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恩觀察第一彈】發達國家令人失望的集體後退
一年一度的公約締約方大會在11月18日閉幕。月球人本來想跟蹤一下,跟知友分享氣候談判最新成果和進展,不過剛好看到發改委能源所朱松麗研究員、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王文濤副研究員的文章,寫得太好了,就得兩位同意後轉載到這個專欄。注意哦,這是個系列,後續還有很多乾貨!
-----------------------------------------------------------------------
一年一度的公約締約方大會曲終人散。在各方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積極敦促和斡旋下,COP23在提高發達國家2020年前減排力度、推進《巴黎協定》實施、部署2018年促進性對話等方面取得了積極的成果。縱觀整個過程,這個在美國遞交了退出協定照會之後召開的第一次氣候磋商大會,給人的感覺五味雜陳。也許因為理想太豐滿——希望有一個甚至多個發達國家站出來宣布自己志願承擔更多責任,為國際合作注入強勁活力,然後現實卻異常骨感——不僅沒有誰能站出來,而是紛紛躲在美國身後,呈現出集體後退的現象。
歐盟是一個典型的代表。早在哥本哈根會議之前,歐盟就提出了《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KP2)減排目標:即2020年減排20%(相比1990年)的無條件目標;如果能達成一個全球減排的協議,這個減排承諾可進一步提高到30%,它還可以將減排承諾提高到30%。在當前主要國家都提出了2020年前的國家適宜減緩行動(NAMAs)並且針對2020年後的全球協議已經順利達成的現實面前,歐盟裹足不前。在COP23上,歐盟一再宣稱,到2016年歐盟相比1990年已經減排23%,到2020年會達到26%,無論如何歐盟已經提前實現了KP2的減排目標, 對30%的目標避而不談。針對至今還沒有批准《多哈修正案》這一問題,歐盟只是輕描淡寫地將責任推給波蘭,COP24的主席國。
歐盟「三駕馬車」之一,德國,在本次會議上備受關注。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德國溫室氣體排放保持平穩,過去兩年出現了還上升態勢,如果不及時踩剎車,2020年減排40%的目標無法實現,有可能只能實現30%左右。默克爾在今年大選期間承諾將恪守目標。大選結束後,四個聯合執政黨中的三個(包括默克爾領導的基民黨)都拒絕採取進一步措施,只有綠黨還在堅持。國內談判尚未結束的時候,默克爾短暫的COP之行不能給出任何激動人心的消息,而且還小心翼翼地不對國內談判造成壓力。有消息稱,目前達成一致的減削1500-3000萬噸煤炭利用CO2的目標,相比德國1億噸的減排缺口相距甚遠。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之一是煤炭工業的利益一時難以撼動,煤電企業在國內綠電供應充足的時候將電力出售給附近國家謀求利益。就業也成為說辭之一,實際上佔德國總人口1/3000的煤炭從業人員與中國的1/150不能同日耳語,而且新能源創造的就業人口源源超過煤炭行業用工數。非常明顯,特朗普挽救美國煤炭工業的影響已經擴展到歐洲。
法國似乎給本次大會帶來一絲亮點。法國計馬克龍宣布法國計劃在2021年前關閉所有火力發電廠,同時為受到資金困擾的IPCC科學活動提供額外資金。實際上,在大會召開期間,法國政府還宣布了一個消息,法國將推遲其2014年通過的《能源過渡法案》中確定的到2025年將核電發電比例從75%降低到50%的目標,推遲時限為5-10年。單純從減緩氣候的角度看,這個決定似乎無可非議,但大幅度延緩了法國實現100%可再生能源系統的步伐。同時,這個決定也帶來了非常消極的示範:一個經過充分協商並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目標,能在一夜之間被推翻。這也應該算是特朗普政府的影響吧。
英國與加拿大牽頭組織了「削減煤炭聯盟」( POWERING PAST COAL ALLIANCE),目前有包括澳大利亞、法國、哥斯大黎加、美國華盛頓州等25個國家和地區參加。這個聯盟的宗旨是在2030年前徹底「棄煤」[1]。似乎是一個很積極信。仔細考量,煤炭並不是加拿大最大的問題,而油氣規模生產不斷擴大、尤其是碳強度很高的油砂生產才是加拿大溫室氣體增長速度最快的部門,選擇煤炭實在有避重就輕的嫌疑。而在英國,經過四十年的「煤改氣」之後,煤電發電量的比重已經下降到20%以下,未來包括頁岩氣在內的天然氣、核電和可再生能源電力還有增長空間。對這些國家而言,選擇壓力最小的行動「說事兒」,一方面彰顯了政治意願,一方面也給中國印度等煤炭大國帶來壓力,真是一舉多得。正如一位NGO所言,為什麼要2030年,他們應該現在就棄煤!
美國作為一個已經宣布要退出《巴黎協定》的國家,還作為締約方參與協定特設工作組的談判,竭盡所能發對任何關於資金的決定,其他發達國家自然樂意跟隨。
我們還注意到了一個明顯的傾向,即發達國家重新解讀《巴黎協定》,甚至試圖使協定全面取代公約。發達國家特別認為,根據協定第三條和第四條,由於責任、能力和國情不同發展中國家已經給予了充分的靈活性考慮,這就是「區別」所在,公約所確定的「附件一締約方」和非附件一締約方的分類方式已經沒有適用性。「靈活性」正在成為傳統「二分法」的替代物。
[1] ttps://www.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660041/powering-past-coal-alliance.pdf
題圖:Hannah Franklin | The State Press "ASU professors attend UN conference on climate change." Illustration published on Sunday, Nov. 19, 2017.
推薦閱讀:
※怎樣理解碳信用和碳排放權的不同?
※如何看待台灣主張作為締約方加入巴黎氣候協定?
※2017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的啟動,會給哪些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是什麼?搜索引擎會帶來碳排放嗎?
※為何環保人士對二氧化碳的關注遠甚於對其他有毒污染物的關注,所謂低碳生活,能解決水污染和毒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