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高粱之變,足生大丁」?


強答見諒!

首先請不要修改內經原句,原話為:高梁之變,足生大丁,受如持虛。

高粱:高通膏,一般指肥甘厚味,不單單指肉一類食物,像是比較有刺激類的食物比如過辣過咸過酸過甜過腐等都可以叫做肥甘厚味。梁通糧,一般指的是米面等細糧。高粱的意思就是美味佳肴。

足:即當「多」「能夠」或者「可以」這類介詞來講。

大丁:這裡的丁通疔,而大丁泛指諸多疔瘡皮膚類疾病來講。

受:作「接受」「好似」或者「如同」這類介詞來講。

持虛:虛不受補的樣子或狀態,如同小器皿承載大量的水,水溢出來的樣子。

在這裡高粱之變事實上是飲食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或者說改變,就好像是一個窮小子,猛然發了一筆橫財成為了富人,過分的食用肥甘厚味,就好像要一個小水杯承載一桶水一樣必然要溢出,虛不受補,自然就會導致諸多疔瘡類皮膚類疾病。

打個比方,就拿我自己來說,我是東北人吃慣了燉菜,因為燉菜比較好吸收消化,偶然我出差到了地方A,地方A盛產年糕類,比較不容易消化的事物,本來就被燉菜慣壞了脾胃的我,必然會非常不適應,出現一系列的癥狀。

再打一個比方,比如人蔘對於元氣虧虛的人,人蔘就是寶貝,而對於正常人,吃了人蔘就會流鼻血,這也是虛不受補的一種表現。

再打一個比方,你吃了一碗變態辣的麻辣燙,第二天臉上出現了「青春美麗痘」。

以上也許不恰當,但只是比方,請不要過分聯想。

《內經》的原意在於突然改變了原有的飲食習慣,我們會出現一種中醫稱之為「虛不受補」的情況,或者說不適應的表現。而這裡單獨強調的是吃慣了粗糧的人突然過分的食用肥甘厚味從而引起的皮膚類疾病。

而《素問·生氣通天論》通篇強調的觀點大概有四個:

  • 第一,人體的生命活動與自然密不可分;
  • 第二,人體的「陽氣」或者說功能的重要性;
  • 第三,人體機體的營養和功能平和,即「陰平陽秘」的狀態是維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 第四,四時氣候即春夏秋冬的變化和飲食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偏嗜與搭配,都能影響身體的五臟六腑而導致各類疾病。

與本問題,最貼切的就是第四條,這便是《內經》可能想要表達的意思,只是我個人的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版權所有,僅供參考,如有雷同,純屬抄襲)


這個通俗的講,經常享受一些檔次高的食物,腳上容易出現一些問題。

從中醫角度說,膏粱厚味容易產生濕熱,濕熱下注到腳上,會出現各種問題。

從現代醫學角度講,痛風,糖尿病足,都屬於這個範疇。


丁也是肉做的啊


推薦閱讀:

從八段錦說說健身氣功的三分練七分養
「四性五味」——食物也有性格標籤
秋季如何養生?
過敏性鼻炎:不是鼻子嬌氣,而是戰鬥無力!

TAG:中醫 | 中醫學 | 黃帝內經 | 中醫養生 | 中醫外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