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我們解讀了 100 本海外好書,這是最精彩的 6 本 | 遠讀

文/遠讀的主創們 (本文原創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遠讀重洋」ID:「readabroad」轉載及合作請私信,謝謝合作。)

2017 年快結束了,在這一年裡遠讀的主創們一共解讀了接近 100 本書,這篇文章盤點了今年對各位主創影響最大的書。如果你是我們的讀者,那麼這份年終書單,你一定不能錯過。

接下來就看看主創們推薦的書吧!

孫思遠

《原則》

雷·達里奧

2017 年對我影響最大的書,毫無疑問是 9 月份出版的這本《原則》。

書的作者是橋水基金的創始人雷·達里奧。因為我之前曾在華爾街從事媒體工作,對達里奧和橋水基金都再熟悉不過了——橋水基金是全世界最大的對沖基金,達里奧被稱為「對沖基金教父」,媒體甚至管他叫「投資界的史蒂夫·喬布斯」。

這本書有接近 600 頁厚,總結了達里奧 40 年人生和工作的經驗;這些經驗以清單體的形式呈現,所以被稱為「原則」。全書大大小小的「原則」加起來有幾百條,其中許多都非常有啟發性,比如,達里奧對待錯誤的態度:痛苦+反思=進步;再比如,達里奧的決策工具「可信度加權決策法」,以及他在橋水內部推行的「優秀想法至上」和「極度透明和極度真實」的原則,等等。

不過,我從這本書中得到最大的收穫,並不是這一條條的具體原則,而是達里奧製造這些原則的過程——平常在工作生活中,我們會經歷很多事情,有的事情經歷完之後我們會得出一些經驗教訓,甚至有的時候就是靈光一現,產生了一些很好的想法。但人類大腦的默認設置是「短時記憶」——只要我們不是刻意重複去記憶某個東西,我們獲得的經驗也好,想到的好點子也好,很容易就忘掉了。

這本《原則》就是告訴我們:從人生和事業上獲得的經驗不要只停留在感性層面,一定要理性地進行記錄和總結;只有這樣,過往的經驗才能留存下來,變成自己的方法論和決策依據。自從讀了這本書,我也開始在遠讀重洋內部推行這個「原則」:日常工作中的體會和收穫,一定要事無巨細地記下來,慢慢總結凝練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原則。

劉派

《從癮君子到康復者》

拉塞爾·布蘭德

我最喜歡的作家奧斯卡·王爾德有一句名言:「除了誘惑,我什麼都能抵禦。」

和王爾德一樣,我也是個被種種誘惑困擾的人,每天都要和購物、遊戲、熬夜、刷劇、暴食等等「癮」搏鬥。直到我看完了全球著名喜劇演員拉塞爾·布蘭德寫的這本《從癮君子到康復者》。

書里說,我們為什麼會做一件事上癮到根本停不下來?因為在我們潛意識裡,每種癮都代表了一種「安慰性的承諾」。

舉個例子,今年雙十一流行一張海報,搶眼的文案是「既然喜歡的人不一定能得到,那麼喜歡的東西一定要買」。 這背後的邏輯是:得不到自己喜歡的人,但購物給了我們一種安慰性的承諾——買到了東西,那也不算虧嘛!只要能「買」,那什麼問題都解決了,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這就延伸到更複雜的問題:我們的很多癮,其實是被當前的消費主義社會給生生造出來的。不想玩遊戲?不好意思,王者榮耀尚在巔峰,絕地求生的手游就蜂擁而至。不想躺屍刷劇?《小美好》、《舊時光》、《 獵場》、《演員的誕生》,一部接一部,讓你無法遠離影像的幻夢。

而這背後的原因是,我們沒能看透消費社會的陷阱,叫做「我放縱,所以我快樂」。換句話說,我們抽煙喝酒、暴飲暴食、看劇購物,都是在滿足個人的慾望,背後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行動準則。這項準則的潛台詞是「我的快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

也就是說,「以自我為中心」,才是「上癮」那最深層的本質。 如果想要告別上癮,也就是要打破「以自我為中心」的處世原則。只有一個人不把滿足個人慾望作為生活的第一要義,而有更崇高、更長遠、更有價值的追求時,他才不會被世俗的誘惑所困擾。

我絕不是想做個清教徒,只是,能擁有拒絕誘惑的能力,真的蠻好的。

2017 年,我在遠讀重洋一共解讀了 9 本原版書,這是我最受用的一本。

吳紅飛

《遍嘗人生》

埃米莉·瓦尼克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的人生該是怎樣的?

11 年來北京,開始自己的語言專業學習,但不湊巧的是我太喜歡數學了,於是大學期間,我一直在學習數學,之後就去學了經濟,做過同傳,跑過投行,後來嘗試加入創業團隊… 一直在路上,一直覺得不夠「專一」,直到我讀了埃米莉的這本《遍嘗人生》(點擊可讀),我才明白黃曉明在人頭馬廣告里說的那句話:「人的一生,也能活出不止一生。」我們的人生應該由自己來定義,而不是被時代所裹挾。

這本書里我讀到最感動的是一個叫蘭伯特的老醫生的故事,他從醫 47 年,但至今還在利用業餘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不僅在一個樂團擔任吉他手,還在堅持文學創作,經常寫小說寫詩歌;他還擅長木雕,精通毛筆畫、拼貼畫等等。

作者問他:「您都七十幾,還能那麼堅持啊。」

他反問說:「我們的一生終究為自己而活,為什麼不可以更精彩一點呢?」

而從實用主義角度來說,各個領域真正有成就的人,大多也是多項潛能者。投資大師查理·芒格也是不斷在多種學習中轉換,本科學的數學,後來喜歡物理,之後參軍去了,再後來攻讀熱力學、氣象學,最後跑去哈佛商學院學法律,他的第一份職業正是律師。他說,只有學習不同學科的知識,才能鍛鍊出更有創新能力的大腦,這就是著名的「多元思維模型」。

總之,這是本人生的「啟示之書」、「方法之書」,也是 2017 年我認為最值得你去品讀的一本書。我也曾捫心自問,這樣會不會太浮躁,不懂得博觀約取,厚積薄發?如此沒有將任何領域立為一生的追求,是否沒有自己的世界?但是真的,有時候,你會過於敏感、熱愛這個世界,每發現一個感興趣的領域都相見恨晚,激動不已。

王思涵

《洞察力》

艾米·赫爾曼

今年解讀過的書中,對我影響最大的書是艾米·赫爾曼的《洞察力》(點擊可讀)。

這本書的核心是幫助人們通過觀察藝術品,來提升自己的洞察力。通過她的洞察力訓練,我們可以得到三個技能:看到別人所看不到的東西;發現本應存在卻缺失的;看到真正重要的東西。

我們平時在觀察和分析事物的時候(不只是表面的事物,也包括深層次的思考),無時無刻不在被我們的主觀認知所誤導著。而這種主觀的認知不僅阻擋了我們看到客觀的事情真相,還往往會領我們進入思想誤區,最終導致錯誤的判斷。

雖然偏見這個主題一點都不新穎,是大家都知道存在的東西,然而很少有好的作品能夠告訴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甩掉偏見,不戴有色眼鏡看世界。通過《洞察力》這本書,我們發現客觀的認知可以通過訓練而增強。而這本書最神奇的地方,就是作者通過讓學員觀察和分析藝術作品,從而訓練自己的客觀分析能力和敏銳的洞察力。

觀察藝術品的方法最有說服力的地方就是作者的培訓成果,她指導過 FBI、CIA、紐約警視廳、倫敦警視廳等政府機構,成功幫助各國的警力擁有更加敏銳的破案能力。

我們的生活質量也會因洞察力的提升而提高。很多事情不用深問就能洞曉,降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成本,增強個人的客觀信息收集能力。 這是不是很神奇?讓我們一起翻開這本書,來一探究竟吧!

靳薪

《佛教即真實》

羅伯特·萊特

如果有人問你,你人生中做過最值當的投資是什麼,你會說什麼? 去讀了某名校的 MBA?投資一支股票賺的盆缽滿貫? 但是《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卻說,到現在,我人生中做過最值的投資是參加了一個為期十天的冥想訓練。這次冥想,我通過觀察自己的感受,了解了更多有關於我自身和人類的事情:

「如果沒有這次冥想練習教會我的專註和清凈,我不可能寫出《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 那麼,冥想真的有那麼大的力量嗎? 我可以肯定的回答說:是的。

今年 9 月份我讀了《佛教即真實》這本書,我覺得可以稱這本書是影響我一生的一本著作,它帶我走進了冥想的世界。 這本書的作者像尤瓦爾·赫拉利一樣,也進行了冥想課程的訓練,並且在書里描寫了自己作為一個初學者的全過程。他說,冥想可以幫助他身心得到徹底的釋放和解脫。

這不禁引起了我的好奇,為什麼那麼多成就非凡的人,像喬布斯、雷·達里奧、赫拉利、科比等等,他們都進行冥想練習,並且對冥想讚不絕口呢?

那段時間,我正好也處於焦慮的狀態,每天晚上經常失眠。抱著一個想試試的心態,我開始了冥想練習。沒想到,練習冥想的第一個晚上就有了效果,我不僅能很快入睡,而且第二天早晨醒來之後也神清氣爽。但是,我從冥想中獲得最大的收穫,不僅僅是它改善了我的睡眠質量和焦慮感,而是它真正能讓我的大腦靜下來,思緒不再亂跑,讓我獲得深度的寧靜。這種安寧的感覺就像你的身體逐漸下沉,沉入了海底,你聽不到任何外界嘈雜的聲音,觀察到的只有自己。

之前我誤以為冥想是一種形而上的東西,離我們很遠,但練習了之後才發現冥想其實只是一種活在當下的練習,一種能夠幫助你快速地掌控專註力、自制力、創造力的方式。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總是無法用言語去表達,相信你嘗試過之後,也會明白大腦靜下來的感覺有多美妙。

吳顯昆

《生命 3.0》

麥克斯·泰格馬克

2017 年在遠讀重洋我一共讀了 21 本原版書,寫了 21 篇文章。在這些書里對我啟發最大的,是 MIT 教授麥克斯·泰格馬克(Max Tegmark)所著的《生命 3.0》。

我大概花了 300 多個小時在這本書的閱讀和解讀上。 這本書是說人工智慧的。但是它的角度更為宏大,把生物的演化和人工智慧的發展統一到一起,創造了一個更為優美、更具一致性、更本質的理論。

就像清政府需要等洋人把炮打進城之後才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哪裡有問題,人工智慧,或者未來的超級人工智慧的出現,才能讓人類產生真正深入的反思。

這種反思必然是苦痛的,它會讓你感受到人類的渺小和愚蠢。而這種缺陷是刻在基因里的,人的一切需求本質上都來源於吃飯(生存)和做愛(繁衍),也深深被困在了這座監獄裡。

當認識到自己的愚蠢之後,我才重新審視了生活中那些「理所當然」的事情,發現過去的思維世界裡充滿了偏見和誤解。對宗教、對消費主義、對工業社會、對愛,都有了重新的理解。

人吶,就是自己不知道。不過換個角度來想,作為一種有重大缺陷的生物,被淘汰或者被統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而被高階的文明代替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這本書可以配合赫胥黎的《知覺之門》來看。《知覺之門》可能迅速讓你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理所當然的事情並不是那麼的理所當然。有了閱讀《知覺之門》的基礎後,再閱讀《生命 3.0》也許更能接受自己作為人類的愚蠢,從而產生更痛徹心扉的自省,產生對未來更深入的思考。

畢竟一個人的成功啊,不僅要看個人的努力,還要結合歷史的進程。

「遠讀君的話」

以上就是遠讀主創們推薦的年終書單,想看更多書籍的解讀文章,可以點擊「閱讀原文」。謝謝親愛的你對我們的支持和信任,希望 2018 年遠讀君能認識更多有趣的年輕人,讀更多前沿的海外好書。

親愛的,2017 年你讀過對你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什麼呢?快給遠讀君留言吧,每條必回!

推薦閱讀:

大家看英文原版書頭疼嗎?
哪裡有大量免費、但很多人沒發現的英文原版書?
《玻璃城堡》開篇第一句是什麼意思?
如何寫一手漂亮的英文字?
有哪些關於夢想的英文句子或段落?

TAG:荐书 | 英文原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