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書和電影對你來說看得太早了,很久以後才領悟裡面的真義?

你從書中電影中歌曲中看過聽過哪些句子讓你心潮澎湃,突然想停下來審視自己和世界? - 生活

這個問題裡面的一些書和電影,我在初高中時就急匆匆看完了,就像簽到一樣,今天回頭看才發現當時根本不了解裡面的含義。

我在初中時,在最輕快的年齡讀完《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也沒讀出個所以然。隨著自己長大,經歷了一些離別分合迷茫,我才開始感受到所謂生命的輕與重,那本書顯然是出現得過早了。

那對你來說,有哪些書哪些電影是這樣的呢?


這個問題忍不住一定要回答一下。

印象最深的一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這篇文章是初中時作為課文學的。當時覺得一般般,文字那麼的樸素,和朱自清其他的文章風格不一樣啊!然後還有很煩人的閱讀理解題,讓你挖掘課文中每個文字的「價值」,其實很多不過是編者和老師們意淫出來的。所以一直對這篇文章無感。

直到,自己上大學的那一天!學校接站的大巴車晃了兩三個小時,一路上從繁華的北京火車站越走越荒涼,終於到了帝都仰望星空大學鳥不拉屎校區,之後各種手續瑣事忙活到晚上。當時昌平線地鐵都沒有,唯一的生命線是半小時一輛的919,當時已經是末班車,我送我爸媽到車站,期間一直叮囑我如何如何。我的心裡越來越難受,可能因為第一次長時間離家,而且在鳥不拉屎校區,感覺就是忍著想哭的那種感覺,同時不想讓他們看出來故作輕鬆的回應著。終於等來了車,等車的人非常多,看著他們擠上車,在車裡費力地挪動,我迅速地回過頭,因為我的眼淚再有一秒就流下來了。之後低著頭走回學校最終還是沒哭,因為周圍人太多了,實在太丟人了,還是忍住了。

此時滿腦子都是朱自清背影里的句子

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
的泥土,心裡很輕鬆似的。過一會兒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裡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
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中不禁又流下淚來

至此之後,明白了名篇之所以是名篇,絕不是語文課上淺薄的理解,其中都蘊含著發自肺腑的情感,只有自己經歷過之後,才算真正理解了


蔡元培北大就職演說.真正是上了大學我才明白.


舒婷的《致橡樹》,高中時,這首詩是當做課文來學的,老師還讓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現在想想,從來沒有經歷過愛情孩子怎麼能夠體會到這首詩的含義,現在談了戀愛後,建立了自己的戀愛觀,再回過頭來讀這首詩,才能夠體會其中的含義。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里。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裡: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經大家提醒,文中「茫茫人生,好似荒野。」好像是單車的歌詞(我也不知道),只是隨手拈來用沒注意出處。

說一個吧。

是米蘭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年輕的時候,印象中這是本逼格及其高的書,所以買了來看。書的封面是紫色,不長不短,讀的時候感覺每句話都可以成為詩,很美。讀完滿腦子都是紫色的封皮,完全沒有內容感,用一個詞形容很準確:虛無。後來又看了很多書,關於它,漸漸就都忘了。

後來重拾這本書,讀完,長久不能平靜,之後又陷入更久的平靜。

關於輕與重,昆德拉是這麼解釋的:「也許最沉重的負擔也是一種生活最為充實的象徵,負擔越沉,我們就越貼近大地,越趨近真切和實在。」

由此,生命中無法承受的其實不是背囊之重,而是輕。絕對自由只有存在於彼岸才顯得誘人,不然,就會抽空自我存在感,把個體變成一場無目的的遊盪。

以前看到網路上一句話,不知出自哪裡,大概是這樣:是誰來自江河湖海,卻囿於廚房、晝夜與愛。以前覺得這話很悲涼,擇一人而終老竟成了一種禁錮。但讀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才發現,歲月最大的敵手不是死亡,更不是孤獨,而是虛妄。茫茫人生,好似荒野,發現愛,建立關係,確認目標,並在漫長歲月里向鞏固堡壘挖深戰壕一樣不斷加固它,捍衛它,這是抵抗虛妄的唯一途徑。

萬水千山,也須得此中有人。須得縛緊彼此間那根相互牽引的細線,扯著拽著,雖千萬人吾與君同往矣。


辛棄疾的這首詞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初二時老師教唱《送別》,如今十幾年過去了,身邊沒什麼朋友,遙想再過些年老了,舊識都是後會無期,頓感「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的悲愴。


魯迅先生

中學時期真心讀不懂(或者是讀不透),並且老師還會畫出重要部分,讓同學們背誦,當時真是反感的要死,我們從小就知道,魯迅先生很偉大,卻不知道為何偉大。

可現在看來,人血饅頭,「排出」九枚大錢的孔乙己,打自己嘴巴的阿Q,叨叨著自己真傻的祥林嫂,還有多年以後相逢,閏土低頭的那一聲「老爺」,他們是一個人或者.....一種人?魯迅先生活生生的給大家刻畫出了一個年代的下層社會呀。

對於道盡了那個時代的痛的魯迅先生,私以為對於民族本性的把握,出其右者甚少。

去年買了《朝花夕拾》重新翻閱。

(偶然看到的,想不到先生還有如此時尚的一面,要是當初教科書上配這張圖,我一定好好讀書,哈哈哈哈,又想起了主席對先生的評價,忍不住再一次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同理還有《老人與海》,初一的時候作為「中學生必讀課外書」,被老師強制購買,直到現在翻開,才領略到老人如獅子般的意志,那個無憂無路的年紀,未經風雨,怎知風浪,怎麼能體會到一個老人背負著藍的讓人心涼的大海,拿著一跟破木棒,獨孤的與"大海的兒子們"鬥爭,那是英雄暮年的何等豪情。

而現在,在你遇見磨難困苦時,想想無所畏懼的老人,又是怎樣的感受?

你認為什麼樣孤獨的戰場,會比得上,一片大海,一葉孤舟?

送上結束句,那風浪過後的溫適寧靜。

「在大路另一頭老人的窩棚里,他又睡著了。他依舊臉朝下躺著,孩子坐在他身邊,守著他。 老人正夢見獅子。 」

(另外說一句,《老人與海》書店裡現在張愛玲的譯本較多,但是雖然張愛玲的文學水平較高,但老人與海翻譯的真心沒有其他譯者的精準。)

電影嘛,一定是《大話西遊》和《喜劇之王》以及王家衛的《東邪西毒》。

我喜歡《喜劇之王》尤甚,先不說主線,單是說分線,用知乎的話說,「當你窮得只剩下夢想,兜里只剩兩塊錢時,對一個「出來賣的」女人說出:」我養你呀「的時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可能有人說俗,可是你看周星星,那一微低頭,一咬唇的表情,一幀一幀的看,你是否能從他的臉上看出他的心?這片子有無數的片段來反映小人物的心酸,小時候沒心沒肺,只會哈哈哈。

另外,直到最後才發現世界上最好聽的情話不是我愛你,也不是我想你,而是「我養你呀」

你覺得呢?

視頻封面「不上班,你養我啊?」...「我養你啊!」其實,最動人的情話不是「我愛你」,而是」我養你」視頻

星爺的後電影時代,例如《大話西遊》,《食神》,《喜劇之王》,《少林足球》,《功夫》,難道只是喜劇片?(《長江七號》算我沒說)


謝邀。

我昨天重看了一遍《喜劇之王》,才發現,以前的的確確是看早了。

小時候看,你看的都是小丑台上的心酸,你看他們哭,你哈哈大笑拍案叫絕,說這周星馳好逗,被吳孟達莫文蔚這麼玩還要來演戲,你看你看那個人,他真的好像一條狗啊,逗得不行。

命不命賤?

現在來看,你看的都是燈光散場的影子,你看他們笑,你默不作聲熱淚盈眶,嘆這周星馳好苦,被吳孟達莫文蔚這麼玩還要去演戲,以前你覺得那個人好像一條狗,後來你發現自己就是那條狗。

痛不痛心?

我說兩個鏡頭。

星爺跑完龍套去吳孟達那裡拿飯,三次都被刁難。他說,我就想知道為什麼?

吳孟達說,因為你不配。

你不配。

你告訴我,這世界上誰沒個夢想,誰不想做鎂光燈下面,最閃耀的那一個?你整天拿著本《演員的自我修養》,到處說戲西裝革履,像個有模有樣的演員,可曾想過在片場連死屍都沒人要你演?你懷抱夢想,情懷像電影明星的照片一樣貼滿你的牆,又可曾想過你要守著街坊福利院,跟一群傻子一樣的人度過一生?

我這一生,不怕要走過荊棘遍布的叢林,穿越渺無人跡的沙漠,經歷種種不為人知的苦痛,卻只怕我的才華配不上我想要的生活。

我怕我不配,我也怕我在懷疑自己的時候,你站出來,信誓旦旦怒火中燒地說,你不配,你他媽真的不配。

那真是太糟糕了。

我也是二十郎當歲,有過點夢想,也嘗過些失敗。以前我以為,這世界有一天終要屬於我,高山流水,原野無盡,是紅雲長川,瓦檐琉璃,但後來我發現,並不是這樣。

你並不是總能如意,你也並非如你想像般了解自己。

你總要接受起你是一個普通人的事實,放下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經歷一些痛苦和失去,甚至可能被人丟掉你應得的便當。我只希望這個時候,能像星爺一樣,還能帶著尊嚴、面無波瀾地回應。

「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還有一幕,星爺跟張柏芝一夜春宵之後,張柏芝早上悄悄離開,他追出來,問,可不可以不上班?

張柏芝說,不上班你養我啊?星爺低頭哂哂一笑,無話。

然後他又追出去,叫住她。張柏芝點了一根煙,在海邊的路上,側身問,又怎麼啦?

他說,我養你啊。

張柏芝抽著煙,海風拂過長發,熱淚盈眶,說,傻瓜,你先養好你自己再說吧。她在回去的計程車上,淚流滿面。

一個跑龍套的,愛上一個坐台小姐。他說,我養你啊。

他甚至付不起跟她睡一晚的錢,他甚至都沒有演過一個有台詞的角色,他自己排的話劇無人問津,甚至找個演員都困難重重,他沒有存款,便宜西裝幾套輪換。他說,我養你啊。

真是浪漫極了。

我們考慮愛情的時候,自私的要算算能得到的,再誠懇的也要算算能給予的,扯上物質、前途、命運、家庭、輿論,拉上長相、學歷、房子、貸款、車子,但,這裡沒有。

我一無所有,我只有一顆赤誠的、滾燙的心,你拿去吧。

我不是一個成功的人,可能沒辦法給你好的物質生活,但是我愛你。

我知道你是坐台小姐,那也沒關係,我還是愛你。

他並非像個中二少年一樣,不知道自己是誰,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已然狼藉的生活,還大無畏地去承擔另一個人的一生。

勇不勇敢?

最辛苦的,不是生活待你如螻蟻,而是你知道生活待你如螻蟻,還要從壓著你的鞋底縫隙里找出一點光亮來,還要去相信愛情,還要去追求你一生所要得到的東西。

這太難得了。

我曾祈願要做一個浪漫到死的熱血少年,就算鐵劍斷了,也不要忘記戰鬥,就算胸口破了,也不要停下心跳。

我一度以為,是我太天真了。

我要收起熱血,收起寶劍,傷口流血了要知道跪倒,不要像個中二英雄一樣明明疼得要死還死不認輸風度翩翩,要成熟,要逢場作戲,要撲街在魔王面前,說,偉大的魔王啊你贏了,這樣我才能得到他的寶物。

不,不是這樣的。

我也一度以為愛情,再如何浪漫,都要歸到嶙峋的現實上來,所以要考慮這、考慮那。你說許仙在西湖邊,遇見撐傘而過、素衣勝雪的白素貞,美不美麗?但最後水漫金山,人妖殊途,又慘不慘淡?

但,你什麼都想要,最後要到的卻不是愛。

又有什麼開心?

三年前聽陳奕迅,只記住「來年陌生的,是昨日最親的某某」,「最美麗長發未留在我手,我也開心飲過酒」,而現在也知道「往日共你追憶永遠是好,怎能預計似這般,難共你同諧共老」,「幸運兒並不多,若未當過就知我為何」。

歲月無非把書跟電影、曲跟歌詞,換了種形式到你的生活,你將通通經歷,也或許不能懂得。

人生海海,故事無數,又或者還是我弄得太複雜了。

這世間的尹天仇和柳飄飄們,終歸各自有各自的快樂。不管最後是否在一起,大浪淘沙,會留下來的,也就是那天早上,她穿著你的襯衫,看海的那一瞬。

就拿這一瞬,也足以典當我這平凡的一生。

完。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裡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迹呢?我何曾留著像遊絲樣的痕迹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記的是小學時學的這篇朱自清的《匆匆》,當時還是要求背誦的篇目。幾天前又讀到了這篇文章,真的是感覺和以前不一樣了。。。不知道過多少年後再讀到這篇文章的時候,自己又將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逝去的光陰。


不知道還有沒有記得初一語文的一篇課文,我也是後來才查到叫《落難的王子》,是周國平寫的。

有一個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聽不得悲慘的故事。每當左右向他稟告天災人禍的消息,他就流著淚嘆息到:「天哪,太可怕了!這事落到我頭上,我可受不了!」

可是,厄運終於落到了他的頭上,在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中他的父王被殺,母后受辱自盡,他自己也被敵人擄去當了奴隸,受盡非人的折磨。當他終於逃出虎口時他已經成了殘廢,從此流落異國他鄉,靠行乞度日。

我是在他行乞時遇到他的,見他相貌不凡,便向他打聽身世。聽他說罷,我早已淚流滿面,發出了他曾經有過的同樣的嘆息:

「天哪,太可怕了!這事落到我頭上我可受不了!」

誰知他正色道——

「先生,請別說這話。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於死,那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落難的王子撐著拐杖遠去了。有一天,厄運也落到了我的頭上,而我的耳邊也響起了那熟悉的嘆息:

「天哪,太可怕了……」

真正理解它,是在今年我奶奶過世後。一個教授了十幾年故事,現在才真正理解它的深意。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小時候過度依戀的,稍大了突然會想到,將來有一天如果失去了他們,那該怎麼辦,自己該如何生存;慢慢的等自己真正體會到了失去的時候才突然發現,沒有什麼能夠陪伴你一生,無論在此過程中失去了什麼,你要做的只是繼續走下去,僅此而已!


魯迅的書。雜文就不用說了,只說散文,中學背的好痛苦。可是現在回頭看《社戲》,《百草園》,裡面流露出的童真童趣,那麼樸實,可是又那麼能打動人。

電影的話印象比較深的是《燃情歲月》。大學老師給放時,覺得不知所云,而且覺得皮特好醜啊,大方臉。可是現在看一次哭一次,尤其是最後阿爾弗瑞為救父親開槍,父子三人抱在一起時。這就是親情啊!皮特太他媽性感了,當初自己眼瞎了啊。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難道不是概率論和高等數學嗎?

現在覺得超有用,把書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辛苦了我那些年在自習室的徹夜苦讀。

有興趣和有實踐機會的學習效率爆棚啊!!!!

換我打遊戲、談戀愛、旅遊的青春啊!!!!!!!!!!!!!!!!!


小馬過河。

媽媽親切地對小馬說:「孩子,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淺,你去試一試,就知道了。」


《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

小時候看的,就是單純的看武打動作、看李連杰有多牛逼。直到,多年以後,再次重溫這部電影,才知道徐克想要表達的內涵和政治隱喻。


2015年 2月16日第二次更新~~~~

20/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希臘神話接觸的很早,從一個個分散的小故事開始看,那個時候其實並不感興趣,覺得太過繁瑣和複雜.看了奧德賽後我才迷上希臘神話.希臘神話的神譜和人譜之間有著非常完整的體系,承載著燦爛的希臘神話.而荷馬的兩部史詩同時兼具著可讀性和文學性.尤其是&<奧德修紀&>,那不斷開始發生著又在過去已經存在的故事,對時間和文本敘述的界限模糊,令人著迷.(同時強烈推薦卡爾維諾《為什麼讀經典》里的書評,我就是先看書評才引發看的慾望)

21/聶魯達&&>,我看的是&<我喜歡你是寂靜的&>,你看的是&<我喜歡你沉默的時候&>.突然就想到了這首詩.初中的時候讀到了這首詩就莫名的喜歡上了,可只是懵懵懂懂說不出喜歡的理由.前幾天我們談到了這首詩,忽然一下子懂得了其中的意味.你不在我身邊聽不到我說話,可我知道你在那裡感覺得到你的氣息,這種微妙的想念有帶你酸楚卻是美好的,不願有任何事物破壞這恆定的的狀態,這就是愛. @徐子堅

22/庫布里克《2001太空漫》。影史上被致敬最多的電影.對,此片直譯是2001太空奧德賽,如果能看的出來來奧德賽的意味.大概是另一種境界了.

23/《教父12》。談到致敬,這個就不用說了吧。

24/大衛林奇《穆赫蘭道》《妖夜荒蹤》。第一次看完全是一頭霧水,後來藉助廣大豆瓣大神分析才略懂略懂。昨天二刷了妖夜荒蹤,突然覺得線索清楚故事也挺好懂的智商連自己都拜服了!!!其實大衛林奇無論再怎麼花俏,本質無非是夢境關照現實,往往不同的角色對應一個人的不同面,故事定義的是人的精神狀態而不具備情節銜接的作用。噢~推薦短片《兔子》

25/《洋蔥電影》。看完之後推薦給身邊所有人。如果看完只感覺到搞笑,那麼你應該去看第二遍。和《上帝保佑美國》是同樣性質的電影。

26/布拉德皮特《燃情歲月》。之所以把自己最喜愛的電影之一放在現在才說,實在是因為不知道怎樣表達對它的喜愛。如果說其他推薦的書和電影是每一遍都可以看出新的東西,那麼這部看過不下七八遍的電影,每一個鏡頭我幾乎都記得,每一句經典的台詞我都能念 的出,而帶給我的感覺也變為恆定的感動,不是日久彌新的新鮮感,而是彷彿蒙上一層灰的熟悉和眷戀。就像和老朋友說話,只是拉拉家常都覺得舒服。噢對,我是通過它喜歡上皮特的。(如果是真愛的話也應該看看閱後即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新分割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持續更新~)非常認真的回答。

1/史鐵生的《我與地壇》,被教科書肢解的典型代表。節選了前面一部分寫母子親情的部分,後面思想升華全部刪掉。很長一段時間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下都以為他只是一個身殘志堅的精神代表(作家版張海迪,羞愧……)。現在才開始讀懂他,最喜歡《務虛筆記》。

2/魯迅。以前對魯迅的印象是什麼??「俯首甘為孺子牛」啊!!現在看過文學史才知道這TM是文革時期將魯迅標榜為無產階級革命鬥士的解讀!!魯迅先生,自由的鬥士!對不起!

3/西遊記。小時候在姐姐家看過西遊記原著。後來看了電視劇,覺得打妖怪升裝備唐僧被捉好好玩啊。再看原著的時候,有種毀童年的即視感。天上的神佛和地上妖魔勾結赤裸裸的統治階級勾結寫照,神佛的等級制度何等森嚴,如來也是有醜惡的心思的。昨天看文學史提到《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孫悟空從大鬧天宮到被壓五行山,本意是譴責猴子野蠻心性終被收服,客觀上卻符合了明代張揚個性的潮流。心裡想說四大名著真不簡單。

4/電影《感官世界》。我看的時候是大一,也不知道大島渚,抱著看小電影的害羞緊張的心態偷偷看完了……全片並不露骨的活塞運動和不到三句的台詞,只覺得有種莫名的美感。前段時間看到微博電影大牛@謀殺電視機 的電影課堂,從藝術角度分析此片,才發現「哦……這構圖……這線條……這色彩……」以後可以理直氣壯以藝術片角度向人家正大光明推片兒了!!

5/尼采。以前認定他是瘋子,不為啥,魯迅說他是就是,哼,你是太陽?瘋了。現在,呃,至少知道了一個詞叫「超人」哲學,裝B親測有效。

6/郁達夫《故都的秋》,初中教科書上的。看完心裡說寫的好寫的美。然後興沖沖買了本作品集。打開看目錄,有一篇以「性」為點的雜文嚇我一跳,一看我就羞紅了臉。再看看沉淪,可恥的列入了黑名單。上大學後,知道了他留學日本經歷,私小說,自敘傳抒情小說,「零餘者」,知道了五四文學革命,再看看他那些性變態心理的暴露描寫,雖然不喜歡,但也能理解了。

7/莫泊桑《一生》。第一次看的時候也是初中……被過於暴露和噁心的性場面震驚了!!(我的性啟蒙教科書)大學時看了福樓拜《包法利夫人》,大受震撼。然後開始回憶,包法利夫人最初站在窗前少女懷春想入非非的自然主義描寫,在哪裡見過,之後終於在記憶里翻出來《一生》女主角從修道院回家後在窗前憧憬愛情時的場景。再一查證,莫泊桑是福樓拜的學生,這一小小的發現讓我欣喜,這也是文學的魅力吧。

8/《格林童話》看了電影《格林兄弟》後不敢相信它的黑暗於是搜了幾篇原版的格林童話,雖然沒有網上流傳的那麼誇張,但童年卻真的變黑了……

9/沈從文《邊城》,簡單但餘味深遠,在我看來每一次讀都有不一樣體會的作品。從開始對畫面美的享受對愛情失落的嘆息,到對城鄉文明碰撞內心世界的建構。後來看李健吾的批評,則是從翠翠為代表的「自然性」與爺爺、灘送天保等人的「人性」之間的矛盾出發的,受益匪淺。

10/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初一看的,結局傷感,但不理解怎麼會有人看完了會自殺。大學,聯繫垮掉的一派時代背景,開始有些懂了。後來看羅蘭巴特的《戀人絮語》,序言坦誠靈感來源於維特表白愛情的言行,從每一句話中都可以解構出深層次的含義。覺得,有再看一遍的必要了。

—————————繼續更新!!—————————

11/庫布里克《發條橙》。 第一次壓根沒有看完,沒聽過導演,一群小流氓作姦犯科簡直喪病!!第二次看到了結尾,深深的震撼好久都沒有說話,和看完《飛躍瘋人院》一樣的無力感和悲哀。(沒看過書,男盆友說書的翻譯不好。)

12/張愛玲《色戒》。書真的沒有電影那麼裸露。我在看了電影之後,又把小說看了遍,雖然電影用放大的誇張鏡頭把慾望和掙扎表現的很好,但少小說里細節的張力了。還有,我很喜歡湯唯。

13/張愛玲《傾城之戀》。初中時候生日收到的禮物。斷斷續續的看完了。那個時候對張愛玲並不了解。張愛玲在文學史上長期收到了忽略,被認為只是海派的延續,通俗和嚴肅文學的集合,甚至還看到有答案將她的小說劃入言情…簡直不能忍。夏志清是第一個肯定她價值的人。唯一將女性隱秘的感情寫的最透徹,讓人心動、心痛、心涼。

14/大仲馬《基督山伯爵》。以前記住的是鱷魚的眼淚,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現在看到的是毀掉人生的權力和慾望,以及拯救人生的等待與希望。

15/曹雪芹《紅樓夢》。看到問題第一反應的答案但遲遲不敢下筆。小時候姐姐家看的,青少版。後來看了書,看了電視劇。其實這麼多年,那些人和事都已經像是被雪覆蓋了沒了蹤跡成了一段不能說的隱秘的往事,說到紅樓,想到的只有那句話,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忍不住說一句,所有的[青少版][刪減版]都是對文學的宮刑!是赤裸裸的閹割版!)

16/小津《東京物語》。最初的印象就是日本電影那種平和如水的調調。後來看了山田洋次《東京家族》,我在想為什麼翻拍的感覺是暖色調而小津的色調如此陰冷。絕不只是黑白彩色之分。在回頭看東京物語的時候,我真的覺得後怕。人物永遠是對著鏡頭對著「你」說話,家庭的關係網看似緊密實際上是疏遠的,在親情之上感到更多的是疏離感和城鄉隔膜的無力感。翻拍和原作的側重不同正好可以用最後的畫面回答:一個自己剪指甲的老人家一個無憂的少女;一片漫無邊際沉靜無瀾的海。

17/《攻殼機動隊》硬軟科技結合的神作。其實我看這個的時間並不早,只是覺得完全消化掉實在困難。畫面構圖色彩想像劇情人設都堪稱完美。

18/阮玲玉《神女》。小時候看的是劇情,長大了看的是演技。小時候看的是一個女人的悲劇,長大了看的是一個時代的悲劇。

19/錢鍾書《圍城》。只看過一次。三層意味,確實是可以重複體會的作品。人生如「圍城」,從一個困境逃脫陷入另一個困境,這是西方存在主義指向終極人類生命困境的思考。

還會繼續更新~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