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經濟學智庫工作是怎樣的感受?

主要有哪些工作內容?

與學術型研究工作有哪些不同?

有沒有一些比較有意思的故事或者感受?


謝邀 @Zampeli Diana

我曾在德國一家經濟研究機構「歐洲經濟研究中心」(Center for European Economic Research,簡稱ZEW)短期工作過,這是德國重要的經濟研究所之一,算是政府智庫。具體介紹可見我在另外一個問題上的回答:經濟學智庫主要為哪些組織機構服務? - 扣小米的回答

主要有哪些工作內容?

我當時的部門是產業經濟學,主要方向是創新,也是我博士的研究方向。之所以來這裡是因為這裡是歐洲在創新領域方面的重鎮,而且他們有一個非常龐大的關於德國企業創新的資料庫(可惜這個資料庫我到最後也沒用上。。。)我來這裡的目的就是要寫一篇論文,我的上司也沒給我安排具體的工作任務,就是以實習之名寫paper。

部門裡的其他人通常都是在某個項目中,項目有的來自政府,有的來自企業,或者是研究所自己的項目。工作內容簡單的說就兩個:讀paper,寫paper。舉兩個研究項目的例子:

一個是關於創新的資料庫,涉及眾多德國企業的研發投入、創新產出、進出口等等。數據來源於每年對企業的問卷調查。做過問卷調查的人都知道,這是一件很讓人蛋疼的事情,一是問卷設計要科學,二是很多受訪者根本不願意搭理你,三是數據後期處理很繁瑣。所以ZEW在這方面還是投入了不少人手,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維護、整理數據,並不斷更新數據,當然寫文章也是必須的。

二是關於歐盟創新能力的項目(具體內容記不清了),項目來源於歐盟,項目負責人通常有兩個左右,都是業界大牛,下面包括部門裡的其他幾個員工,也可能也會招募一些在校學生。青年「科研民工」整理些相關文獻,處理一下數據,上層人物給些宏觀指導,寫文章等。最終的產出就是論文或者報告。大概就是這麼個形式。

與學術型研究工作有哪些不同?

這裡說的學術型研究工作,我就姑且把這個理解為在大學做科研了。我在德國的大學也有科研項目,所以可以比較一下。

粗略的說,在研究所和在大學做科研工作本質上沒什麼區別,都是讀文章寫文章。研究所做的很多項目也都是學術項目,或者以學術的形式做的項目。而且這裡的研究所和大學合作緊密,很多項目都是雙方合作的。研究所的科研人員不少都在大學有職位。

如果說區別的話,一個是ZEW更像是公司,以公司形式運營,有點像諮詢公司,以接項目為主,政府的企業的項目都有,壓力相比於學校更大一些,另外人員流動比較大。而大學沒有太多公司的痕迹,更加像我們的「事業單位」,工作相對輕鬆,私人企業的項目相對較少。

有沒有一些比較有意思的故事或者感受?

有意思的故事似乎不多。。不過有些小事可以提一下。

ZEW經常會組織大大小小的會議,受邀嘉賓包括學界、商界、政界人士。有兩次會議我印象比較深,一次是2014年某次會議,邀請了《21世紀資本論》的作者法國經濟學家Thomas Piketty,當時他的這本書已經紅遍經濟圈,他做報告的時候會議廳自然爆滿,報告內容就是他的書的內容,收入分配和稅收問題(他的法國式英語聽著著實費勁。。)。會後我專門拿著我前一天晚上買的《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去找他簽名。他人還是很好的,先問了我叫什麼,然後簽上了:Dear XX,best wishes…… 完了之後我給他說,」您有空來中國啊,您的書在中國很火」諸如此類的話。他回答說,我之前去過香港,我是有打算再去中國的。幾個月之後,我就看到了他去復旦演講的消息。。

另外一個會議是關於中國的技術進步和創新的,一整天的內容都是中國,嘉賓除了教授,德國巴斯夫公司的負責人等企業家,還有德國政界人士。看到外國友人們對中國的重視,我還是感到很欣慰的,表明了中國的崛起和國際影響力的提高。

當然,上面說的這些都不如接下來這件事讓我感興趣。2014年正好是巴西世界盃,比賽期間ZEW研究所舉辦了世界盃競猜大賽("Tippspiel")(剛開始的時候我以為是賭球大賽,心想,我去,這裡也太開放了)。參賽的人員每人交5歐元參賽費,所有人的參賽費組成獎池,大家競猜每場比賽的勝平負結果,以及最後的冠軍歸屬,最終獲勝前三名分享獎池內的獎金,研究所的一個編程達人製作了這麼一個程序。我後來研究了一下,每場比賽每個隊的獲勝賠率是應該是按照事先的投注結果、根據某個公式算出的。原理類似於博彩公司的賽前賠率的計算方法。據說後來這個人還在研究所的一次workshop上專門做了這麼一個報告,介紹了一下自己計算比賽賠率的模型。(PS.之後我又看了些關於博彩公司的資料,才意識到,原來博彩公司里都是些數學家、經濟學家外加計算機牛人,賠率的計算真是各類模型的經典實踐應用)足球比賽競猜這種將科研、實踐、興趣愛好以及時事熱點結合起來的活動我覺得是很值得提倡的。


在國內的一個很大的經濟學智庫實習過三個月,不是正式的工作。智庫是屬於事業單位,研究的主要是為國家做經濟政策的相關研究以及做出建議。窩在實習期間主要做的項目一個是利用以前智庫的科研人員出國考察其他國家銀行的結果為國內銀行做政策建議,另一個項目是研究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同時還幫助組織了一次大型會議。

與學術工作的不同:智庫里的研究人員都是為上面的人做政策分析的,上面對什麼感興趣,就要研究什麼,沒什麼太多自由。並且研究出來的東西如果領導不感興趣,就等同於一張白紙。同時,在這個智庫的工作跟公務員很像,大家也是很看重職位,所以要花很多時間精力關注人際關係。

感受或故事:就是這種智庫不適合我,也不太適合年輕人呆。個人出國旅遊領導層層審批。

如果想到更多再補充吧


首先,要學習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二學一做要抓緊抓好。另外,死工資還要不要讓我們活了。


推薦閱讀:

小米3 64G版本為什麼會開放購買?
如何評價中國年內將對已建交最不發達國家97%稅目產品實行零關稅?
應該以何種順序閱讀「漢譯世界學術名著之經濟學系列」?
為什麼有時候在商品原產地反而不容易買到優質品呢?
英專學生怎麼使用《經濟學人》效率比較高?

TAG: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