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一個超級有用的記筆記方法
1,
經常有讀者在後台諮詢怎麼樣才能高效地記筆記,因為上個月曾少一直在忙社群上的分享,本來想著那時候寫一寫的,硬是把時間拖到了現在,跟大家說聲sorry!
我們以前使用的傳統記筆記方法,是過程性的,也就是老師講了什麼,我們就記什麼,而且大部分情況下還是原封不動全部記下來,缺乏對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深度加工,所以效率非常低效;
有些人下課之後,因為比較積極主動,會自己做概念圖或者思維導圖來加深記憶,這兩種方法是總結性的,也就是對大腦中存儲的關鍵知識點,進行提取,從而讓自己的理解更加深刻和明白。
那有沒有一種記筆記的方法,既可以把傳統的過程性筆記法和思維導圖這樣的總結性筆記法給綜合起來呢?
告訴大家一個巨好的消息,當然是有的,這個方法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康奈爾筆記法。
2,
康奈爾筆記法是美國康奈爾大學閱讀與學習中心主任沃爾特·波克博士於1974年提出來的一種記筆記方法。
他看到很多學生在記筆記的時候,很用心,也很努力,但學習成績一直不理想,所以就想嘗試用一種更好,更加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學生提高記憶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康奈爾筆記法就由此而生。
康奈爾筆記法和傳統的記筆記方法最大的不同地方在於,它將筆記本劃分成以下的三個區域,不同的區域有著不同的功能、複習時間。
康奈爾筆記法中,將筆記本分為筆記欄、提示欄、摘要欄這三個不同的區域。
筆記欄其實就是傳統的記筆記方法,這個欄主要是讓你在聽課或者在任何講座的時候使用的,要求你使用簡潔的語言和符號,將聽到的知識點給記錄下來,筆記欄是康奈爾筆記法的主體,它影響著後續的複習,又影響著提示欄和摘要欄的填寫,所以千萬不要忽視它。
筆記欄是在上課的時候使用,等到你聽完整一節課之後,利用下課的時間,就可以使用第二個區域:提示欄了。
提示欄記錄的是你聽課時候獲得的關鍵知識點,這個關鍵知識點,有點像思維導圖中的主體,由這個主體,你可以延伸、觸及更多的細小的知識點,這裡面涉及到對知識的進一步提取和加工,根據認知心理學的觀點,深度的知識加工,有利於加深記憶。
摘要欄的存在,是為了讓你在一周之後,對整一節課的知識點進行再一次的複習,看看能不能有新的收穫而存在的,在這個欄目中,主要需要記下你的收穫,可以是將知識點應用到生活或者職場中所迸發出來的新的觀點。
康奈爾筆記方法,又被稱之為5R筆記法,這是因為整一套康奈爾筆記方法走下來,需要以下的5個步驟:
記錄、簡化、背誦、思考和複習,它們分別用 Record、Reduce、Recite、Reflect、Review這個五個單詞來進行表示,因為這5個單詞的首寫字母都是R,5R筆記法就由此而生。
我們來看看這5個R的流程是怎麼樣的。
記錄(Record):
這個主要是在課堂上使用的,將老師或者演講者提到的內容,經過初步的加工,記錄在筆記欄中,以便下課或者將來複習的時候可以使用;
簡化(Reduce):
下課後將筆記欄中的知識點,用簡明扼要的語言記錄在提示欄中,建立起今後回憶的關鍵知識點;
背誦(Recite):
提取出關鍵的知識點之後,將筆記欄給遮擋住,看看根據自己提取出來的知識點,自己可以回憶起多少,延伸出多少知識點;
思考(Reflect):
每周抽取固定的時間來複習筆記,將整理知識點獲得的收穫或者說是感想,填寫在摘要欄中;
複習(Review):
每周抽取5分鐘到10分鐘的時間,快速利用提示欄的關鍵知識點和摘要欄的內容來進行快速的回憶性複習,根據這兩個欄中的知識點,聯想起當時得到這些知識點的時候,完整的網路是怎麼有的,既節省時間,又加深記憶。
3,
康奈爾筆記法自1974年被提出來之後,一度風靡美國各個大學校園,被很多學生廣為使用,那這種記筆記的方法之所以如此有用的心理學基礎又是什麼,我們應該怎麼樣對它進行解釋?
我翻閱了很多認知心理學的書籍,查找到康奈爾筆記法之所以有用的三個原因。
第一個是基於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相信很多人在以前上學的時候,老師經常會跟你嘮叨學過的東西,要馬上進行複習,不然很快就會遺忘掉,其實老師苦口婆心的嘮叨是有道理的。
德國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在很早之前就已經發現了人類在記憶任何一樣東西的時候,在最先開始時,能夠保持住的記憶量會急劇下降,隨著時間的推移,記憶的保持量才能穩定在一定量的水平。
這個發現也被稱之為艾賓浩斯保持曲線。
康奈爾筆記法中非常強調對筆記進行及時複習,就是為了破除很多人在學習的時候,經常誤以為自己已經學會的錯覺,尤其是那種不做筆記,腦袋也不對知識進行歸納和整合的人,他們很多時候覺得自己已經會了,其實只是自我感覺良好而已。
之前知乎上有這樣的一個問題:
為什麼很多學霸在課堂上都不做筆記?
確實,我見過很多學霸在課堂上都不怎麼記筆記,我之前在上高中的時候,文綜特別好,上課的時候也不怎麼記筆記,但那是因為我對文綜特別感興趣,自我的內在驅動力非常強,而且記憶力還算可以,老師講的知識點,我當堂課就能把它們給記下來。
即使是這樣子,我下課之後,還是會借其他同學筆記本過來複習,因為我知道,知識點不進行複習和整合,很快就會遺忘乾淨。
不是每個學霸的學習方法,對於每個人都適合,切記切記。
第二個是生成效應。
相信很多人小的時候,都有用過這樣的一種學習卡:卡的一面寫著「8*9=?」,卡的另一面幫你寫上了「72」。
這樣的學習卡其實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為「72」這個答案,不是你被動去接受的,而是你主動製造、提取出來的。
這樣的一種學習方法,在認知心理學中被稱之為「生成效應」,所謂的「生成效應」指的是相對比那些你被動去背誦的知識點,你更加會對那些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提取或者生成的知識點,印象更加深刻。
康奈爾筆記法中不是有:
背誦(Recite):
提取出關鍵的知識點之後,將筆記欄給遮擋住,看看根據自己提取出來的知識點,自己可以回憶起多少,延伸出多少知識點。
這樣的一個環節嗎?這個環節應用到的,就是我們現在所講到的「生成效應」。
最後一個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
在傳統的學習模式中,老師或者說是演講者是傳授知識的主體,他們在上面滔滔不絕的傳授他們的知識、經驗和見解,台下的學生或者說是聽眾,只能被動的對知識進行接收。
但這樣的一種學習模式,在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看來是極其錯誤和低效的,按照他的觀點,學習應該是學生主動建立起自己知識體系的過程,而不是一味處於被動的位置。
傳統的記筆記方法,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聽到什麼,就記什麼,不涉及對知識的簡化和整合,這樣的學習方法,造成了不少人,即使很努力,很努力,成績,或者說是成果依舊慘不忍睹。
在康奈爾筆記法中,學生和聽眾,才是整個學習活動過程中的主體,他們對知識進行篩選式的接納,然後再對關鍵知識點進行提取,接著再結合自己的現實生活,對知識點進行整合,整個流程下來,學生是有自主靈魂的,而不是一台只會接收死知識的機器。
如果你一直抱怨自己很努力很努力,上課不敢分心,對老師說的話,幾乎是一字不漏的記錄下來,結果到了考試的時候,依舊潰不成軍,那你可以試試康奈爾筆記法,或者,它可以幫你找回學習的主動性。
之前有人跟曾少說過這樣的一句話: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單單需要拚命的努力,更加需要反省自己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確,因為如果方向錯了,再怎麼樣奔跑,到頭來,依舊還是南轅北轍。
新的一年,希望大家都能用正確的方法,來一起努力!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曾少賢」,現在關注,後台回復「思考」,不帶引號,就可以獲得提升思維方式的好書——《思考,快與慢》的讀書精華筆記;
後台回復「刻意練習」,不帶引號,就可以獲得該書的思維導圖;
後台回復「成長」,不帶引號,就可以獲得曾少為你精心準備的電子書——《大學生成長通關指南》,我在那裡等你!
推薦閱讀:
※閻連科的《日光流年》是想表達什麼,有何種意義?
※大量紙質讀書筆記(約28萬字),內容混亂,怎麼進行知識系統化管理?
※做讀書筆記總抓不住重點,筆記太多,如何改善?
※豆瓣說、讀書筆記和阿爾法城都是失敗的產品么?
※目前國內或國外有沒有比較好的讀書筆記分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