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 債券投行的財富自由之路

行業與監管之間的賽跑

一直是中國金融業的最大痛點

大家都是玩「制度套利」的

掙的就是這份錢,吃的就是監管給的飯

去年十月我寫了一篇:

給今年金融業找工作的小朋友支幾招

今年二月寫了一篇:

下一個金融跳槽的風口在哪裡

轉眼又到了今年找工作的季節了

過去幾年

我的朋友圈中實現財富自由的

恰恰還不是2015年炒股的那批

那批人基本是賺了多少,又還回來多少

債券投行這條產業鏈才是烈火烹油

但是市場變化太快

行業的發展速度跟不上監管的轉向速度

前兩年還甜甜蜜蜜的

現在不但婚結了,都離了

致那些紙醉金迷的歲月

財務自由的夢想線

30歲以前,年收入200萬+

35歲以前,年收入500萬+

40歲以前,年收入1000萬+

這算是金融圈裡的財務自由標準線了

人比人得死 貨比貨得扔

想實現這個,除了人美膚白外

一般得有三個條件:

這三個神器一旦湊齊,屢屢召喚神龍

債券投行在過去幾年

是最符合這個邏輯的

人力驅動而非資本驅動

債券從承攬、承做到承銷,都是典型的人力密集型行業

分錢便是天經地義

反觀銀行,一直認為是資本驅動的大爺

為啥銀行人跳槽是千古難題

本質上是銀行的體系讓人很難成長

做債莫要進銀行

我之前寫過一篇:

該死的不是通道 而是銀行

如果銀行自己握著所有的金融資源

而又不願意改變自己的利益分配方式

那這個牌照間的套利永不會結束

在銀行打工,永遠就是一份搬磚錢

三重疊加的牛市

債券市場的牛市有著「監管競爭」帶來的品種創新

又能抱住地方政府和房地產商兩條大腿

過去幾年利率又持續下行

這三波浪潮疊加就飛上天了

小公司有機制

在前兩個條件成立的前提下

我們需要找的就是一個願意分錢的地方

而在現有的金牌牌照監管中

銀行嚴於信託,信託嚴於券商

那券商就是毫無疑問的風口了

分錢分到手軟,喝酒喝到腿軟

錢多的地方就有紛爭

債券大牛市+行業分錢機制

讓人看到慾望是沒有上限的

我總覺得千萬不能拿金錢去考驗人性

你拿1萬去引誘別人,道德勝了

你拿10萬去引誘別人,道德勝了

但你拿100萬甚至1000萬去引誘別人

我估計金錢完勝

都說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

你之前偷偷掙錢行

但把行業潛規則公佈於眾之日就是判決到來之日

國海事件就是行業規則的轉折點

在國內,中庸永遠是個偽命題

只有監管空白和監管過度兩個選擇

千萬不要自己太作兒

旗幟鮮明講ZZ

全心全意控風險

金融降槓桿

文明你我他

爸爸怒了

爸爸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禁止事業部的分錢機制是從源頭掐死了財富自由之路

券商做債承的不比銀行優秀

小券商的不比大券商的優秀

以前是贏在「監管競爭」

靠著「機制給力」

現在報應全都來了

原來券商很牌照值錢

現在好了

你以為有券商牌照就能上天了

我還有評級管你!

這導致未來債券承銷業務向大券商集中

小券商牌照的價值會大幅度下降

我們前面說的

這三條神龍的循環就被打破了

這對行業的影響肯定會非常深遠

游擊隊要被收編

孫猴子要給上了緊箍咒嘍

給找工作小盆友的忠告

今年金融找工作真的很難

吸納應屆生最多的銀行已經走向末路

銀行人自己跳槽都成了業內千古難題

而之前填補銀行空缺的信託和債券投行

現在一方面監管在「打補丁」,業務難做

另一方面由於過去兩年的牛市

行業中人員已經嚴重產能過剩

新人進去能分的蛋糕也就剩渣了

那每年那麼多的金融畢業生該去哪呢?

很多應屆生總在糾結一個問題

我該牛市入行還是熊市入行?

恨不得一入行就踩在風口上

迅速實現財富自由

我想在還是趁早斷了這種念想吧

好好做事 踏實做人

金融強監管下少動歪腦筋

金融要想去槓桿

人先得去產能

賺風口的錢是命數

市場終會給你的 但你自己不能搶


推薦閱讀:

哪些社交場合能夠結識投行從業人士?
在華興資本的工作經歷和體驗是怎樣的?
面試結束了,怎麼通知還不來啊…【文末彩蛋~】
投行 OR 諮詢?最全面對比讓你了解透徹!
投行實習沒有拿到 return offer 怎麼辦?

TAG:金融 | 投资银行职场 | 债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