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三角到長江中游再到成渝, 長江經濟帶何以全線強勢崛起, 問鼎中國?

山川網:從較早期的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成群,再到近幾年強勢崛起的長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中國的城市群格局有了長足的變化和進步。但是在進步之外,我們同時一發現一些問題:秦嶺淮河以北佔據國土面積約三分之二的北方,有且僅有北京一枝獨秀的「京津冀」城市群,而秦嶺淮河以南佔據國土面積約三分之一的南方,算上傳統的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和新興的長江中游、成渝都市群,已經擁有了四大城市群之多。

事實上,我們仔細觀察城市群地圖就會發現,目前秦嶺淮河以南的南方區域內,尚未進入四大城市群的地區僅有福建、廣西、海南、台灣四地。其中台灣因其特殊原因,本文暫不做討論。另外三地中,福建位於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之間,又兼沿海港口、高鐵線之便,未來發展潛力無須多慮;而廣西則位於珠三角、成渝城市群之間,又兼擁有北部灣港口,接壤東南亞之便,未來發展潛力亦是巨大。至於海南,一直以來的定位都是國家的後花園,全國人民的旅遊休閑聖地。由此可見,整個南方諸省,已全部進入「集結成群」的發展階段。

註:本文圖表數據,引用自中指院近期發布的五大城市群相關報告數據,在此深表謝意。

通過數據比對我們不難發現,結合在面積、GDP、人口、人均GDP等多項指數,五大城市群中綜合實力最強的,毫無疑問是長三角城市群,這也是目前階段中國唯一能夠進入世界級城市群的一個。提及於此,這裡簡單為大家普及一下世界六大城市群的知識:

第一大城市群: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人口:4500萬,佔美國總人口的20%。

面積:13.8萬平方公里,佔美國面積的1.5%。

區位:北起波士頓,南至華盛頓,故又被稱作「波士華」,共包括200多座城鎮。

主要城市:波士頓、紐約、費城、巴爾的摩、華盛頓。

經濟特徵概覽:這一城市群是美國經濟的核心地帶,製造業產值佔全國的30%。這裡不僅是美國最大的商業貿易中心,而且也是世界最大的國際金融中心。

第二大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

人口:約5000萬。

面積:約24.5萬平方公里。

區位:分布於北美五大湖沿岸,跨美國和加拿大兩國。

主要城市:芝加哥、底特律、克里夫蘭、匹茲堡、多倫多、蒙特利爾。

經濟特徵概覽:該城市群與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共同構成北美製造業帶。目前形成了五大鋼鐵工業中心。

第三大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墟市群

人口:近7000萬,占日本總人口的61%。

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20%。

區位:一般分為以東京為中心的東京城市圈、以大阪為中心的大阪城市圈、以名古屋為中心的中京城市圈。

主要城市:東京、橫濱、靜岡、名古屋、京都、大阪神戶。

經濟特徵概覽:這個城市群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樞,分布著日本80%以上的金融、教育、出版、信息和研究開發機構。

第四大城市群:英國以倫敦為核心的城市群

人口:3650萬,約佔全英國人口的一半。

面積:約4.5萬平方公里,約為全英國的1/5。

區位:以倫敦為核心,以倫敦--利物浦為軸線的地區。

主要城市:大倫敦地區、伯明翰、謝菲爾德、曼徹斯特、利物浦。

經濟特徵概覽:大倫敦區、英格蘭東南部和東部這三個區域政府所轄範圍,在財富上已經大大超過整個不列顛的任何地區。倫敦形成了歐洲最大、同時也是世界的三大金融中心之一。

第五大城市群:歐洲西北部城市群

人口:約4600萬。

面積:約14.5萬平方公里。

區位:由大巴黎地區城市群、萊茵-魯爾城市群、荷蘭比利時城市群構成。

主要城市: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安特衛普、布魯塞爾、科隆。

經濟特徵概覽:這是一個超級城市帶,其中,1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有40座。巴黎是西歐重要的交通中心之一。

第六大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

人口:約1.5億。

面積:約21.2萬平方公里。

主要城市:上海、南京、杭州、蘇州、寧波等。

長江三角洲地區以上海為中心的16個城市,將全面合作力求在較短時間內傾力打造出讓世人矚目的又一個世界城市群。這個城市群的經濟特徵是高科技-知識密集型。長三角經濟圈產業門類齊全,是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區。

近五年的人口增幅、增量數據來看,增量最多的是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原因有二:其一是京津冀是北方唯一的城市圈,是北方外出務工的首選;其二是京津冀中的人口大省河北,在過去五年間所有地級市人口增長全部為正,原本就佔據人口基數重頭的河北人口數據進一步拉升了京津冀的人口總量數據。

增量排名第二的珠三角,主要原因也是兩點:其一是作為華南地區傳統意義上的經濟發達地區,珠三角對於整個華南地區的人口吸引力從未衰減,近些年深圳的強勢崛起更是加大了對於人才的吸引力度;其二是受面積和人口總量的影響,珠三角人口基數五大城市群中最低,如此一來,同樣的人口流入下,珠三角城市的增幅數據就會顯得更突出。

長三角的話,作為目前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城市群,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各方面的增長都已經達到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就像中國的經濟增長一樣,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將進入「新常態」階段。相比人口的大量流入,長三角未來的重心更多已經進入到產業轉型和人才升級這兩項上面。

新興崛起的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目前人口的增量方面,主要來源還是先前大量前往傳統三大城市群工作的人員迴流。所以無論從增量還是增幅上看,都還和傳統的三大城市群之間有所差距,但是從長期上看,隨著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出台,兩大城市群對於人口的吸引力度還會不斷加強,直到與傳統三大城市群接近的水平。

經過了上述關於五大城市群的一些基本介紹,我們再來一起思考一下本文標題中提出的問題:從長三角到長江中游再到成渝,長江經濟帶何以全線強勢崛起,問鼎中國?

當然,觀察城市群地圖我們就會發現,雖然沒有提到珠三角城市群,但是我們發現,長江經濟帶覆蓋的三大上、中、下游三大城市群中,通過沿海線、高鐵線早已與珠三角城市群徹底連接打通,未來長江經濟帶與珠三角的跨城市群交流,也將會是越來越密切的方向。

但是,現階段長江經濟帶與京津冀城市群的連接,相比之下就遜色很多。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黃河經濟帶」近些年的發展, 頗為不盡如人意。相比名聲大噪的「長江經濟帶」,「黃河經濟帶」顯然聽說的人就要少很多。黃河流域作為中國歷史的重要發源地,在唐朝以前,一直都是中國經濟的核心地帶,直到宋朝開始,中國經濟重心才發生了全面南移,並且直至如今也未曾再發生過改變。

山川網定義的「黃河經濟帶」,主要由三個省份組成,從上游到下游分別是陝西、河南、山東。黃河經濟帶的核心城市,無疑就是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集群,以鄭州為中心的鄭汴洛集群,以及濟南、青島雙核的半島集群。雖然近些年西安、鄭州、濟南的發展也還算可以接受,但是和長江經濟帶的明星城市相比,顯然就要黯淡許多。也正是因為黃河經濟帶的發展情況,所以才影響了長江經濟帶與京津冀城市群的跨區融合。畢竟,京津冀本身實力就不算特彆強,經濟輻射力度很難超出河北省,而長江經濟帶的發展重心則明顯是向南而非向北。如果黃河經濟帶本身無法實現崛起的話,那麼必將成為北方經濟一道鴻溝式的存在。

【長三角城市群】

GIF

作為現階段中國最成熟城市群的典範,長三角是山川網進行各項研究時的重點案例。相比其他城市群,長三角的最大優勢就在於,真正意義形成了一核多心的局面。在大的長三角城市群中,又再次細分成了南京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寧波都市圈和尚在發展中的合肥都市圈(從當下的發展水平來說,合肥還有明顯欠缺,但這裡我們以官方規劃為准)。

長三角城市群的成熟的另一大表現就在於,產品門類的完整和分工的細密化,長三角目前的核心城市中,基本上各自的特色已經形成,並且服務對象遠不局限於長三角區域,而是輻射全國,面向世界。我們再來一看看現階段長三角主要城市的產業結構特徵:

上海:金融業、批發和零售業、電子、汽車製造業、成套設備製造業

南京:金融業、文化產業、旅遊業、信息技術、智能電網、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

蘇州:電子、電氣、鋼鐵、通用設備、化工、紡織、電子商務

無錫:紡織服裝、精密機械及汽車配套零部件、電子信息及家電業、冶金、精細化工及生物醫藥業等

常州:裝備製造業、新能源、輸變電設備、電子、化工、紡織業

杭州: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電子商務、文創產業、旅遊業、金融業

寧波:紡織服務業、日用家電業、輸變電設備製造業、機械工業、汽車配套產業、石化工業、鐵工業、電力工業、造紙工業

嘉興:紡織業、化工、化纖業、服裝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

合肥:汽車及零部件、裝備製造、家用電器、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平板顯示及電子信息光伏

對於有志於畢業後前往長三角工作的年輕朋友來說,根據自己所學專業,尋找最適合自己發展的長三角城市,這樣才能夠讓自己的職業發展,事半功倍!

【長江中游城市群】

進入高鐵時代後,長江中游的區位優勢逐漸得以彰顯。尤其是以武漢為代表的湖北,素來就有「九省通衢」之稱,中國地理中心的地利之便,可謂是得天獨厚。武漢和長沙,雖然省會首位度上不比成都,但是依舊處於較高水平。高首位度的省會城市,可以最大程度的調動省內資源,讓省會城市率先實現發展,從而在更高級別的層面決策上,獲得更大的話語權。

受限於歷史和地理原因,武漢的交通發展方向,現階段主要還集中在東部區域。從目前開通的高鐵動車售票情況上,我們也可以發現,從武漢開往南京、上海方向的列車,多數情況下余票都比較緊張。一方面反映了湖北在向長三角城市群融合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湖北一直以來其實都是向長三角人口凈流出的省份。但是近些年隨著武漢的強勢崛起和政策傾斜,人口已經開始出現有所迴流的情況。

相比武漢,長沙的一大優勢,就在於長株潭三城間的距離和融合顯然更具潛力。長株潭未來的發展趨勢,可以參考武昌、漢口、漢陽的三鎮一體。如果未來的大長沙,能夠將株洲、湘潭全面融入,實現除行政層面外的各方面全部統一和一體化,那麼長沙未來的發展潛力將會不可限量。

就像安徽之於長三角城市群一樣,江西之於長江中游城市群,同樣也是官方定義上的存在。就是無論從經濟實力還是發展水平來說,江西和湖南湖北都還有較明顯的差距,而南昌和兩個萬億級別的省會城市武漢、長沙相比,劣勢就更為明顯。在這樣的前提下,其實交流越便利,機遇與挑戰同時並存的壓力就越大。江西人口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原本主要向長三角、珠三角不斷流出的人口,很可能接下來還會增加向武漢、長沙流出的數量。

【成渝城市群】

成渝都市圈目前最大的短板,一是在於城鎮化水平相較東部地區還差距明顯,二是成都作為四川省會的首位度過高,從而導致整個城市群中除了成渝兩強外,沒有城市發展水平的階梯性,成渝之外直接就是非常弱勢的半縣城式小城。重慶向西,成都向東,是未來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成都在完成絕對的一家獨大後,能不能儘快把資源和政策分享給四川東部的各個城市,實現成渝間城市群的儘快跟上,是成渝城市群未來發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在交通方面,其實成都的劣勢比較明顯。曾經的「蜀道難」在當今的科技發展下,得到了極大改善。成都一直以來也極力對外宣傳自己的航空第四城概念,但成都之所以機場人流量較大,核心因素一是四川過億的人口總量,二是地理位置偏西明顯,陸路交通效率對於成都來說是很難補齊的短板,即使是在進入高鐵時代後,成都高鐵兩小時都市圈能夠到達的核心城市數量依舊並不突出。

相反,在交通層面,重慶的地理位置優勢就顯得非常亮眼。重慶江北機場之所以長期以來不如成都雙流機場,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可供重慶選擇出行的方式顯然更為豐富。除了航空外,鐵路、陸路、水路,重慶都是西南地區的絕對樞紐城市。成都已經位於極西部,交通方向只有南、北、東三個方位。而毫無疑問,東部才是所有西部城市需要連接的最重要方向。而重慶恰巧就位於成都以東,是成都連接東部無法避開的存在。

而一直以來,成都試圖以地理的絕對劣勢去爭奪重慶西部交通樞紐地位,顯然並不明智,很大程度上是重複建設和非理性競爭,未來應該有所改觀。

產業結構方面,重慶的工業根基一直都很紮實,未來也是重慶經濟構成的重中之重。相較之下,成都選擇的發展方向,不應是與重慶重複競爭的向重,而是朝著服務業、旅遊業、文化業的向輕。如此一輕一重,才可能真正實現優勢互補,1+1>2的局面。

再比如,在現階段中國收入水平最高的兩大行業,互聯網行業和金融業。前者對人才教育的需求更為強烈,那麼在高校資源上有優勢的成都就應該重點發展;而後者對於政策性的要求更為明顯,那麼作為直轄市的重慶顯然就更具備優勢。分工明確,產業合理,才有可能真正幫助成渝城市群站穩腳跟。

最後,貼上2017房地產開發投資吸引力TOP50城市,作為大家選擇就業城市方向和進行房產投資時的參考工具——

最後再次鳴謝「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城市群相關數據,為本文的研究分析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推薦閱讀:

如果現在的京津冀城市群穿越到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前夕,可以如何改變歷史?
最近京津冀一體化很火,求分析曹妃甸的發展前景?
為什麼唐山的房價比較便宜?
知道房價會漲,我們能做點什麼?
京津冀早點一體化協同發展前景如何?

TAG:长三角 | 珠三角 | 京津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