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武王伐紂終極大殺器:輕呂

公元前1046年,姬周克商,於牧野一戰定天下。商紂王眼見大勢已去,遂登高台自焚,君王死社稷。周武王驅車進城,來到紂王屍體旁,張弓搭箭連射三發,然後下車,用「輕呂」擊刺紂王屍體數下,隨後舉起斧頭,將紂王頭顱砍下,懸於白旗杆上。接著武王去自縊而死的妹喜和妲己二女屍體旁,將對待紂王屍體的程序在兩個女人身上重走了一遍。以上內容來自《逸周書》。《逸周書》是孔子晚年修撰的《尚書》逸稿。

▲武王伐紂戰爭圖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要問,「輕呂」是個什麼鬼?

西漢的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武王)至紂死所,自射之,三發而後下車,以輕劍擊之,以黃鉞斬紂頭,縣大白之旗」。於是童鞋們一目了然了。「輕呂」就是「輕劍」嘛。但請千萬別小看這個「輕呂」。至於為什麼不能小看?冷君這就給眾位看官揭秘這種神秘兮兮的「輕呂」短劍。

劍為王者之兵,又稱「短兵之祖」,也叫「百兵之君」,突厥語稱為「kingrak」,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7世紀的美索不達米亞和黑海地區。劍經過數世紀的傳播由中亞草原傳入中國,周民族在長期與西方游牧民族的戰爭中學會了製造這種兵器。殷商後期,周人將劍開始用於戰爭。

▲在伊朗盧里斯坦出土的公元前1000年青銅劍

現在對於周人克商之所以能夠一戰而勝的說法有好多種。比如「殷人氣數已盡,周人天命有歸」之迷信說,比如「殷人勞師遠征東夷,朝歌空虛,周人趁機偷襲」之閃擊說,比如「殷人內有殷奸,與周人裡應外合,策反奴隸倒戈」之無間說,林林總總,不一而足。但這些說法都絕口不提決定戰爭勝負之重要因素:武器。

▲水坑竹節青銅劍

陝西長安灃西張家坡出土的商人墓和周人墓很能說明。從這兩座墓穴出土的武器配置來看,其他方面基本差不多,比如戰車,周車比商車略寬,但差別不大。兵器方面,商人有戈、矛、楯、弓箭和短兵。周人有戈、矛、戟、弓箭和劍。

也就是說,周人的劍代替了商人的「短兵」。劍其實也為「短兵」一種,可刺可削,雖然在車戰中由於「一寸長一寸強」的劣勢不如戈矛有用,但在近身格鬥中卻以「一寸短一寸險」的優勢擁有驚人的殺傷力。 周人用劍取代商人短兵,完全是受了草原文化的影響。

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劍是內蒙古自治區伊金霍洛旗朱開溝遺址出土的「鄂爾多斯直柄匕首式青銅短劍」,時間約為早商時期的公元前15世紀。此劍通長25.4厘米,劍身近似柳葉形,厚脊,雙面刃,直柄,中間有兩道凹槽,柄首略呈環狀,柄與劍身銜接處的兩側有凸齒,劍身向下斜凸成鋒,柄部纏繞麻繩。

▲鄂爾多斯直柄匕首式青銅短劍

稍後發現的山西保德林遮峪也出土了商代晚期的曲莖鈴首短劍。通長24.2公分 ,格寬5.6厘米,劍作曲莖斜從有格式,劍體中部起凸脊貫連莖部,鋒尖銳,刃薄而寬,斜從,一字形平劍格,扁莖略呈弧曲,飾多條弦紋,拱柱形圓首,內置一鈴,側角有一環扣可系穗裝飾。

再後來的陝西長安張家坡、岐山賀家村,甘肅靈台白草坡,河北北平琉璃河各處西周早期墓中都發現了一種柳葉狀,無首無臘的銅劍。

▲曲莖鈴首短劍

因此,周人正是在運用了短劍這種先進武器之後大發神威,方才一鼓作氣將商軍戰勝。這時候有懷疑癖的同學問了,你這純粹是唯武器論觀點,毛主席他老人家早就批評過了。再說了,商人也不是嚇大的,人家手裡拿的也是「短兵」,怎麼會如此不堪一擊。

這裡我們就要用到一個成語:「血流漂杵」。對於這個問題的爭議大家都知道,《尚書》寫道:「(商人)前徒倒戈,攻於後以北,血流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孟子讀到這裡,腦洞大開,不知道哪根筋抽住了,質疑說,周師為仁義之師,怎麼會把仗打成這麼慘烈。當然人各有思,他相信他的,咱們說咱們的。

▲周師凱旋圖

當年武王伐紂,商軍主力正由太子武庚率領在東夷前線作戰,一時回不來,紂王就把修建鹿台的奴隸武裝起來,出城作戰,這些奴隸手裡拿的武器,叫做「杵」。杵為上古「版築」中修築牆壁或者打地基時把土搗實的木質工具。兩端粗,中間細,後來發展為一種武器。

▲巴蜀青銅劍

日後羅馬軍團擊敗馬其頓方陣,靠的就是用短劍兇狠地「卸掉胳膊,砍出內臟」嚇得馬其頓人望風而逃。可以相見,正是由於周人手中青銅短劍巨大的殺傷力將這些手持木杵的奴隸震懾,隨後出現了臨陣倒戈現象,商人於是兵敗如山倒。

那麼武王手中拿的「輕呂」就是上述出土的戰場上的青銅短劍嗎?

也不盡然。《考古記》寫道:「劍為上古兵器,兩面開刃,中有劍脊。」。而「呂」字的本意正是「脊骨」。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寫道:「呂,脊骨也,象形」。因此「輕呂」的意思就是「劍脊輕盈的短劍」,不同於上述「厚脊」的青銅短劍。《逸周書》又記載,這幾把劍正由武王及其親信周公、召公等人持有。因此這裡的「輕呂」很可能並非西周士兵們上陣殺敵的厚脊青銅短劍,而是一種輕便高端而且僅具有象徵意義的短劍,相當於後世的「中正劍」。佩著它除了表明身份,拿來自戕,一無所用。

▲中正劍

那什麼樣的短劍會「輕便薄脊」呢?答案呼之欲出:鐵劍。

對於輕呂劍的材質,這也是一個長久聚訟的問題。大眾的普遍說法為青銅劍,而且已成定論。但是也有學者認為,當時已經出現了鐵劍。中國的冶鐵技術最初也是從最原始的塊煉法開始的。由於冶爐溫度不夠高,因此只能把鐵礦石熔為海綿狀,然後經過鍛製成為器用。

《詩經.大雅.公劉》寫了周人祖先公劉帶領族人遷於岐山腳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用鐵制農具開墾土地的情景:「涉渭為亂,取厲取鍛。」專家考證,文中的「鍛」即為「鍛煉」之意。鐵器才需要鍛造,而青銅都是鑄造的。所以很可能武王等人手持的「輕呂」,就是鐵劍。因為只有鐵劍才會比青銅短劍「輕便鋒利」,當然這種鐵可能不是冶煉出來的,而是天上的隕鐵。那麼又一個問題來了,既然周人已經勝了,紂王已經死了,武王為何要用短劍擊刺紂王屍體呢?用魯迅話說,難道還怕他不死?這個問題也值得人們浪費一升口水。

▲電視劇《武王伐紂》劇照,請忽視5毛特效裝扮

有人說因為武王很生氣,紂王曾經囚禁過他的父親周文王,殺死他的哥哥伯邑考,還在大庭廣眾之下羞辱過他本人,此仇不共戴天。因此要射紂王三箭,刺紂王三劍,還得砍他一斧頭。這真不知從何說起。其實武王並沒那麼無聊。他之所以要擊刺紂王三劍,皆因他手中拿的「輕呂」並非用於戰場格鬥,而是一種祭神之兵。

「輕呂」這種兵器是從匈奴人在戰場上使用的一種名為「徑路」的寶刀進化而來。《漢書》「匈奴傳」記載:漢使與呼韓邪單于(就是娶了王昭君做老婆的那位)訂盟,「刑白馬,單于以徑路刀撓酒,以老上單于所破月氏王頭為飲器,共飲血盟」。《漢書》「地理志」也記載:漢敗休屠王,獲匈奴祭天金人,左馮翊雲陽縣(位於渭河北岸,屬於周人龍興之地)有徑路神祠三所,神祠里供奉的就是徑路刀。不過,徑路刀雖然名為刀,其實根據考證卻是斯基颱風格的短劍,往往被認為擁有神力。其傳入中原後雖然樣式作了改制,然而其象徵意義還在。

▲斯基颱風格青銅短劍

因此武王用「輕呂」神劍斬紂王和二女的首級,乃是一種魘勝的巫術行為。後世《封神演義》講述周人斬殺妲己下不了手,姜子牙只好祭起打神鞭廢了其媚功,並非空穴來風。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陶唐。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冷兵器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推薦閱讀:

國內有哪些武器類軍事旅遊目的地值得推薦?
如果將大白投入戰場,會有什麼讓人想不到的意外功效?
激光武器的能源來自哪裡?
怎麼看待公安部暫停採購92式手槍,並逐步擴大NP22的使用?
槍有什麼奇妙用法?

TAG:历史 | 冷兵器 | 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