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鬥文明時代何時到來?我們應當樹立格鬥的正確認知

原文首發於@搏擊周評 公眾號,轉載必須註明出處!原文鏈接:weibo.com/ttarticle/p/s

喧鬧的2017年剛剛過去,這一年對於整個中國來說都是意義重大的一年,大會,環保,江歌案等等,都在各個層面刷新國人的觀念和思維,而對於我們,一個小眾體育項目的從業者來說,這一年,也是非常動蕩的一年,格鬥項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也遭受前所未有的質疑,這個行業從2014年崑崙決等賽事的興起,歷經4年的飛速發展,才剛剛開始要沉澱下來,我們考慮的東西應該不僅僅是市場,推廣,而是格鬥這個項目對於我們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國人對於格鬥項目的認知到底改變了沒有?我認為這個認知轉變,比任何賽事的成功,任何拳手的成功更加重要。

這裡我先說一下我自己的結論,那就是「別指望讓每個中國人都參與練習格鬥,只要讓國人聊到格鬥項目的時候有個比較正確的認知,那就算真正的成功了。」什麼時候國人聊起格鬥不再是天花亂墜的神功,或者「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武夫,對格鬥項目和格鬥比賽有個基本的認知,那就證明這個項目成功了,哪怕就像山地自行車那樣,大家知道是一項比拼自行車在山地地區各種技能速度的賽事項目,也就是很好的事情了,而目前,過了這麼多年,甚至是市場化飛速發展的4年過後,國人也才剛剛被打破傳統武術徒手以一敵十的大師神話,而且不少人還不願意醒過來,在文化市場上,我們已經逐漸渡過了需要在小說里,銀幕上,通過弱小的身軀,但是無敵的神功打翻洋人,惡人,實現英雄夢想來獲得刺激滿足的年代了。可惜華語功夫電影的式微並沒有蔓延到武術界,很多人還在靠著這種神話夢想賺錢,而且賺得還不錯,沒人願意點破。

徐雷一戰的後果是打醒了很多做夢的人

2017年的「徐雷一戰」,堪稱傳武界的晴天霹靂,事後的影響無論傳統武術界的真正追求者還是痴迷者,甚至絕大部分國人,都被一下子叫醒了,這次事件的影響力從小小的武術圈內波及到全球華人範圍,是當事人根本沒有想到過的,後續爭論之激烈,動蕩之大,堪稱2017年格鬥界第一大事件,也是中國武術發展歷史上一個重大事件,而後續的馬保國事件,也再一次雪上加霜,馬大師那激動的表情和口若懸河的胡扯,讓世人終於看清楚所謂的「武林」面貌,大師們徹底真正的被自媒體暴露在聚光燈下,所有家底都抖露了出來,神話徹底破滅,多年的武術文化輸出都開始受到衝擊,民眾乃至官方開始思考真實的東西。

雷海宗先生在《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一書中詳細並且深刻的分析過國人不尚武的歷史緣由,從秦漢以後,以前文武雙修的士人階層就不復存在了,戰亂到大一統,再到戰亂後穩定,無論是百姓也好,官方也罷,對兵禍都恐懼到了極點,打了這麼多年,依然沒有形成真正的職業軍人制,整個社會對於軍人,尚武的人的鄙視也越來越嚴重,宋朝雖然是職業軍人建立的國家,但由於害怕有人走自己的老路,所以決定徹底削弱武人的力量,分化他們,到了明朝時期,戚繼光俞大猷等文武雙全的有識之士試圖修整這個國家脆弱的軍事力量,也發覺從制度上到民間意識上是根本不可行的,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再一次論述了這個殘酷的現實。

雷海宗先生的《中國的文化中國的兵》一書中對國人不尚武的由來有精闢分析

到了清朝鏢局的興起可謂算一個另類,武人這個階層首次真正在民間社會形成,成為一種民間力量,很多傳統武術門派的源頭都是從那個時代才真正開始,生存方式和規矩也是那個時候開始形成,但官方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把這個階層搬上過檯面,一直把這個階層當成一個行業而已,直到清朝結束,民國初年,國父孫中山為了刺激積貧積弱多年的國人,效仿當時的日本,提出了「尚武精神」的概念,由於戰爭需要和特殊的歷史背景,武人階層首次被國家推上檯面,各地國術館成立,一是發揚國術,二是培訓刺客,以供戰爭需要,武術人迎來最黃金的十年,但後來的全面戰爭打亂了這個曇花一現的輝煌,而且就算是在這輝煌中,幾次「國考」也讓當時的練武者看到了差距,科學化,系統化的訓練和傳統古老,特殊規則下演武的差距。但更重要的是,國人對這個項目的認知依然沒有打開,反而被引導得更歪曲,更願意相信祖師爺神功無敵,因為祖師爺或者門派興旺者,往往在地方是一個勢力範圍,久而久之,當地的人就會對這個特殊人物越傳越神,而在諮詢不發達的時候,各個地域的人根據各地的環境所研究出來的一些搏鬥技巧就會顯得很神秘,從而形成一個生存默契和狀態,形成勢力以後就有利益,有了利益,千百年的狗血劇情就會滲透其中,而武人因為長期的文武分家思想,導致很多人都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更加的偏激,偏執,生存環境變得污濁不堪,形成一個「糞里掏金」的行當,延續到今天。

鏢局的興起才創造了民間武術界的形成

其中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國式摔跤,著名的MMA選手姚紅剛,姚志奎兄弟就是中國跤出身,然後順利轉戰MMA賽場並且打出名氣的例子,這個古老的技術在清朝的時候是只有皇宮裡的人才能練習的,普通民眾根本沒法接觸到,但當清朝滅亡,中國跤成為了一個北京民間痞子爭相學習的技術,一下子從頂層跌落到底層,從「宮廷大內侍衛」變成了「天橋臭摔跤」的,而同為擒摔體系技術的日本柔道,一直被稱做是「中國傳過去」的類似技術,一開始的發展就是從底層開始,但後來吸引眾多精英加盟,並最終走到奧運會,在世界各地鋪墊開來,上至普京這樣的總統,下到普通公司職員,全世界大量的國家都有人習練著柔道,兩種技術,兩個環境,發展天差地別,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去思考的,為什麼日本能有K1,PRIDE兩大賽事輝煌的時期,力壓歐美把全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他那裡?這並不是一個日本社會尚武,這麼簡單的理由能概括的。更多的是社會對於這個項目有個正確的認知。商業化職業格鬥只能出現在高水平的發達國家裡面,比如美國,歐洲和之前的日本,因為只有這樣的國家,人們才會從商業的角度去理性看待格鬥,看待暴力,反之,在那些發展並不發達的國家,格鬥項目基礎再好,也沒辦法誕生出良好的賽事環境,比如俄羅斯,各項賽事都有冠軍,但是俄羅斯本土的比賽,確實乏善可陳,同樣的還有泰國,這幾年雖然迎頭趕上,但是社會對於這個項目的認同,也是在托尼賈通過電影,播求通過賽事,才重新把市民階層拉回到正常認識範圍,上一個正常認知的時候,還是沙瑪一批的80年代,90-2010年這二十年,堪稱泰拳在泰國「失去的二十年」。

中國跤與柔道對比,發展境遇讓人唏噓

同為「擒摔」體系的柔道,發展境遇非同一般

當年南下香港的武師一場「陳吳之戰」,刺激出了梁羽生,金庸等一批武俠作家,開創了一個巔峰,改革開放後也是因為香港武俠小說和電影影響,大陸才有了《少林寺》,武術重新以藝術的方式點燃,而不是真實的形態點燃,老百姓對這個項目的認知要麼就是無知的野蠻暴力,要麼就必須藝術抽象化的大俠,否則一概不認,「徐雷一戰」後的「格鬥孤兒」事件,再一次震撼了我們,因為大家覺得從2014年開始,各大衛視,乃至央視,門戶網站鋪天蓋地的格鬥賽事播出,應該已經讓大家開始關注真實的格鬥項目了,2015年播求與一龍的一番戰更是達到了當時商業賽事的高潮,之前一直以「真人秀」路線辦比賽的武林風賽事,獲得了空前的關注,可以說武林風之前的觀眾定位非常精準,完全摸清了中國大部分觀眾的情緒以及對格鬥項目的認知,一龍以武僧的形象出現,吸引了眾多人內心的武俠情節,也讓他從一個一無所有的少年一步步變成一個火熱的IP,改變了階層,實現跨越,可以說到2015年為止,國人對於格鬥的認知還是沒有根本的改變,還只希望「中國武術天下無敵」的神話能夠延續,所以一番戰打下來,從拳迷到非拳迷,討論異常激烈,因此也有了第二年的二番戰,可也就是2016年,僅僅一年以後的二番戰,拳迷群體的迅速成熟是武林風意料不到的,僅僅過去了一年,同樣的方式已經不再被人接受,觀眾成熟得太快了,所以在輿論巨大的壓力下,賽事重組,開始改制,直到今年的比賽上,一龍不再能穿著少林練功長褲上場,被西提猜KO,武林風希望犧牲掉這個IP,重新換回大家的認可。

泰國市民階層也是靠播求等人才重回對泰拳的關注

相較於09年中泰需要扯上少林武當峨眉等武俠小說門派,到2017年徹底放下武俠情節,就花了整整8年的時間,由此可見我們在回歸格鬥本身屬性的道路上,就走得很慢,而格鬥孤兒事件受到的各種非議,更讓人明白了,如果你不做好格鬥項目的科普,努力改變人們的認知,那麼你就是打一百萬場,不看的人還是不看,不理解的人還是不理解,這算是第一次把格鬥這個項目推到了國家教育層面,事件發酵期間,很多自認為已經走上了發達國家行列的「中產階級」們對格鬥項目的挖苦,諷刺。認為暴力,血腥,應該取消等等意見,讓很多拳迷異常的憤怒,面對身邊的人說這種話的時候,你可能會第一時間懟回去,但面對很多人都這樣誤解的時候,你卻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對誰說出內心的憤怒,雖然最後事件有了個較為圓滿的結局,孤兒們再次回到俱樂部,獲得用自己的拳頭拼搏出一片天地的機會,但民眾對這個項目的本質依然沒有理解,他們只是認為這個項目目前比較新興,對這些一無所有的孩子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好過回老家讀完義務教育以後流落社會,因為自己身邊太多的例子告訴他們,就算讀完了大學,你也很大概率找不到工作,只要能養活自己,幹什麼都行。

「格鬥孤兒」事件首次把格鬥推向教育層面

本質上,還是認為格鬥是那種底層走投無路的人,只有通過血腥暴力才能獲得生存機會的認同,所以「孤兒」的身份是最終輿論又站在格鬥這一邊的結果,而另一個人物,就沒有這樣幸運了,那就是已經成為職業拳擊手的前奧運冠軍鄒市明,2017年對於鄒市明來說,是人生的轉折點,在個人創造了國內賽事最好的收視率和關注度的衛冕戰上,輸給了日本的送酒工木村翔,而之後的一系列表現,已經有太多人去分析,解讀,除了他的團隊本身對職業拳擊運作規則的不理解和亂出牌以外,還再一次造成了公眾對這個項目的誤解,原本一直獲得舉國關注的鄒市明,因為眼傷住院,一下子放大了拳擊這個運動血腥的一面,大家也聯想到拳王阿里的帕金森綜合症,泰森咬下霍利菲爾德的耳朵等負面事情,進而在互聯網上開始批判拳擊這個項目的血腥,應該取締,他們壓根不理解,也不關心職業拳擊誕生在古埃及文明,成型於英國工業文明時期,兩者都是人類文明高度發達的時期才誕生的產物,而且經過多年的演化,改進,才有今天的樣子,以科學的規則和經驗保留並且發展人類遠古的競技本能是人類文明的體現,而阿里在亞特蘭大奧運會用顫抖的雙手點燃奧運火炬的經典鏡頭更是激勵了無數人。但是,國人並不理解,無論加班到脫髮,三高乃至猝死喪命,他們也會認為是養家糊口為了生存而付出的代價,即使這種殘酷和倒下受傷的概率遠遠大於擂台上也不在乎,拳擊手在台上只要倒下一個,那麼就是殘酷的象徵,最可笑的的是他們還往往把自己殘酷無情的職場奮鬥比作人生的戰場,甚至擂台,但是就是不能接受有裁判,醫生,規則保護的拳擊,格鬥。這樣的認知,是你做多少場比賽都於事無補的。

鄒市明的失利加上失敗的運作,讓拳擊運動再次遭受國人質疑

其實鄒市明在比賽輸掉現場說的那番話講得非常好,他能讓國人真正開始關注拳擊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他一路一點一點走來,比誰都明白其中的不易,而他的妻子冉瑩穎,雖然完全不懂什麼是職業拳擊運作,但變著花樣的讓鄒市明出現在各種綜藝節目上,也至少讓人們開始真正關注一個拳手的生活,只可惜,最後還是被野心玩砸了。而另一面, UFC上海站巨大的成功,讓「沒有小眾的項目,只有小眾的賽事」這個說法又流傳開來,大家爭相買票,現場座無虛席,周邊產品被搶購得一乾二淨,讓不光是格鬥界的人傻眼,其他體育界的同行都嘆為觀止,似乎上一次國外賽事如此火爆還是NBA來上海的時候,怎麼這一下子,國人又開始理解格鬥了?國人不是認為只有褪去所有野蠻因素才能真正進入文明高尚社會的一步嗎?其實不是,他們只是覺得這麼多國際友人都去看的比賽一定很高端,世界真正第一的綜合格鬥賽事的影響力讓他們覺得這是一個很時髦,而且很國際化的事情,至於文明不文明,看了再說。那些一口一個野蠻的人發覺他們心裡認為真正發達的國度里,美國也好,歐洲也好,對於格鬥運動的認知和認可是很高的,一般人即使不看,也理解這個項目意義,至少不會去鄙視,而發展中國家的認知往往落後於此,泰國雖然泰拳發達,但是市民階層一直以自己的孩子學習跆拳道,空手道,柔道劍道等為榮,覺得泰拳是底層家小孩才學的東西,要學就得學發達國家的技術,直到後來知道播求在K1等擂台上為泰拳掙得榮耀,才又回歸了過來。

彭于晏等型男都是格鬥的忠實粉絲

所以很多格鬥技的推廣人看中了這種心態,我的格鬥技術必須包裝完整,炫酷,時尚,才能推廣起來,改變認知。其中日本韓國是做得最好的,大量的電影,動漫,周邊產品鋪墊,讓人一點一點的理解格鬥,正視格鬥,我們國家本來也有這個機會,可惜推廣的東西離格鬥的本質太遠,到了今年,泡沫終於破滅,連馬雲和李連杰來做的《攻守道》也救不活,我們本身對於格鬥的認知就是抽象的,這些年通過努力,好歹是改變了一些回來,但之後的路子,靠的並不是繼續不停的辦比賽,而是比賽之外,還承載著什麼,如何讓身邊的人改變對你的認知,好過一直對身邊的人訴苦。但凡有一點能對格鬥正面推廣的東西,都得利用起來,然後真正讓文化層面的人參與進來,贏得話語權,有人給你說話,而不是文武一直分家各做各的,這樣才有希望一點一點的改變國人對格鬥的認知。今年還有一個事情,那就是維秘的大火,奚夢瑤的摔倒讓這個超模項目刷屏了各大頭條,但後續的報道里,很多人開始發覺,這些世界上身材最好的女孩子們,很多都練習拳擊,鍛煉自己的身材和毅力,一時間,拳擊館在國內越來越火爆,時尚界帶頭,影響演藝界,演藝界明星練拳擊,影響的就是廣大受眾,況且這樣的風潮早已有之,很多女孩噴格鬥暴力的同時,不會去噴吳彥祖喜歡打拳,也不會去說彭于晏練MMA是暴力,只會說帥,鹿晗發了條關於拳擊的微博,轉發量可謂是格鬥自媒體這麼多年以來的總和,也沒有人說暴力,所以,在我國,如何利用一切機會和資源去正確宣傳格鬥,讓大眾改變認知,是需要每一個從業者考慮的事情。

維秘的超模們也是拳擊運動的習練者

喧鬧的2017已經過去,格鬥這個詞條一次又一次的出現在國人視野里,這一年註定是中國格鬥項目發展濃墨重彩的一年,而已經開始的2018年,會不會是一個新的機會之年,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調整方向,以改變大眾認知為主,真正把這個項目給推廣起來,因為只有大家認知改變了,環境才會改變,才談得上有市場,才有人願意為此埋單,不然我們很可能再一次錯過難得的機會,曇花一現,讓多年的努力付之東流,希望新的一年大家能繼續努力,也都帶來好消息!祝大家新年快樂!

文/@雷武龍Tian


推薦閱讀:

18.漢水、漢中、漢族
14.春秋鼎盛
戰爭歷史中有哪些聽起來輕描淡寫但讀過之後感到十分難過的句子?
大國危機之五:移民危機
如果每個文明都有一條大河,美國的母親河是哪條?地球知識局

TAG:格斗技术 | 文明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