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分的《妖鈴鈴》,是對2017年中國電影的最後一次侮辱
作者|樂 水
編輯|李春暉
開畫前,導演、主演輪番「換位」,先後數次更名。首映禮,吳君如淚灑現場,聲稱「自己欠自己一張電影票」。足夠的一地雞毛,足夠的情懷泛濫。
開畫後,《妖鈴鈴》成為元旦檔新片最快破億的電影,但豆瓣4.9分卻是同期電影的最低分。然而,《妖鈴鈴》最讓人尷尬的,還不是口碑稀爛,而是其口碑稀爛還票房高漲。
截止到發稿時間,上映第三天的《妖鈴鈴》票房已突破2.2億,不僅超過《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二代妖精之今生有幸》、《解憂雜貨店》,還很可能超過《妖貓傳》的同期成績(上映3天2.42億)。
這種反市場規律、越罵越有票房的「爛片效應」,不是已經隨著觀眾審美的提高成為過去式了嗎?不是早該和《小時代》、《富春山居圖》一起被扔進中國影史的垃圾堆里嗎?這是回歸返照,還是噩夢重來?
還好。這次應該被口誅筆伐的不是咱們觀眾,而是操縱排片主導市場的大公司們。元旦檔新開畫四部影片豆瓣均分5.7分,4.9分的《妖鈴鈴》卻能讓口碑最高的《芳華》排片減半,綜合質量最高的《妖貓傳》直接被擠出了主流競爭行列。
2017年內地票房重回高速增長模式,思想深刻、內容過硬的佳片湧現。但春節檔里口碑稀爛的電影票房奇高,賀歲檔中裝瘋喜劇「欺壓」老炮兒。這是中國電影進步中的反覆,還是轉型中有人在「拖後腿」?
易名、掛名的背後
《妖鈴鈴》或許是賀歲檔最「戲精」的電影。而這「戲外戲」背後,正是國產娛樂圈和電影工業的諸多「潛規則」。
許多人記得《妖鈴鈴》改名,是因為吳君如認為片名可能會有一個好兆頭,希望自己100分。但其實,「走了一個妖,多了一個鈴」的正確翻譯應該是,走了被「和諧」,求多點票房。
畢竟,「妖妖鈴「的諧音,實在太容易被和諧。再加上故事講的又是拆遷鬧鬼,萬一電影火了,輿論方向可能並非片方所能控制。
這倒也沒什麼,票房人人皆愛,避雷人人皆懂。但其實,《妖妖鈴》也並非電影原名,早在上半年,由陳可辛、吳君如監製,曾國祥執導的《鈴姐大鬧萌貴坊》就宣布開機。
香港最成功的「北上」導演,香港最成功的女笑星,外加因為《七月與安生》一炮而紅的新生導演曾國祥,配置高、質量好。
但從開機到殺青,曾被官宣為導演的曾國祥到最後卻變成了「義務」幫忙。片名也由《鈴姐大鬧萌貴坊》更名為《妖妖鈴》。一時間,關於更名的疑問此消彼長。畢竟,這部電影更名的背後,是「掛名」的經典潛規則。
不少網友注意到,在很多公開場合,曾國祥曾表示,作為創作者找到自己想拍的故事才是最重要的,他更希望去拍攝自己想要表達的故事。從中似乎可以察覺到,曾國祥的出局是因為意見不合。在港片製作中,導演與片方意見不合導致出局是常有的事兒。
從片名風格來看,《鈴姐大鬧萌貴坊》比較貼近復古港片,《妖鈴鈴》更符合內地審美。雖然是一部電影,走的卻是兩個方向。前者,是老一輩電影人扶持年輕創作者的「口碑風」,後者是夫妻上陣的「商業質感」。無奈的是,後者可能更具商業噱頭,也更接近開心麻花的「野心」。
現在電影口碑稀爛,儘管陳可辛和吳君如不停「發糖」,吳君如不惜用「吳君如欠吳君如」的情懷梗為自己拉票,但還是不得不面對這慘烈現實。而此時的曾國祥,心中又是是何種滋味?是感嘆錯失了票房,還是慶幸保住了口碑?
笑到爽,為何只打一星
硬糖君不得不承認,這部電影足以令人發笑。不說別的,單單靠著吳君如、岳雲鵬、沈騰三個人,就足以起到令觀眾笑的效果。笑,是喜劇的基礎,也是喜劇的根本。不能讓人發笑,無疑是喜劇的揮刀自宮。
但奇怪的是,既然笑了,為何還打低分?
現在的觀眾,越來越難以取悅。笑可以,但不能是你硬咯吱我笑。儘管《妖鈴鈴》足夠讓人發笑,但笑料加工的卻很粗糙。例如聲畫「脫節」,可以明顯看出後期加工的痕迹。補錄聲音但沒錢補錄畫面,必然讓許多觀眾感覺「上當受騙」。而電影雖然走的「驚喜劇」路線,有致敬港片經典的意味,但取其糟粕,去其精華。學會了誇張做作,卻沒學會故事的縫合。
《妖鈴鈴》的確有港式驚悚喜劇的外殼,但是諸多的「不如意」讓電影缺乏支撐其野心的素質。看上去,只能是致敬不足,迎合有餘。
影片融合了鬼片、喜劇片、喪屍片、歌舞片等多種類型。龐雜體系下,卻難以有一個明確的中心和主線,這必然導致電影在觀感上的尷尬。而岳雲鵬、沈騰、papi醬都是「本色」出演,絲毫沒有意外。他們努力將觀眾逗樂,但觀眾扭頭就忘,忘了以後還不忘打個一星以表憤怒。
《妖鈴鈴》和《羞羞的鐵拳》不同之處,在於後者的純粹。純粹的讓你笑,又純粹的讓你感動。在讓觀眾張開大嘴的同時,又能灌入濃濃的雞湯。《妖鈴鈴》複雜,但複雜的又很粗糙,儘管也能讓人笑,但絕不能讓觀眾滿足,反而有被侮辱了智商之感。
或許,這也正是中國影迷走向理性的一個標誌。電影的監製陳可辛表示,這部電影最開始是開心麻花總經理劉洪濤主動找上陳可辛,而經歷了曾國祥,最後落到了吳君如手裡。
拉來了沈騰、配上了岳雲鵬、papi醬,再加上南北各派喜劇人,電影是標準的「圈錢快餐」。只是如今,這種快餐已經明顯「喂不飽」觀眾了。
市場是王道,哪來的「公平」
《妖鈴鈴》最初由開心麻花組盤並不意外。這兩年開心麻花在影市大火,連續三部電影都取得成功。但因為核心藝人和公司綁定鬆散,除了主推其話劇IP改編的電影外,投資和「站隊」其他電影,也是其必然選擇。
而開心麻花如今擁有的「金字招牌」,註定讓其作品領先在起跑線。今年暑期檔,開心麻花站隊《絕世高手》,國慶檔主推《羞羞的鐵拳》,賀歲檔聯合出品《妖鈴鈴》。
開心麻花去年營利下滑,讓其深感必須擴充業務線。但遺憾的是,其非主推電影均表現不佳。清一色的站隊港式喜劇,是因為港式喜劇擁有數量可觀的核心受眾。相比雷點滿滿的國產喜劇,港式喜劇確實看起來更保險。
但儘管港式喜劇保險,想要高票房卻異常困難。港式喜劇缺乏足夠的票房支撐點,其創意不足更暴露出脫離時代的硬傷和戰術上的明顯偷懶。
但因為賀歲檔一向有著「沒有喜劇,算什麼賀歲」的檔期意識,《妖鈴鈴》還是被廣泛看好。尤其是除了開心麻花,淘票票、橫店影業坐鎮聯合出品,金逸、橫店、淘票票、華夏聯合發行。這些強勢渠道,共同助力《妖鈴鈴》超出同期話題作品如《解憂雜貨鋪》、《二代妖精》和口碑作品《前任3》,拿下首日排片第一名。
在本就是「渠道為王」的熱門檔期,「排片之王」《妖鈴鈴》也就有了足夠資本。儘管電影口碑不佳,但憑藉其出色的資方,還是力保其單日票房前三。這或許就是中國電影某一層面的現狀,你當然有機會像《摔跤吧!爸爸》、《芳華》那樣以口碑逆襲,但更大概率是被《妖鈴鈴》這樣的高排片電影直接三振出局。
12月29日,賀歲檔口碑第一的《芳華》排片屈居第五;12月30日,上座率奇高的《妖貓傳》,在可憐的排片下已難有起色;12月31日,新片中上座墊底的《妖鈴鈴》,仍然保持著最高的排片佔比。大導如馮小剛、陳凱歌猶無還手之力,更何況別人。可怕的是,仍有人用賀歲笑一笑替爛片「遮風避雨」。
氣憤的不是《妖鈴鈴》兩天1.5億,氣憤的是好片被擠壓了空間,氣憤的是我們到了電影院只能聽從強勢院線和發行方的安排。氣憤的是這樣的故事只要成功一次,勢必大概率反覆重演。
推薦閱讀:
※鹿特丹|萌奇建築和高冷影節
※自由廣場:關於人類困境的影像實驗
※推薦一些與有名飛機相關的電影?
※為什麼電影《模仿遊戲》在中國票房慘敗?
※我還在「1988」里,出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