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軍隊當初在埃及是被多少軍隊打敗的?

長期以來,在英文世界和中文世界流傳著關於所謂十二萬埃及軍在艾因賈魯擊敗蒙古軍的說法,並因此對馬木留克和蒙古人的戰鬥力產生了較為奇怪的印象,下面分析一下這種說法的產生與流傳。(這一說法遠非中文世界所獨佔,前些天閱讀英國Pen Sword出版社的Warfare in the Medieval World一書,這才發現原來即使歐美專家,也有人因為過於依靠英文材料而犯下同樣問題)

事實上,在阿拉伯和波斯史籍中,怯的不花所部兵力記載爭議較小,認為在一萬到二萬之間,而目前所見的唯一關於此戰埃及方人數的記載來自伊爾汗國方的史書瓦薩甫史(Wassaf)(Reuven Amitai-Preiss所見馬木留克方史料中無此記載),但這個數字是多少呢,一萬二千而已。當然,秉著孤證不立的原則,這個數字使用自然需要小心,但考慮阿尤布王朝末年和馬木留克王朝初年的狀況,這個數字還是有一定根據的。

那麼,這個十二萬的天文數字又是從何而來呢

首先從波斯史籍瓦薩甫史中引用該數字的近代西洋學者是瑞典人多桑(D"Ohsson),其所著蒙古史(Histoire des Mongols)一書述此為「忽禿思俟諸將發效忠之誓後,即自山堡出發。其軍約一萬二千人,除埃及本國軍隊外,別有自西利亞來投之阿剌壁人與突厥蠻人。」(多桑蒙古史36年商務版下冊118頁),至此並無問題

然而,1876-1888年間英人霍渥斯(Henry Hoyle Howorth)爵士所撰History of the Mongols一書中,卻將此數多抄一個零,誤認為十二萬(第三卷第167頁),而霍渥斯此書影響頗廣,至此謬種流傳,不可收拾

附註:我國圖書中所記中東史籍,多從歐美翻譯而來,其間歐美人與漢譯者錯謬均為不少,因而需要對待記述小心謹慎,僅以數字為例,誤譯擴張十倍便非此一例

主要來源:耶路撒冷大學Reuven Amitai-Preiss的Mongols and Mamluks一書

這個資料來源不明,我看了這個就是想來知乎問問。看看有沒有人對這個比較了解,多謝了。


被邀請了,先謝邀——雖然邀請來的是個一知半解的外行XD。

研究古代的數據是一個非常有趣也非常腦仁疼的事情,需要專業人士進行大量的考證。一般來說,在進行人數統計是最容易出現的偏差就是一方統計「戰兵」(職業軍人),而另一方統計全部參與人數(包括後勤、民夫、武裝和訓練程度都很低的壯丁,在近代軍隊誕生之前,這些人基本無法形成戰鬥力)。最好的例子,大概就是陳慶之7000精銳怒艹北方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的戰例了(當然,這部分史書注水可能有點過分)。

說回艾因·賈魯戰役。這場戰役被稱為拯救了伊斯蘭文化的決定性一役,但是從當時的歷史背景分析,蒙古方面的重心還是內部鬥爭(忽必烈和一個OOXX爭奪大汗的位子,當時負責這一方面的總指揮帶人回去幫忽必烈了),針對馬穆魯克的入侵行為更多的是驕兵悍將的一種慣性。而伊斯蘭世界則不能視之為兒戲——馬穆魯克已經是伊斯蘭最後的武裝集團,如果他們也被蒙古殲滅,那麼伊斯蘭將被徹底的掃出中東。

以上簡單介紹一下我對這場戰役的了解,剩下的就是闡述一下我對史料的見解。

這個抄寫錯誤在網上討論的還是挺多的,不過我不是歷史專業,不太清楚行業內部是否證實了那是一次抄寫錯誤。從馬穆魯克發展的情況,以及那個時代之前中東地區戰爭的記載來看,我傾向於12W是手抖了多寫一個0。儘管當時穆斯林世界對蒙古入侵比較忌憚,但是馬穆魯克想集合超過10W的軍隊還是相當困難的(馬穆魯克核心軍隊極盛時期似乎也不超過5W之數,當時的數量更少),事實上1W2中應該也不全是馬穆魯克騎兵,很多資料認為當時馬穆魯克的人數在5000左右,剩下的則是從北非各地徵召來的遊騎兵、戰士。當然,沿途應該也收容了不少敘利亞散兵,實際投入戰場的人數應該不低於20000。

另一方面,也要討論一下蒙古方面參戰的人數。很多人在討論這一仗的時候,一方面駁斥「12W馬穆魯克」的版本,另一方面則繼續沿用該版本中關於蒙古軍隊的記載「兩個萬人隊」,將蒙古方面的軍隊數量記載為2W5(包括了亞美尼亞以及其他民族的軍隊)。但是從「1W2馬穆魯克「的版本看,蒙古方面的軍隊數量也基本和馬穆魯克持平,即5000人的蒙古騎兵+數量不菲的其他民族附屬軍隊。從參戰的人數講,蒙古軍隊不會有數量上的優勢,雙方的核心部隊數量應該也差不多。

之所以分析一下蒙古軍隊的數量,其實是為了討論真正提出的問題,即:馬穆魯克和蒙古人的戰鬥力。

關於蒙古人的戰鬥力,歷來都是持兩個極端的。粉絲認為蒙古大軍天下無敵,而蒙古黑則認為所謂的蒙古大軍只能欺負一些軍事欠發達地區,遇到真正的軍事集團(比如馬穆魯克,比如波西米亞)都是不堪一擊。導致這個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像我這樣的主觀」歷史學家「太多,看資料喜歡從網上瞎找,缺乏系統的看法,只找符合自己」希望「的歷史(比如看到有人說條頓騎士團被全滅就信了,或者看到蒙古被捷克人爆揍就信了……),另一方面,蒙古西征的巔峰期基本沒有什麼書記官或者是戰術記錄一類成型的文字資料,很多關於蒙古軍隊的戰術以及組織系統都是通過敵人記錄的。這也導致了研究蒙古的史料略顯不足。所以下面的一些闡述,更多的包括了個人的推斷和想像,也歡迎大家指正。

從小集團來說,我認為馬穆魯克的戰鬥力是要超越蒙古的。馬穆魯克作為戰鬥奴隸,其培養體系,培養體制比蒙古全民皆兵的體系更容易傳承。儘管馬穆魯克後期權貴化以後也被北非游牧民族整的夠嗆,但是其巔峰期較之蒙古還是要長一些的。當然,巔峰期的馬穆魯克和巔峰期的蒙古軍團交手,決定勝負的因素就太多了,不是簡單的戰鬥力差距能決定的了。

從整體來說,巔峰期的蒙古大軍顯然比馬穆魯克實力強大的多。不誇張的說,以當時世界的任何一個王朝,任何一個勢力,扔到花剌子模那去,一樣會被蒙古粉碎,哪怕你是馬穆魯克也好,波西米亞也好。蒙古指揮官對戰爭藝術的理解非常淳樸,沒有什麼條條框框,完全針對蒙古人的優勢和劣勢而制定的。我認為,蒙古軍隊戰鬥力的巔峰就是從單純的大草原走出來,發現這個世界上還有那麼多好吃的好玩的值錢的漂亮的時候……

蒙古的強盛,在於其不僅具備游牧民族的野蠻,也保留了自己的思考,其他文明中關於」戰爭」的東西(不是其他文明的文化,只是其他文明的戰爭藝術)。而當他們的游牧優勢逐漸消退,族人戰鬥意志的消退,自然而然就會被掃出歷史的舞台。

通俗的說,蒙古大軍牛逼就特么一句話:流氓會武術,誰也擋不住。


作為樓主貼的這段文字作者表示,

來源不明?

請自行查閱

Amitai-Preiss, Reuven. Mongols and Mamluks: The Mamluk-Ilkhanid War, 1260-1281.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P36-37

R. Amitai-Preiss, "In the Aftermath of Ayn Jalut: The Beginnings of the Mamluk-Ilkhanid Cold War," al-Masaq 3 (1990):12-13

R. Amitai-Preiss,, "Ayn Jalut Revisited," Tarlh 2 (1991): 129-30.

————————

2017年11月27日夜的分割線

今天又讀到一則艾因賈魯的中文史料,同樣又把數字擴大了十倍,不過這次的鍋全在中國人頭上了。

亞美尼亞史學家Smbat對此戰蒙古方亞美尼亞僕從軍數量有過記載:

然而,怯的不花萬夫長並沒有忠實地執行汗讓他呆在指定地點的命令。他集結了軍隊進攻埃及,還要求奇里乞亞國王派給他500名士兵。

結果,在《論有關蒙古人的亞美尼亞文史料》(А.Г.加爾斯特揚著,陳弘法譯, 蒙古學資料與情報, 1986)一文中,文章第21頁悍然寫道:

斯姆巴特· 斯帕拉佩特說, 乞惕不花在集結其部下時, 也要求奇里乞亞之亞美尼亞國王派兵五千, 進攻埃及。

據注釋,該文譯自《有關蒙古人的亞美尼亞文史料》(莫斯科,1962年)一書的前言。

查閱原書Армянские источники о монголах知,該書同樣摘引了Smbat的著作,俄文語句如下:

но бюрапет Китбуга не остался на своем месте, как было ему поручено, он собрал свое войско, а также потребовал у киликийского царя 500 человек и выступил против Египта.

即使分不清單詞,凡認識阿拉伯數字的也該清楚問題出在哪裡。


推薦閱讀:

一個國家到底是該選擇獨裁時期的和平還是為了民主的戰爭呢?
如何看待俄羅斯突然從敘利亞撤軍?
了解中世紀的人物、戰爭,有什麼書、資料或產品可推薦?
如果蒙古軍西征歐洲時征服了整個歐洲大陸,歐洲歷史會有怎麼樣的改變?
古代戰場上個人的勇武對戰局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TAG:歷史 | 軍事 | 戰爭 | 中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