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花樣作死的事?

1、[大中華佛國](1947----1953,1983)歷六年,共二帝。

帝系表:石頂武 (1947----1953)—— 石金鑫 (1983)

先主石頂武: 圖謀叛亂,被人民府處決。

後主石金鑫: 石頂武之子,1983年在農民「丞相」李丕瑞的「輔佐」下登基,於湖南醴陵農村復國,旋被縣公安局鎮壓(還是嫡長子繼承製哩……)

2、[道德金門皇帝] 歷十年,共一帝。

丁興來(盲人) 1981----1990 地處大別山,創道德金門教,1981年稱帝登基,封"正宮娘娘""西宮娘娘""宰相"等21個人,賜"仙印"41枚.由於交通閉塞,直到稱帝後十年才被發現並被鄉公安處理(身殘志不殘,稱帝十餘年.忠臣二十一,滅於鄉公安.)

3、[中原皇清國] 歷半年,共兩帝。

正皇帝:張清安 1982

副皇帝:廖桂堂 1982

以皇清為年號.地處大巴山。皇清元年滅亡.

張清安刻「玉璽」,設「後宮」,分封「丞相,文武百官」,「頒布《天律森吏》」,欲定都巴中縣,以巴中川劇團大樓作皇宮,甚至寫好了準備(通過郵局)寄到台灣的冊封蔣介石為「威國王」的「諭旨」,還決定要「御駕親征」,結果還沒出師,就被縣公安局給滅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笑翻天。)

4、[聖朝國] 歷二年,共一帝

林文勇1980----1982 ,地處大巴山儀隴山區,1980年稱帝,國號聖朝國.被縣公安局鎮壓。(大巴山藏龍卧虎,」林文勇」文武雙全.)

5、〔玉皇大帝〕歷幾周,共一帝

1982年地處大巴山的曹家元自稱玉皇大帝,旋滅。(知道不,神聖的玉皇大帝就是這樣一夜之間灰飛煙滅的。)

6、〔皇帝〕歷七日,共一帝

1980年地處大巴山的朱仕強自稱皇帝,僅七日即被村書記帶人滅了(經典。中國最偉大的革命,村支書滅掉一」王朝」。)

7、[大聖王朝]歷二年,共一帝

女皇晁正坤 1986----1988 地處膠東半島。行巫術、招童男、建「後宮」,後被縣人民政府鎮壓。(膠東也有個武則天^^)

8、[萬順天國] 歷二年,共一帝

李成福 1990----1992 地處豫西。自建安民黨、萬李起義軍,自稱唐朝後裔,妄圖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方式復辟唐朝帝制,定都西安,國號萬順天國。後被鄉派出所3名幹警捏滅(大唐帝國復國的最後希望,就這樣葬送在3名幹警的手上了。)

全是村支書要麼就是鄉里民警給滅的...真是滾滾長江東逝水,傻缺還真是不少啊2333


乾隆繼皇后烏喇那拉氏,就是還珠格格裡面那個皇后

乾隆皇帝一次南巡經過濟南,很悲傷,沒有進濟南,因為十七年前孝賢皇后就死在濟南, 乾隆想起了孝賢皇后,寫了首詩紀念她,烏拉那拉氏終於忍無可忍了,大鬧了起來,剪了自己的頭髮,在清朝剪頭髮是大忌,只在皇太后、皇帝駕崩時,皇后才可以剪髮,當時的皇太后、皇帝都還健在,那拉皇后卻突然剪髮,無疑是在詛咒他們一樣。乾隆皇帝生氣,叫人把烏拉那拉氏送回皇宮,烏拉那拉氏回到皇宮竟然削髮為尼。後來病死在冷宮中。當時乾隆皇帝還在南巡,知道她死後,只叫人以皇貴妃的禮儀安葬,不享受任何供奉。


當然是知乎上的各種花式不可說。。。

比如最近的一個問題: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沒有魔法?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333082?answer_deleted_redirect=true

簡直讓我大開眼界~~~

剛剛看了下,好多都被刪了。。。包括各種倒模,理工模,故事模。。。


朕之情理,卿所具知。死猶須為,況不必死!吾寧為高貴鄉公(曹髦)死,不為常道鄉公(曹奐)生!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

歷史上當傀儡皇帝的,多數死的不明不白,史官就算知道也不敢寫,就我所知,死的有尊嚴的傀儡皇帝,一是高貴鄉公曹髦,二是北魏孝庄帝元子攸。他的死可以說算作死的一種,但是死的可嘆。說起來,立傀儡皇帝確實還是得立小孩??這一點漢唐的宦官們雖然沒文化,還是比較睿智的,少數民族的權臣爾朱榮同志智商就比較捉急了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507年—531年1月26日;在位528年—531年)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的皇帝。北魏獻文帝之孫,彭城王元勰的嫡子(第三子),母親為王妃李媛華。姿貌很俊美,有勇力。自幼在宮為孝明帝擔任伴讀,與孝明帝頗為友愛,527年,被特封長樂王。528年5月15日(農曆四月十一日),被爾朱榮擁立為皇帝,實際上是傀儡。531年1月26日(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崩於晉陽三級佛寺,時年二十四。

孝庄帝元子攸,字彥達,是獻文帝拓跋弘之孫,彭城王元勰的第三子,母為李妃。初封武城縣開國公,孝昌二年(526年),進封長樂王。先後擔任中書侍郎、城門校尉、給事黃門侍郎、散騎常侍、御史中尉、侍中、中軍將軍、衛將軍、左光祿大夫、中書監等官職。(根據他母親李媛華的墓志銘,元子攸同母同父三兄弟為:元劭又名元子訥,字令言; 元子攸,字彥達; 元子正,字休度 )

北魏帝國有一個野蠻傳統:為預防太子的母親將來以皇太后的身份干預政治,所以在立太子後,要殺掉太子的親生母親。(編者按:漢武帝也是這麼乾的,歷史的教訓證明,這是高明的智慧而非野蠻傳統)北魏帝國把此定為一種制度。這個慘劇一直延續了一百餘年。一直到第八任皇帝、宣武皇帝元恪立他的兒子元詡當太子時,元詡的母親胡充華打破這一野蠻制度,沒被處死。元恪於515年逝世,元詡即位,年六歲,胡充華順理成章的以皇太后臨朝稱制。

這位北魏王朝一百年以來第一個貨真價實的皇太后,卻用事實證明那野蠻習俗確實有其存在必要。胡太后自從當權,除了大肆營建佛寺和佛像外,幾乎全部精力都用在傷害帝國上。二十年代如火如荼的遍地抗暴,大多數由她激起,或由她觸發。洛陽孤立在黃河南岸,已經進退失據,可是像蛆蟲一樣的政客們仍擁擠在權力魔杖的四周,鬥爭不休。

528年,19歲的元詡計劃把母親那兩位炙手可熱的情夫逐走。他選中了鎮守晉陽(山西太原)的大將爾朱榮。這跟189年東漢王朝宰相何進選中鎮守河東(山西夏縣)的大將董卓一樣,歷史開始重演。消息泄露,胡太后跟兩位情夫遂把元詡毒死。

胡太后毒死親生之子,不僅兇惡殘忍,而且愚不可及。正好當時元詡的妃子生了一個女兒元姑娘,胡太后對外詐稱生的是男孩,將這個女嬰立為皇帝。可是胡太后知道無法隱瞞,不久又再宣布,所謂皇子,本是皇女,而另立元詡的族侄,年僅3歲的元釗當皇帝,天下嘩然。

這種重大的事件竟如此兒戲,胡大後把政治看的太簡單了。契胡部酋長爾朱榮首先發難,一面宣言要追查皇帝元詡的死因,一面不承認胡太后政府,另行擁立元詡的族叔元子攸當皇帝,向洛陽進攻。胡大後派出去迎擊的軍隊反而投降爾朱榮,於是情夫逃走,洛陽陷落,胡太后和嬰兒皇帝,被爾朱榮裝入竹籠,投進黃河溺死。距她毒死親生兒子,只兩個月。 接著爾朱榮請政府全體官員到郊外迎接新皇帝元子攸,把文武百官誘到河陰淘渚(今黃河小浪底)之後,用騎兵團團圍住,宣布罪狀說:「國家所以衰亂,你們應負責任。」下令屠殺,在騎兵蹂踐下,包括北魏帝國第一奇富的宰相元雍在內,兩千餘高門第世家的高級貴族和高級官員,全被殺死和踏死,政府為之一空。

爾朱榮及其黨羽擁戴元子攸即位,爾朱榮又將自己的女兒爾朱英娥嫁給元子攸為皇后,此後接連擊破葛榮,平定邢杲,屠滅元顥,擒拿万俟丑奴,使本已無力回天的北魏王朝又枯木縫春,重新屹立在北方大地,是再造北魏江山的赫赫功臣。此時爾朱榮俯視整個帝國,已經找不到任何一位敵手,誰都不敢對抗他的威嚴。

然而爾朱榮的功業早已被歷史的塵埃覆蓋,只在「河陰之難「中留下了比董卓更重的罵名,因為他的殘暴無情,他的粗俗不堪,他的貪婪自大已註定了他和家族的迅速滅亡。他本性的殘暴使世人心驚膽戰。他早欲稱帝,四鑄金人,受神意阻攔後才作罷;他又操控朝政,一手遮天,對帝位依然虎視眈眈。

元子攸也清楚自己的處境,他雖身為皇帝,但自身實力卻與爾朱榮相差懸殊。從軍隊來看,國中能征善戰的部隊幾乎全部聽命於爾朱榮,只要他一動手指頭,自己便無還手之力;從朝政而言,元天穆、爾朱世隆等人佔據著朝廷的要害位置,而自己的左右也全是爾朱一黨;從地盤來看,關中、山東、河北、山西這些要害之地全部掌握在爾朱家族和黨羽手中,自己唯一能爭取的只有洛陽、河南一帶。如此看來,自已似乎已接近窮途末路,祖宗江山即將淪於爾朱榮之手。

但元子攸也有自己的優勢所在:從君臣名分講,他是君,爾朱榮是臣,這皇位他坐得名正言順,而爾朱榮若想越雷池一步,只能背負篡位的惡名。從人心向背來看,爾朱一黨犯下河陰之難,殘暴無比,人神共憤,而他能體察民情,與民同樂,為天下人所寄望。從文化種族而言,爾朱一黨多是羯族遺種,粗俗不堪,只以馳射為樂,對衣冠禮樂更是一竅不通,毫無政治遠見,與天下早已漢化的大流相背離,而自己和洛陽百官對中原文化早已融會貫通,為天下民心最終所向。爾朱榮只是憑武力取得一時優勢,只要自己抓住時機,適時出擊,依然可以力挽狂瀾。

爾朱榮權傾朝野,那些官場上的野心家都捨近求遠,千里迢迢地往晉陽跑,走爾朱榮這條終南捷徑。爾朱榮來者不拒,大批舉薦官員。可元子攸知道河南之地是自己翻身的唯一本錢,絕不能對爾朱榮一讓再讓,便非常斬釘截鐵地拒絕了爾朱榮為黨羽求官的要求。爾朱榮沒有死心,繼續授意元天穆向元子攸重申這一無理要求。面對元天穆的苦苦相逼,元子攸依然死死守住底線不放。

元天穆見遊說不成,終於惱羞成怒,說出了大逆不道之語:「天柱既有大功,為國宰相,若請普代天下官,恐陛下亦不得違之,如何推薦數人為州官,竟然不用?」。面對這赤裸裸的威脅,元子攸沒有絲毫示弱,針鋒相對:「爾朱榮若不為人臣,把我也一併替代;如他還有臣子之節,無代天下百官之理!」元子攸憂憤之下表明了自己的決心:只要我還是皇帝,這江山就是我的;爾朱榮要是想當皇帝,那麼就索性奪過去,我不會這麼心甘情願做傀儡的。

爾朱榮見自己的試探失敗,惱怒交加,說出了心裡話:「天子由誰得立!今乃不用我語!」但由於當時天下未穩,爾朱榮尚不敢輕舉妄動。 趁著關中平定,爾朱榮再次發出試探,向朝廷奏稱:「參軍許周勸臣取九錫,臣惡其言,已斥遣令去。」九錫之禮是古時天子賜給功勛格外卓著的諸侯、大臣(如匡扶社稷、再造江山)九種器用之物的禮節,如車馬、衣服、斧鉞、弓矢等,是皇帝賞賜大臣的最高禮遇。按常理而言,爾朱榮的功業獲得九錫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九錫之禮在中國走馬燈似的王朝更迭中早已變了味,遠不是賞賜之禮那麼簡單。九錫在那時早已成了篡逆的代名詞。北魏自建朝以來,無人享受過此等賞賜。爾朱榮並不滿足天柱國大將軍一職,他知道接受九錫之禮後,離帝王之位便只有一步之遙,便向元子攸提出了這一要求。

但爾朱榮也知道這要求的分量,所以也把話說得非常委婉。面對爾朱榮再次的投石問路,元子攸更加厭惡痛恨,馬上就坡下驢,誇獎爾朱榮做得很好,很有臣子之節,沒有留給他一絲幻想。見此計又不成,爾朱榮並不死心,他明白該親自跑一趟洛陽了,把那些歷史舊賬全部清算乾淨。

530年的農曆八月份,也是爾朱天光平定關隴的第二個月,爾朱榮欲藉此新建功勛,以皇后即將產子為由,要進京朝拜。

此言一傳,整個朝野震動:自元子攸即位以來,爾朱榮一共只到過洛陽兩次,但那兩次他都不得不來。第一次是擁戴元子攸登位,沉殺了胡太后,屠盡了百官;第二次是擊敗元顥和陳慶之,扶持元子攸重返洛陽。連上次他在鄴城擊敗了葛榮的數十萬大軍,他都沒去洛陽親自領賞。而這一次,他竟然以探望女兒這樣的家常事為由入京,人人皆不信服,都認為爾朱榮此行必定深藏著巨大的陰謀。這對洛陽而言,無疑是地震一般的消息,全城人情憂懼,惶恐不安。蝴蝶效應果真明顯,那邊爾朱榮的消息剛一傳出,膽小者如中書侍郎邢邵早已離城而去,向東狂奔。

圍繞在元子攸身旁的親信對這消息也極為敏感。城陽王元徽、侍中李彧等人竭力勸元子攸趁此次機會,派兵刺殺爾朱榮。而慎重一點的濟陰王元暉業等人認為爾朱榮若來洛陽,必定防範重重,若是刺殺,很難得手。還有一些腦子衝動的人竟然提出要與爾朱榮硬拼,先把他洛陽的黨羽殺光,再發兵抵擋。面對眾人各執一詞,元子攸毫無主見,疑慮重重。

由於爾朱榮在朝中的眼線太多,而元子攸這次刺殺的保密工作也做得很差,結果本是絕密的事竟然鬧得滿城風雨、路人皆知。爾朱榮留在洛陽的眼線——爾朱世隆聽聞了皇帝的陰謀後,趕緊自己假造了一封匿名信:天子與楊侃、高道穆等為計,欲殺天柱。然後又把它火速送往晉陽呈給爾朱榮,勸他要三思而行。此時的爾朱榮心裡哪還有懼怕兩個字,元子攸在他眼裡早已是籠中之鳥,除了束手就擒外,哪還敢生有二心?他將這信撕得粉碎,罵得唾沫橫飛:「世隆無膽,誰敢生心!」爾朱世隆曾棄虎牢關逃走,害得自己的親兄弟爾朱世承被梁軍生擒臠割,膽小如鼠的名聲早已傳聞天下,所以爾朱榮對他的建議毫不在意——這一趟他必須去,他要把那些擋著他帝王之路的枝枝葉葉全部剪除。

爾朱榮帶了四五千騎兵從晉陽出發。這麼多人的目標明顯只有一個——皇位。

面對爾朱榮的逼迫,年輕氣盛的元子攸知道自己毫無退路,此時他的衝動又戰勝了恐懼,急欲動手。可爾朱榮的另一得力幹將元天穆此時尚在并州,一旦洛陽有變,他必然要發兵叛亂,到時朝廷將無兵可擋。元子攸只得忍住心中的怒火,編了個理由把元天穆騙入洛陽,準備一併除之。

城陽王元徽稟告元子攸,說爾朱榮將會有貪立孩幼之舉:如皇后生子,則廢帝立此幼兒;如果生女,便立爾朱榮的小女婿陳留王元寬(元子攸的侄子)為帝。元子攸明白自己已成了爾朱榮的眼中釘和肉中刺,兩人的蜜月期至此全部結束。當初爾朱榮選擇自己,是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威望號令天下;天下大定,自己已成了他稱帝的最大障礙,那麼他必然要選擇新的替代品了。

而這時爾朱榮的舉動更使元子攸相信了自己的猜測。在此敏感之際,爾朱榮與元天穆竟然上奏:「近來侍官皆不習武,陛下宜將五百騎出獵,因省辭訟。」這明擺著是調虎離山之計嘛!元子攸可不傻,他安排在爾朱榮那裡的眼線早已告訴過他:爾朱榮欲趁打獵挾持天子移都。

這些事一件件擠壓過來,壓得元子攸喘不過氣來,認定爾朱榮必反無疑,自己已危在旦夕,勝敗只在於誰能先發制人,搶先一步。

對於一個優柔寡斷的人而言,做決定是最為痛苦的事,而這決定之後的行動卻更是舉步維艱。雖然滿朝文武皆曰爾朱榮可殺,可他們只會在心裡喊殺,真一見到爾朱榮,卻早已兩腿發軟。元子攸所倚仗的只有北魏宗室元徽、楊侃、高道穆等人,手中幾乎沒有一兵一卒,這樣的刺殺行動無異於與全副武裝的爾朱榮赤手相博。可即便刺殺成功,光是洛陽城中這幾千契胡武士也能把北魏朝廷捏得粉碎,所以這迫在眉睫的一步在刺殺前應思慮清楚。

元子攸很幸運,他找到了一位忠心耿耿的將軍,而他的身份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竟然是爾朱榮安插在元子攸身邊的武衛將軍。這位雙重間諜叫奚毅,在爾朱榮入洛前,曾屢次派他與元子攸通款,其與元子攸關係甚好。奚毅曾屢次在元子攸面前表示「臣寧死陛下,不能事契胡」,但如同驚弓之鳥的元子攸卻一直不敢輕信,以免陷入爾朱榮設下的圈套。而奚毅卻鍥而不捨,終以赤誠將元子攸打動,將其認定為自己的心腹之臣,以作為除掉爾朱榮後抵抗洛陽城內契胡武士的堅強後盾。

時不我待!痛下決心的元子攸召見中書舍郎溫子升,告知其將即刻除掉爾朱榮,並詳細詢問東漢朝廷除掉董卓之事,以便參照仿效。 聽溫子升一五一十道出經過後,元子攸終於說出了這樣的豪邁之語:「朕之情理,卿所具知。死猶須為,況不必死!吾寧為高貴鄉公(曹髦)死,不為常道鄉公(曹奐)生。」20歲的曹髦不願任由司馬昭宰割,發兵突襲,雖身死於成濟之手,但卻死得轟轟烈烈,沒有愧對曹氏祖先的英靈;而曹奐對司馬家族唯唯諾諾,致使江山淪陷,他雖依然錦衣玉食,可在元子攸眼裡這日子卻無異於豬狗。元子攸積鬱的激憤之情一旦噴出,他便盼著自己像個男人一樣死去。

既然已有王允等人的前車之鑒,元子攸便要使自己的部署更加妥善,以免重蹈覆轍。他準備只除掉爾朱榮、元天穆首惡兩人,其餘爾朱世隆、司馬子如等爾朱黨羽皆全部赦免,元徽及楊侃等人也全力贊同。而元子攸此舉與王允相比,雖已有改變,但此一時,彼一時——當時的董卓只佔據長安一帶,而此時爾朱榮的黨羽已掌控整個天下,即便爾朱榮被殺,可他各地的黨羽豈會善罷甘休?但元子攸此時別無良策,只能聽天由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這一紙赦令上。

而刺殺的細節眾人也商量得非常周密,準備先將爾朱榮與元天穆騙入宮中,然後伏兵突起,一擁而上,亂刃砍死;為保證元子攸的安全,一旦發兵,元子攸應立即從別門而出,防止爾朱榮突襲,並在其身上藏好利刃用以自衛。

上天非常垂青元子攸,機會轉眼就來了。元子攸在宮中埋好伏兵的當日,爾朱榮和元天穆便來拜見天子,可酒剛過三巡,狡猾的爾朱榮似乎聞到了危險的氣息,便與元天穆匆匆離去。而預先埋伏的楊侃等人一時得不到消息,等匆匆趕至時,已經只能看到爾朱榮和元天穆揚長而去的背影了。

此次機會喪失後,整個局面極為被動,元子攸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由於參與密謀的人員太雜,而爾朱榮的眼線又多,刺殺落空後,消息便立時泄漏,宮外又開始四處傳聞。而爾朱榮剛到洛陽時,天子謀害天柱將軍的消息外界也只是在道聽途說,人云亦云而已,可如今連具體的刺殺部署都已被說得有板有眼了,如此打草驚蛇之舉,必然會引得爾朱榮反咬一口。

刺殺落空的第二日,非常不巧,是元子攸的忌日,爾朱榮自然不會入宮;好不容易又過了一日,可不幸又再次來臨,那日卻又逢著爾朱榮的忌日,元子攸在煎熬中又渡過了一天。到了第四日,爾朱榮再次入宮。可這回爾朱榮更加警惕,只跟元子攸打了個照面,以醉酒得病為由,待在府上養病不出了。元子攸一方人心大恐,擔心爾朱榮已知曉刺殺他的密謀,才會託病不出。如此便意味著爾朱榮即刻便有所行動,大家只能束手待斃,所有參與密謀的人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懼之中。

這可是最後的一次機會了,一旦不成,便是血流成河、社稷墜地的結局,容不得半點閃失。眾人商議後,刻不容緩地又在明光殿埋好伏兵。元徽奔到爾朱榮府上,傳言皇后生子,請他這位外祖父入宮探望。元徽不僅詭計多端,表演天賦也是一流。他跑到爾朱榮府上時,爾朱榮和元天穆賭得正酣。元徽上前一把摘下爾朱榮的帽子,告之喜訊,又歡舞盤旋,以示慶賀;而隨身跟來的殿中傳言官也在一旁趁熱打鐵,催促爾朱榮儘早動身。這假戲果然演得天衣無縫,容不得爾朱榮不信。

惴惴不安的元子攸一聽聞此計奏效,又聞之失色。倒是一旁的文人溫子升沉得住氣,怕等會讓爾朱榮看出破綻,提醒元子攸:「陛下失色。」

元子攸忙命取酒,酒入豪腸,膽色頓生。他命令溫子升書寫赦文。溫子升乃北魏第一才子,才高八斗,如此驚慌時刻,依然一揮而就。他手捧赦書出門,行至途中,竟然冤家路窄,爾朱榮迎面而來!

爾朱榮看到溫子升手中拿著聖旨,很詫異,便追問:「是何文書?」此千鈞一髮時刻,一旦被爾朱榮看出破綻,元子攸一方將全軍覆沒。而溫子升卻鎮定得出奇,平淡地說:「赦文!」此時的爾朱榮又再次昏頭,看外孫心切,竟然沒有繼續追問到底是給誰的赦令,而是直往宮中走去,與這最後挽救自己的機會又擦肩而過。

元子攸在宮中的東向惴惴不安地坐定,爾朱榮和元天穆與他只有咫尺之隔。君臣寒暄未久,元徽突然進入,向元子攸行了一拜。此拜為行動暗號,此時埋伏好的光祿少卿魯安、典御李侃晞等立即抽刀從東門殺入。爾朱榮畢竟是久經戰陣之人,眼疾手快,立即撲向元子攸,以作最後一搏。

那些安排好的殺手見天子親自動手,更是一擁而上,亂刀齊下,將爾朱榮和元天穆砍了個稀巴爛。而在宮外的爾朱榮的兒子爾朱菩提等人亦被伏兵所殺。爾朱榮死訊一出,整個洛陽城歡喜騰躍,百官皆入宮朝賀。元子攸也被自己的壯舉深深感染,欣喜若狂,親登閶闔門,並大赦天下。

這一刀痛快是痛快了,但爾朱榮雖罪該萬死,可他卻是維護北魏安穩的定海神針。只要他在,誰都不敢放肆。他卻死得如此突然,這潘多拉的盒子又再次打開了,剛剛安穩的北魏王朝又將陷入群魔亂舞的瘋狂之中。

狂喜過後,元子攸很快又冷靜下來。他明白,刺殺只是孤注一擲,至於城中爾朱榮的契胡武士他卻無力應對,只能聽天由命。這位可憐的天子,在調兵遣將時更是捉襟見肘,加上事出倉促,連皇宮禁地也無重兵可防。此時只要爾朱陣營中有人稍具膽識,發兵攻打皇宮,那麼元子攸苦心經營的反撲事業又將毀於一旦。

聽聞爾朱榮被殺,城內的爾朱榮黨羽急忙奔赴天柱將軍府邸商議。爾朱榮的手下田怡得知皇宮的防守非常薄弱,極易攻破,又見群情激憤,便建議直接攻佔皇宮。一旦此議被眾人接受,元子攸等人只能束手待斃。值此千鈞一髮之際,賀拔勝挺身而出,力排眾議:「天子既行大事,必當有備。吾輩眾少,何可輕而!但得出城,更為他計。」賀拔勝雖受爾朱榮知遇,但卻更忠心於朝廷,此言一出,挽救了元子攸的性命。

賀拔勝英勇無比,眾人一向信服於他。既然如此勇猛之人都認為勢不可為,便無人堅持走此險招。此時群龍無首,唯一能拍板的卻是爾朱家族裡膽子最小的人——爾朱世隆。一旦遭遇危難時刻,他永遠只會堅持一種選擇——逃跑。他收攏了城中的契胡武士,帶著爾朱榮的妻兒,趁夜色燒毀了洛陽的西陽門,慌忙率兵奪門而出,馬不停蹄地逃往河陰。其實洛城中兵力薄弱,又皆不習武,只要爾朱世隆稍微審時度勢,試探元子攸的虛實,洛陽城便可輕而易舉地佔據。而膽小如鼠的爾朱世隆卻放棄了這千載難逢的機會,選擇了逃跑。在賀拔勝和爾朱世隆的「幫助」下,元子攸暫時躲過了一劫。

見爾朱世隆逃走,元子攸忙派武衛將軍奚毅等人守住北中城,阻止其南下。在河陰歇了口氣,爾朱世隆準備繼續狂奔,逃回并州老家去。可這回被他手下的司馬子如勸住了。司馬子如一向詭計多端,對洛陽城中的實力又了如指掌。他認為在此關鍵時刻,一旦逃散,便天下離心,爾朱家族難以東山再起;應趁京城慌亂之際,元子攸立足未聞之時,再次回兵洛陽,殺他個措手不及。爾朱世隆見其分析得頭頭是道,便重新回軍殺向北中城。

契胡戰士雖群龍無首,但個個是身經百戰的驍勇戰士。在他們的進攻下,奚毅防守的北中城如同紙糊,一攻即破,奚毅也被擒殺。北魏朝廷聞此大懼,元子攸急忙伸出橄欖枝,派人前往爾朱世隆處慰問。此戰告捷,爾朱世隆志驕氣滿,又加上報仇心切,馬上將來者斬首示眾,以表與朝廷決裂之心,緊接著他又派爾朱度律前往洛陽城討要爾朱榮屍首。爾朱度律一行千餘騎,皆白衣素縞,浩浩蕩蕩殺向洛陽城。

見契胡兵士集於城下,元子攸苦於無兵可戰,只得放下天子之尊,親自登上洛陽城樓,做起了勸降工作:「太原王(爾朱榮)立功不終,陰謀篡位,已被正刑。諸位只要投降,為國效力,官爵依然如故。」此時契胡兵士皆報仇心切,義憤填膺,這種假大空的空頭支票已沒有絲毫用處。爾朱度律在城下慷慨陳詞:「臣等從太原王入朝,忽致冤酷,今不忍空歸。願得太原王屍,生死無恨。」此語說得沉痛無比,話語未畢,爾朱度律突然言語哽咽,哀不自勝。此言一出,那批跟隨爾朱榮出生入死的契胡武士也皆落淚,在城下號啕大哭,場景極其震撼人心。而城上的元子攸見此場景,也回想起爾朱榮的種種好處,為之愴然淚下。

本是劍拔弩張的一場戰鬥,此時卻為了懷想同一個人,變成了雙方共同的一場追悼會。可大哭完畢,雙方還是不共戴天的敵人。元子攸見空談無效,又派手下賜給爾朱世隆免死鐵券,以示誠意。此時爾朱世隆見城中無膽,更加氣驕意滿:「吾為太原王報仇,終無降理。」

至此,孝庄帝元子攸不再幻想,決意死戰。他不惜血本,將國庫財物的老底全部擺出,放置城下,以此招募城中敢死之士。洛陽城中之人對契胡人皆咬牙切齒,又懼怕城破之後遭受契胡人的血洗之災,於是一日之中,竟有萬人踴躍入伍參戰。

然而打仗是非常殘酷的,光有勇氣和血性是遠遠不夠的。洛陽之人早不習武,雖數倍於契胡戰士,卻屢屢敗給這城底下的千餘驍勇善戰之士。面對這一千餘人的挑釁,北魏朝廷竟然整日憂懼,計無所出,只得城門晝夜緊閉了事。

值此危難時刻,通直散騎常侍李苗挺身而出,在朝上慷慨陳詞:「朝廷有不測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節之日。臣雖不武,請以一旅之眾為陛下徑斷河橋。」此豪言不僅滿懷激情,更是一針見血,直指爾朱世隆的要害之處。爾朱世隆兵眾雖猛,但人數稀少,整日逡巡於洛陽城下;只要河橋一破,這幾千契胡武士便會首尾難顧,遭受南北夾擊,陷入進退兩難之況,只要稍假時日,自然會逃散無遺。

元子攸本無計可施,見有人願為國捐軀,連忙應承。李苗立即招募死士趁夜色繞道黃河,從馬渚順流而下,離河橋還有數里之時,便把備用之船點燃,火勢瀰漫河面,將河橋也燃燒起來。契胡士兵本在南岸,見河橋突然冒起大火,怕後路被斷,皆惶恐不安,連忙回撤救火。一時眾人爭搶上橋,此時河橋已遭受火焚,承受不住眾人擁擠,瞬時河橋斷裂數段,契胡士兵溺死無數。李苗見大功告成,便停於黃河中的小洲等待援軍接應。可援軍卻遲遲不至,爾朱世隆惱羞成怒,率兵急攻李苗。李苗率軍奮力抵抗,直至手下全部壯烈犧牲,最後他自己也投黃河而亡,場面極為悲壯。李苗本為南朝之人,因其叔父有異圖為梁武帝蕭衍所殺,李苗為報家仇而投靠魏朝,一直對魏朝忠心耿耿。他此時為魏朝盡忠,也算是死得其所。

經此突襲,爾朱世隆也實力大損,再次膽寒,毫無戀戰之心,忙率軍北撤。元子攸暫時躲過了一劫。

可元子攸幾乎沒有喘息的機會。北邊的山西之地是爾朱兆的地盤,他打仗勇猛無比,常親自衝鋒陷陣,可直接出兵南下,數日便可抵達洛陽;東邊的徐州一帶為爾朱仲遠(爾朱榮的從兄弟,爾朱世隆的哥哥)掌控,兵眾甚多;西邊的關中為爾朱天光佔有,他平滅万俟丑奴不久,兵鋒正健。

相比這些驍勇善戰的爾朱家族成員,爾朱世隆行軍打仗的本事是最無能的,但他手下爾朱度律的千餘騎兵便足已讓元子攸焦頭爛額。可如今這些豺狼虎豹全都聚在洛陽四周,對皇位虎視眈眈,元子攸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絕境之中。元子攸此時明白爾朱榮雖然由於輕敵而命喪己手,可他依然給自己留下了難以逾越的障礙。

一聽聞爾朱榮遇刺,爾朱家族的成員也反應不一。爾朱兆立即從汾州率騎兵佔據晉陽,安頓完畢後,又疾馳至山西長子與爾朱世隆合兵。兩人反意已決,便一不做二不休,推立太原太守魏朝宗室元曄為帝,以此另立朝廷對抗元子攸。元曄是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太子拓跋晃(魏景穆帝)的後代,皇室血脈早已淡得快沒了。而爾朱兆鼠目寸光,慌不擇人,只要是姓元的,隨手一拉,便另立中央。遭此亂世,這些拓跋族的公子王孫也只能任人擺布,完全淪為傀儡。

既然新皇剛立,那麼肯定得表示表示,給這批擁立的功臣加官晉爵。於是爾朱兆被封為大將軍,晉爵為王;爾朱世隆也一嘗夙願,被封為樂平王,終於過了把王爺的癮;徐州的爾朱仲遠也被封為車騎大將軍、尚書左僕射,而關中的爾朱天光卻被暫時忘在一邊,無人搭理。兩人準備妥當後,便聯絡爾朱仲遠一起殺向洛陽。

而爾朱天光見這次新立皇帝中,自己落得兩手空空,非常惱火。他很不甘心,想撈回點政治資本。而此時元子攸剛好又向他伸出了橄欖枝,希望他忘記家仇,為國效忠。爾朱天光是極狡猾之人,不同於爾朱兆的有勇無謀,他採取了首鼠兩端之策:一面向朝廷表示效忠,擁護朝廷剷除爾朱榮的舉措,以此迷惑元子攸;一面又讓手下不停地向朝廷吹風,密告自己即將進攻洛陽,想逼走元子攸,自己趁機再另立新君,以挽回政治上的劣勢。

面對爾朱家族的四面圍攻,元子攸並未選擇束手待斃,卻是竭力掙扎,四處招兵買馬。不管以前是干過什麼強盜、叛賊這些勾當的,只要能為其所用的,他全都搜羅過來,準備拚死一搏。比如,在當時爾朱度律圍攻洛陽城的時候,他便起用了河北渤海(今河北滄州附近)豪族高乾、高昂(高敖曹)兄弟。

這兩兄弟傾家蕩產招攬勇士劍客,手下兄弟眾多,家族勢力龐大,又時逢亂世,是當地的黑社會團伙。高家南遷不久,北魏馬上發生了「河陰之難」,整個朝廷為之一空。高乾兄中的高乾本與元子攸私交甚好,便接受招安,一下子被提拔到朝中擔任黃門侍郎。可他們遭受了當時最高實權者爾朱榮的忌恨,爾朱榮逼迫高乾解官回鄉。爾朱榮被刺身亡以後,高昂連忙披甲執戈,在洛陽城下與契胡人猛戰,所向披靡,如入無人之境。元子攸和大臣們本來連遭敗仗,士氣低落,可高昂如此勇猛,所以一個個在城上都看得目瞪口呆,讚嘆不已。而高乾在聽聞爾朱榮被刺後,也是立馬馳赴洛陽,頗有忠臣之心。可高昂雖有千夫不擋之勇,終究是孤身一人,知道難成大事。兩兄弟便向元子攸請求回鄉招募部曲。元子攸正急於四處培養親信,連忙加封高乾為河北大使,高昂為直閣將軍,命他二人回鄉召集勇士,為國效力。

此正是用人之際,元子攸非常器重高乾兄弟,竟親自送至城外。臨行前元子攸更是言語切切,說了一大通掏心窩子的話,最後竟然動情地連遺囑都說了出來:「京城倘有變,可為朕河上一揚塵。」

皇上如此赤誠相待,高乾兄弟也皆深受感染。高昂依然拔劍起舞,以示必死之心。兩兄弟回歸本鄉後,又是一呼百應,四周勇士皆歡躍而至。元子攸雖如此求賢若渴,苦心栽培高氏兄弟,但後來風雲突變,元子攸已來不及從高氏兄弟這裡享受到什麼好處,倒給後來的高歡得了不少便宜。

除了籠絡高氏兄弟這種不良少年出身的人外,元子攸還直接招安山西的土匪去襲擊爾朱兆,並派源子恭率兵抵擋爾朱兆南下,緊接著又派鄭先護和楊昱去征討爾朱仲遠。而爾朱天光因反意未顯,元子攸趕緊對其封王,表示籠絡。

這些部署看似井井有條,元子攸一方並未明顯占著下風,可年輕的元子攸卻走錯了最重要的一步棋——在這危難時刻,他竟然把城陽王元徽當成自己的左膀右臂,對他言聽計從。

元徽詭計多端,栽贓陷害、綁架殺人這些偷雞摸狗的事的確非常精通,可對於運籌帷幄、調兵遣將這樣的軍國大事卻是十足的低能。他本以為爾朱榮一死,爾朱黨羽自會樹倒猢猻散,全部瓦解,自己可以坐享其成。可沒料到如今爾朱家族勢力卻八方涌動,兵戈四起。

元徽不僅低能,還有更要命的毛病——善妒。因怕別人搶功,一遇到軍國大事,元徽經常要與元子攸單獨謀議;而一旦朝臣中有人獻出好計謀,他怕別人立功,又百般阻撓。此外他還非常小氣。元徽他籠絡人心的水平超級低,賞賜時要麼摳得要死,要麼便是出爾反爾。結果元子攸雖然花大力氣買了單,可底下的人卻一個也不感激他,白白出血。如此一來,本就處於劣勢的元子攸更加閉目塞聽,無力自拔了。

元徽還經常寬慰元子攸:「小賊何慮不平!」元子攸也被這鬼話迷惑,大概忘了當時廣陽王元深這位北魏唯一可依賴的宗室將領,便是在元徽的讒言下最終走投無路,被叛軍所擒,使北魏最精銳的部隊一朝瓦解,導致葛榮橫行河北無阻。元子攸雖處處想避免重蹈王允的覆轍,可年輕的他所託非人,依然走上了同樣的不歸路。

爾朱家族的反撲勢頭明顯超出了元子攸的預料。東邊的爾朱仲遠一路攻城拔寨,擒獲了兗州刺史王衍。而被元子攸派去征討爾朱仲遠的賀拔勝,因為剛剛從爾朱陣營中倒戈過來,受到了同行的另一將領鄭先護的猜疑。賀拔勝只得單獨率兵與爾朱仲遠作戰,結果兵敗,再次投降,重歸爾朱陣營。北邊傳來的戰況更為致命。爾朱兆起兵後,一路猛攻,攻打下太行山的丹谷這座要壘,元子攸派去守壘的將領或死或降。負責北邊防務的源子恭慌忙撤走,洛陽城只剩下黃河天險可守。

元子攸聽聞爾朱兆南下,準備親自帶兵征討,以作殊死一搏。可這關鍵時刻,元氏家族又出了叛徒——華山王元鷙一向依附爾朱榮。當年「河陰之難」時便是他和爾朱榮站在高台,一同觀賞自己家族成員血流成河、零落成泥的血腥場面。他竟然勸慰元子攸:「黃河天險,爾朱兆豈能輕渡?」年輕的元子攸再次昏頭,又不設防。

除了人禍外,此時的老天也執意要讓元子攸滅亡。爾朱兆帶兵日夜兼程趕至黃河河橋一帶時,往日滔天巨浪的黃河竟然淺得不過馬腹,他的大軍輕鬆渡過天險。此時又無端颳起暴風,塵埃漫天,這從天而降的沙塵暴成了爾朱兆進攻洛陽最好的掩護,整個洛陽城完全不設防。當爾朱兆的騎兵直接攻至皇宮,皇宮的衛士才發覺大敵來臨,彎弓射箭時,敵軍已逼近眼前,矢不得發。眾衛士不再做無謂抵抗,全部散走。而雪上加霜的是,掌握皇宮護衛的禁軍將領竟是元鷙這位叛徒,他早已下令手下衛兵不要抵抗。

洛陽再次淪陷。不到三年的時間,貴為一國之都的她竟然迎來了三位征服者:爾朱榮、陳慶之,爾朱兆也不費吹灰之力地進城了。

洛陽衰敗豈只是一城的敗亡?那更是元氏江山的敗亡,漢化改革的敗亡,標誌著孝文帝苦心經營的事業至此終於一敗塗地!

手下散盡,元子攸這位天子慘到連匹馬也找不著了,靠著兩條腿,拚命跑到雲龍門外。運氣還算不錯,危急時刻,城陽王元徽帶著一大幫人馬,攜著一大堆錢財剛好路過。元子攸連忙向他呼救,可元徽平時袖手談談心性可以,臨危時刻豈肯一死報效君王?他毫不仗義,不顧而去。元子攸眼睜睜地看著這根救命稻草飄走,這才明白自己所託非人。可醒悟為時已晚,他為此付出了致命的代價——被爾朱兆生擒。

當然元徽的日子也好不到哪裡去——他帶著一大堆金銀財寶和五十匹馬躲到了親信寇祖仁家中。老寇聽聞爾朱兆以千戶侯懸賞捉拿元徽,便先殺死元徽,將他攜帶的財富貪為己有,再用其項上人頭向爾朱兆邀功。

爾朱兆隨後和爾朱世隆這位堂叔反目,爾朱兆留下爾朱世隆等人鎮守洛陽,星夜趕回晉陽。而元子攸這位可憐的天子,也成了他隨身攜帶的私家物品。

元子攸被俘後,一直被關押在永寧寺里。由於爾朱兆對他恨之入骨,寒冬臘月里,天子央求一塊頭巾取暖也被斷然拒絕。天寒地凍中,元子攸只能摟著根冰冷的鐵鏈,哆哆嗦嗦地度過了膽戰心驚的幾日。可是元子攸的壞運氣並沒有結束。爾朱兆把他送到晉陽不久,前方便接連吃了紇豆陵步蕃的敗仗。十二月甲子(二十三)日(1月26日),在惱羞成怒之下,爾朱兆新仇舊恨一起了結,索性把元子攸勒死在晉陽的三級佛寺,距他殺爾朱榮僅三個月。

元子攸死時年僅二十四歲,在位三年。

爾朱榮家族的一些將領,只不過一群暴徒,比河陰慘案被殺的那些官員,更為腐敗貪虐。一個曾經追隨杜洛周叛變,又投葛榮,後來投降爾朱榮,被爾朱家族任命當冀州(信都·河北冀州)州長(刺史)的高歡,看出爾朱家族的沒落,就於元子攸被殺的531年在信都起兵,聲言討伐叛逆。

532年,爾朱家族戰敗。高歡進入洛陽,立元子攸的族侄元修當皇帝


畢姥爺算歷史嗎?


《金屋藏嬌》這個成語相信大家都聽過,字面理解是不是覺得是很曖昧?很羞澀?彷如陽光下避開道德底線的慾望島嶼?還更希望自己就是參與者?但該典故的女主角阿嬌就是被自己的囂張跋扈與無知幼稚給作死了。阿嬌本名陳氏,所以故名也叫陳阿嬌,她是西漢漢武帝劉徹的第一任皇后,也是他的親表姐,而武帝的皇位也要歸功於阿嬌的母親長公主,然而這樣親上加親且有恩於自己的漢武帝卻在元光五年毫不留情的廢了她。

從上面的人物關係圖得知,阿嬌和漢武帝都是皇族血統,兩人可謂門當戶對,但價值觀卻截然不同,身處貴族的阿嬌仗著自己的母親有恩於漢武帝,忽略了做為一個男人更何況是天子應有的威嚴經常性的冷嘲熱諷:想當初你上面有九個哥哥,如果不是你媽死皮賴臉的貼臉過來,你一個小膠東王幾時能一躍而成為皇太子?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封建社會在立太子這個制度上,都是立嫡或者立長,而漢武帝的爸爸漢景帝沒有嫡子,理所當然的就立了長子劉榮,做為老十的漢武帝按理說是沒有任何機會的,可他還是偏偏當了太子,不是命運的垂青,而是後宮幾個女人互相角逐的結果。

1、薄皇后,漢景帝的老婆,生不出孩子,這就在無法立嫡的客觀環境下影響了漢武帝的命運。

2、長公主劉嫖是漢景帝的親姐姐,一個極其貪慾權力與富貴的女人,她希望延續自己的富貴就想把自己的女兒阿嬌嫁給劉榮做老婆。

3、劉榮的媽栗姬她是果斷的採取了拒絕,因為她痛恨長公主每天吃飽了沒事幹經常給漢景帝介紹美女,現在你女兒想做我媳婦?門都沒有,而且善妒的她是盯著薄皇后位置,想著如何取而代之,沒有嗅到身後也有一雙財狼的眼睛盯著她兒子的太子之位。

4、而這財狼便是漢武帝的母親王娡,她也是個頗有野心的人,不甘心位於嬪妃,既然我老公的原配生不齣兒子,憑啥就你兒子封為太子,我兒子就差啦?況且你個蠢貨敢得罪長公主,那就由不得我鑽空子啦。

於是王娡和長公主一拍即合達成聯姻,而薄皇后呢,心裡也是恨死這個栗姬,你個小婊砸整天想著怎麼搞死我,現在我們三人加上漢景帝的親媽竇太后,麻將都可以湊成一桌了,難道還弄不死你嗎?女人之間的戰爭有時比男人來得更激烈,更殘酷。由其是複雜的後宮之間,為了爭寵雖無硝煙,但這波濤暗涌的鬥爭永遠不會停息,即使到了今天也一樣,我們經常看見那些老婆當街扒小三衣服的新聞其本質都是為了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當年孫中山與宋慶齡在日本相愛,孫寫了封信給家裡的妻子表達了自己的歉意和對宋的感情,他老婆回了一個「可」字,有人立馬問她:你智障嗎?盧氏回答我一個小婦女,啥都不懂,還纏著小腳,先生身負革命之重任,我能做的就是成全他們,你們就別逼逼了,我沒有任何的不滿情緒。

但大清亡了我的小姐姐們,社會文明發展到今天這種地步,上品的婚姻永遠都是勢均力敵,你一定是能力不足才跑去扒小三衣服,這行為真的很愚蠢,而你們的男人更次,但凡有心計和智商或者說優秀的男人都不會允許這種家醜的外露,從而側面看出你們三個人的眼光都不行啊。不好意思扯遠了,總之女人的戰爭自古以來男人都很難擺平,他漢景帝也搞不定,每天為了平定七國之亂已經焦頭爛額,還被這幾個娘們兒搞得心煩意亂,今天不是這個告狀栗姬為了拉薄皇后下馬和朝中大臣狼狽為奸,明天就是那個詆毀栗姬沒什麼禮儀,而毫無智慧的栗姬最終單挑不過,憤恨而死,栗姬朝中的親屬全部被逮捕處死,劉榮這穩太子之位也被自己的親媽給坑死了被廢臨江王。

所以漢武帝的太子之位帝位之承是這幾個女人為了各自的利益而推進的。由其是王娡和長公主兩位核心人物,都為了自己的子女煞費苦心,然而宮廷是充滿了變數的世界,解決了眼前的敵人,還會有無數的敵人出現,這是永恆不變的真理,就哪怕曾經的盟友也會反目成仇,可長公主的能力始終遜色王娡。

王娡和漢武帝都不是簡單的人物,漢武帝四歲封為膠東王,七歲封為太子,十六歲登基,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開創者啊,其思想長達兩千年之久,直到今天對我國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各民族共同心理素質的形成,產生了深刻影響。早在很小的時候,他在幾個女人爾虞我詐的環境下形成專斷和強勢的性格。加上精明的母親從旁教育的作用,漢武帝的智慧與悟性逐漸嶄露頭角。

而她的母親王娡更牛逼,投資自己的眼光絲毫不比呂不韋差,她在沒有成為漢景帝的嬪妃之前,已經嫁了人並且生了娃,不甘於平庸的生活毅然決然離開之前的夫家,冒著滅族的風險進宮,進宮之後憑著敏銳的眼光看見長公主與栗姬的隔閡,捕捉到長公主被拒絕後的內心戲,於是表面討好長公主,實際利用這顆棋,攻心為上,步步為營,成功的奪得了太子之位。

長公主呢?仗著自己是皇帝親姐姐的高貴身份,從小就有一種傲慢的光環照耀著她,加之栗姬這場宮闈的鬥爭之中,長公主認為自己是號召者,領袖者,那話語權應該在自己手上,勝利的果實讓她內心澎漲,認定你王娡的兒子能當上皇帝那完全是我一手促成的價值觀,可她沒有意識到一個人有沒有價值在於本身有沒有使用價值,早前的隱忍是天下未定,現在都已經做為皇帝,鹹魚早就翻身了還是經常對漢武帝吧啦吧啦一大堆,你要好好對我女兒,不要辜負她,你也知道你一個鳳凰男在北京能安居立業那也是我的功勞,別不識好歹,不僅如此還隔三岔五的要這個要那個!

竇太主恃功,求請無厭,上患之----《資治通鑒》

(竇太主即長公主仗著自己對漢武帝有功,經常索求,惹得漢武帝厭煩)

就這樣,在漢武帝繼位之後,兩人的夫妻關係就已經有問題,長公主又有些拎不清腦子,她應該比任何人都能看清兩人聯姻的本質更多的是政治需求,在這對小夫妻火拚的苗頭出現時,就應該掐死在搖籃之中,正因為她沒有正確引導任性的女兒,導致阿嬌在錯誤的路途上越有越遠,相反王娡就高明多了,武帝繼位之時,為了推崇儒術思想,已經得罪了竇太后,勸他不要在風口上樹敵太多,政權已經不穩,如果夫妻關係處理得不好,勢必會影響帝位,聰明的武帝心領神會,馬上調整關係,但是對這對母女的厭惡之心早就埋下了種子。

這個時候按理說阿嬌應該收斂下自己的脾氣,及時調整夫妻關係,防止事態進一步惡化,可她偏不,依然我行我素,該鬧的鬧,該作的作,更何況她還有一個致命的弊端,和薄皇后一樣,不孕不育,這封建帝王制度堂堂皇后下不了蛋?其影響有多大?當然這也不是絕對,你看宋朝第三個皇帝宋真宗趙恆的皇后劉娥不也生不了嘛?但人家才華超群,通曉古今書史,和宋真宗談起政事也有犀利的見解,死後的遺詔也讓她全權處理國家大事,而阿嬌呢?不好好學習天天搞事情,還專斷的要求漢武帝不準有其他女人,漢武帝誰啊?和金庸里段正淳一樣,天生的情種,走到哪播到哪,六十二歲還和十幾歲的鉤弋夫人生了個劉弗陵,嘖嘖!跟這樣一個帝王談專寵,其思想得有多幼稚,人的思維一旦鑽進了死胡同,做事就容易極端,本來漢武帝寵幸衛子夫就已經在她傷口上灑了一把鹽,再得知這個嬌滴滴的女人已懷孕,好似最後一顆稻草立馬壓了下來,內心完全崩潰,怨恨、嫉妒、無奈、加上不育不孕的毛病,各種焦慮的複雜情緒使她做了一件回不了頭的路---巫蠱。她在小木偶上寫上被武帝寵幸的女人,以此來祖咒這些女人,但宮廷里哪有秘密。後來事情敗露,漢武帝大怒,嚴查此事,最終牽連三百餘人被誅殺,阿嬌因此也為她的愚蠢行為而買單被廢長門宮沒多久就鬱悶而終。

《金屋藏嬌》這個典故正史沒有記載,但阿嬌因巫蠱之術被廢是不爭的事實。其實我很能理解阿嬌的行為,小女生心態,情竅初開的時候看著自己心愛的男人和別的女人苟合一起,哭鬧都是正常的情緒表現,但是心裡缺少一把標尺,長公主也是如此,兩人都過於高估皇室血脈,又覺得自己有恩於漢武帝,常常感情用事,蠟燭不點不明,你說,這關上門都是一家人,兩個也是青梅竹馬,有很深的感情和親情為基礎,但凡這兩母女有一點智慧也不至於落到那種悲涼的下場。

阿嬌的故事告訴我籠子是自己困住的,人性使然,不管古代人物還是現代標籤,「作死」的核心點都是自身性格有問題,很多時候就是因為自己的慾望沒有達到要求便會邁出作死的第一步,就會帶來許多無法左右的第二步,第三步....最終如脫韁的野馬,難已控制,有時我們生存在這個世上,學會認清自己的位置,不僅情場,官場,職場皆可,只有審時度勢,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這樣你的人生才會在把控中渡過。


縱誅我十族又如何?!


仁宗初即位,長沙府民,有自宮求為內侍者。上曰:游惰不孝之人,忍自絕於父母,豈可在左右?發為卒戍邊。

明代仁宗即位,有長沙的小民自己把雞雞切了,想做太監。仁宗一看這種懶惰且自絕無後,不孝之人怎麼能在皇帝身邊做太監呢?於是發配他去戍邊。

這作死的( ???) ??沒毛病


老夫只憑這三寸不爛之舌,管教諸葛亮倒戈卸甲,以禮來降


東方朔

有一次建章宮出現了一隻長的像麋鹿的動物,但是沒有人認識這隻動物。漢武帝便命令東方朔來看。東方朔說:「我知道這個東西,請賜給我美酒好飯讓我飽餐一頓,我才說。」武帝應允。吃過酒飯,東方朔又說:「某處有公田、魚池和葦塘好幾頃,陛下賞賜給我,我才說。」武帝再次答應。於是東方朔說道:「這隻動物叫騶牙。當遠方有前來投誠的事情,騶牙便會先出現。它的牙齒前後一樣,大小一致而沒有大牙,所以它叫騶牙。」後來過了一年左右,匈奴混邪王果然帶領十萬人來歸降漢朝。武帝於是又賞賜東方朔很多錢財。

狄奧根尼

據說第歐根尼住在一個木桶里,所擁有的所有財產包括這個木桶、一件斗篷、一支棍子、一個麵包袋。有一次亞歷山大大帝訪問他,問他需要什麼,並保證會兌現他的願望。第歐根尼回答道:「我希望你閃到一邊去,不要遮住我的陽光。」亞歷山大大帝後來說:「我若不是亞歷山大,我願是第歐根尼。」

作死而不死的人真的才是知識水平高啊!


我國乒乓球事業的奠基人:榮國團先生。

下為引文:

在剛成名的那段時間裡,容國團不止一次在心中問自己同樣的問題:你該為誰打球?生性耿直的容國團,與香港乒總會的矛盾由來已久。1954年初春,香港一年一度的乒乓球埠標賽開戰。17歲的容國團代表年輕的「公民隊」參賽。賽前,他被乒總會邀到了一個茶樓談話,要他打假球,以促成南華隊蟬聯冠軍,並允諾送一筆錢作為補償,被他當即拒絕。1956年,亞洲乒乓球錦標賽,乒總會在容國團的名字上做手腳,使他失去參賽機會,這更堅定了他離開香港的決心。容國團的父親容勉之曾參加過「省港大罷工」。受父親的影響,容國團一直對祖國內地心懷嚮往。1956年底,容國團向廣東省體委遞交了一封申請書,請求報效祖國。一系列的波折後,容國團接到廣州體育學院的入學通知。1957年11月1日,容國團背著簡單的行裝,在工聯會工作人員陪同下,邁步走過深圳羅湖橋,投入了祖國的懷抱。他用日記記下了那天的心情:「這是我走向新生活的第一天。當我踏入廣州體育學院所在地時,早已相識的乒乓球運動員紛紛向我握手問好,表示熱烈的歡迎。這時候,我心裡充滿了幸福感。很久以前,我就想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個,現在終於如願以償。」

——————特地摘的百度百科,還不用維基百科上的內容,非常非常正面了,然而呢~下場呢?下面也還是百度百科上非常官方的說法。

不堪誤解屈辱,一代球星隕落
在奪取世界冠軍9年之後的1968年6月20日———這位曾被無數光環籠罩過的乒壇巨子,選擇了與他所熱愛的這個世界訣別。1966年,「文革」開始,體育系統不能倖免,隊員們的訓練和比賽全部癱瘓。雖然貴為世界冠軍,但容國團的「海外經歷」,也被作為批判修正主義的罪狀。1968年6月20日的深夜,黃秀珍參加完體委的批鬥大會,發現丈夫還沒有回家,她出去尋找,沒有得到任何回應。第二天,有人在龍潭湖附近的一個養鴨場的歪脖樹上發現了容國團僵直的屍體,在他的上衣口袋裡有一張紙條,上面留著遺言———「我愛我的名譽勝過生命」。由於不堪忍受誤解和屈辱,一代球星悄然隕落,成了中國乒壇史上的一個悲劇英雄———他死時剛好31歲,剛過而立之年。

正所謂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闖進來~


我也來說一個花樣作死的逗比,他的大名叫作彭樂,敲鑼打鼓的彭,興高采烈的樂。

介紹下人物背景,南北朝的北魏後期,帝國內部搞分裂分成了東西二魏,一言不合就火併,而我所要說的這個逗比彭樂就是當時東魏的一員猛將(逗比歸逗比,好歹也是條漢子)。

公元537年,東魏丞相高歡率領20萬大軍進攻西魏,準備一舉滅了對方,當時西魏派出宇文泰帶領著1萬騎兵迎戰。

雙方兵力懸殊,宇文泰打算來個出奇制勝,在一個叫作沙苑的地方設下埋伏,命令軍隊隱藏在蘆葦叢中搞偷襲。

史書上記載此時雙方軍隊相距60里,高歡也接到報告說前面有一大片蘆葦叢,可能會有埋伏,於是開了個戰前會議,討論是否要放火燒掉。

高歡手下大將侯景先開口:丞相,別放火了,萬一燒死了宇文泰豈不是便宜了他!!

這時大逗比彭樂智商掉線:是啊大王,不用放火燒,我眾敵寡,以百敵一,何愁不破!!

高歡聽完覺得有道理,於是放棄了放火的念頭。於是20萬軍隊全軍前進,就在經過蘆葦叢的時候被宇文泰的騎兵從當中撕開一分為二,導致全軍潰敗,史載"東魏軍喪甲八萬,棄甲十有八萬"

值得一提的是大逗比彭樂作戰英勇,腸子都被打出來了,依然托腸而戰(畫面太美,正在吃飯的同學可以停一停),但是這也無濟於事,戰局已經無法顛覆了。

如果你以為彭樂的逗比事迹到此結束你就大錯特錯了,這僅僅是道前菜,精彩的還在後面。

六年之後,也就是公元543年,東西魏一言不合又打起來了(原因蠻複雜的,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問下度娘),地點在邙山(洛陽跟黃河之間)

戰鬥一開始,彭樂就帶著本部1000人馬沖向西魏北軍,有人報告高歡說彭樂叛變了,這讓高歡又氣又怒,軍前叛變這可是件大事兒,對軍心跟戰局都有很大的影響,當你官渡之戰的時候,袁紹帳下張頜高覽的兩萬軍隊投敵直接導致了袁紹慘敗。

正在高歡怒氣未消之時又有人報告說彭樂軍大捷,西魏北軍潰敗,彭樂率軍直衝大營,連指揮所大大小小的王爺軍官都被俘虜了好幾十人(逗比歸逗比,打起戰來確是萬夫莫當),宇文泰倉皇逃跑,彭樂就在後邊緊追不放。

眼看自己就要被抓到了,宇文泰邊逃邊回過頭來說:傻小子,我今天要是死了,明天你還派得上用場么?我軍營里丟棄了一大推金銀財寶,我告訴你在哪,你拿這些財寶回去復命豈不是更好?

大逗比彭樂一聽,覺得十分在理,就停止了追趕,扭頭到宇文泰軍營扛著大包財寶就奔回去向高歡復命了。(感情這貨的智商都六七年了還遲遲沒有上線)。

更精彩的還在後頭,你回去就跟高歡說沒趕上宇文泰就得了,這逗比偏不,一見到高歡就開始炫耀:宇文黑獺(宇文泰)從我的刀口下逃走,膽都嚇破了。言外之意就是殺他也就是我分分鐘的事兒,只不過不想殺。

史書這樣記載高歡的反應:

歡雖喜其勝而怒其失泰,令伏諸地,親捽其頭,連頓之,並數以沙苑之敗,舉刃將下者三,噤齘良久。樂曰:「乞五千騎,復為王取之。」歡曰:「汝縱之何意,而言復取邪?「命取絹三千匹壓樂背,因以賜之。

我想當時他兩的表情應該都是這樣的:

總的來說,彭樂確實豐富了花樣作死的素材,中國上下五千年的逗比史應該留有他的一席之地。


後來,宣宗去探視朱高煦,卻被朱高煦故意絆倒。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將大缸頂起。宣宗又命人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銅缸內。

——摘自百度百科

朱高煦之前就作死,後來還謀反。宣宗敬他是自己叔叔只給抓了起來,誰知道作死是有花樣的。


來源網路。

謝謝。


張飛曰:「你原來不是馬超,快回去!非吾對手!只令馬超那廝自來,說道燕人張飛在此!」

馬岱大怒曰:「汝焉敢小覷我!」挺槍躍馬,直取張飛。

戰不十合,馬岱敗走。


強答一個。朴槿惠。


當然是三國啦,你們說,呂布算不算作死(三姓家奴),關羽算不算作死(大意失荊州),張飛算不算作死(他算是比較冤的),華佗算不算作死(沒事非要給多疑的曹操開顱),偶對了,還有楊修(沒事閑的非要揣摩曹操的心思,通過口令的雞肋自主撤軍,嗯把自己搞死了),另外還有龐統(記得好像是諸葛亮誰的提醒他不要走落鳳坡,非要走,死了),對了對了,蔣干也是(雖然沒死吧,但是自以為是坑死了曹軍啊),就這些吧


袁崇煥

主要事迹:裝逼噴隊友

經常見一些有能力但是脾氣大的人,覺得自己聰明容不得別人說什麼,袁崇煥就是這種典型

寧遠之戰嶄露頭角獲得孫承宗賞識有所傍依之後,耳朵里就容不得半點噪雜。連九千歲的臉子都敢給,升任遼東巡撫後要求上書要求把派來督軍的太監劉應坤 紀用調走,然後和總兵滿貴鬧矛盾,進而和替滿桂說話的遼東經略王之臣鬧矛盾。孫承宗護著拉偏架基本都隨著袁走,除了倆太監動不了其餘的都是調離。

這還不算,不給九千歲臉魏忠賢還沒說什麼,官給他一直升。就因為咽不下寧錦之戰後封賞的氣,又給老魏甩臉,辭官了。

那好吧,老魏那張沒鬍子的臉也許不值幾個錢,滿朝黨羽也是你說看不起就看不起的?你這麼橫,妥妥的東林黨了吧,不是東林黨木有關係起碼是跟東林黨穿一條褲子的了吧,沒和東林黨穿一條褲子也沒關係,起碼東林黨跟你穿一條褲子你們之間談笑風生是少不了的吧

然後老魏倒了,朱由檢上台,袁崇煥重新啟用。

牛人被重用,自然是要吹逼的,於是一句天大的牛逼吹出來了

五年復遼

每次看見五年這個詞就想起校長的反攻大陸『三年準備五年成功』

然後皇帝大人很高興,給了一個天大的官,薊遼督師,以兵部尚書身份督師薊 遼 天津 萊登,賜尚方寶劍,蟒袍玉帶。

明代為避免武將叛變,實行以文制武,文官可以管制高一級的武官,但是袁正二品的文官直接管軍務,那可就日了天的牛鼻哄哄了,即使裁判又是運動員。而且督師的是薊遼不是什麼疆藏,是大明帝國的北大門,全國最重要的地方。

袁崇煥的方針呢,所謂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關寧軍在關外守住的土地,都是軍戶門自己的,一分錢不用上交,這些皇帝也答應了。就是說一個即使武官又是監視文官的人,在大明最重要的軍區統領最精銳的部隊,這支部隊還有相當數量的地盤一分錢不用上交。如果朱元璋看到,早就砍了這個人100次了。

還補了一句:即不以權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見亂臣謀。翻譯過來就是:我就是這麼吊,要是做的不好沒有成效您不要急著整我干擾我。

當然,以遼土養遼人,不是自給自足了的意思,袁還要花費大量錢充作軍餉器械,以及翻修城池,一次出關就能耗費480萬兩白銀以及其他器械物資糧食,明一年財政收入也就2100萬兩白銀。

吹完了牛逼,袁上任了,除了操作一番外,例行大神噴隊友節奏。

除了和總兵滿桂例行互噴外,來了個大的,殺毛文龍

理由大體意思是毛文龍領錢不辦事,花錢多參戰少還天天做生意什麼的。殺完以後,為了安撫軍心,上奏要求增加皮島的餉銀,朱由檢說:啥?我記得你上個摺子說毛文龍花錢太多來個?

然後喜聞樂見的節奏來了,大神忙著打字噴隊友,自己操作沒跟上,陰溝裡翻船。

僅僅六個月後,皇太極繞開山海關直撲北京,己巳之變。這對明近三百年來未有的大官袁崇煥來說,無疑是巨大失職。而且影響很壞很嚴重,除去很讓大老闆對蒼生沒面子外,還損失了無數貴人京郊的私產。

金軍退去後,大老闆要把袁尚書革職,

袁尚書說:啥?皇太極又過的不是我的防區,我來勤王藍道不是護駕有功?

眾人:……,你TM再把你的官名讀一遍

袁:額,好像是兵部尚書哎

眾人:還有呢?!

袁:督師遼,萊登,天津,還有……薊

這還不算完,有個穿著鎧甲的粗壯漢子走出來,當庭脫衣服,指著後背的傷疤問袁尚書:這是什麼?!

袁:這是啥?滿總兵,咱在殿上脫衣服不好吧

這粗漢正是總兵滿桂,前日滿桂在城外血戰,兵力太少不支,往德勝門退卻要城上的袁崇煥部接應,結果老袁主視角不在這裡,微操跟不上,開炮打中了滿桂。

滿桂跟袁崇煥不和多年,被各種拉偏架,頓時好幾年的委屈湧上心頭,聲淚俱下哭的像個200斤的孩子:老闆,這個人他要殺我,他故意的。

袁:啥?這都是啥?

蒙古族的滿桂長這個樣

滿桂這種拿了人頭和耳朵就去換銀子的直腸子漢子,長的就一副忠勇的不行不行的樣子,說的話可比朝堂之上的演技派們有分量的多了,何況滿桂根本沒有演,滿桂是真信袁尚書要像殺毛文龍一樣殺他,滿寶寶是心裡真苦。

如果是別人站出來指責袁,也就算了,如果是毛文龍被殺前滿桂出來指責袁,也就算了。大明帝國另一名門將,竟成了讓袁下獄的最後一根稻草。而且,袁下獄之後,滿桂奉命追擊金兵,遭遇反撲戰死,死者為大,袁要殺滿桂的說法算是坐實再也沒機會辯解。

對著大老闆吹逼,嚴重失職,擠兌同僚這三條袁無論如何也洗不掉的罪名,宣告袁崇煥自己的政治生命結束。孫承宗也救不了,救也沒有意義,在抗金這條線上,袁崇煥變成一個廢人。

然而袁自己的政治生命終結不代表他沒了政治作用,獅子倒下,無數蛆蟲爬上來撕咬,獄中的袁完全不知道另一個戰場的險惡,袁幾年前的作為讓被打壓的閹黨派看到了翻盤的機會,己巳之變這麼傷面子的事自然是有力武器。

獄中的袁以為,此時的自己的需要防禦,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就和寧遠城頭一樣,自己沒做過出格太多的事就是沒做過,什麼東西說出來就行,指責就像敵人,回擊一句就少一個。

獄外言官上奏,袁違例賣蒙古人米,資敵。殺毛文龍是因為和皇太極有密約。

袁:這都哪跟哪啊,這幾件木有,那幾件有但是我跟大學士錢龍錫說過,那那幾件我和韓爌說過,都有備案他們都同意了

錢龍錫?!韓爌?!!東林黨元老?!

更多的參奏紛至沓來,呈幾何倍增加,原來在這裡敵人的兵力從來不是越打越少的。錢龍錫要死,只好麻煩你袁崇煥死的不能再死才行。

通敵資敵矯詔殺將失職,凌遲處死。當然這些文官們造勢自然是要把通敵漢奸說到最前面的,北京城誰都知道是這個叫袁崇煥的帶著金兵來北京殺了自己的親戚朋友。

殺人,還要誅心,雖然要他死的人並不在乎袁死時心裡多難受甚至根本不在乎死不死。

按照傳說,凌遲,是要割眼皮的,袁連閉眼受死的資格都沒有,割完要灑一把鹽在身上以示還活著。袁咽氣之前只能眼睜睜看著暴怒的百姓爭搶自己的肉吃。


英國

19世紀的時候,英國人殖民印度,搞得整個印度怨氣衝天,時不時地鬧起義暴亂,但是都被鎮壓下去了。

就在印度反英情緒接近爆發的時候,英國人作了個大死。

1857年,英國人給印度的土兵發下一種用牛脂和豬油紙包裝的新子彈。

當時的印度,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是印度教和伊斯蘭教…

沒有一點點防備,

你就作了個大死。


不準傷我皇叔。---朱允文

或者和劉秀打仗…


某些跑的比劉翔還快的記者總喜歡搞些大新聞來把他批評


花樣作死居然沒人回答歷史上綿延不絕的「太子謀反」。

最近剛好在讀《唐史通俗演義》,發現大唐李家這事就出了多起,現在來八一八。

唐高祖李淵,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可我們知道,開掛而又自帶主角光環的秦王李世民,在為高宗打下大唐江山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基本無往不勝。這時李建成和他的團伙就開始擔心了。

本來這事,勝面依然在李建成這邊,有祖宗家法規矩在前,長子為大,高祖內宮各嬪妃幫忙,弟弟元吉跟自己同一戰線,雖然李世民有謀臣武將兵丁,但這些,李建成也有,況有儒家道德輿論,安穩的等到李淵一命嗚呼,這大唐江山就到手了,可太子李建成開始了他花式作死的過程了。

李建成請李世民喝酒在酒里下毒,和李世民出去圍獵,給李世民烈馬想摔死他。可開掛的主角就是主角,居然都沒死。但李建成這一作反而成功的讓李世民提高了警惕。要說這花花江山李世民沒有想法不可能,但李建成這樣做了之後,是不是讓李世民決心更堅定我們真不好說,畢竟你不仁我不義。

接著李建成又養了許多亡命之徒,和一個都督楊文干商量好,準備讓楊文干在外面起兵,和自己裡應外合,自己登上帝位,結果被人告發了,事敗。本來這已經該死了,結果李淵原諒了他。要說一般人現在也該長點心了吧,結果李建成偏要繼續作。

趁著要打突厥,李建成團伙中的李元吉就想趁機把李世民手下武將尉遲恭,程咬金等划到自己部下,能收買他們叛變就收買不行就要除掉李世民這些左膀右臂。然後準備要李建成進宮逼李淵退位。

這時,對於李世民就沒有退路了,就發生了有名的玄武門政變,李建成李元吉死在廣場上。李淵被迫禪位給李世民。

當然歷史是由成功者書寫的,如果李建成成功了,估計這個作死的人就是李世民了。李世民一直怕輿論說他殘殺骨肉,權力沒有合法性也就是俗話說的做了婊子又要立牌坊,修史的事情我覺得肯定有。歷史的真相是什麼?

我們接著說李家的另外一個太子。李家自從李世民開了這個頭啊,估計也就停不下來了。這個太子就是李世民的兒子承乾。這個二代呢,喜歡玩,比如音樂美女之類。他身邊的明白人就勸他,畢竟太子還是有競爭對手的。如果太子是個明白人一定就改過自新好好努力等等。但我們這位太子做了什麼呢?居然派刺客去刺殺勸自己的人。真是厲害了我的太子。

太子還喜歡和手下角色扮演,他喜歡扮成突厥人,穿的跟突厥人一樣和部下喝酒吃肉,喝醉了就對部下說,「我當皇帝之後就帶個萬把人去突厥找他們大汗,我在他手下當一個小軍官,我肯定不會比突厥人做得差。」我只想多說一句,二代的想法我真理解不了。

但是李世民畢竟是愛他的,還是給他找好老師,比如說魏徵。但是不久魏徵病死了。

我們太子繼續作。上文提到太子有個競爭對手,這個人就是李世民另外一個兒子魏王,也是長孫皇后生,長孫皇后一共生了三個兒子,太子承乾,魏王泰,晉王治(最後他做皇帝了)。

太子怎麼作的呢?話說太宗李世民,畫了24個功臣像在凌煙閣。其中有個叫侯君集,前期確實立下了汗馬功勞,但這人有點自視甚高,經常講一些就像那個從XX社出走那位講的那樣「我一個人養活了大半個大唐江山」的話。平常老是嫌棄自己的官還不夠大,恩寵還不夠。太子承乾就和侯君集勾搭到一塊去了。

侯君集勸太子起兵造反,太子很高興,就和手下謀劃妥當。正準備開始的時候,也是倒霉,其他的一個封王先造反了,結果失敗了,居然莫名其妙就查到太子這裡來了,事情敗露。還沒有起兵就被廢了,也是悲催。那個侯君集被斬,這位也是作死的,明明都已經掛到凌煙閣了,居然還嫌恩寵不夠。

中國歷史上太子謀反被廢的甚至被殺的,真是太多了,還有比如康熙朝的太子等等,說明權力這東西啊,真是個好東西。

本朝那位摔下飛機的算不算太子?


必須有法拉利的創始人恩佐法拉利。

蘭博基尼的創始人費路西歐-蘭博基尼當時只是個拖拉機的製造商,他買了幾部法拉利公路跑車,但是當時法拉利的創始人恩佐-法拉利製造公路跑車的目的,就是為了養活他唯一的愛好——賽車事業,所以當時公路版本的法拉利跑車有很多問題。

蘭博基尼買的車就有問題,他就想見一見法拉利,當面跟他提提意見,但是法拉利是個很驕傲的人,他說他不需要一個造拖拉機的教他怎麼造車!蘭博基尼一氣之下就把他所有的法拉利全賣了,發誓要造出比法拉利更好的跑車,從此,惡魔誕生了!


國軍廿一師1947年3月開始轉調台灣,駐防颱灣時間並不長,大約清鄉屠殺了五個月時間,但卻造成臺灣人的極大恐懼與浩劫,廿一師8月就被調回中國大陸,並投入上海戰役,在這場戰役中,與他們遭遇的解放軍-中共解放軍第卅一軍,正是稍早陳儀部隊接收台灣的七十軍和六十二軍。

國民黨廿一師被中共解放軍第卅一軍在上海殲滅,共軍第卅一軍中,包括不少原為陳儀來台接收部隊的七十軍、六十二軍的國軍士兵,這兩個軍駐台期間,曾招收不少台籍士兵,1946年調回中國,在稍早國共戰役被共軍擊潰,殘存的士兵被整編入中共第三野戰軍的共軍卅一軍。

 國民黨七十軍、六十二軍這兩支隊伍分別自基隆和高雄上岸,七十軍駐防颱灣一年兩個多月,六十二軍則駐防一年不到,招募誘騙2萬多名臺灣兵後就先後調回中國,投入國共內戰。

國民黨部隊被俘後又整編成為中共解放軍的一員,這其中有不少是國民黨徵調的台灣兵,臺灣兵二二八的憤怒,就在上海戰場上一次武力解決。

這些被國民黨騙去中國當兵的臺灣人生一輩子,最精華的歲月就這麼在不斷轉彎的槍口下討生活,流離於自己不熟悉的土地上。

來自花蓮、七十軍的徐騰光記得,從台灣剛調回中國大陸,到處支援受困的「國軍」,最遠到達河南開封,並在徐州集結準備決戰,這段時間還收得到來自台灣的家書。

那時,家裡的弟弟給了他一封信,描述二二八的景況,「說鄉親死了很多。大家都氣憤,但在軍隊裡,講都不敢講。」

「我姐姐寫給我的最後一封信,提到了二二八事件,那個時候我在金鄉,所有的台灣兵都氣個半死。」七十軍的台灣兵戴國汀說。

 1948年底,徐騰光所屬的七十軍在徐州被解放軍包圍,圍了幾天幾夜,「連飯都沒得吃,好些人不是被打死的,根本是被餓死的!」

徐 騰光說,當時解放軍的宣傳就是「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他們想想都接受了,「當兵幹嘛呢?不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嘛。」看看大勢已去,子彈沒了,糧食沒了,什麼 都沒了,「不必人指揮,自己就垮了。」被俘士兵有人離開戰場,有人跟著中共解放軍南下,一路渡過長江,來到上海外圍。

共軍包圍上海整整一星期,5月24日晚上,國民黨軍指揮官湯恩伯下令,讓蔣介石嫡系的五十二軍先上船,留下廿一軍接替防務,來面對共軍的強力攻勢。

臺灣部隊整編入解放軍之後,他們在上海,聽到國民黨殺人兇手廿一師也在上海高橋,「我們連上五、六個台灣兵都很氣,他媽的!當時真有報仇的衝動。」他說,當時步兵衝鋒九次都沒成功,第十次換砲兵衝到最前面去打。

戴國汀和其他台灣兵一樣,沒有想到會在上海碰到讓台灣人最無法忍受的第廿一師。而他的身分已經從「國軍」轉變為「共軍」了。

廿一師戰敗,「他們投降的人跪在地上,我們拿著機槍還是把他們掃掉,沒辦法,太氣了。台灣兵都是為二二八而氣!」

 

25日,廿一師師長王克毅丟下部隊,逃了!廿一師被棄留在戰場上,大部份被殲滅,廿六日解放軍包圍廿一師所剩無幾的殘部,倖存的士兵列隊投降。

讓台灣半世紀走不出二二八陰影的廿一師,被命運巧妙的安排從此徹底消失。


我覺得孫策也是挺作死的,

喜歡一個人出去打獵不帶隨從。

虞翻曾經也勸過他不要這樣,

他說世上太多紛擾,

就是喜歡一個人打獵時,

能做個安靜的美男子思考一下人生。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就是後來打獵的時候被人射中臉部。

本來靜養一下可以治好的,

但據說我們美男子孫策照鏡子時,

看見如此姣好的面容都毀了,還如何打天下,

結果激動得膿瘡迸發而死。

這裡心疼一下一直愛著策哥的虞翻,

那真是一心向著先主的忠臣啊。

大帝上位後虞翻沒少抬杠,

結果被貶去嶺南了。


推薦閱讀:

我錯了,想離婚,怎麼才能給她最小的傷害?
經歷了一個很任性的女朋友之後,對於作(不懂事的任性)的女孩一點忍耐力都沒有了怎麼辦?
為什麼首次懷的孩子要打掉?
如何評價 HTC 10 Lifestyle 內置「高通驍龍 652 處理器」?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世界歷史 | 有哪些X | 作死 |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