,自己力量不夠也無法反擊,我也是感到很無奈。反正,絕對看不到像日本人那樣,幾個孩子同時對一個小孩子謙讓的,五個里有2個比較守規矩我覺得就很不錯了……

當然個人覺得,日本社會比較缺乏活力,慾望偏低,雖然服務行業做的很好,比泰國韓國高了幾個檔次,但是還是感覺得到他們的勞累和壓抑,所以一旦要求他們做啥子,都會多說幾句謝謝和辛苦之類的話,雖然也沒什麼用,但希望能讓他們覺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肯定。

因為社會普遍壓抑和模式化,所以日本很多電影電視劇給人感覺非常怪誕,甚至讓人覺得違背道德什麼的。動漫要稍微好點,總感覺動漫里人物的狀態才是他們內心深處最想要的狀態,看到秋葉原的那一刻我明白了,真正的日本,不在古都京都,也不在美食之都大阪,也不在繁華的東京各區,也不在雪之國北海道,也不在日本版夏威夷沖繩……而是在秋葉原。

去日本旅遊,會給人眼前一亮也會讓人無限思考,但是生活的話,應該不是我的選擇。

更新:幾個日本小蘿莉


從日本的傳統教育來看,他們非常注重禮儀的傳承教育。

幼兒園、小學如此,初高中直至大學,到最後走向社會亦是如此,而且還會在自己的社會生涯中不斷完善規範自己的行為。

這種行為規範一切都以「不給人添麻煩」為前提,凡事優先考慮他人的立場,從而規範自己的行為。

從幼兒園開始的禮儀教育

日本幼兒園的孩子們沒有課本。

沒有數學、拼音、繪畫、音樂這樣的課程,更別說英語、奧數了。

有的只有每月一冊的繪本(圖畫書)。

那麼教什麼呢?

"教孩子們學會微笑待人和說謝謝!"

在日本,無論走到哪裡,無論和誰講話,「微笑」很重要,一個笑容好看的女孩子在日本很受歡迎。

當日本小朋友走出幼兒園的時候,學到的東西遠不止笑容和感謝,還有一生的素養。

從幼兒園階段開始,孩子們被要求遵守許多規範,包括遵守排成一路縱隊行走等交通規則、不能在電車或公車上吵鬧等禮儀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從小教育兒童在過馬路時要高舉自己的手臂,讓駕駛員叔叔看到自己。

每個兒童都要做到,否則就會被老師批評教育。

孩子從幼兒園畢業時,也會經歷一次像大學畢業一樣莊重的儀式。

園長、老師、家長以及孩子們都會穿戴正式且一絲不苟地完成整個儀式。

這樣不僅能留下美好的記憶,還能給孩子一種被重視的感覺。

日本家庭從小對孩子的禮儀教育

除了在學校,在日本家中家長也會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

首先父母就要教孩子禮儀用語、鞠躬和餐桌禮儀等問題進行指導,同時還會手把手的教孩子一些必須學會的行為規範。

例如:我們經常見到的日本人鞠躬;

在日本人的家庭里,孩子要向父母鞠躬,弟弟要向哥哥鞠躬,孩子向長輩或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人鞠躬時,要等對方抬頭以後才能把頭抬起。

餐桌禮儀也是兒童的必修課,日本的父母從小就向孩子詳細的講解餐桌禮儀。

比如飯前必須洗手,上桌坐下後要先雙掌合十說「いただきます」後才能開始吃飯。

日本父母不會用年齡等借口,去姑息孩子在公共場合喧嘩,或者在電車地鐵里吃東西等不禮貌的行為。

所以在日本你聽不到那句耳熟能詳的話:「孩子還這麼小你跟他計較什麼。」

重視禮儀的社會氛圍

雖然「禮儀之邦」這句話出自於中國,然而現在恐怕有許多人都不得不承認,這四個字形容日本,可能更為切實。

日本大概是全世界,書店中有大量講社交禮儀,且這些書總能登上暢銷排行榜的國家了。

這些書的種類廣泛,包括了教你怎麼說話,尤其是正確使用日文敬語的禮儀;教你怎麼成為一個有禮貌的成人;教吃飯的禮儀等等。

甚至日本還有「日本禮儀道德協會」這個機構的存在,甚至每年還會舉辦檢定考,頒發分級的資格證書。

走在東京各大車站裡,能不時見到關於「你應該怎麼做,不要令自己丟臉也不要造成別人的困擾」等禮儀教育海報。

這一系列海報,全年度12個月貫穿同一個主題,每個月更新一次,早從1974年9月起就開始實施,已持續40多年之久,而且還在繼續做下去。

這些海報一般通過幽默的反諷形式來提醒人們注意禮儀規範。

相比日本的先「德」教育——即先教孩子做人,再教孩子文化,中國的很多父母更為注重孩子的能力和成績表現,對孩子的禮儀教育並不那麼重視。

有人戲言稱:日本是幼兒園教做人大學教知識,中國正好反了過來。

而讓一個人、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感覺宜人舒適的原因,很大一部分程度上來說就是人民素質高低和社會道德的規範。

禮儀的養成,道德的規範。

不僅要靠教育來累積,還要靠環境來塑造。


大家都能想像,這樣的懂禮貌一定來自家庭的教育,那麼具體是如何教育的呢?在這裡舉一個小小的例子。是我曾經無意在教育類書籍上讀到的。因為在中文語境中比較難以體會,所以我會一邊講述一邊說明。

比如,家長帶著小朋友去幼兒園,在門口遇到了幼兒園園長(日本學校的園長、老師、校長等往往有在門口迎接每一位學生的習慣)。小朋友高高興興地仰起頭,對園長說:園長早!(用的是簡體日語,一般用於關係親密的人或者下級,後輩。)

這時候,這本書就談到,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呢?

即使我們作為外國人也知道,小朋友對老師,當然應該用敬語,不然就是「沒禮貌」,對不對?

但是,小朋友主動跟園長問早安,真的是沒禮貌嗎?

該書推薦的方法是,家長蹲下來,保持與小朋友平齊的位置,然後驕傲地說:「寶寶真了不起!主動跟園長先生問早安了呢!園長先生也很高興,我們一起再來一次好不好?園長先生您早上好!(這句使用的是日語的敬語)」然後帶著寶寶一齊向園長問好。

作為成年人,我們能很簡單地分辨大多情況下誰是上級誰是後輩,也能輕易地理解對上要恭敬對下要友善,但是面對一個小小的孩子,你是不可能指望丟出一本敬語詞典告訴他/她,「你遇到長輩就照著這個說」就行了的。我們必須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耐心地教育他們。

在這個例子中,家長既做到了糾正孩子語言上的不禮貌之處,又保護了孩子稚嫩的感情。珍惜她鼓勵她做的對的地方,潛移默化地引導她做得更好。這樣的家長,能教育出有禮貌並且願意禮貌對待這個世界的孩子,也是很正常的。

而日本的家長也不是生下來就會教育孩子的。我看的這本書是擺在某大學的圖書館裡的公共區域的。是的,大學認為還在讀書的大學生們已經需要讀讀作為家長應該怎麼教育孩子了。


我舅舅在日本結了婚,妹妹給我的感覺就是個有著人物設定的人偶娃娃。。(?-_-?)

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在東北長大,我媽媽第一次帶著我回娘家的時候,場面一度十分詭異。

我這種從小就被說沒禮貌的小孩子居然有個這麼有禮貌的妹妹,我一時無法接受,我在東北和我弟弟兩個人吵架都是很享受氛圍的,比如「你瞅我噶哈?」「瞅你咋的?」

遇到這個妹妹...太乖了,真的太乖了..我邪惡的心根本控制不住..好想帶壞她啊..

可我太年輕了,她太乖了,架都吵不起來(?-_-?)我假裝生個氣,她居然覺得是自己的問題,一定是自己做錯了姐姐才會生氣的..

什麼都是姐姐先...姐姐呢?姐姐喜歡嗎?姐姐怎麼怎麼樣..主語從來不是自己(?-_-?)..好像一切事情都是從對方的角度來想的..

我十分的抱歉,突然覺得世界上怎麼會有我這麼壞的姐姐,啊我一定是壞到家了才會傷害這麼可愛的妹妹...

於是我也變成了很有禮貌的好孩子,我們兩個人互相謙讓,戰勝了文化差異,成為了和諧和諧特別和諧的好姐妹...

...開玩笑吧怎麼可能??!!!!那只是做給大人們看的!!!!只有我們兩個人的時候十八國語言都不夠用的!!!!別說沒禮貌了,房頂都能給掀了!!!!!前一秒在屋子裡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後一秒舅媽敲門進屋的話立馬變成正姿勢,乖乖的「怎麼了,母親大人?」

懂禮貌是真的,和別人不熟也是真的。


日本那社會風氣和社會環境擺在那。中國小孩的話,如果過於講禮貌,到了學校和社會,會被看成不潑實,覺得好欺負,真能讓人欺負死。


新的夏令營的故事?坑了80後不夠還要來禍害00後。

和教育方式沒什麼關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等中國的人均gdp超過日本了(如果我能看到這一天),就會討論中華5000年文明帶來的高素質了。

如果有和80後城市中產父母接觸過,會明顯感覺到他們和70年代的父母的教育方式的巨大差異,我個人感覺,孩子更有禮貌。問題是中國現在這樣的高素質父母又有多少呢?在還沒有完成脫貧攻堅戰的中國,社會主體還沒有發展到要把素質放在第一位的階段。


因為日本一直都沒有建立起來大國自信。

日本國民是很好的規則執行者和道德守護者,但很可惜,日本的土壤沒有誕生出偉大的規則制定者。

制定規則是實力最強者的特權,曾經英國是,蘇聯是,美國是,中國像一個另類,實力最強時候還沒有全球政治的概念,有全球舞台了,中國處處不服,實力最強如蘇聯,美國也拿這樣的刺頭沒辦法,反而需要的時候還要討好於他。

日本不一樣,日本的國民差不多是全世界政治精英都想要的國民了,純種,高效,執行力強,服從馴化,就差給他們編一串代碼了。歐洲內部有各民族矛盾還有難民危機,美國是移民國家,中國同化力強但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也都存在。而日本就像鐵板一塊,他們固執但又禮貌。

這樣的國民,如果遇到老毛他們來帶,恐怕世界的格局要不同了。

雖然人民創造歷史是政治正確的話語,但是政治從來都是精英才能玩的轉的競技場。顯然日本缺乏這樣具有國際視野高瞻遠矚的精英,他們的文化中帶有強者崇拜的痕迹,唯一一次接近神器的機會也隨著二戰結束徹底破滅,像青春期對抗家長權威的少年,打得頭破血流之後只能認慫,接受大家長的管教,雖然他心裡也不服這個大家長。

不同於中國的不服,中國底層人民總帶著一種未完全被馴服的痕迹,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相信皇帝輪流做明天到我家,這種看似狂妄的氣息雖然在和平盛世成為笑話,但在歷史關鍵時期,這樣的血性一旦被激發和利用出來,往往是驚天地泣鬼神。

而中國的政治精英們,得益於960萬平方公里的山河壯懷和3000年政治歷史的熏陶,他們天生,就相較於日本的政治家更厚重些。國力最孱弱時,老毛就已放眼全球,老蔣也時刻注意國際觀瞻,中國既不想放棄角逐世界的機會,也不想成為任何國家的棋子。

我看《紅樓夢》時,就不高興看到賈寶玉見他爹的情節,每次不似個啞巴便似個呆瓜,全然沒一點少年氣。日本的年輕人普遍如何我並不知,只是我想他們心裡也清楚,縱然有一萬個不情願,21世紀這場世紀較量中,他們只能做棋子了。


中國是個禮儀之邦。但有一些常見的中國式禮貌,對孩子的成長卻是有害的。

看薦閱讀觀察發現,隨著年輕父母的成長,不少已有改觀。但是仍然會有部分父母,會自然不自然地犯「禮貌性」的錯誤。

NO1. 讓大的讓小的:傷害孩子的物權觀和自我認同感

NO2. 逼孩子打招呼: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和自我建構

NO3. 面對別人的誇獎,「哪裡!哪裡!」的謙語:傷害孩子的自信心

NO4. 礙於面子不會拒絕:對寶寶有害的分享行為傷害寶寶的身體健康


說句心裡話,我不認為這是禮貌,這是習慣。

日本人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如此,在中國你這樣搞,要不是被美分貼上「奴隸」的帽子,要麼被戴上「封建」的帽子。

而我以為的禮貌並不是這樣子的習慣。

我以為的禮貌,是尊重,無論對方是個友善度也好,是個天才也好,是個流浪漢也好,都會給予基本的尊重;如果對方有意加害於你,你才放下尊重,變成你本來的樣子。

反觀日本或者中國,根本沒有禮貌的成分。醉漢在大街上睡著了,也沒見過會有人對他噓寒問暖。有上班族倒在了東京街頭,也沒見過有人噓寒問暖。混混兩國都有,教育偏差兩國都有,小孩子欺負小孩子的事件全世界都在流行。在這些時間裡面,哪裡體現了尊重了?或者我所說的禮貌了?

說白了,這只是習慣而已,哪怕你是個美國人,在日本的教育下會養成日本培養的習慣,在中國教育下會培養成中國培養的習慣。


十年前在日本小學做過助教,覺得日本孩子的禮貌就是一種習慣,日本人骨子裡其實很清高,一點都不願意給別人添麻煩,日本的教育都是謙讓內斂的,像過馬路打手勢鞠躬都是從小就學的,從小在學校吃完東西都是自己收拾,喝完紙盒子的果汁都會把盒子拆開折好了再回收。那份工作我大概做了一年,以後的幾年都會自動摺紙盒。後來實在被北美的隨意弄的懶了才不做。何況日本人從小天天做就已經是一種習慣。日本的社會契約就是盡量少給別人添麻煩。父母不會幫孩子做很多,一年級小朋友上學無論是書包琴盒還是便當,都要自己拿,自己坐電車,當時我工作的一部分就是早上去電車站把一隊孩子接到學校。一群一年級小朋友拖著大包小包,不會忘記和電車司機告別說謝謝,不會忘了過馬路自動排隊鞠躬致謝,感覺自己每天就是走個過場,根本不用維持秩序,他們在馬路走路永遠都是排好隊,在日本幾年,不得不說日本人教會了我很多東西。只是本人個性散漫,覺得那種禮貌背後有太多的約定成俗,每個人似乎都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做該做的事,我不想受這個約束才離開了。


之前在北海道住在日本人家裡,家裡小孩特別禮貌。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她媽媽說只要不給別人添麻煩就好。

日本教育小孩不要給別人添麻煩,如果添麻煩了,一定要表示感謝。

所以過馬路,讓司機等你了,耽誤司機時間了,過完馬路要鞠躬致謝。

所以小孩在公共場合哭鬧影響了周圍人,媽媽一般帶小孩離開,哄好再回來,然後還要致歉。

所以不小心碰到別人,給別人帶來了麻煩要先道歉。

所以上學雖然年紀再小,也要自己拿包包,拿水壺,下雨自己撐傘。

所以雖然有垃圾,但是不能丟在地上,給其他人帶來麻煩,要帶回家。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倉廩實而知禮儀,畢竟日本發展的太牛逼領先中國好幾代人,一零年代的小孩子的父母出生於八九十年代,而八九十年代的父母出生於五六十年代,在日本1964年的時候就舉辦過東京奧運會,還有四通八達的新幹線。中國1960年代的同時期還在鬧文革,還在吃大鍋飯,部分農村地區還在為填飽肚子發愁,為吃一頓米飯喜極而泣。可以這麼說,當代日本小孩子的爺爺輩的生活水平可能大致相當於當前中國90後的生活水平,而孩子是否有禮貌主要是父母恰當的教育,一代傳一代,所以他們越來越有利禮貌。所以,我想在座的大部分是90後,隨著社會的發展,90後孩子的孩子就會達到日本當前孩子的水平了吧。其實在一線城市深圳,我親身經歷無論是小孩子還是他們爸媽都挺有禮貌的,和日本的並沒多大區別。


不是說懂禮貌不好

但凡事總有兩面

種豆得豆 求仁得仁

日本社會,整體來說是偏壓抑,冷漠和虛偽的

這和注重禮貌是有關係的

能兩全其美就好了,但不可能

當你嘗試去把握度的時候

你就已經過度了


日本是老牌資本主義強國!

中國建國也才不到70年


所以日本自殺率也蠻高的。

幾個月前知乎上有一批很火的問題,好像是說有教養的人是什麼樣的。剛開始回答還比較正常,啥讓座開門打招呼啥的。

後面畫風就開始變了,有一個答主說他大便時候都要夾住不讓屁股發出聲,並以此為榮。

照這麼扭曲地活下去,自殺率不高才怪。


本人現在就在日本留學。

感觸很深的就是日本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很有禮貌的社會。日本人「不給別人添麻煩」這種心理早就成了社會共識。

我剛來的時候會覺得很多事情莫名其妙。騎車經過狹窄的地方遇到老奶奶,我停下來然後推車過去,這時她不但站到一邊還一個勁的說「ごめんなさい」,就是對不起的意思。平時早到研究室,到了11點才來一個同學,我和他聊天說這麼晚了才來啊,之前就我一個人。我以為他會說起床起晚了之類的,誰知道還是一句「ごめんね」,還是對不起的意思。這裡他認為來晚了讓我一個人在研究室是讓我困擾的。

這麼小的方面都處處體現著這種心理,更何況在公告場所等地方。

當然有些日本人不這麼想,但也會這麼做。

從小處在這樣的環境下,甚至連語言裡面都沒有類似「我x」這樣的髒話,不禮貌都難。


適合中國孩子的是以身作則 禮貌這種事要自己做出表率 孩子模仿力強 久而久之就成習慣了 不聽話揍一頓萬萬不可取 同理也容易被孩子模仿 叛逆期的孩子也容易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


這個標題我只能同意一半,日本人懂禮貌,但是禮貌不禮貌又是另一回事。

先說正面的。求學英語的方法。這種標題不少見吧?學英語,沒有什麼規定用這個方法好,那個方法就不行的,學就可以了。教育小孩也是一樣,方法不是重點,關鍵是家長教不教。

可以從幾個點來分析。

  1. 神道教。這裡不是要說宗教。舉個淺顯易懂的例子,日本人吃飯前會說「一大大去馬斯」(いただきます)電視劇里都看過的吧,吃完會說「ご馳走」。那是為了感謝神賜予我們實物,和基督教有點像,也是感謝父母,或者拉麵店的大師傅做了實物給自己。馳走的詞,是來源於以前游牧或者種植,為自己準備事物的人東奔西走的意思。請問,你去餐廳吃飯的時候有沒有意識到要感謝大廚的心情,而且是每次?
  2. 來自社會的教育。整個社會都是處於感謝的氣氛中,譬如我在日本生活之前,從沒意識到坐公交車要謝謝司機。但是日本人下公交車的時候都會想司機說一句謝謝。別人誇獎自己,日本人條件反射的是謝謝,中國人有謝謝的,也有謙虛的,也有繼續炫耀的。去一次超市,店員會感謝客人來買東西,客人會感謝店員為自己服務。大家可以回憶一下中國的超市,不說以偏概全,全程沈默的情況比較多吧。
  3. 家庭成員自身的教育。日本人父母輩,祖父母輩受教育比例高,讀書管不管用另說。而中國,特別是祖父母輩,教育程度多少都有點寒酸,這和是歷史原因沒辦法的,但是這種差距正在減小。
  4. 來自家庭成員的教育。這個其實不需要深講,大家都懂。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因為文化差異,隔代教育的情況非常多,也就是祖父母帶孩子,日本也有雙職工家庭,但明顯中國多多了,教育上祖父母輩比較會有一些跟不上的觀念在裡面。說出來都沒人信,現在生女孩受歧視的祖父母輩還是真實有的。讓這些人教孩子,能教出什麼三觀的孩子?
  5. 三觀正。譬如現在網上流行的惡搞視頻。日本人從來不拿正經吃的東西惡搞,奶油噴臉除外。即使非常有趣的視屏,只要出現糟蹋事物的情節,下面就都有反對的聲音。還有馬路上不能抽煙,不能亂扔垃圾。

再說點反面的。

  1. 日本人的禮貌,多少有條件反射的成分。也就是形式主義,吃完說謝謝,其實就是習慣了。但是我個人覺得即使形式主義,也比什麼都沒有的好。
  2. 日本生而不養,電燈泡兒童的現象也很多。生而不養大家應該都知道,報道里也經常出來。電燈泡兒童也是同樣意思,小孩子放在家裡,一直盯著天花板的電燈泡看,父母不管,而得名的社會問題的新名詞。日本也有雙職工,最近中國出了個新名詞「低端群眾」。日本也有低端群眾,而且不少。譬如月收入在1萬以上2萬以下人民幣的超市收銀員,用中國思維去理解,可能還覺得收入不錯,但在日本每天要不停工作,否則有可能吃不起飯。而且又是零時工,沒有各種保障。特別是單親家庭,這種現象特別多。
  3. 暴走族,黑社會。5年前左右,出了取締法,現在少一點了,還是還是有,,但是不得不承認,日本未成年人走歪路也不少,基本上碰大麻,盜竊等等這種的,也都是家裡不教的,所以說到底,還是父母教不教,而不是怎麼教。
  4. 人性其實都是自私的。剛提到馬路上不抽煙,其實馬路上抽煙的日本人不少。得益於教育,大家都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錯的。但是做不做又是另一會事情,圖方便來一根的想法,和國籍沒有關係,都是利己主義在作祟。新聞里有日本人馬路很乾凈的,但是也有祭之後,垃圾堆成山的事情,估計知道的人就比較少了。櫻花季去過日本的人可以回憶以下,有沒有看到過垃圾成堆的。

結語:我接觸過一些中國家庭,有些孩子的教育非常好,好過我們普遍認為的所謂的「日本人」,而這些父母也沒有國外生活的經歷。綜其所述就是父母願意教育孩子,孩子就會懂禮貌。畢竟禮貌這個東西是用來懂得,不是天生的,不教怎麼會懂?也不要去太過崇拜日本,日本小孩也沒我們在媒體上看到的那麼「懂禮貌」。每個人,每個人把自己還是教好了,自然有一天,世界也會說中國孩子懂禮貌。


哈哈哈哈,我就來心疼題主一波,明明說好了年齡段還有人扯大人的事,閱讀理解做的不夠啊


就是家長知道丟人唄,日本人可能不會在大街上開始揍,也是覺得丟人,回家不知道怎麼教訓呢。看看中國,熊孩子不都是熊家長教出來的?中國現在年輕的一代情況就好多了。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中國老一代經歷過那些事,所以他們才會拚命的不想讓自己孩子受委屈,才會教出來各種熊孩子


這是關乎家長教育問題,日本也一樣有禮節不好的小孩。


日本人的禮貌形式大於內容。各個民族對於禮貌地表達跟界限都不一樣,無非就是日本人做事看起來儀式感強一些。經濟發達的西北歐或者北美也沒強調這種禮儀,人口素質還是很高,所以關鍵還是在於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以及經濟的發展


你沒聽說過斯文敗類、衣冠禽獸這個分類么?

雖然是笑談,但是也說明了人心是分裂的,外表過於禮貌的人,內心則過於冷漠。


前段時間第一次去了日本。日本人都非常的有禮貌。貌似鞠躬是常態了。從小生活在這樣環境下的小朋友,有禮貌是必然的了。

我在伏見稻的時候遇到一群幼兒園的小朋友,真的是被萌到了!

每個小朋友都對路過遇到的路人說:空你幾哇。

真的是對每一個人!一路過來只看到小朋友們不停的說空你幾哇空你幾哇。我也在不停的回:空你幾哇空你幾哇。

其實到最後是有想起來拍視頻的,但是只拍到了幾秒…而且那個畫面幾乎沒有了 (T▽T) 後來還想去找他們也沒找到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禮貌待人孩子普遍耳濡目染一般就能學好。舉個反例,想起我伯伯小時候教我哥懂禮貌……伯伯(;′_ゝ`):你見到別人要懂得禮貌,別他奶奶的把媽的媽的掛嘴邊……你們看,這樣孩子是不會禮貌的(((??;)


靠精神注入棒?


我學法語的時候有個老師是斯特拉斯堡來的,順便聊起他學德語的感受。他說德語是把動詞放在句子的最後的,因此你不把話講完別人猜不出你要講什麼。於是德國人就顯得非常禮貌,別人講話的時候從不插嘴。他講這個的時候我在想,日語不也是這樣嗎?


說個題外話,我馬上要做媽媽了,而我並不知道該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

我之前做公交車,有一個外婆得意洋洋的跟她的老閨蜜說她外孫的事,外孫去別的小朋友家裡玩,一直在搶主人小朋友的玩具,給主人家的小朋友都弄哭了,她得出來的結論是(令我震驚)「孩子還得出門闖,才知道搶別人的東西,不然一天縮手縮腳的」

如果每個小孩子都懂得排隊,按照順序來,懂禮貌,都不用謙讓,世界都會很美好吧,搞不懂為啥有的家長會從小教唆小朋友搶,爭並以此為傲。試想每一個幼兒園班級里如果都有兩三個這樣的小朋友,班級里一定非常熱鬧。

所以我不知道該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


日本的教育理念是不給別人添麻煩,但是這一點導致抑鬱的人也很多。


懂禮貌背後的本質就是感恩,中國無論家庭教育里還是學校教育里一切所得都被認定是是理所當然,從小不懂感謝,長大不知感恩,談何禮貌。

這只是就社會的整體形態而言,個別另當別論。


半年前開始從頭看《柯南》動畫,之前只看過劇場版。

我不了解日本國情,也不知道《柯南》在日本本土的受眾年齡分布是怎樣的。但是真的有很多印象深刻的情節和主題,如果小朋友看的話對他們的影響應該會很大。

傳統節日及習俗。女兒節的娃娃,暫時想不出太多。

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兒童歌謠。很多話劇情節都普及了一些日本的或是國外的劇作或者故事。

地域文化差異。最常見的就是有服部的劇集里,東京與大阪之間的差異。

日本人對棒球運動的熱愛。有一個故事是教練要炸掉比賽場館,給出幾組密碼,需要柯南確定位置,其中講解了好多棒球專業術語及比賽規則。想想中國的國球應該是乒乓球吧,真的很少見影視作品中詳細介紹。

生活規範。垃圾分類處理,有很多集數中提到,現在看到400多集,四個大學生在海邊挖牡蠣,離開的時候是將垃圾分類帶走的。

像題主所說的禮貌問題,劇集中的每個人都是如此。大改孩子們從小長大的環境就是如此,人與人之間禮貌客氣。

其實這種不經意間的宣傳才更容易對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說一點不好的,大多數事件中的兇手的殺人原因,都讓我覺得有些偏激。我不知道是日本人的思想就是如此,還是為了劇情才如此設定。很多時候給我的感覺是一言不合就殺人。

可能偏題,就醬吧。


工業化國家,從上到下的約束,孩子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流水線產品。乖乖的。


野原新之助沒少挨美伢揍來著


倉廩實而知禮節


這是什麼情況……???夏令營梗的升級版?機場看書梗的升級版?


希特勒也很有禮貌,舉止言談大方。so。


沒什麼特別的,人家沒有十年浩劫,文化階級從沒斷過。


日本孩子禮貌?我太寡聞!我不知道這種現象。


其實太懂禮貌也有弊端。日本自殺率那麼高……


居然有人覺得禮貌是好事。。人和人的平等不提了?人身自由不講了?墨守成規不說了?你僅僅因為比我老我就必須對你點頭哈腰憑什麼?為了表達我對你很尊重所以我必須要顯得很卑微我賤嗎?禮貌不過是種行為,跪這跪那要不就鞠躬,與你訓練狗想吃飯就得作個揖有什麼區別?


話說他們的彬彬有禮真的是出於本願么,這TM一點也不自由。


用中國甲午戰爭,抗日戰爭和朝鮮戰爭的戰爭財培養出的教育經費。

教育對日本人要禮貌,對外國人要侵略玉碎。

.....


因為你所謂的素質和禮貌只是一些在城市裡生活的共識,而第一代進城的人口和他們的子女大概率不知道這些常識,而且他們會代入農村的習慣,例如隨地小便和說話大聲這種在農村和城郊不算啥事,在城裡就不行的事情。城市化完成後過了一代人大部分人的素質就會變成正常水平。

順便這問題真不是釣魚么。。下面真心給炸出一批夏令營的受眾了。


他們是規矩規則,我們是禮貌禮節。


日本人對小孩說 如果你不守規矩 就讓美軍來治你

於是日本人特別守規矩


任何事情都有負面的代價

有禮貌的同時 也造成了等級分化嚴重

日本校園和職場文化上級欺詐下級很嚴重的,男尊女卑也是很嚴重的

雖然我知道知乎的日吹們已經很習慣了

有些事情不能只看一方面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中國和日本的日常習慣都有禮貌或者不禮貌的地方,取長補短就是了。


必須是教育啊。


誒....在西方國家留學,大家都更喜歡日本人


寫作是禮貌,

翻開書本卻看到的事「吃人」兩個大字。


還有既然這麼有禮貌,

那為啥還有那麼多不登校,ギャル、いじめ.

兒童教育,兩國問題都大,中國有小皇帝,日本就沒有ゆとり教育的平成廢物?不要比爛好吧,沒有意義。

都是旁觀者心態罷了。


說說自己的貼身感受,標準80後,堅持實行小時候老師父母對我的教育。獲得他人的幫助時要說「謝謝」,別人說對你說謝謝你要說「不用謝」,打擾他人要說「對不起」,飯前便後洗手,對長輩要尊敬,對小朋友要關愛。

長期在小城市生活,買菜買東西給錢後我會習慣的說謝謝,可是很少有人回饋說不用謝,有段時間我覺得沒有回饋我也不想再說謝謝。可是習慣是不容易改的,會自然的說出謝謝,或者在將要說出謝謝的時候,我會想對方又不會回饋我,我為什麼要說啦,會很尷尬,自己一個人莫名其妙糾結很久,後來自己說服自己不管對方怎麼做至少我先做好自己,也就釋然了。

小時候看見地上有垃圾會隨手撿起來扔到垃圾桶,長大了我這樣做大家會很異樣的看著我,或者用很揶揄的語氣表揚我,弄得我還不好意思。老公生病住院我會主動打掃衛生間,病房不整潔我會整理,少數病友家屬也會說一些讓我不好意思繼續打掃的話,那我就偷偷打掃,老公理解我,會我相視一笑!

老公生意破產虧了很多錢,很多人見了我表揚我,說我是好女人,因為我沒有在老公生意失敗時和他離婚,所以是好女人,我覺得難過,為什麼破產沒有離婚就是好樣的,不離婚不是理所當然的嗎?因為我們的感情沒有任何問題,兩個人結合不應該同甘共苦嗎?

不幸老公去年得了白血病,很多人包括我最親的好友居然都覺得我可能要離婚了,可是為什麼要離婚呢?現在不是老公最需要我的時候嗎?我又因為沒有離婚獲得了好女人的稱號,一件理所當然的事,大家卻覺得我做很不錯!

為什麼日本小孩懂禮貌,我覺得是當日本小朋友做出禮貌行為的時候,所有人給予回饋,整個社會給予良好的環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所以大家並不覺得不自然。

我是廠礦子弟,我們小的時候不怕陌生人,晚上回家被留堂,沒有趕上工廠校車,就招手搭陌生叔叔阿姨的自行車回家,如果爸爸媽媽沒有及時來接,叔叔阿姨還把我們送回家,完全沒有戒備心。現在陌生人之間沒有這樣的信任!

小的時候大家都禮貌用語,逐漸逐漸感覺禮貌不重要了,升學重要過一切,最後錢的重要性超過所有一切,其他的都放在其後,一些堅持的東西,反而在人眼中變得奇怪了!

但是重點來了,當我們的生活遇到重重困難,四處碰壁的時候,有很多認識不認識的人給我們很多很大很實在的幫助、關愛和強有力的鼓勵,讓我們生活得以繼續!最幸運的是我老公病發現得早,類型也好,還遇見了非常優秀的負責任的醫生,熱情的護士,老公恢復得非常好,所以我衷心感謝所有關心幫助我們的人!

現在人們似乎面對不確定的世界,在網路普及的今天,負面的新聞總是被擴大,大家把善意都藏在心底,但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即使陌生人依然毫不猶豫的給予幫助,我深深的感覺到,我也要回饋大家,即使現在沒有錢,但我可以給身邊的人也給陌生人多些笑容,給幫助我們的人說聲謝謝,積極配合醫生護士的工作,給老公更多溫暖,多關心父母家人,看見垃圾依然撿一撿,看見有人需要幫助我也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我希望以後新聞里、網路上、身邊、能講述更多積極的故事,希望大家把善意在日常生活中就表達出來,希望大家臉上有更多笑容,那麼我們的生活環境就會更美好,那自然會言傳身教給小朋友們,那以後就不會再有這個問題了!


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

我始終認為耳濡目染的熏陶是一個人品行塑造得重要因素,畢竟模仿是我們人類學習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會自覺或者不自覺地重複他人的行為,尤其是在孩童時期,沒有對與錯的概念,行為習慣和人格品質的形成都離不開模仿。

狼孩不會直立行走,泰山一樣成為一隻"好"猩猩,也從側面說明了我們的知識和技能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後天學習,"龍生龍 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也並不是說基因決定一切,而更多的是後天的學習,畢竟把貓咪跟老鼠養在一起的栗子比比皆是。

"從來哭著鬧著要走的人,都不是真正的會離開的人,真正想要離開的人,會挑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穿上一件大衣,消失在秋日的陽光里,再也不會回來。"我覺得好的教育也應該是這個樣子,不需要你來告訴我要怎麼樣,這不是教育,你只需要在每個日常里,悄悄地做好你自己,這才是教育。


日本人的禮貌他們視為是一種行為,就像每天要吃飯一樣,中國人的禮貌是品性,那視為品性那就有好有壞,但我相信現在中國新一代年輕人的素質一點也不比外國差,中國再過10年絕對很強


跑個題

在日本住了十年,從剛來的時候到現在都一直很驚訝一個問題,別說小孩子了,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怎麼這裡的寵物狗都那麼乖,,,基本上平時走在街上或者在自己家裡,你基本上聽不到狗狗亂吠的聲音,也很少(我是一次都沒看到過)看到那種不拴繩暴走發狂的狗狗。

走在街邊公園,看到可愛的狗狗,經過主人同意後可以摸摸它的腦袋,甚至抱抱它,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基本上完全不用擔心會是只瘋狗,會突然亂叫甚至攻擊你一下咬你一口。

大概是因為日本的狗狗太注重血統了吧,基本上沒有私下亂配的情況,所以也很好地保證了狗狗的性格不會跑偏?

回到正題,連動物都能教的那麼好的話,教孩子規矩禮儀更是不在話下了吧。


教育的問題,父母,學校老師應該都有關係,但是表面謙卑背後狂傲,這個民族不能只看表面,教訓深刻啊


初中學校里有一個日本小姑娘,六年級前一直在日本上學。

當時思想品德課學的是印著責任與義務、團結協作、尊敬師長管理心情等等的課本。

記得政治老師有一次問她中國的思想品德和日本的有什麼區別,她說中國思想品德學習的知識太大了。

老師問她什麼叫太大?

她說她在以前在日本思想品德課本上學到的都是「遞給別人見到的時候要握著剪刀柄」「遛狗的時候要帶上清理他們糞便的袋子」

並不是說哪一種課本內容不好,也存在年級差異的不同,但當時還是很有感觸的。

(其實是政治老師轉述告訴我的 我和那個姑娘不在一個班上


實際上,我是不很贊同日本的教育的,因為成年日本人變態率極高,自殺率也偏高,容易極端主義,這和從小壓抑天性有一定關係。所以嘍,禮貌要學,但是並不是世上每一個人都值得禮貌和尊重的,當你被禮教所壓,屈服於長輩,上司,家庭成員的時候,壓抑的種子已經埋在心裡,生根發芽。


原因是中國孩子的父母們都他媽的很沒禮貌!孩子跟父母學禮貌,跟老師學知識

中國孩子沒禮貌,都是那些嬌生慣養的父母沒禮貌


有禮貌的孩子大多數(應該是絕大多數)都是有禮貌的家長教的,反之亦然。這個規律不分中國日本都是一樣的。


可能是因為中國人口比日本人口多10多億吧


教育孩子不分國界,在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核心在媽媽,一個媳婦的好壞影響三代人,好婆婆,好媳婦,好閨女


日本文化里和中國文化一樣從小就有羞恥教育,不同的是日本更難以容忍羞恥的行為舉止。這種對羞恥的厭惡從根源上是對中國忠義情義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對身份地位職業名譽主公上級長輩都帶著忠義情的感情牽制,所以某種行為舉止如違背了傳統觀念中建立起來的忠義情價值標準,這個當事人和這種行為都會受到家人夥伴社會約束被判斷為 羞恥行為和事情,這樣從小就不斷受到傳統嚴苛的忠義情價值標準約束而長大的小孩肯定至少行為舉止上循規蹈矩。比如廣東一帶教育小孩時候父母會對小孩說:這樣做你害不害羞啊,這樣的小孩會被拋棄的。而日本也有相識的教育而且更加苛刻和激進。而這種忠義情極端化後教育出來的日本人做出各種極端現象也可以理解了,比如切腹,辭職和較高自殺率,戰爭上的失敗,職業上犯錯或其他事情上的失誤都讓他們羞恥得無地自容,只能通過切腹辭職自殺等行為來雪恥。所以日本人從出生就被用這種羞恥文化約束而長大,對自身名譽有濃厚的情義,寧願通過自殺辭職也要對名譽雪恥,更何況平時的行為舉止呢。


推薦閱讀:

假如你的新同事是一名精神分裂症者?
世界的解答與無解----新形式的「社會派」小說
單純為了會唱日文歌而學日文,應該如何學習?
味千拉麵(中國)和日本的味千拉麵有什麼聯繫?

TAG:日本 | 日本文化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