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一波流第十彈——利用dynamo自動放樁

接上回,場地布置完後,可以把之前生成的構件自動布置進去了。

首先需要的數據就是這段橋的中心線等。最簡單的想法自然是想用第八彈介紹的那個節點,直接從Excel的數據導入,生成空間曲線,再投影到平面上進行下一步處理。

問題是,如第九彈介紹的一樣,C3D 和 revit 坐標系不同,導致按照這種方法生成的曲線跑偏了。這就很尷尬了。

所以這裡的方法是先用civil 3D生成3D polyline, 轉化成dwg 文件,再 導入revit, 調整好坐標系後,再調用。

那麼第一步就是如何用C3D 生成3D polyline.在之前的教程中,我們已經把橋面的corridor生成了。可以由corridor生成。

這裡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利用由corridor生成polyline 的功能。然後選擇特徵線就好了。

第二種,有corridor生成點。再連成線。

因為之前裝配構件中路的左、中、右邊緣已經放置好了標記點(mark point),這裡直接用就可以了。

選中做好的corridor,選擇需要的點。確定。

點擊確定,點很快生成了。在命令欄輸入3DPOLY

會有一個輸入框要求輸入起始點的值,輸入"PN, 再輸入起始點和終點的編碼,比如1-2000,軟體就會自動畫一條線連接1-2000之間所有的點了。如下圖所示。

處理完如下,用exporttoautocad 命令生成AutoCAD文件。

準備好了以後可以打開準備導入revit了。

新建一個新的工程文件,用上一話介紹的方法導入並對齊這個文件,作為這條路的特徵線。

打開dynamo。使用03 Bridge Elements Placement 包。

這個包的基本流程是:

1. 選擇特徵線並投影到平面。

這裡在select model 裡面選擇剛才導入的那個dwg文件。

2.獲得軸線的位置和旋轉角度。

源包程序是

但是相比原包,我做了加了一個選擇軸線數量的改動。

因為對於比較複雜有分叉的橋,不可能從第一個軸網一直要做到最後一個,要分成幾次建模。

這裡加的這個node就是從一個數列中從開頭選取一定數量的值。

3. 選擇軸線,並獲得軸線和特徵線在該平面的交點。

這是原程序。

要選擇放置特徵線的高程面。一定要比生成的橋面最低面低!!!

這裡我做了比較大的改動。

因為,在使用這個包的時候我遇到一些問題,在選擇特徵線的時候發生了錯誤。

AutoCAD的特徵線可能有點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只好重新擬合特徵線。具體方法是重新從excel獲取站的位置,從特徵線上按照站的位置提取點,然後再生成一次線。所以加了下圖這麼一個步驟。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從AutoCAD裡面出來的線的起始點和終點是和樁號相反的,可能是畫圖時候的問題,所以我又加了一個《逆轉》功能。就是把數列從頭到尾翻轉。

最後修改完程序如下:

4. 延特徵線中心線布置橋面平台。

這裡比較簡單, 就是family type 選擇你之間生成好的那個位置的slab。

5 導入橋柱等,計算橋柱高度

這裡的演算法是分別獲取橋面下底面點的高程,對應的中心線的高程,相減得到橋柱高度。紅框里是橋柱和橋底面之間的距離,中間可能還要加別的東西,如果沒有就是0.

6. 在交點放置橋柱,規定旋轉角度,修改橋柱上表面傾斜度等。

這裡你要創建一個橋柱,然後調用上面算的橋柱高度,直接更改你創建的橋柱的高度。

創建橋柱的時候,要注意添加高度這個變數。如下

這裡Height參數名要和程序里寫的一樣。

還有一點要注意:

剛才為什麼要控制軸網數量。因為必須和算出來的高度數量一致。有人可能有問題,怎麼可能不一致。如果你放置特徵線的高度比生成的橋面的最低高度要高,那麼肯定不一致。

一切完畢,點擊運行。

橋板和橋柱都隨之布置好。可見生成的橋柱都是立在交點處的。按照此方法可以繼續添加其他構件。

可以獲得任何一個軸線處的橋柱的高度。

本節結束。謝謝觀賞。
推薦閱讀:

BIM一波流第五彈——Civil3D導出橋樑數據到dynamo結合revit建模(一)

TAG: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BIM | Dynam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