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戰爭片(如《拆彈部隊》《孤獨的生還者》等) 是否真的反思了戰爭?
樓主你的觀影量還差得遠,要多看少說,尤其是看70年代到80年代好萊塢的電影,順便了解一下70-80年美國社會環境,拯救大兵瑞恩同年還有一部電影叫做細紅線建議去看一下,關於越戰的電影也不少。
孤獨的生還者沒看過,拆彈部隊還是看過的。主角已經徹底淪為一個戰爭的機器,沉迷於他的拆彈遊戲不能自拔,這也算是戰爭帶來的惡果。影片還有個小細節,前段部分有個拆彈專家(沒記錯的話好像是蓋皮爾斯飾演)從出廠到最後沒幾分鐘就掛了,狠狠地打了一把醬油,突出一個戰爭無英雄,在戰爭面前仁和生命都顯得微不足道。
大致是這樣的,你可以看看豆瓣影評。
我覺得主要是因為美帝那些有游擊隊本領(徒手撕鬼子、800里開外狙擊…)的人都去參加正義同盟或者復仇者聯盟了,他們不管戰爭的事兒。
不問是不是就問為什麼的,都是耍流氓
LZ你看的美國戰爭片太少了。你至少看過《細細的紅線》、《現代啟示錄》以後再下結論不遲吧。估計是彰顯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以體現他們發動戰爭的「正義性",表現美國的所謂救世主的形象,安撫美國國內的反戰情緒。有點像當年的海灣戰爭,一部營救…的電影讓所有美國反戰人士都啞巴了,美國反思戰爭,有嗎?
影片的結局無疑有點「大跌眼鏡」的味道,從伊拉克回到家中的男主詹姆斯在超市面對幾百種麥片以及幫妻子準備晚飯的生活中無所適從。於是這位把戰場的經歷講給毫無興趣的妻子聽,又對著還是嬰兒的兒子說著「越長大喜歡的東西越少,而我喜歡的只剩下一樣東西」的拆彈英雄穿著重達百磅的防護衣重回戰場,開始了新的365天。至於如此選擇的原因,其實影片開頭的字幕就已經給出了答案,「在戰鬥中狂飆突擊往往能上癮,強烈而且致命,因為戰爭就像毒品。」
你會發現,雖然男主對妻子解釋他想要回到伊拉克的原因時試圖給出一個能夠接受的意義,但是那其實並非為了拯救或者和平,而是中毒頗深的後遺症。如果沒有隊友對其不顧安危的抱怨,沒有搞錯了屍體炸彈的小男孩,以及沒有最後回到和平生活的迷茫,男主角確實是一個勇敢無畏且的拆彈專家。但一路看下來你又會發現男主其實也是在戰爭迫害下,扭曲得最嚴重的那個,因為他在面對炸彈時的無畏不是因為努力去保護和平,而是用這種方式才能感覺自己生存的價值。
詹姆斯的兩位隊友,一位曾經想用誤爆除掉他以防自己被連累丟掉性命,另一位則一直處在對死亡的恐懼中,最後大腿斷成幾段而終於能離開戰場才得以嘗到心情的才放鬆,其實都可以看做是戰爭的犧牲品。而男主求刺激拒絕拆彈機器人的幫助,反對引爆脫下防護衣,甚至不惜拿隊友的生命一起冒險的行為,以及一臉滿足地回到戰場走向炸彈的不怕死表情,就真的如一個癮君子吸食毒品後一樣興奮。不能保證他在以後的任務中依舊能繼續死裡逃生,但死亡對於家庭不幸福又很難融入伊拉克當地文化的他來講其實根本無所謂。
就像吸食毒品的人一樣,即便在清醒的時候會清楚明白的知道自己即將要完蛋了,但當毒癮上來的時候還是會沒有辦法控制住自己,而上癮最可怕之處就是閾值會不斷提升。所以這樣看來,影片又一波戰士衝上戰場的結局並非是美國為戰爭洗脫罪名的表現,反而是隱喻的表達了「反戰」的思想。
好好看看喬治亞5日戰爭.
我比較喜歡看拯救大兵瑞恩。拆彈部隊是耍帥的。就記得裡面男主拆個炸彈好小心,然後發現還有引線。一下拖出來5,6個炸彈!我擦拆一個就好了其他全可以複製粘貼的嗎?孤獨生還者我表示沒咋看懂。
與其說反思戰爭,不如說他們在反思自己。
多年前看過拆彈部隊,個人感覺與反戰一點不搭邊,倒是號召美國年輕人擔當責任,積極地投身反恐戰爭,至於反恐戰爭是好戰的表現還是反戰,還是以戰止戰?如果你說反恐戰爭的目的是反戰的,那麼拆彈部隊就是反戰的,如果說反恐戰爭本來就是一場戰爭,那麼這個電影是鼓勵這種戰爭的發生的
不知道有人是否看過《戰爭之王》,我個人感受這部電影拍得不錯,很讓人值得深思的問題。角度是從一個走私軍火商來拍攝,裡面包括了軍閥的亂戰、政治的腐敗和軍火商內心的掙扎。我不知道這部電影是否反思,但這部電影里的確帶給了許多社會性和一些人性的問題留給觀眾,讓觀眾去思考
所有軍方大力支持的戰爭片,都要能表現軍人的愛國主義和大無畏精神,不是為了反戰,而是為了徵兵。
兩部沒有什麼可比性的電影。。。
題主,你這種問題已經預設立場自問自答了吧。我想知道你這樣的提問意義在哪?求反駁么?實在看不下去,知乎這種問題越來越多,答案劃線站隊噴嘴炮…求摺疊
看看兄弟連,有思考,反戰
看過《拆彈部隊》。不能完全否定美國戰爭片中對戰爭的反省和警示,但是個人認為電影中主要是表現美國所宣揚的英雄主義和強權。電影中更多表現了戰爭的情形,我想主要是想為美國一直主張的海外政策造勢,同時也是提升觀影體驗,
你們看清楚問題了沒有,很明顯,都已經被美式作品洗腦,我是問,這樣詆毀游擊隊,包括你們也是,那麼,美國有天被中國或俄羅斯打入了本土,難道他們的國民全做順民?不遊行?不鬧事?不玩打游擊?美帝從自身角度說了他們對游擊隊的無奈,但又為何從來不從根源去想自己的原因,如果,他們的軍隊不堂而皇之的開入人家的領土,又剿滅和招安了人家的正規軍,又何來這些游擊隊?游擊隊不是命嗎?他們完全可以跟其他順民一樣麻木,但是他們沒有,他們將生命給了信仰和國家,換來的是嘲笑?
在我看來《拆彈部隊》就是一部徹頭徹尾的世界警察宣傳片,沒看出來有多反戰,雖然在人物內心刻畫上非常好,但是整天感覺比它的前輩《黑鷹墜落》差遠了。《拆彈部隊》獲獎沒幾個月就爆出了大量美軍各種醜聞,不得不說有時候奧斯卡也挺擅長用臉去撞別人的手的。
還有看電影還是要有自己的主見,別信影評,都是Ctrl+C和Ctrl+V。為什麼要反思戰爭,或者說反思戰爭有何意義軍事戰爭是人們互相爭鬥的手段,形式,結果。人們能夠停止互相爭鬥嗎?在我看來爭鬥會伴隨著人類從生到死。戰爭這個行為本身不需要反思,我認為戰敗方,在戰爭中受到更大傷害的一方才需要反思。
有個仁兄說的不錯。為什麼要反思戰爭,反思戰爭有什麼用。目前來說地球是和平的。但是國家與國家利益不可調和的那天,還是要爆發戰爭的。
反思戰爭?不知道樓主看沒看越戰反思片。題主提到的兩個片子不知道樓主注意了沒有。人家可從來探求為什麼會有那場戰爭。人家反思的是「我們為什麼會輸」,「我們打這個戰爭值不值」以及「我們讓自己的小夥子們被戰爭扭曲應不應該」。
美國意識形態輸出載體 製片人盈利產品 所謂反思 也當他有吧
都偏到太平洋去了,樓主,《拆彈部隊》那片子BUG太多,看起來彆扭死了,竟然能得到奧斯卡最佳,說它反思戰爭,我不認同,就是一個拆彈專家在伊拉克的經歷,反戰主題不夠突出。《孤獨的生還者》確實真的反思戰爭反對戰爭,一個小分隊處於人性釋放了平民俘虜,結果這些人回去帶來了大部隊消滅他們,故事本身就很值得思考,如果他們殘忍就不會有自己戰友的犧牲,但是戰爭中沒有仁慈,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難道這還不夠反戰嗎。不過美國的反戰題材電影的話樓主還是要多看反越戰和二戰的,比如《現代啟示錄》《細細的紅線》《野戰排》《拯救大兵瑞恩》《硫磺島的來信》《父輩的旗幟》《聽風者》
確實反思了。但是實際上,像拆彈部隊這樣的電影,還有一個特別的作用--有利徵兵。
提問的人沒看過《赤色黎明》嗎?
外敵入侵時候,美國也會有游擊隊的。當然了,人家是可以有不同價值觀共存的,不像我們這裡,最好每個人用同一個腦袋思考。看上面的爭論可見一斑。p.s.個人覺得好萊塢的電影對於戰爭的反思已經做得很不錯了,跟我們這裡比起來強了不知道多少;另外,打仗是肉食者的事情,對於普通老百姓,誰來不是納稅呢?三元里人民抗英是因為英國人挖墳尋寶。。。如果沒有損壞自己的利益,誰會去出頭?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俄羅斯根據車臣戰爭而拍攝的電影《煉獄》?
※電影《虎虎虎》(偷襲珍珠港)當年票房慘敗的原因是什麼?
※中國戰爭片場面拍的最好的是否是<集結號>?
※如何評價電影《國王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