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可能是碗「毒雞湯」
幾個月前,我去參加一個行業的交流會。會上有位知識管理負責人分享了他們公司的運營經驗。他說:「我們公司這塊業務剛剛起步,還沒有多少人了解。我們在前段時間做了一系列的活動來對用戶進行激勵。」「激勵機制,是運營中的重中之重。只有通過大量的激勵,才能促使用戶...」「我們計劃通過一年左右高頻次的激勵活動,來培養大家的使用習慣...」之後又詳細講了他們做的幾場活動和相應的效果。比如:文檔上傳大賽、解決問題大賽等。套路都是:
1.先設置一些高價的獎品;2.然後通過海報、易拉寶、群發郵件進行宣傳,著重描述獎品價值之高;3.讓大家參加,再做個排名或投票,把中獎人選出來;
4.發一些宣傳總結,讓獲獎用戶寫個感言,再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宣傳。你別說,看他分享的活動效果,每次一辦活動,活躍度能上漲十幾倍,活動能影響到80%的公司員工。很多人都很羨慕他們預算之充足,活動之豐富。但就我們這些年的經驗,這樣做運營,鮮有能成的。通常的結局都是活動效果一次比一次差,做活動的時候數據還可以,一結束之後,數據就開始暴跌,一周過後,反而比沒做活動之前數據還差。果不其然,後來我再見到他的時候,他就再不談那套激勵機制了。
大多數企業做運營時,經常會把獎懲機制放到首位來考慮。而懲罰所帶來的副作用早已為大眾所知,因此企業越來越多的偏向使用獎勵來引導員工的行為。但你總能發現很多例子,企業花了很多錢,做了激勵,效果反而不如不做。究竟是為何?
要理解原因,就得明白3個問題:
1.激勵的本質
無論是獎勵還是懲罰,其本質是控制。與巴普洛夫條件發射實驗中聽到鈴聲會流口水的狗一樣,都是通過一些刺激(肉),來使被控制對象形成刺激、行動(聽鈴聲、流口水的迴路,以此達到控制別人行為的目的。但獎勵比懲罰更微妙的地方在於,獎勵來控制,是一層帶著糖衣的炮彈,與塗上毒藥的炮彈相比,更不容易招致別人的反感,也就更具有隱蔽性。
有些人會問,那企業給員工發工資,也是一種控制。就算是控制也可以做到雙贏。那激勵為什麼會有害呢?
2.激勵的危害
激勵最大的危害在於容易使人混淆原有的動機。你可能聽過這個故事:
有位老人家門口有一片公共草地,老人非常享受安靜的在草地上享受陽光。可是某一天開始,一群小孩開始來草地上玩,非常吵鬧。老人心裡很想把這群小孩趕走,但是這草地畢竟是公共設施。老人知道,越是趕這些孩子走,他們會來玩的更開心。怎麼辦呢?老人想了一個辦法。他對這些小孩子說「小朋友們,你們明天繼續來玩吧,只要你們來,我就給你們一人1美元!」這群小孩子喜出望外,於是第二天又來了。這樣幾天之後,老人說 「孩子們,我不能再給你們1美元了。我只能給你們每人0.5美元了。」孩子們有些不悅,但是也接受了。又過了幾天,老人說「從明天開始,我只能給你們每人5美分了。」孩子們說「5美分太少了,以後我們再也不來了!」
這個老人的手段,就是用激勵,成功的把小孩們原本的動機「喜愛」混淆成了「金錢」,讓小孩們原有的動機失去了,然後再把金錢拿去,也就沒有任何動機了。
大家在運營中,本來期望通過激勵,讓大家更有動力。但結果往往是把大家原本就有的動力替換成了激勵。自然而然,當激勵沒有的時候,大家連原有的動力也不存在了。激勵就像是一碗毒雞湯,將它摻在正常的雞湯中,立刻就會將原來的營養品,變成了毒藥。
有句話叫對於工作最好的獎勵,就是工作本身。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從工作中獲取到足夠的意義感和滿足感。因此額外的激勵就變得不可或缺。如何才能即利用激勵,但又不被其所毒到呢?
3.激勵的正確打開方式
正確的激勵方式,就是在激勵的同時,要通過一些手段,避免原有動機的混淆。
具體來說有三點:
1)事先不做任何許諾,事後給予驚喜式的激勵:
有位管理學家,對KPI所帶來的問題,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找了一家將要對員工實施全勤獎勵的公司。這家公司本來上下班是不需要打卡的。這位專家採用人工的方式,記錄了全公司一個月的上下班時間。而後,在公司宣布了每天必須打卡的規定,並設置了全勤獎之後,又對員工的上下班時間進行了記錄。分析結果發現,有了全勤獎以後,遲到的現象確實有了相應的減少。但原本到的比較早的員工,在設置了全勤獎之後,反而到公司的時間晚了很多,很多都是踩點來公司的。
每個人選擇工作,固然有待遇方面的考慮,但都或多或少的會有自己的喜好。因此工作本身對於大家來說,並不完全是為了薪水。但如果在事前強調、許諾,定目標與計劃。很容易讓人把原來的動機淡忘掉,只記得激勵。但如果事先不做任何許諾,但事後給予驚喜式的獎勵,別人會認為這獎勵是額外的,因為他在完成任務時,並不知道會有獎勵的存在,因此事後的激勵並不會變成完成任務的動機,而只會增加其對組織的認同。
2)將零碎的任務進行積累,由員工自己選擇需要激勵的時間和內容:
我們有個客戶,內部在用積分制的方式來進行管理。他們將零碎的任務都進行了積分制的管理,如:每天按時考勤1積分,項目中安排的任務,視任務難度及工作量,由項目經理設置相應的積分,完成任務後會自動獲得等。公司內部有個線上的積分商城,上面有很多禮品,員工可以在任何時候進行兌換。
這種積分管理的方式,就是將激勵細化到每個零碎的任務中,再將完成任務與獲得獎勵在時間上獨立出來。由於每個任務的激勵足夠小,而且激勵是由批量的行為產生的,與具體某個任務沒有任何關係。另外又是有員工自己選擇的方式進行的,因此可以很好的保護員工原有的動機。
3)僅針對本來無動機的員工做激勵:
前幾天我去電信營業廳辦理業務,看到現在有好多非常划算的套餐,但都僅限新用戶辦理。當時還很多人抱怨,老用戶享受的待遇反而不如新來的用戶,什麼道理?但這樣的事無獨有偶,餓了么、滴滴打車、京東等,對於新用戶的補貼投入都相當之大,很多都乾脆只給新用戶提供補貼。
我親戚家有兩個女兒,大女兒本來對鋼琴很喜歡,每周都去上課,後來小女兒也上小學了,就跟姐姐一起去學鋼琴。但小女兒對鋼琴不是很感興趣,因此我這親戚就答應每次上課完就給她們買冰激凌或是小零食。誰知過了一年,本來喜歡鋼琴的大女兒對鋼琴越來越厭倦,本來是沖著冰激凌去的小女兒反而喜歡上了鋼琴。
激勵的目的是通過刺激來控制別人的行為。而非為了激勵而激勵。因此,為了避開混淆動機的缺陷,最好的辦法就是只激勵原本無動機的人。針對原本無動機的人進行激勵,無非是兩種結果,一種是通過多次行為誘導,讓人逐漸產生動機,比如說通過激勵,有時會讓不喜歡做分享的員工愛上分享。這固然是最好的結果,但就算達不到這樣的結果,也無非是與之前一樣,並不會有任何損失。
總結
激勵的本質是通過物質、精神的刺激,以達到控制別人行為的目的。而激勵最大的危害在於極容易混淆被激勵對象原本的動機。而要想消除這種危害,可以採用三種方式進行規避:
1)事先不做任何許諾,事後給予驚喜式的激勵;
2)將零碎的任務進行積累,由員工自己選擇需要激勵的時間和內容;3)僅針對本來無動機的員工做激勵;推薦閱讀:
※你是如何管理Kindle上的書摘的?
※知識結構應該怎樣組織更為合理?
※國內外有沒有比較好的開源的類 Quora / 知乎 建站源碼?
※如何提升自己對信息的分析能力?
※Evernote、Clipix還有Pinterest這幾個書籤軟體有哪些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