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思考邊際量的人是理性人嗎?

曼昆經濟學的十大原理之一,反過來成立嗎?如果不成立,你的結論是?


只考慮邊際量的人不是理性人。

邏輯上,這是一個converse error。倘若A -&> B是正確的 , 相反, B -&> A不能被認定為邏輯正確。

何為理性人。在經濟的詞典中,他們被稱為Homo Economicus, 作為消費者,他們追求效用最大化;作為生產者,他們追求利益最大化。

何為消費者利益最大化?在經濟學中,消費者利益最大化,需要使邊際替代率等同於兩個商品的價格比。簡單來說,就是當效用函數正切於預算線的時候:

(圖片來源於百度)

倘若只考慮邊際量的人,作為消費者,便不是理性人。

何為生產者利益最大化?在經濟學中,生產者必須要做到邊際收益等同於邊際成本 (MC = MR), 只考慮單個的邊際量是不行的,但是考慮多個邊際量,可以利益最大化。雖如此,邊際量並不是利益最大化的唯一因素。作為一個生產者,理性人必須是得成本降至最低。依此,只考慮邊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結合多方面的因素才可以做到利益最大化。

所以,從邏輯和經濟的兩個角度來看,只考慮邊際量的人不是理性人。

這句話錯的原因,重點是在那個「只」字。

知乎上的第一個回答,望採納,謝謝!


這完全是扯蛋,現實資本主義的成本是什麼要素消耗么?其實際成本與技術關係中的成本毛關係都沒有,資本家完全不需要懂技術,花多少錢用多少錢代表的交換比例才是資本主義的實際成本,對僱員越不等的交換比例其成本才越低,同樣機器原料的價格是市場上的價格,而不是什麼技術關係上的折舊。


邊際量的理論是足夠完善的嗎?如果它可以解釋一切問題,不需要補充了,那隻看它就好了。


只思考邊際量的人可以是理性人也可以不是理性人,但是經濟學規定了他一定是理性人,只不過這個理性人比較笨而已


當然不對。


理性人考慮邊際量,但不是只考慮邊際量,只考慮邊際量的人不是理性人。

理性人的目標是總體效用最大化,考慮邊際量去達到總體效用最大化只是其中一個常見手段,有時行得通有時行不通。

舉個例子吧(之前上課跟老師討論問題聽到同學問的一個例子,這裡剛好可以用。)

假設現在有一個擁有4條漁船的漁民,他需要考慮如何分配每條漁船的工作地點來獲得最大產量。可供他選擇的有東西兩個魚塘,對他來說每增加一條漁船在東西兩魚塘分別能獲得的邊際產量如下圖所示。(不考慮兩個魚塘里的其他漁民。)

分析: 如果該漁民如題主所說只考慮邊際量,那麼對於第一條船,他應該選擇東魚塘,因為

MP東=100&>MP西=50;

對於第二條船,他同樣應該選擇東魚塘,因為對於兩個魚塘的邊際產量比較依然是:

MP東=100&>MP西=50。

依此類推,該漁民應該把4條船都放在東魚塘,那麼他最後的總產量為(100+100+100+100)=400。

很顯然,如果該漁民把4條船都放在西魚塘,那麼他最後的總產量為(50+100+150+200)=500,大於他放在東魚塘的總產量。所以,如果該漁民只考慮邊際量,他就無法得到最大產量。這就違背了理性人的三個標準之一——採取最佳策略達到自己的目的。

綜上所述,只考慮邊際量的人不是理性人。

這麼無聊的答案都看到這了,各位看官順手點個贊吧hahaha(厚顏的作者捂臉)

以上。希望能幫到題主吧~


任何主動將自己思維限制在某種領域或模式之中的人,都談不上理智吧。


原文是 rational think at the margin

注意裡邊沒有only

不明白題主哪裡看出只在邊際思考這個「只」字的 沒價值的問題


推薦閱讀:

由 PC 端轉向移動端消費,用戶消費行為會發生哪些變化?
經濟學是如何設計實驗的?和心理學實驗有哪些區別?
如何理解「行為經濟學」和「心理學」差異?
「證實偏差」和「動機性推理」有什麼區別?

TAG:經濟學 | 行為經濟學 | 管理學 | 經濟學常識 | 經濟學原理曼昆著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