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開月正圓》:最後10集的歷史背景和幕後大人物你了解嗎?


大家肯定都已知道,《那年花開月正圓》的歷史背景,是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和光緒帝掌權時期。

之前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解析了左右吳、沈、胡三家命運的幕後黑手,其實是貝勒爺與左宗棠、李鴻章三方的權力鬥爭。

那麼,最後這10集的歷史背景又是怎樣的呢?

吳澤作為欽差大臣回到涇陽的時候,正是戊戌變法的前夕。這個時候的中國,剛剛經歷了甲午戰爭,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而負責與日本簽約的,正是李鴻章。為了平息眾怒與民憤,慈禧太后把一切責任都怪罪到了李鴻章頭上,所以這個時候,李鴻章失勢了。

李鴻章被免去了在位25年之久的直隸總督及北洋大臣職務,後調任廣州任兩廣總督。

而光緒帝卻在一干維新人士的支持下,決心實行變法,吳澤便是支持變法的臣子之一。《那年花開》中,吳澤在涇陽急吼吼地搞變法,興辦新廠,周瑩說了他一句「欲速則不達」,吳澤卻完全聽不進去,這正是當時歷史的寫照。戊戌變法只維持了103天便失敗了,所以史稱「百日維新」。

慈禧太后聯合支持她的保守派,發動政變,囚禁了光緒帝,而《那年花開》中的那位「王爺」,正是堅定不移的保守派。所以,他更加受到了慈禧太后的重用和信任。

這,就是張長清與趙白石談話中所說的,李大人自甲午後失勢,而王爺的勢力卻如日中天,後面所隱藏的歷史背景。

劇中的「王爺」,就是歷史上的愛新覺羅·載漪。他原是惇親王奕誴之子,後過繼給瑞敏郡王奕誌為子,襲貝勒爵位。

光緒十五年,加郡王銜,也就是劇中改稱他為「王爺」之時。

光緒二十年,也就是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那一年,這位載漪正式襲封為「端郡王」。

劇中,趙白石對文先生所言,太后正在為廢立之事猶豫不決,他要上書,立王爺之子,說的就是慈禧想要廢掉光緒帝,但是不知道該立誰之事。

光緒二十五年,慈禧正式冊立載漪的次子溥儁為大阿哥,準備於新年元旦之時廢掉光緒帝,立溥儁為傀儡皇帝。但是受到了外國公使的阻撓,不得不停止了這一計劃。

這一年,正是歷史上的公元1900年。這個時候的載漪,集軍、政、外交權於一身,權勢顯赫,恣意妄為,為了兒子早日當上皇帝,他召義和團進京,想借義和團之手對付洋人,自己坐收漁利,沒想到,卻反被外國侵略者以鎮壓義和團為借口,入侵北京城。

慈禧太后見大事不妙,於是又下詔,讓李鴻章趕快回京,繼續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總理一切事宜,之後,她帶著光緒帝、載漪等人,倉皇逃亡西安。在第72、3集的預告中,周瑩被指定接待太后與皇帝一行,說的正是這個時期。

1900年,是農曆庚子年,這年的中國,多災多難,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次年簽訂了中國賠償總計9.8億兩白銀(連本帶息,分39年還清)的《辛丑條約》,因此被稱為「庚子國難」。

就是在這時,歷史上的周瑩資助了慈禧太后十萬兩白銀,又捐資用於償還國債,所以被慈禧太后收為義女。

這時的載漪,已經完全失勢,後與兒子溥儁一起,被流放新疆。

《那年花開月正圓》借吳、沈兩家的興衰,以一個奇女子周瑩為故事主線,串起了清朝末年風起雲湧、跌宕起伏的一系列歷史事件,堪稱以小見大、細微見著的一部劇作。

如果,該劇能裁減去一部分感情戲份,增加一些表現清末動蕩之年各階層思想變化,以及百姓生活疾苦的戲份,將劇情濃縮到五十多集之中,則《那年花開》就能成為一部上乘的佳作了。

最後說一下化名康卓文回到涇陽辦學堂的沈星移。

有人說,沈星移代指康有為,不,沈星移只是個小人物,哪裡會是大名鼎鼎的康南海啊!不過,沈星移支持變法,支持「保國、保種、保教」的主張,而倡導「三保」的保國會,正是以康有為為首的維新派在北京成立的。

不過,沈星移頭腦很清醒,早就看出一群書生再加上一個沒有根基的皇帝,所搞的變法註定是要失敗的,所以,他身體力行,想要實現「教育救國」。

劇中,沈星移曾經提到,他留學日本時,曾經有幸聆聽到孫文(孫中山)的理論,所以,從沈星移的化名「康卓文」來看,他這個化名,應該是致敬康有為、梁啟超(字卓如)和孫中山。

康有為開始是維新派,後來卻變成了頑固的保皇派,而孫中山卻是革命派。從沈星移的性格以及劇情來看,他不贊成改良,而是贊成革命,以武力推翻朝廷的統治。


這部劇我是每集都看了的,近代史是我的第二專業,所以我是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

手機打字,無圖無資料,放心觀看。

最後十集,我姑且認為是從周瑩出獄開始,那麼時間線上應該在1894年,也即甲午前夕,現在我結合歷史談談這部劇的發展脈絡。

首先,張長清突然對周瑩發難,想要收回機器織布局,是有其歷史背景的,甲午年正好是慈禧六十歲大壽,李鴻章幫朝廷籌措海軍,可軍費卻被挪用許多,被用去修建頤和園,但日本氣焰正盛,李急於籌款,這與張長清向周瑩施壓,希圖拿回機器織布局是吻合的,因為北洋當時財政緊張,想法子收錢是符合邏輯的。

再後來,甲午戰敗,李鴻章的北洋土崩瓦解,淮系被打斷脊樑,而劇中的王爺開始崛起,這也是有歷史依據的,慈禧在甲午戰敗後,逐漸對漢臣起了戒心,所以從西安調來榮祿接替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在朝廷里也開始重用親貴,慶親王奕匡,剛毅等此時逐漸顯赫,劇中的這個王爺可能也是其中之一,但是正史中筆墨極少,尤其在滿清權貴中,一個郡王實際上根本不算什麼,我估計編劇在這裡是有意不想把黑鍋寫得太大,畢竟是編的,沒必要往真正的大人物身上套,但是滿清權貴得勢是符合歷史的,至於顯赫程度,劇里明顯誇大了。

一直到戊戌年,光緒發布明定國是詔,開始變法,劇情與歷史結合的越發緊密,吳澤奉旨回到涇陽,督辦新法,加的官銜是四品軍機章京,這是符合歷史的,光緒在啟動變法以後,對康有為並不是很信任,還是主張多用朝廷官員,所以連續提拔新党進入軍機處,由於軍機的名額有限,光緒只能授予章京,其實就是辦事員,但因為在軍機處,所以品級和權力其實都不小。這部戲在寫歷史方面功力是不錯的,沒有一味吹捧變法,實際上,百日維新的許多詔令不僅在當時為人難以接受,即便在今天看來,依然超前,而且政令繁多,苛求績效,總之不僅舊黨反撲,連新黨也有很多人難以接受,劇中的趙白石就從支持變法轉向反對吳澤,實際上,晚清名臣張之洞就是這種人物的代表,所以罷黜新法當時已成共識,否則慈禧一道詔令哪能那麼暢通無阻。

後來吳澤被迫害,佯裝出逃,以及沈星移投身革命,這也是符合歷史的,資產階級在戊戌維新失敗以後,迅速分化成兩派,其中一派主張保皇,以康梁為首,目的是救光緒,殺慈禧,比如劇中的吳澤。另一派則轉向革命,目的是徹底推翻清廷,光緒和慈禧都不留,比如沈星移。

趙白石上書立大阿哥,這件事寫得太大了,當然也是確有其事,戊戌之後,慈禧對光緒不滿,意圖廢立,但是各地督撫都不同意,外國人更是不滿,逼得慈禧只能作罷,但這件事讓慈禧心裡埋了不滿的種子。所以庚子年,也即1900年時,慈禧對義和團殺洋人一事大加讚許,借他們的手來泄私憤,結果釀成八國聯軍打進北京的慘劇,慈禧硬拉著光緒倉皇出逃,這才有了劇中的巡幸西安。

劇中對慈禧、光緒的西安之行還是有所隱晦,實際上這次出逃是非常狼狽的,如果不是遇到岑春煊救駕,母子兩人的生命安全都堪虞。劇中的趙白石估計承擔了岑春煊的部分作用,保駕救急嘛。

至於巡視吳家,應是後人尊崇,單獨召對周瑩應該不太可能,即便有這回事,談及維新也是不太可能的,但巧合的是,正在此次國難之後,慈禧在迴鑾途中,正式開啟「新政」,開始了大清王朝最後的自救,當然,要說受了周瑩的啟發,未免太扯。

至於維新派救皇帝和革命黨刺殺,這都純屬子虛烏有。

最後我想說,劇中的慈禧與光緒扮演者都很不錯,愣是把一出商業戲演出了正劇的感覺,奚美娟老師自不必說,神形兼備,那個年輕的光緒,也演得很不錯,未來可期。


吳家原來的後台是左宗棠。戲中張長青提到病死於福州行轅,左宗棠正是1885年病逝於福州。

感謝提醒


慈禧太后 光緒皇帝 李鴻章就不用說了 大家都比較熟悉。重點是王爺載漪。38歲襲端郡王,嘉慶的孫子輩和光緒是堂兄弟。


推薦閱讀:

青丘狐傳說會成為唐人的翻身仗嗎?
如何評價《誅仙青雲志》第五集,編劇對原著劇情的改編?
怎樣評價特工皇妃楚喬傳 剛出的先導預告?
"褲襠藏雷"可行性有多高?
《雍正王朝》在現今中國的政治意義?

TAG:娛樂 | 電視劇 | 歷史人物 | 劇評 | 那年花開月正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