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死亡成為奇幻旅行,艾迪芬奇的尋夢環遊記

  我曾想要為《艾迪芬奇的記憶》寫下一篇評測,但在作品榮獲TGA最佳敘事遊戲之後,各類解析與評價早已屢見不鮮;我也想要為《尋夢環遊記》寫下一篇影評,但影片出色的口碑與票房也讓影評人的讚美之詞絡繹不絕。我似乎很難再為兩部作品各自給出與眾不同的見解,但幸運的是,同時作為一名玩家與觀眾,「電影與遊戲的美妙交織」讓我獲得了一份獨一無二的體驗。

  《艾迪芬奇的記憶》是一款發售於去年四月份的「老遊戲」,而《尋夢環遊記》則上映於十一月。它們原本互無關係,無論是風格還是類型都天差地別。直到我在通關了遊戲的第二天,走齣電影院,我開始感激這份難得的機緣巧合,讓我同時接納了兩個在各自領域中意義非凡的佳作。兩個故事,共同的主題——關於死亡和記憶。

生與死

  對於死亡,《艾迪芬奇的記憶》和《尋夢環遊記》給出了看似風格迥異,實則殊途同歸的答案:死亡是生命中不可避免,也不能或缺的一環;它既不偉大也不卑賤,只會毫無偏見地為每一個自命不凡的生命帶去安息與終極。

  為了讓我們擁有足夠的勇氣去對抗死亡的恐懼。遊戲中的「芬奇家族」為環繞世代的死亡詛咒賦予了一個個天馬行空的幻想故事。他們是飢不擇食的猛獸,是被加冕為王的勇者;他們是畫中世界的守門人,是無所畏懼的飛行家。我們也許永遠都無法得知這些異事怪談的真實面貌,但是當惹人遐想的奇幻元素與冷冰冰的死亡重疊在了一起。芬奇家族的故事便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深刻形式烙印在了我的記憶之中。彷彿是童話故事裡揮之不去的噩夢,又像是恐怖小說里神聖端莊的讚美詩。

  而《尋夢環遊記》剛好是做了同樣的事情。不同於大多數民族對於死亡的敬畏和避而遠之。墨西哥的亡靈節卻偏偏是要個需要「歡度」和「慶祝」的日子。所以,在這個關於死亡的盛大節日里,米蓋爾得以用觀光客的身份去往冥界進行一番妙趣橫生的冒險。生與死的區別對於這個天真而莽撞的音樂男孩兒來說彷彿只是換個地方唱歌。於是當米蓋爾第一次回到了生者的世界,他毫無顧忌地再次彈起了吉他;當家人想要為他重新祝福,他只是一走了之,在「生死未卜」的狀態下繼續追尋自己的音樂夢。

  動畫故事裡,死亡不再冷酷無情:樂隊成員會調侃埃克托的荒誕死因;無毛狗丹丹的意外死亡也反而讓它走上了狗生巔峰。熱情激昂的墨西哥民族音樂、色彩華麗的節日裝飾與富麗堂皇的亡者國度都將死亡的恐怖淡化削減。對於觀眾來說,「死亡」彷彿只是一個洋溢著奇幻色彩的特殊設定,我們既不擔心也不害怕,甚至會希望米蓋爾的冥界之旅永不完結。

老實說,這種亡者世界甚至讓人覺得死了根本不是什麼壞事……

  我想這正是《艾迪芬奇的記憶》和《尋夢環遊記》有意為整個故事所拋出的前提:我們並非是要嚴肅莊重地和你討論死亡。這只是一些故事,關於生命的消逝。我們想要讓你明白——依然擁抱著生命的你,已是如此得幸運。

大人與孩子的故事

  人們無法衡量死亡的程度,但對觀眾與玩家來說,我們總是希望故事的講述者能對那些善良、單純的生命施以寬容。

  在「芬奇家族」的故事中,青少年與兒童的死亡被賦予了更多的奇幻色彩:Gregory成為了一隻青蛙,在他心愛的玩具夥伴的迎接下,進入了海底世界;Lewis拋棄了自己現實之中的肉身,在遊戲世界裡名揚四海,立帝稱王。幻想元素並沒有推遲他們的匆匆離世,只是比起故事背後,那些讓人難以承受的悲痛,哪怕是「被萬聖節的怪物們所吞食」這樣的驚悚漫畫故事(Barbara的故事),也遠比英年早夭的真相更能使人寬慰。

鹹魚之王Lewis的故事大概是「死亡」與「童話」最震撼人心的一次結合

  而與此同時,另一些死亡卻是不加修飾的:相機鏡頭裡,在慶祝狩獵成功之時被獵物撞下山崖的Sam;厭倦了安全的日復一日,終於走出了房間,在鐵軌上迎來自由的Walter。他們的故事同樣曲折離奇,但敘事者只是如實地記錄下他們的事迹,並無杜撰。當他們在時間與閱歷的影響下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大人,他們彷彿便已失去了前往童話王國的資格。

  難道成人的死亡就不值得被同情么?當然不是,我想那只是意味著,芬奇家族的大人們已經足夠勇敢到可以承受這一切。與其說是死亡找上了他們,倒不如說是他們早已做好了準備,迎接死亡的來臨。

當Walter走出安全屋的瞬間,他已經準備好了同時擁抱死亡與自由

  相比之下,《尋夢環遊記》的故事似乎是少了幾分成人化的悲愴,在迪士尼一貫的合家歡風格中,米蓋爾的冥界之旅有驚無險,所有主要角色的結局也都皆大歡喜。但在電影歌舞昇平的喜劇氛圍背後,故事編劇仍未忽視死亡的真實面目。

  埃克托的離世讓他與自己深愛的女兒永世相隔。因為無人祭奠,他甚至不能在亡靈節返回人間與家人團聚。儘管動畫中的亡者之國似乎是個充滿了歡樂的幻想鄉,但試著想像一下埃克托第一次來到這裡之時的感受——由於難以啟齒的死因辜負了家族的期待,承受著族人的誤解與自責卻無處排解。在埃克托和米蓋爾相認之前,這份漫長的孤獨與無助或許未曾在動畫中悉數表達,可回想起埃克托焦急地想要米蓋爾將自己的照片帶回人間;回想起他在得知米蓋爾原本可以立刻返回現實世界之時憤怒的指責。那份對於死亡與遺忘的恐懼的確能夠令人感同身受。

玩世不恭的埃克托也許隱藏了更多的憂傷

  在故事的最後,埃克托曾一度放棄了重返人間的念頭,他不再執著於自己的照片,或是那個屢次將他拒之門外的節日,他只想讓米蓋爾繼續活下去。或許在他看來,對於COCO來說,比起這個失信的父親,米蓋爾才是真正不可或缺的親人。與其讓COCO繼續在悲傷中懷念自己,米蓋爾則能給她帶來更加真實的關懷與歡樂。於是,又一次,勇敢的大人在死亡面前無所畏懼,他們把更好的故事留給了孩子。

探尋記憶的苦旅

  我們在遊戲里見證了芬奇家族不盡相同的奇異人生,卻似乎有些忽視了遊戲真正的主角——艾迪芬奇的故事。在她未能掌控生活的時候,艾迪的母親替她選擇了逃避。而當她長大成人,到了可以獨當一面的年紀,她卻選擇回到一切不幸的源頭,揭示先輩們的往昔。家族的記憶是艾迪芬奇一生的牽繫,它們幫助艾迪坦然地接受詛咒,在每一個私人的故事裡給予艾迪希望與啟迪。更重要的是,這條血脈相連的紐帶讓艾迪不再孤單一人——在世代居住的老宅中,每一處家人所留下的痕迹,都已經義無反顧地同艾迪芬奇一起,分擔了死亡的重量。

母親眼中被詛咒的老宅卻是艾迪最後的歸宿

  遊戲並沒有為這場旅行提供明確的目的性。艾迪完成了家族記憶的探尋,並將這些故事交給了自己的孩子,而此行真正的意義與價值,只是留給玩家各抒己見。遊戲通關之後,同各大多數玩家、媒體一樣,我毫不猶豫地將《艾迪芬奇的記憶》列入了最佳敘事遊戲之列。但如果你問我,它究竟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這個故事到底意味著什麼。我想我大概會沉默許久,最終也很難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我只知道,那是一些憂傷的往事,但又暖意洋洋,不知從何處散發著希望。這聽起來像是一個既討巧又矯情的答案,因為它對我來說的確是個不小的困擾。

米蓋爾為家族找回了曾曾曾祖父的記憶,而艾迪則為自己和腹中的胎兒找回了整個家族的故事

  令我驚訝的是,這份困惑竟在《尋夢環遊記》中找到了答案——生命的終點不是死亡,而是被人遺忘。電影上映許久後的今天,你也許早已對這句影評耳熟能詳。但如果將這句話換作艾迪芬奇那憂傷而堅韌的嗓音所道出,你是否會對遊戲中的故事多些感觸呢?

  芬奇家族的故事被艾迪一一記錄,只要這些故事仍能為人所知,芬奇家族的生命便是得到了延續。我願意相信,即便他們沒有亡靈節可以慶祝,家族的每一個成員都一定通過某種不為人知的方式緊密相連。畢竟,這可是芬奇家族,對他們來說,「怪誕詭奇」都不過是家常便飯。

讀完了母親的日記,艾迪的兒子也一定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如此說來,米蓋爾的家族當然是更加幸運的,尤其對於米蓋爾本人來說,雖然探尋家族記憶的旅程同樣充滿了艱辛,但這次經歷讓他見證了整個民族的信仰成為現實,即便僅僅停留在客觀層面,他對生與死的態度也遠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加淡然。事實上,在電影結束之後,我是多麼得希望艾迪的兒子能夠來到《尋夢環遊記》的世界,或者僅僅是讓他與米蓋爾見個面。那樣,米蓋爾就可以親口告訴他:「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只要你記得自己的家人,他們便從未離開。」

懷念死者對米蓋爾來說不再僅僅是信仰和風俗

結語

  電腦屏幕前,電影劇場中,我兩次流下了淚水。一次是為了接納了死亡的母親,一次是為了反抗了死亡的男孩兒。在以往的藝術作品中,我們大多將死亡看作失敗與絕望的象徵。但是在《艾迪芬奇的記憶》和《尋夢環遊記》里,它卻因為記憶的堅守而不再那麼苛刻。因為死亡只是死亡;而記憶,則代表了希望、勇氣,與愛。

Edith: Remember Me

作者:HUSH13

傳送門:當死亡成為奇幻旅行 艾迪芬奇的尋夢環遊記 _ 遊民星空 GamerSky.com


推薦閱讀:

獨立遊戲觀察 - 2015三月
安卓上有什麼能用本地音樂的優質音樂遊戲嗎?
玩音游真的有一個上限嗎?
大家用幾個手指玩 LoveLive! 的?有什麼技巧?
如何自製一個音樂遊戲控制器?

TAG:游戏 | 独立游戏 | 寻梦环游记动画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