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能幫人捕魚,卻因污染和電魚在這裡幾乎滅絕

在緬甸的伊洛瓦底江上,漁民老馬拿著一根小木棍敲打著船舷。被這聲音吸引,一隻灰色的短吻海豚從不遠處的河面上探出了腦袋。很快10多隻海豚加入了它,共同趕著一群小魚,向著老馬的船邊靠攏。而老馬,正悠閑地準備下網,坐收漁翁之利。

看到這,你的心裡或許生出了一個疑問:海豚為什麼會幫老馬捕魚呢? 那就先存個疑,聽鉤叔細細道來。

老馬▲

老馬今年44歲,這是他每天捕魚都會發生的片段之一——讓海豚把魚群趕到船邊,然後再「坐享其成」地收網。

但就在他要拋網時,一艘巨大的駁船經過,海豚們紛紛受驚散開,隨之散開的還有將要到手的魚群。

沮喪的老馬只得再次奏起特殊的暗號,希望引來他的同伴們,但是一隊駁船卻從他和老婆身邊經過,留下被發動機攪起的令人反胃的黃色泡沫。

這也是每天都會發生的片段——巨大的船隊來來往往,衝散了他的魚群。

用木棍敲打船舷▲

他是緬甸僅剩的幾個知道如何和短吻海豚合作來捕魚的漁民之一了。

這種合作或許可以追溯到老馬曾祖父那一輩。那時,漁民們給每一隻海豚都取了名字。夜幕降臨時,海豚甚至會在船邊噴水以叫醒熟睡的漁民,讓他們在太陽出來前儘快捕魚。

可是近十年來,這種合作卻開始漸漸消失。就像所有葬送在工業化和現代化浪潮的傳統一樣,海豚也成了這場大潮中的犧牲者。工業廢料的排放、現代化漁船的轟鳴、過度捕撈的威脅,都造就了如今伊洛瓦底江僅存65條短吻海豚的現狀。

「咚,咚,咚——」

船隊駛離之後,老馬又開始呼朋引伴,他向不遠處兩隻他熟識的海豚揮手,就像在和多年未見的老友打招呼。

興許是收到了老馬的暗號,一隻海豚倒立起來,將尾巴指向右側,向老馬告知魚群的方向。

這次老馬當機立斷下了網,白色的漁網在空中划過一道弧線,隨後進入水面。另一隻海豚在魚群的後方遊動,試圖把魚群往漁網裡面趕。

趕魚群的海豚▲

幾分鐘之後,老馬喜滋滋地收網,海豚則樂滋滋地把漏網之魚吞進肚子里。老馬說他不會給他的老夥計餵魚吃——他們的合作是相互獨立的,老馬相信他的朋友有能力從網裡偷魚。

隨著海豚數量減少,知道如何和海豚合作捕魚的漁民數量也下降了許多。很多漁民都已年邁,找到新的接班人成了一個大難題。

老馬曾想過教他兒子,可他卻離開了小村莊,老伴倆只得相依為命靠捕魚生存。他不是沒收過徒弟,5個年輕的小夥子,最後卻去了大城市找工作,也是,誰願意守著一條船過一輩子呢?

老馬▲

但等待老馬和他海豚夥伴的卻不是無盡的黑暗。

2006年,緬甸政府在曼德勒以北50英里建立了一個特別的海豚保護區域。但是在這個區域建立初期,只有極少的法令約束電魚和污染。

如今,巡邏加強了,法律完善了。緬甸漁業部門的研究員說:「這些保護措施正在起著作用,如果沒有這些措施,海豚數量將減少得更加迅速。雖然它們依舊面臨著很多威脅,但在數量上卻保持著穩定。」

為了保留這古老的傳統,政府正在考慮發展生態旅遊。每年大約有700-1000人次每年來當地看短吻海豚,但遊客大多都乘遊船前來,且很少有遊客有興趣了解漁民的生活。

如今,政府鼓勵遊客們跟著漁民一同出海,以感受當地生活,每一趟漁民可以收到20美金,雖然這較500美金的緬甸月人均工資差距甚遠,但對他們微薄的收入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補助。

耶魯大學的伍德教授說:「工業化的生活方式取代了傳統的生活方式,人類長期以來和自然的和諧關係開始改變乃至消失。當它們之中的一種關係消失時,我們是不可能再將它找回來的。」

黃昏下,年近半百的老馬和他的老夥計們揮手告別,蒼老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微笑。

歡迎大家關注知乎專欄。?知乎專欄——上鉤

搜索bitethebait,關註上鉤微信公眾號。

加鉤叔微信18600271408,進入上鉤海釣群,了解更多一手海釣訊息。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本專欄內容均為原創,轉載請私信本人或微信公眾號否則視為侵權,合作請聯繫fishingnews@vip.sina.com

推薦閱讀:

木芥子:日本傳統治癒系萌物
是的,瓷器上的畫面挺low
立領:與女人有關的四百年服飾歷史| 短文
幾則細思極恐的中國傳統愛情故事
封建迷信為何在這個時代任然猖獗?

TAG:海洋 | 传统文化 | 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