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禮、智、信是什麼,溫、良、恭、儉、讓是什麼?,能同時做到上述兩者嗎?
舉例子吧 劉備
善惡遺言,惟賢惟德,仁服於人是仁
勇救陶謙,寬納呂布,義結關張是義 三顧茅廬,君子之風,刺客不忍是禮 進位漢中,連戰連勝,稱帝三分是智待人惟誠,攜民不棄,報仇興兵是信
諸葛亮 不驕不躁,溫潤如玉是溫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良 不爭功名,治國安民是恭不置家業,一心為公是儉
力薦龐統,退守後方是讓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是古代儒家思想對讀書人要求的道德標杆與準繩。 所謂仁義禮智信的意思是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 而溫良恭儉讓意思是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遜這五種美德。 也是現代社會衡量道德的標尺。同時做到這些不太現實,畢竟處在如今的大環境之下,能達成一部分已經是楷模了。
這是孔子當時推崇的信條,還有五個是恭,寬,信,敏,惠。一個內在的修鍊
一個外在的修鍊。
孔子是反對怪力亂神的,古代都是重生崇死。我也不曉得說啥子了,心累,這個要追溯到好多東西,然而我已經想不起來了。放到現在這個社會,我覺得是不可能的。同時做到,仁,義,理,智,信,還是有可能的,不過那就是聖人了。
以上做到了會給當權者造成威脅。從意識形態來覆滅這個文化思想,畢竟一兩個人在一起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群人聚在一起。這種文化有這個功能
從基督徒的觀點來說說什麼是「義」,具體表現在……
@當喜鵲愛上珍珠 剛才讀經,跟你分享一下關於你的問題,我所得到的一些啟示——八福:【太5】「登山寶訓」的最後一條「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由此產生的思維邏輯,如下
我們知道許多義人捨身取義,被逼迫被釘被燒死,都是為了「真理」,義就是真理,什麼是真理,聖經說的都是真理,如何具 @你面癱叔 體呢?需要通讀完整本聖經,然後不斷提煉,比如《摩西十誡》條條說的都是義,非常具體了,你可以參考;八福裡面說的,任何一條都是義,你要的具體如何當一個義人,那就是需要虛心、哀慟、溫柔、饑渴、憐恤、清心、使人和睦、為義受逼迫
若你還有疑慮,可以再具體下去:
說白了就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和傳統美德,喬布斯憑著他的座右銘:「stay hungry ,stay fool」創造了目前主宰整個科技時尚界的「蘋果帝國」,靠的就是八福中的饑渴和虛心,其實我們從小就如毛主席教育的:「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退步」,說的就是虛心、謙虛和聖經里常說的「謙卑」不是嗎?
奧黛麗赫本、宋美齡宋慶齡……甚至很多家庭和睦幸福的女人不就是靠「溫柔」這個利器獲得健康長壽、美麗長存嗎?當然,他們每一個人的身上還有「哀慟、憐恤」這樣柔和的同情心,她們做慈善貢獻自己的精力和財力,這些都是義啊……還有「清心」也是義,它的反義詞是「慾望」,慾望是個中性詞,能成事也能敗事,現在太多都市人利益熏心,心裡被太多的誘惑和慾望所累,於是找不到內心的知足和平靜,他們缺了「義」,所以我們要做「義人」不妨按聖經說的「清心」,也是我們的先賢教導我們的「清心寡欲」:「清心寡欲,不得大病」;「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孟子也說:「養心莫善於寡慾」。其實對應與聖經,也有相關的經文:【賽40:31】「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睏倦,行走卻不疲乏。」 說的是安靜的力量,清心的力量,這就是義。
一下子說了這麼說,真不好意思,但最後總結以上,你的問題什麼是「義」?
新華字典說:「義:是中國華夏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義謂天下合宜之理,道謂天下通行之路。」
而歸於我們基督徒,其實就是那本聖經,裡面神告訴我們的句句真理!你若要具體,就是每天你讀到的經文,聽到的神要對你說的話!
「仁義禮智信」是品質,「溫良恭儉讓」是行為規範。仔細想想,這些並不是什麼難以做到的聖人行為。因為這些要求不會直接侵害你的利益,甚至能贏得美名。對平常人來說難就難在一直保持美德。和一次違背就「前功盡棄」的錯覺。
推薦閱讀:
TAG:生活 | 國學 | 價值觀 | 國學教育 | 生活、藝術、文化與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