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女兒說:不要成為賤女孩

1.

讀書那會兒,班裡有個女同學,現在回想起來,她就是個賤女孩。

她的長相很討男生喜歡:清瘦秀氣的臉龐,一頭齊肩長發,撩得全班男生都躁躁不安,也撩得同班女生恨意四起。但偏偏她又是一個學霸,無論大、小考試,基本都在年級前十名。成績好的學生,通常更得老師們的偏愛,那些一直想說她壞話的同學,直到畢業都沒逮到過機會。

這個女生在骨子裡是個很驕傲的人,她也認為自己擁有驕傲的資本。那個年紀的女生獨有的虛榮心她也有,別人誇她聰明,她聽著很開心,她想:我成績那麼好,我當然很聰明!別人誇她漂亮,她聽著更開心,比起叫她學霸,她其實更願意別人說她長得好看。

她沒有親近的同性好友,跟女生合影時,她會故意和長得不如她好看的女生一起,偷偷躲在別人身後。雖然她身邊經常圍繞著一群男生,但在她眼裡,他們只是用來使喚的「僕人」。

她很享受男生們排隊給她獻殷勤,今天這個給她買三明治當早餐,明天那個給她買夢龍當甜點。給她買奶茶的男生把她的口味記得牢牢的:3分甜,去冰,再加一份椰果。

後來,她逐漸掌握了這套技能:只要她病懨懨地坐在座位上,就必定有男生會來替她做了當天的值日生;只要她嘟個嘴,皺個眉,撒個嬌,就會有三明治吃,有奶茶喝。

這種「公主般」的待遇,她享受了好多年。直到她在大學裡交了個渣男友,才徹底扭轉了她日益惡化的公主病。生活好像復仇般地將她過去施於他人的罪行壓縮打包砸向她。

她終於知道了什麼叫作人格不被尊重的屈辱,知道了做事不被感謝的委屈,明白了說話不被重視的壓抑,體會到了付出的愛遭受踐踏的痛苦。

多年以後,她才第一次有了同理心和反省力。她開始有勇氣承認,過去的自己是一個賤女孩。

是的,這個賤女孩就是我。

2.

如今,我也有一個可愛的女兒了。女兒 ,媽媽想跟你說:不要成為賤女孩。

女兒啊,不要成為賤女孩,對自己的成績和努力,你有權感到自豪與驕傲,你努力複習,考取第一,請你自信地接受讚美和羨慕。不要考前總說「我沒複習」,考完又說「我考砸了」。沒有人需要掩飾ta的努力,你無須感到愧疚,不要學會虛偽。

女兒啊,不要成為賤女孩,不要和班裡的同學一起嘲諷、孤立、欺負那個家庭貧困的孩子。ta的家庭不富裕,不代表ta不上進,ta的家庭暫時有困難,不代表ta的父母不努力工作。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遇到順境和逆境,不能在你一帆風順的時候鄙夷不如你的人,不要學會愛富嫌貧

女兒啊,不要成為賤女孩,想吃薯片炸雞,想穿漂亮裙子,爸爸媽媽都會給你。不要輕易接受異性在物質上的饋贈,你以為伸手就來的東西,很多都不是免費的。女孩子一定要有底線,不要把性別作為牟利的手段

女兒啊,不要成為賤女孩,當你不了解別人的事情時,不要亂打小報告。上周小強和小濤在班裡打架,小麗忘記背課文,小悅沒交數學作業,小婷和小傑上課說了悄悄話,老師知道的話會去教育他們的,不要學會嚼舌根。

女兒啊,不要成為賤女孩,不要因為自己是女孩,就不參與班級勞動。男孩能擦玻璃,你能把玻璃擦得更乾淨,女孩能掃地,你能把地面掃得更乾淨。男孩能幹的事情,你一樣也能幹。別的女孩能做的事情,你能比她們做得更好。不要把性別作為能力欠缺的借口

女兒啊,不要成為賤女孩,不要因為別人誇你漂亮可愛,就沾沾自喜。女孩們都是活潑可愛、精靈漂亮的,但女孩的美,不單單在於外表。誇你漂亮,是別人的客套,有時也是引誘你的危險信號。你長得漂亮,是好事,但因漂亮而驕縱,是愚蠢。不要把漂亮當作交易的籌碼。

女兒啊,不要成為賤女孩,會撒嬌的女孩惹人愛,但以撒嬌來要挾他人就很危險。有些女孩撒個嬌,就不用值日了,就有汽水喝了,作業就有人代寫了。但撒嬌像女孩獨有的香水,淡淡一滴令人愉悅,過量頻繁則令人生厭。你的嬌媚應該留給愛你的父母,和你未來的愛人。不要把撒嬌當作廉價的工具。

女兒啊,不要成為賤女孩,用物質上的富足來判斷一個人是短視的,通過物質來交友也是危險的。每個人都買得起蘋果手機,但創造了蘋果手機的卻是那少部分人。不要在物質上和別人攀比,也不要以物質來劃分朋友。不要學會勢利。

女兒啊,不要成為賤女孩,不要把別人的幫助看作理所當然。除了爸爸媽媽,沒有人有義務要幫你。不要失去感恩的心。

女兒啊,不要成為賤女孩,不要因為小靜不漂亮,就和她做朋友,來突顯你的漂亮;也不要因為小偉不聰明,就和他做朋友,來突顯你的聰明。每個人都有可貴的閃光點,朋友間要講真心。不要辜負難得的友誼。

但是,女兒啊,如果你真的變成了這樣的女孩,那麼,就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快樂的賤女孩吧!

—完—

本文由車軲轆不響車鈴響的 >馬玲的小號< 提供,么么噠!

歡迎大家關注愛童言微信公眾號,id: arhats500 ,活躍於知乎的理性爸媽都在這裡啦!


推薦閱讀:

Improving your statistical inferences第一周:p值是什麼?
如何科學的解釋我這段詭異的經歷?
幫別人忙,總是感覺被利用?這些忙我該不該幫??
為什麼說「你幫過的人不一定幫你,幫過你的人一定會再幫你」?
都是同齡人,心理年齡怎麼會相差這麼多?

TAG:儿童教育 | 女性主义 | 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