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阿里巴巴為什麼能活著?
如今阿里已經是市值4580億美元的商務巨頭,18年前馬雲創辦這家企業時一定沒想到它可以這樣兇猛。一家公司是如何發展壯大的,這是許多人關心的,更何況它是阿里巴巴。野蠻成長,到底憑藉哪些因素?馬雲,有話說。
四年前馬雲把做企業比喻爬山,達到8000米以上的時候,你才知道空氣多稀薄。如今阿里巴巴規模足夠大,在積極地轉換策略,應對競爭和全球擴張。
不久前,馬雲又說了類似的話,「這就像是爬山,當你爬到1000米高時,感覺不錯。然而爬到4000米高時,你就感覺到空氣真的不夠用了,周圍的同伴也變少了,你甚至不知道該與誰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擔憂。我們目前很可能像是爬到了5000和6000米的高度,因而我們很孤獨」。顯然,馬雲陷入到一種焦慮,高處不勝寒。
太極拳給我的思考
十年前我很關心全世界,結果我的日子過得非常艱難;五年前我很關心中國的命運,我也過得很艱難;三年前我開始只關心公司,我的日子開始好起來。現在我只關心自己,越來越好。
我沒想過自己能夠成為管理大師,也沒想過自己能夠成為像南懷瑾那樣的人。但我得到了一種味道。這個味道能讓我樂此不疲地去做。練了太極拳,看了一兩章《道德經》,我覺得哎呀其樂無窮,悟出了一些道理,發現它可以用到公司裡面。
陰和陽,物極必反,什麼時候該收,什麼時候該放,什麼時候該化,什麼時候該聚。這些跟企業裡面是一模一樣的。你去看西方的管理哲學,是從基督教的思想過來的。包括日本的精益管理,也都有自己的哲學思想在裡面的。
中國公司的管理,要不就是從西方學一些管理思想過來,要不就是從日本學習一些流程管理的方法,沒有一個文化根基。我認為我們必須要有一個文化根基,中國的管理才能夠進入到世界的管理財富中。
你今天去剽竊了一下GE的六西格瑪,明天去學習了—下日本的精益管理,後天再去學習下歐洲的資本運作,但人家的東西是有根基在裡面的。你沒有根基是不行的。
資本主義,假如我沒有理解錯的話,它只是手段而已,可以為我所用。但關鍵是你自己要明白自己要什麼。什麼時候該要什麼,什麼時候該放棄。做企業,前面沒錢。到了一定程度,你一定要用資本這個手段,但它是個手段不是你追求的目標。資本主義不是西方特有的,是一個人到了一定年齡的時候,一定要有的。
如果企業到了這個時候,你不用資本的手段,不去想資本主義的東西,現在國家經濟發展到了這個狀態,可能嗎?不可能沒有的。只是很多時候你還沒到這個階段、你就死掉了。
一流的人才是不存在的
阿里從08年、09年開始,對年輕人的培養上升到一個非常高的高度。那怎麼培養人、發現人、訓練人呢?
其實好的年輕人是被發現,然後被訓練的。首先你要發現他有敢於承擔責任的素質,他一定要有承擔。你不可能找到一個完美的人,你找到的是一個有毛病的人,因為有毛病,所以才需要你幫他嘛。像我們這種人身上都是毛病,從小到大我爸看我身上都是毛病。喜歡我的人說我這人不錯,討厭我的人怎麼看都是討厭的。我們公司那幫人就覺得馬雲還可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員工,都會覺得馬雲啊,還可以。但是肯定,恨我的人……社會上至少一半一半吧。
我們跟谷歌有點不一樣,谷歌喜歡世界上一流的人才,我認為世界上不存在一流的人才。阿里巴巴喜歡平凡的人,願意學習這就是我們需要的人才。
我要找的是一個有承擔力的,有獨特想法的人。有獨特想法的人未必有執行力,有執行力的人未必有獨特想法,所以你要pick a team。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想法很好,執行能力又很強,這樣的人不太會有的。所以我經常說三流的點子一流的執行,一流的點子……你先把它干出來再說。這兩個技能很少配在一起。你要想找一個這樣的人,可能你要等十年才找到一個。
所以我要找各種各樣的人,這人有想法,這人有執行力,把這些人聚在一起。你不是找一個接班人,你是要找一個團隊,找一群人。沒有人是完美的。組織和人的結合,才是perfect的。
永遠要找對事情特別感興趣的人,而不要找最懂的人,尤其是在做一件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時,你要找好這口、願意學習的人,而不是找最懂這方面的人。
我們都犯過這樣的錯誤,有了錢以後,馬上找一些頂尖的、某某大公司出來的人,那樣基本上都會完蛋。一台拖拉機,裝了個播音747的引擎,拖拉機一啟動,整個都會完蛋。
商場不是戰場,不需要你死我活
阿里巴巴有一個很重要的出發點,就是一直在思考,我們是為了今天活著還是為了未來活著?阿里巴巴在十多年的發展中,有些東西並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我們一直問自己:十年以後,中國會發生什麼?世界會發生什麼?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今天做明天就會成功的事情一定輪不到我們,今年做明年就會發財的事情也肯定輪不到我們。我們只能做今年做十年以後可能會成功的事情。從這一點出發,今天開始準備,然後努力十年。十年以後,如果這件事情真的發生了,那麼你的機會就來了。所以分析、判斷未來是阿里巴巴這家公司和我們這些人要做的事情。
如果你問馬化騰,你會不會跟馬雲競爭,他說不會,那是假話。如果你問阿里巴巴會不會跟騰訊競爭,以前我沒想過,但現在我開始想了。
我們之間確實存在競爭,支付寶曾有十年的時間無人能出其右,這對支付寶是好事。微信支付加入競爭的時候,支付寶方面最開始的反應:「哇,我們終於有競爭對手了」。當時我們在想,騰訊或許能做好支付,尤其是在用戶使用微信的情況下。但後來我們發現,即使中國人都在用微信,印度人不見得會用,因此騰訊可能會面臨一些限制。但如果現在去問大家的態度的話,他們更樂在其中。因為他們知道可以攜手合作,以便更好的服務民眾,擴大市場規模。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一直在互助互學。所以說,如果兩家公司可以攜手並進,促進整個社會的無現金化,提高整個社會的信用水平,這樣市場規模會擴大很多。
商場不是戰場,不是你死我活,就算你死了,我也不一定能活。互聯網很快會成為一個社會,在這個社會裡,如何共建共創,如何持久創新是我們感興趣的。
真正的壟斷在互聯網時代是做不到的。沒有人做得到。今天為止,互聯網時代請問哪家公司做到壟斷了?百度壟斷不了多久,定論放在這裡,阿里也一樣。阿里假設不把自己定位成扶持和幫助更多人成長的公司,阿里是成長不起來的。
互聯網時代,提壟斷兩個字,為時過早。信息時代,數據必須是貫通的,所以你是做不到壟斷的。只要你一想壟斷,馬上別人就不用你的東西了。
我老是覺得不懂的東西要出事
在公司剛剛成立七八年的時候,我是堅決反對公司有任何研究室、實驗室的。前面十年誰都不能跟我談實驗室,絕對不能跟我談微軟研發部門、IBM研發部門,我認為這些研發部門走不長。
當時我們是一個初創公司。儘管我們很強調技術,但是公司在還沒有立足之前就考慮研發是大災難。我發現絕大部分的公司是研而不發,就是Research for fun,不可能走久;Research for profit,更不可能走久。那時候我去一家國外大公司,工程師跟我講這個產品怎麼賺錢,而不是告訴我將解決客戶什麼問題,我就覺得這個問題出大了。
此前我知道阿里巴巴還沒有Ready,我只希望通過技術解決很多問題,而不是一下子提升到實驗室。而且微軟也好、貝爾也好、IBM也好,這些工業時代實驗室為主的模式,在當時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其實在前十年已經越來越萎縮了,它不是未來。什麼是實驗室的未來,在沒想明白之前以及自己公司沒有站穩腳跟之前,不得輕舉妄動。
阿里巴巴那時候的利潤很低,這點錢說不定搞一次就沒了。但是今天的阿里十八歲了,我們要有擔當精神;今天的阿里也跟以前不一樣了,大家知道阿里是一個電商,其實電商只是阿里巴巴20%的東西,我們以電商出名,以電商作為切入口,但本質上我們不是一家電商公司,九年以前已經把自己定位成為一家數據驅動的公司,九年間阿里巴巴成為當今少數幾個能夠處理豐富數據源的公司。
今天就規模效應來講阿里巴巴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商,其實亞馬遜、eBay,以及後面五個的量全部加起來,沒有阿里巴巴大。做到這個,背後是阿里巴巴強大的技術力量支撐。就光一個雙11,技術含量之高,也超過很多人的想像。
因此我很感謝阿里巴巴有一批前赴後繼努力的工程師。我是不懂技術的,但是正因為我不懂技術,我比誰都支持技術,我老是覺得不懂的東西要出事。相反BAT裡面,騰訊也好、百度也好,都是工程師出身。他們的判斷基於這件事情技術能不能完成;我的判斷基於這件事情不完成明天會不會死人,如果這件事情我們不這麼做下去,明天一定會倒霉,明天我們公司跨不過去,哪怕做不到,也得想辦法做到。正因為這樣,阿里巴巴九年以前全面進入雲計算。
我們是以解決問題來判斷,而不是想當然去解決未來,更不以昨天的思路去解決未來。這是阿里巴巴和其他公司不一樣的地方。
我們這個實驗室定位是什麼?我覺得不應該是Research for fun,也不應該Research for profit,而是Research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with profit and fun。二十一世紀的公司,只有解決社會問題才能活下來,不解決問題是活不下來的。
【轉載須知】
1、本文為投資人說(ID:touzirenshuo)編輯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依法享有彙編權及注釋權;
2、如需轉載請留言後台或聯繫微信:wuyaoguaiguai,取得授權後方可轉載。禁止二次轉載。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混元太極馬保國手中練出的「太極球」?醫學上怎麼解釋?
※徐曉東為什麼不去少林武當踢館?外國人都去交流切磋過?
※精氣神之神的提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