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的元電影(meta-cinematic)

(《我喜愛的故事們和他們的載體》 之一)

系列:

(《我喜愛的故事們和他們的載體》 之二)伊藤潤二的恐怖

親愛的讀者們,我邀請你們回憶你們最喜愛的故事: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還是漫畫,甚至是遊戲。他們的載體重要麼?如果換一個載體,這個故事的魅力還在么?如果不在了,是由於故事本身就不好,還是其載體本身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性?

Inception(盜夢空間)這部電影講述的故事,只有在電影這一特定的載體下才有效,換成其他任何一種載體都不成立。為什麼?讓我們來回憶一下,

電影的開端部分,萊昂納多的角色Cobb 給了 艾倫佩吉的角色Ariadne 一個看似非常重要的「盜夢」設定的解釋 :「Do you remember how did you get here? You never remember the beginning of a dream, do you? You always wind-up right in the middle of what"s going on.」(你記得你是怎麼來到這個咖啡館的么?回憶一下,你從來記不起一個夢境的開端,是吧?你總是被丟在場景發展的半路上,卻從來不感到奇怪。)

這一看起來能幫助我們(觀眾)區分一個場景是夢還是現實的重要設定,但隨著電影的進行,我們發現它一點都不起作用----因為電影這種載體就是這麼工作的:你作為觀眾,總是被丟到一個場景發展的半途而不是開端。如果電影中的一個情節是這樣的,誰能說這就一定是夢呢?因為這是慣常使用的電影手法啊!

電影是一種用視覺講故事的載體,很多時候,一副畫面中的所有事物不一定都符合常理,而都是為敘事服務的,但是我們作為觀眾,從小就通過觀影被訓練著接受這些不符合常理的但是約定俗成的設定。細節如如我們接受機械快門和卷膠捲的聲音代表拍照,我們接受電子顯像管斷電的聲音代表切斷視頻---哪怕是從來買見過膠捲相機和CRT屏幕的00後孩子,都不會覺得這些有什麼問題。還有為了表現戲劇衝突,人物,物品,經常出現在不合常理的空間位置,只為了在構圖中體現營造緊張氣氛(Tension)。在盜夢空間中,Cobb的妻子Mal自殺的一幕:Cobb穿過凌亂的房間,走到窗口,發現Mal坐在對面大樓的窗台上,準備輕生。什麼什麼?倒回去,倒回去,對面大樓的窗檯?難道Mal打亂了所有的傢具,然後跑到對面酒店,找到剛好面對自己的原來房間的房間,開了房,然後坐在窗台上等老公表演自殺?很不合理,是么?那難道說明這是一個夢?回想一下,你作為一個觀眾看電影遇到這一幕的時候,並沒有感到如此強烈的違和感是吧?或者甚至連這個細節都沒有注意到?直到看到我用文字寫下來之後才感覺不對勁。因為那是只屬於電影而不屬於文字的慣用手法:人物在對峙的時候需要面對面,人物之距離的空間感來營造氣氛。

這種模稜兩可的敘事,正是利用了電影類似夢境的特質才能達到;換掉了這個載體,很難去營造這樣的懸念。

電影作為一種藝術載體的重要性在諾蘭更早期的記憶碎片(Memento)中也有非常明顯的體現:這樣非線性的不連續剪輯,只有在電影給觀眾提供很多視覺線索(visual clue)的情況才才能讓人不至於太頭暈,可以大概理清剪輯的順序;同時把這種疾病:順行性遺忘(Anterograde amnesia)的癥狀,忠實地呈現給觀眾。讀者們可以抽取電影中的一個場景,試試用文字描述一下,體會一下撞到「載體牆」的感覺。

諾蘭體現他的meta-cinematic趣味的代表,毫無疑問是致命魔術(The Prestige)了。首先要說明的是,我認為這部電影是一部翻譯不了的電影:從電影名字開始,如果你看的是字幕或者是翻譯,很大概率你會錯過諾蘭想藏在電影中的信息。

電影的開場獨白告訴你,每一個精彩的魔術都包含三個要素:The Pledge,魔術師給你展示一件尋常的物件:一副牌、一隻鳥或是一個人,他甚至會邀請你檢視這件物品,以示它的真實、平凡; The Turn,魔術師將對這個平凡的物件做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比如讓它消失!這時,你會仔細觀察,試圖找到魔術的秘密,但是你不會找到的,因為你並不在真正的觀察,你想被魔術師愚弄。到這一步,還不到鼓掌的時候,因為讓物件消失還不夠,你還得讓它回來,這就是為什麼每個魔術都有第三個要素,最難的一步,我們稱之為 The Prestige(片名)

Every great magic trick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or acts. The first part is called "The Pledge". The magician shows you something ordinary: a deck of cards, a bird or a man. He shows you this object. Perhaps he asks you to inspect it to see if it is indeed real, unaltered, normal. But of course... it probably isn"t. The second act is called "The Turn". The magician takes the ordinary something and makes it do something extraordinary. Now you"re looking for the secret... but you won"t find it, because of course you"re not really looking. You don"t really want to know. You want to be fooled. But you wouldn"t clap yet. Because making something disappear isn"t enough; you have to bring it back. That"s why every magic trick has a third act, the hardest part, the part we call "The Prestige".

如果你了解電影劇本創作,你現在就會發現,這和電影中最常見的三幕式結構如出一轍:Set up鋪墊conflict衝突resolution解決 。這部電影講述的核心故事關於試圖解密魔術,敘事時,諾蘭採用和魔術師誤導觀眾一樣的手法,但是和魔術師不一樣的是,他在誤導觀眾的同時,瘋狂的撒下線索,但是他知道你不會注意的,因為你並不在真正的觀察,你想被愚弄。電影的開場獨白並沒有告訴我們,為什麼「The Prestige」是最難的,但是熟悉電影敘事的我們都知道,製造懸念,製造衝突是相對廉價的,困難的是如何利用結局令人滿意的解決懸念和衝突,它決定了整個敘事結構的成敗。功虧一簣的例子不勝枚舉,最明顯的便以《迷失》為代表的滿大街的爛尾美劇。

整部電影的The Prestige貌似只有最後一個鏡頭,似乎只有短短的一秒鐘,但實際上,The prestige的大部分是和開場獨白平行剪輯的那一幕,整個The prestige act,只有最後一個鏡頭在影片的結尾,更加明顯的是,在播放本片的The prestige act的時候,電影的片名The prestige幾個大字就映在銀幕上。而且,在這幾個大字出現在銀幕上的時候,貝爾的聲音低語道:Are you watching closely?(你在仔細看么?)

電影結束之後,我們再回頭仔細觀察諾蘭是如何誤導我們的,我們會發現,我們第一次觀影的注意點被引開的最大原因就是我們對電影慣常手法的依賴:我們知道(或潛意識知道),剪輯雖然可以跳躍,一般的連續剪輯沒有巨大時間跳躍,巨大的跳躍發生時會有視覺提示,比如更加慢的淡出或者乾脆在銀幕上標註XX年後;剪輯一般是按照時間順序的,如果倒敘或者回憶,會有相應的音效或者視效提示比如「閃迴音效」和「回憶濾鏡」;回憶或者夢境一般不會嵌套,等等等等,但是在這部電影中這些規則一個都沒有被遵守。諾蘭利用我們對電影慣常手法的期待來誤導我們對劇情的預期,只有在他認為該告訴我們真像的時候我們才會恍然大悟:哦,原來那一幕是在之前/之後 發生的呀!

諾蘭的這幾部影片都是值得至少看兩遍的:第一遍看呈現在銀幕上的表面故事;第二遍看電影這一載體在敘事上展現的力量。這些影片我是我們為什麼熱愛電影這一載體的證詞,這些影片證明了電影為何如此重要。


推薦閱讀:

寫給吃瓜群眾的西方繪畫找北指南(15):繪畫的形式與內容是什麼?
一句話科幻——書籍、音樂、繪畫與雕像
Pre-Raphaelite|拉斐爾前派:為美而生的美
對於藝術無所謂高雅與通俗,各位對這樣的觀點有什麼看法?
為什麼學藝術要去巴黎?

TAG:电影 | 艺术 | 叙事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