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個錯誤命題可以推出一切命題?

如題,如果1+1等於三,那麼羅斯福是教皇?

其實是想知道這句話是神馬意思。。==


這是對假言命題真值規律的錯誤解讀。

假命題並不能推出一切命題,事實上假命題什麼也推不出。形式邏輯研究的主要是必然性推理,而必然性推理的定義是「從真前提能夠必然地推出真結論的推理」。

所謂的以假命題進行的推理,實際上是指「否定前件式」推理,換言之,推理的前提並不是假命題,而是「A命題為假」這個真前提。

和聯言命題、選言命題不同,假言命題的有效形式是分情況的,其中充分條件假言命題的特點是「有之必然」,必要條件假言命題的特點是「無之必不然」。而對於充分條件時「無之」如何,必要條件假言命題時「有之」如何,其實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充分條件假言命題前件為假、必要條件假言命題前件為真的情況,在真值表裡只是湊位置的,它們的所謂「推理有效」,僅僅是沒有違反「有之必然」和「無之必不然」的推理要求

------------------------------------------

針對題主的追問進行一些補充

------------------------------------------

X屬於空集是一個恆假式,對恆假式賦真值進行推理,其結果就是真值失效。因此,嚴格來說,並不是當X屬於空集時,對於一切x都成立,而是此時「成立」和「不成立」是混同的。

建立在集合論上的形式邏輯不允許自我指涉的否定(否則恆假),因此無論羅素悖論也好,此處X屬於空集也好(X屬於空集=X不屬於X),都因為恆假而失去被賦予真值的意義。這個類似於在代數運算中將0作為除數,比如下面這個例子:

證明,對任意x,x=2x

x=x

x^2=x^2

x^2-x^2=x^2-x^2

x(x-x)=(x+x)(x-x)

x=x+x

x=2x


《符號邏輯講義》一書中提到了與此相關的一個故事,可能是個笑話。書中大致是有人對羅素「假命題可以推出任一命題」的觀點表示質疑,質問羅素如何從「2+2=5」推出「羅素和教皇是同一個人」。套用傳說中羅素的回應,這個問題可以這樣回答:

1+1=3

1=2 (兩邊同減去1)

羅斯福和教皇是兩個人。 (事實)

羅斯福和教皇是一個人。 (等值替換)


這個地方體現了自然語言的不嚴謹性。

數學地說:

1.首先定義「假命題":如果p是真命題,-p就是假命題,反之亦然。

2.再定義「推出」:(p -&> q)表示p推出q,用與或非表示是,(-p 或 q)這個命題。

3.好,現在假設p是假命題,q是任意一個命題,-p就是真命題,所以(-p或q)永遠是真的。

因為(p-&>q)和(-p或q)等價,(p-&>q)這個命題永遠是真的。

總結:我們在與或非加上定義1,2的邏輯系統中,"一個假命題可以推出任意一個命題"這個命題永遠是真的。這個邏輯系統看上去是很自然的,但是如果我們定義了其他的邏輯系統,或者我們將自然語言賦予了另一種解釋,這個命題就不一定對了。

有一個問題在於,定義一個邏輯系統本身,也需要一個邏輯系統,這似乎是無解的。


非要理解的話,可以這麼想,集組(也就是那個M)越大,限制條件越多,其交集越小,比如(中國且女生)的人數肯定比(中國)的人數少。

反之,如果M為空集,就是完全沒有限制條件,其交集自然是(萬有集)。

而眾所周知(萬有集)是不存在的。為什麼你那本書有。羅素悖論以及子集公理。


(p→q且p)→q是永真的 0→q也是永真的 但是(p→q且非p)推不出任何東西 所以1+1等於三→羅斯福是教皇 這推理沒問題 但是由於1+1=3是假的(是加了特技的),所以並不知道羅斯福是不是教皇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Artin的代數上的一句話:「我不必學8+7:我講記住8+8然後減去1」?
如何評價丘成桐在物理學上的貢獻?
經濟學中有沒有必要專門學習偏微分方程?
計量經濟學Eviews結果求分析?

TAG:數學 | 集合論 | 羅輯思維網路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