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公司算好公司?

或,判斷好公司的標準有哪些?


好公司的評判標準不只有一種,比如按巴菲特的觀點來看,好公司就是那些「即使商品提價都不會流失客戶」的脫離需求曲線(Demand curve)的存在。巴神的觀點是站在投資者角度得出來的,如果按照經濟學家的觀點來看,標準就不一樣了,而且定義得更深。我下面就講講經濟學家眼中的好公司(以下大部分內容源自我大學學習經濟學時整理的資料)。

公司並非天然就有,其出現也並非無條件。把公司的溯源講得最出名得應該數科斯(Ronald H. Coase),科斯在其著作《公司原理》(The Nature of the Firm)中很清楚地指出公司產生是由於市場交易費用太高的緣故。交易費用包括搜尋費用、獲取信息的費用、討價還價費用以及執行費用;也有學者把交易費用分為顯性費用、隱性費用和達成交易而損失的機會成本。學者的定義或許都過於學術而難懂,按我的理解,交易費用就是商品的非生產費用,所有為了達成交易而引起的費用都包括在內。理解了交易費用的概念後,再回過頭看科斯的觀點,可以發現在科斯的眼中,公司內部其實就是個小市場;如果把公司外部的市場看作市場經濟,那麼公司內部的市場就是計劃或半計劃經濟。舉個簡單的栗子,農村裡蓋房子建築師傅的價錢是參考本村和鄰村的市場價給的,如果建築師傅是自家親戚,那麼價錢的商量餘地就更大;而且如果師傅本事好,他的bargain power就強,會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給東家一個報價,東家不同,價錢也會不一樣,這就是價格歧視(price discrimination)。如果農村裡的師傅進城加入了一個建築工隊,那麼他的價格會較在農村時穩定,包工頭會給出明確的標準。這是因為在建築工隊的客戶遠比在農村時要多,而客戶所僱傭的建築工數量也遠多於農民蓋房子的勞力需求。如果按照農村裡的一對一討價還價來定價,那麼效率就會非常低,雙方的時間精力都難以承受。從這個栗子可以看出,交易越頻繁,對象越多,實行價格歧視的效率越低,當效率低下產生的費用超過市場公平價格帶來的好處時,一刀切的做法反而更可取。因此,當內部的決策行為和管理行為在支配內部資源方面比市場要高效得多時,公司制的合作形式便是最優選擇。

清楚了公司的淵源,把交易費用的高低當作公司好壞的標準也就順理成章了。北大清華的兩位經濟學家把商業模式定義為「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他們認為好的商業模式就是把交易費用降低。如果把「商業模式」替換成「公司」,道理也是完全適用的。說得再詳細點,公司就是個不同利益相關者進行交易的小市場,公司外部是市場交易,公司內部是所有權交易。所有權交易費用又可分為集體決策費用和代理成本(Agency Cost)。集體決策費用的本質就是經濟學上的投票問題,無論是阿羅(K.Arrow)還是布拉克(D.Black),都不認為投票結果一定能夠代表大部分人的意向,這是因為不同利益主體的偏好不同,影響力也有差別,而且在投票過程中又會產生討價還價費用。如果事情瑣碎,涉及到的利益主體又多,那麼民主投票會是很麻煩的事(有哪個家庭會因為買什麼菜而天天投票),獨裁決策的交易費用相對會低得多;反過來的話,獨裁決策會產生更高的代理成本,所以民主投票會比較明智。除了討價還價費用,集體決策費用還包括決策失誤帶來的損失和機會成本,這兩個容易理解。總之,一家公司只有兼具低於行業平均的市場交易費用和所有權交易費用時,才能算是好公司。

以上述結論去評判一家公司的好壞在現實中完全可行。比如賺錢多就一定是好公司嗎?不一定,看看央企就知道了;又比如生產費用高的公司就一定是壞公司嗎?也不一定,如果定價高於對手而產品依然暢銷就是好公司,蘋果中槍。當然,一般來講,公司好是因,生產費用低是果。

用交易費用思想去分析公司的業務模式和管理模式有助於從更高的高度判斷公司的好壞,在此基礎上去觀察公司的財務會計等數據便能對運營情況有更深的了解。


好的公司就是你發現,牛的人很多 ,而且比你更謙卑, 比你更努力,

你不努力都不好意思呆下去。

壞的公司就是你發現,這個單位里, 扯皮,推諉,不承擔,發牢騷的人很多, 更悲劇的是 ,他們不僅不幹活, 還天天黨同伐異,想把幹活的人全乾掉。

同理適用於各社團,組織,國家。


1. 公積金按實際工資交,不是按照1000多的最低工資標準交

2. 不一味畫餅。比如,在公司融資之後,不是雙休的改成雙休,加班可以有補助或者加班費,待遇能有一定提升。再比如有較高的員工期權池。

3. 雙休。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公積金交多少,還有就是是不是整天說公司前景、畫餅讓你免費加班。


管理的日常

今天說說我眼中的「好」公司是什麼樣的。

一說好的公司,大家可能會直接想到高大上的公司。大的公司當然有大的好,特別是對初入職場的同學。而且最好是外企的大公司:成熟的管理制度,完善的培訓體系,相對職業的經理人,這對年輕人而言是最好的成長環境。在這裡,只要是能夠有機會進入,可以持續地學習,開眼界,見世面,專業崗位工資就相對沒有那麼重要了。這就是我認為應該做選擇的順序。2字頭的年紀,只要能提供有學習的機會的公司,就足夠好了。如果發現自己已經學不到新的東西了,就可以離開了。所以,好的公司必定是能夠讓人學習成長的地方。

再其次,好的公司應該是知道怎麼用人的公司,這更體現在你會碰到一個什麼樣的上司。好的公司應該是能夠給你發展機會的公司,而這種機會多是你的上司能夠給你的。所以,有什麼樣的上司很重要。如果你的上司,本身前途很好,也懂得怎麼照顧你,注意這兩點缺一不可,那這樣的上司就是好的上司,碰上這樣的,就好好地給他/她幹活吧,你的前途也不會差到哪裡去。換句話說,有時候找工作,換個公司,還不如說是找一個好的上司。

最後,錢,當然重要。不過,先要明白打工是不可能賺大錢的。沒有哪家公司是為了你發財才運營的。切記。但個人認為,如果前面兩點都有了,這個錢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真不必太過擾心。

等到了一定的年紀,積累了經驗與資本,當然也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也不想將就的時候,你就具備了有資格做一定的選擇的條件,這時,就盡量地做一些自己能夠做主的工作吧。小的公司亦可以是很好的公司。關鍵看你和什麼人待在一起,畢竟這個過程是無比的愉悅的。

總而言之,公司看著再怎麼光鮮,但於你而言,如沒有什麼實際的好處,那也算不上什麼好公司。公司好真不等同於你好。說到這裡,有些老闆可能會有想法了,怎麼能這麼拆台呢。其實不然。反過來,只要從這些方面想想,就可看看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老闆,好公司了。

好公司必有過人之處,也必有好的員工。那怎麼樣才算得上一個好員工呢?下次找個時間再聊聊。

By shenzhenws66@126.com


我覺得我可以回答一下。

一句話來說就是你感覺現代社會的普世價值在這裡得到了貫徹,制度可以約束住人。


早上看到一條微博:

看一下公司廁紙。如果廁紙是1層,爛公司。如果廁紙是2層,小公司。如果廁紙是3層,不錯的公司。如果廁紙是4層,本地大公司或者不錯的外企。如果廁紙是4層原木漿,國際好公司。如果廁紙是4層原木漿日本或歐洲製造,國際超級好公司。你的公司幾層廁紙?


簡單的說,賺錢的公司就是好公司。公司的 ROE 越高,說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強。


能賺很多錢,並且願意給有貢獻的人很多錢的公司。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干實業的玩不過干金融的?
市場在盤中是如何形成合力的?
一個針對上證50和中證500期指的輪動策略?
從證金公司巨虧能得到什麼啟示?
OS X跟windows比炒股交易不行,遊戲也不能暢玩,它到底能幹嘛呀?

TAG:公司 | 創業公司 | 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