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研究的過程中如何進行古籍辨偽?

RT,最近看知乎上一堆關於何新與古希臘文明的問題與討(撕)論(逼)時想到的,不針對任何文明。

如何通過傳世文獻或出土文獻的內容確定一份古代文本的具體成書年代(口頭傳說的流傳成型年代,或者個人創作的具體年代),作者(本人,後人附會,託名不存在的人物),內容真假(是否有後人附會偽造或者傳抄錯誤)


謝邀~

這個問題其實是極其複雜的,很難用一兩句話講清楚,木木老師就憑著過去的經驗講一講如何進行文本辨偽吧。

首先,小夥伴萌要明白一點,一個文本的真實性(Authenticity)跟這個文本的價值是沒有關係的。比如說有一本書,以往覺得是公元500年寫的,記載了公元499年的事情;結果後來大家發現這本書其實是公元800年寫的,偽托前人的,那麼顯然這本書就是偽書了,裡面記載有關公元499年的事情就會遭到極大的懷疑。但是,通過這部偽書,我們可以知道,公元800年的人是怎樣「記憶」公元499年的事情的,換句話說,我們可以用這份材料來研究後世的「歷史記憶」。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任何史書無論真偽都有其價值,有時候偽書甚至比真書更有趣。那麼問題就回到了技術層面,即如何對一個文本進行批判研究(textual criticism)

一般來說,我們會把證據至少分成兩類,一類為文本之外的證據(external evidence),另一類為文本之內的證據(internal evidence)。就外在證據而言,我們首先需要確定的是,這份文本的目擊者(witness)有誰,在此之中誰是第一個目擊者(oldest witness),這個目擊者和作者是什麼關係?譬如現在有一份文本,有學者說這應該是在公元500年前就有的,作者應該是X;另一個學者說這份文本應該是在公元800年左右寫成的,其作者不是X,是份偽書;這時候我們發現,有人在公元520年左右說自己讀了X的這本書——這意味著,至少在公元520年之前就存在這樣的一本書,換句話說原書的成書年代至遲不會超過520年;但是這本書和現在流傳下來的文本是不是同一作品呢,這個還需要版本或抄本源流的證明——於是大家開始收集該文本在歷史上的各種版本和抄本,以及歷代讀者所提供的有關作品版本/抄本的信息,然後小夥伴萌就會驚奇的發現,不同的版本和抄本之間關係錯綜複雜,但是有些抄本明顯是抄寫其他抄本的,由此我們便可以劃分為ABCDE等等幾個系統,並確立各個分支的譜系圖,比如A系統中各抄本明顯都是抄寫最早的A1抄本的,B系統中各抄本則抄寫最早的B1抄本,有些份抄本還分別借鑒了A系統和B系統,形成了新的抄本體系(當然,由於抄本保存的緣故,往往後來的抄本會比之前的抄本更全,所以大家會不免懷疑,全的諸多部分中會不會有一些是後來加進去的。這個在下面會進一步解釋),然後我萌會遺憾的發現,A1抄本可能只在公元800年,B1抄本可能只是在公元900年,好像距離公元500年還差的很遠呢,怎麼辦呢?思路是這樣滴:A1抄本和B1抄本分屬於兩個不同的系統,說明在雙方之前肯定存在著一個更早的抄本,這時候大家就去看看在公元500年到公元800年間是不是有人曾經引用過這份作品啊,如果有的話,他們肯定看到了A1抄本和B1抄本之前的某個版本,那麼這段引文是否跟A1或者B1等等有著明顯的衝突,這時候我們發現分別有人在550,600,750年引用了這份文獻,而520,700年則有人提到了這份文獻,上述的證據跟A1/B1都沒有特別大的出入;接著我萌轉向出土文獻了,非常幸運地我們挖到了公元650年的出土文獻的殘片,通過對比我萌發現,似乎出土文獻跟傳世的A1、B1有點兒小差距呢,但是差距也不算很大。那麼,之前引用文獻的那些人,所引用的段落是否也在出土文獻之中呢?運氣好的話,正好對上了,我萌的版本考訂就可以往前推,如果木有的話,那就暫時晾在一邊。

接著我萌可以轉向內在證據了。我萌可以首先觀察一下該文本之中辭彙、概念等方面的內容,如果我萌發現這份文本中出現了公元700年才有的獨特的辭彙和概念,這就意味著,現存的文本已經受到了700年以後的人的改動。接著我萌在看看抄本,果真抄本A1中也有類似的現象,但是B1卻木有,這意味著——A1抄本雖然較早,但他所本的那個更早的抄本應該是公元700年以後寫成的,或者至少在公元700年左右遭到了改動;B1抄本雖然較晚,但他所本的那個更早的抄本就有可能是700年以前寫成的。我萌在看看抄本的字體,A1抄本里居然有公元900年才有的字體,說明A1抄本後世經過了改動,B1抄本字體比較統一,所以應該保存了原始的風貌。然後在看看文字拼寫,無論是A1抄本還是B1抄本都有公元600年左右才有的單詞拼寫,而之前公元650年的出土文獻里卻木有——這說明,A1抄本所本的那個公元700年之後抄寫或改動的抄本,再之前肯定存在一個公元600年左右的抄本,而B1抄本所本的那個公元700年前的抄本,有可能就是公元600年左右的抄本,或者至少是這個抄本的抄本,而公元650年的出土文獻,或許遭到了一定的改動,存古度不一定比A1/B1高很多,當然,由於出土文獻只遺留下殘片,所以也無法判斷其完整狀態如何。

經過了這麼一番考辨,我萌知道公元520年左右有人提到了作者X以及這一本書,公元550年有人引用了這份文獻,公元600年又有人引用了這份文獻,現存抄本A1/B1中也含有600年左右某幾份失傳抄本的信息,公元650年有一份出土文獻,公元700年有人提到了這份文獻,現存抄本A1中也含有公元700年之後的一份失傳抄本的信息,公元750年又有了引用了這份文獻,公元800年出現了A1,公元900年出現了B1。

那麼,我萌能不能證明公元500年有這樣一本書呢——基本可以吧;作者是X嗎——根據後來的說法應該是吧;現存文本是否保存了其原始風貌——肯定木有啊,但是我萌可以確定不同時期他的風貌的大概情況。當然,現實的考據比上面的情況複雜太多了,是很費腦的一間事情,所以需要專業研究人員長時間的討論與研究。

當然,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所謂的「文本批判」,並不是要糾結於那個「最初的真實」,我萌需要的是將現有的材料按照時代分層,把不同時代的信息剝離出來。

然後,這時候出了一份文本,號稱是公元前500年寫的,結果公元900年才有人提到它,公元1000才有抄本,公元1100年的抄本內容增加了1倍,公元1200年的抄本內容又增加了1倍,而現存的那個文本內容比公元1000年的抄本多了不知道多少倍,其中基本沒有公元900年以前的概念、辭彙或說法,很多都是後來的大白話,版本源流也不清楚——你覺得這是偽書嗎?

而如果一部著作所有的版本源流,出土文獻,傳世文獻,歷代的接受史都很明確,有一撥人突然跳出來說,所有這些都是15世紀偽造的,都是假的,這就是偽書——你覺得這是偽書嗎?

如果你選擇覺得前後兩種情況沒有什麼區別,那麼木木老師只想說六個字:

「吔屎吧,民科狗!」


查找目錄書,藝文志,藝文志是以官方力量對當時的藏書進行了全面的總結,此外可以查私人書籍


換一個角度,先秦史還可以從度量衡下手,具體見我知乎文章《從度量衡研究夏商周的井田戰車軍制》


簡而言之一句話,文獻的價值並不全在真偽與否,而在於其想表達的思想。比如現在來一個學者以純寫實的手法來寫,那麼這部作品就會在成為文獻前被淘汰掉。


推薦閱讀:

信義宗與改革宗的異同?如何理解二者的觀點?
斯基泰、馬薩革泰、辛梅利安、吐火羅、阿蘭這幾個概念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中華文明是否有其內在弱點或缺陷?
欽察、庫曼、佩徹涅格和漢特之間是什麼關係?
獅子在古西亞的地位是什麼?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世界歷史 | 古籍 | 學術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