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分析入門(五)金融與實體經濟
正如上面我們看到的,一旦加入了貨幣因素,經濟運行也就分為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即物質層面和貨幣層面。例如A企業向B銀行申請100元貸款,並將100元投入生產。100元金融資產對應100元實體經濟。如果B銀行將擁有的對A企業100元債權做為質押物,向中央銀行再貸款100元或者在金融市場證券化融資100元,此時金融經濟總量就是200元,即金融市場投資人對B銀行的債權和B銀行對A企業的債權,此時經濟呈現「加槓桿」。有時候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出現背離,但是最終實體經濟決定了金融經濟。A企業生產運營的好壞決定了最終還款來源。
對於金融與實體經濟的一般看法是: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發展的根基是實體經濟,金融發展無法獨立於實體經濟而單獨存在。離開了實體經濟,金融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一)金融與經濟增長
金融在經濟增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儲蓄通過信貸轉化為投資,另一方面金融幫助富有才智的個人,能在某種程度上不完全依靠自有資金就可以改進生產技術、提高生產效率。信貸只有進入實體經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才有可能促進經濟增長。如果信貸只是在一些空殼「殭屍企業」之間空轉,這樣的信貸對於經濟增長毫無意義,僅僅是數字遊戲,成為一種泡沫經濟,集聚金融風險。當一筆沒有帶來經濟增長的貸款到期,本息無法償還,銀行或者影子銀行通過一筆更大的貸款去重組,社會融資總量越來越大,金融經濟一片繁榮,而真實經濟停滯不前,造成金融風險的不斷積聚,債務最終違約,導致經濟運行的系統性麻煩。
(二)對互聯網金融的看法
金融的中介功能一方面減少了家庭儲蓄直接對接企業投資的信息搜尋成本,另一方面通過大樣本消除了投融資期限錯配。傳統上,人們將儲蓄存放銀行,活期或定期,固定收益零風險,企業再到銀行貸款。事實上,儲蓄也有各自各樣的需求,承擔多少風險、預期多少回報、期限等等,企業融資需求也是多種多樣,這裡面有很大的改進空間。隨著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發展,P2P、眾籌等新的金融形式開始出現。資金供求信息直接在網上發布和匹配,供求雙方直接聯繫和交易,不經過銀行、券商或者交易所等中介,出現去中介化。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運用,能更好的實現了對儲蓄方、借款人的需求搜尋,對其投融資需求的滿足,對借款人風險的把控,對儲蓄方和投資方期限、風險偏好的更好匹配,同時還能降低中介成本。傳統銀行或者IT巨頭可以藉助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去做好金融中介該做的事情。例如:互聯網巨頭通過海量用戶行為數據挖掘,實時獲取客戶信貸需求和風險特徵,低成本吸收儲蓄,低成本盡職調查,精確的審批貸款,高效率的發放和回收貸款;產業鏈核心企業通過對行業上下游企業產供銷、進銷存數據的掌握和挖掘,可以更好地實施信貸;企業集團對子公司資金歸集與投放,實時匹配信貸資金。這些都是良好的金融實踐。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不在於形式上誰取代誰以及是否去中介化,而在於金融中介服務內容的是否有質的提升,誰做好了這些服務,誰就能最後勝出。
打了這麼多字,感覺有用就賞個贊吧
推薦閱讀:
※孫悟空咔嚓把如來給的護照撕了
※經濟學博士怎樣開始自己的研究?
※當前經濟學研究有哪些熱門方向及課題?
※計量經濟學關於時間序列的問題,求解決?
※只做經驗研究的經濟學研究者是否有必要掌握好高級計量中的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