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奧爾良不只有雞翅,這裡有小龍蝦,爵士樂,還有卡翠娜!

我想吃小龍蝦!

想去新奧爾良的理由很簡單——我好想吃小龍蝦!

來美國這麼久,對美國人的飲食習慣算是了解透徹了。美國超市裡的雞肉牛肉豬肉都是切得整整齊齊裝成一盒的冰鮮肉。雞肉只見過雞胸雞腿雞翅;更別說小龍蝦這種非主流食物了。

沒有小龍蝦吃的日子,是無比煎熬的。我總是按捺不住在內心大喊:我想吃小龍蝦!我想吃小龍蝦!我想吃小!龍!蝦!

四下詢問,才知道在美國能吃到好吃的小龍蝦的地方,就是新奧爾良了。於是趕緊奔赴新奧爾良解饞。

新奧爾良,保守的代名詞

新奧爾良在美國的南端,位於密西西比河的出海口。橫貫美國南北的密西西比河就是從這裡流入墨西哥灣。新奧爾良人總是親切的稱自己的城市為NOLA,因為這是新奧爾良和路易斯安那首字母的縮寫 (New Orleans, LA)。

新奧爾良同時也是南北戰爭中堅定支持奴隸制的南部幾個州之一,直至今天,新奧爾良仍然是南部和保守的代名詞。而造成新奧爾良的保守,也有其歷史原因——1700年,法國殖民者在此建城,隨後新奧爾良被當作禮物送給了西班牙,受西班牙統治了40多年,直到19世紀被賣給美國,並在當時成為美國最富饒的城市之一。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新奧爾良根植於法國和西班牙的天主教文化,並在奴隸盛行的時代融入了非洲和美洲原著名的文化,變成如今這個矛盾綜合統一體。而新奧爾良的美食,也是這種文化大融合的映射。

不可錯過的 Cajun 美食

在我來新奧爾良之前,我的西班牙語老師Mildred曾經在新奧爾良住過好幾年,聽說我要來這裡,她激動萬分的給我寫了一個長長的清單。她千叮萬囑,去NOLA有三種食物一定要吃——法國菜,當地的美國菜,以及在新奧爾良獨具特色的 Cajun food。

在新奧爾良呆了一個星期,深深覺得這裡的美食真的是名不虛傳,當中我的最愛還是Cajun美食。

Cajun美食有著複雜的歷史來源。一開始以為是非洲奴隸時期帶來的食物,後來才發現原來Cajun美食竟然起源於加拿大。17世紀法國殖民者的後代在加拿大Acadia地區定居,逐漸演變成具有當地特色的法式美食。當英國佔領了這個地區之後,法國人被驅逐出境,有一些人流浪到美國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安家,這便是Cajun文化和美食的開始。

在新奧爾良,最出名的Cajun美食就是Gumbo。Gumbo有點像國內的海鮮湯飯,它並不僅僅是「把所有東西放在一個鍋里煮」,同時也是新奧爾良式美食的代表。對於我這種喜愛重口味食物的人來說,吃多了寡淡無味的美國食物,這簡直就是人間美味,充分滿足了我的中國胃。

這裡是小龍蝦愛好者的天堂

更讓我欣喜若狂的是新奧爾良是小龍蝦愛好者的天堂!這裡有各種小龍蝦的做法,煮的油炸的做湯的,讓人應接不暇,並且全都很美味。除了傳統的煮小龍蝦以外,我更是大大的愛上了一道叫小龍蝦澆飯(Crawfish Etouffee)的菜。在這個菜里,小龍蝦已經被剝掉了殼做成濃湯,澆在白飯上,每一口都是慢慢一口的小龍蝦肉,每一口都有媽媽的味道。

另外在新奧爾良不可不吃的美食就是蚝了。在新英格蘭吃耗都是生吃,而在新奧爾良最流行的吃法就是碳烤生蚝。我的一個朋友強烈推薦我們去到一家叫Drago』s的餐廳吃碳烤生蚝,一開始還不以為意,直到被澆上黃油和cheese的仍滋啦作響的生蚝端上桌,澆上檸檬汁一口要下去,才知道什麼是驚為天人。肥美的生蚝帶著濃濃的奶香和碳烤的焦香,絕對是我吃過最最最好吃的生蚝,絕無其他。

當然Gumbo小龍蝦和生蚝僅僅是代表而已,新奧爾良的美食絕不僅於此。比如有點像西班牙海鮮飯的 jumbolaya,平民美食「窮漢三明治」 (Po-Boy), Cafe Du Monde 的糖炸糕(Beignet),以及如果你在菜單上看到 Aligator(鱷魚)請不要驚訝,因為炸鱷魚烤鱷魚煮鱷魚在新奧爾良那是太稀鬆平常的美食了。

Beignet

Cafe Du Monde的糖炸糕(Beignet)

菜單上的鱷魚漢堡(Gator Burger)

醉生夢死的大快活之地

除了美食天堂,新奧爾良還有個外號叫「大快活」。

剛到新奧爾良的時候,傍晚時分在 French Quarter溜達,卻發現酒館飯店都很冷清,路上的行人也稀稀拉拉,我甚至誤以為是旅遊淡季。誰知道當晚上約莫十點再來到這裡,已全然是另外一番景象。街上的人摩肩接踵,音樂聲此起彼伏,所有的餐館酒吧像變魔術一樣請出各式樂隊,把音量調到最大,氣氛熱鬧而歡愉,以至於在 French Quarter 外好幾個 block 的地方都能聽見這裡的音樂聲。

朋友曾經一臉陶醉的跟我描述他在新奧爾良度假時的生活——每天下午兩三天起床,吃個午餐,咖啡店裡消磨一下炎熱的下午的時光,待到太陽落山,找個餐廳吃吃小龍蝦,然後九點鐘開始穿梭於 french quarter 的各個酒吧直到天亮。

這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夜夜笙歌的生活也是世間少有的新奧爾良一大特色。

當地人Lisa告訴我們,在19世紀,黃熱病在新奧爾良蔓延了相當長一段時間,數以千萬計的新奧爾良人死於黃熱病。因為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過這個夏天,新奧爾良人開始過起了「Drink as if there』s no tomorrow」的生活,只為當下而活,就像沒有明天一樣。今天為遊人熟知的波旁街(bourbon street)就在那個時候興旺起來,各種酒館妓院賭檔夜總會密密匝匝的擠滿了波旁街,人們沉醉其中,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狂歡節(Mardi Gras)時的景象

狂歡節(Mardi Gras)時的景象

在爵士的靈魂里,道盡悲涼

爵士樂也是誕生於那個時候。當時居住在奧爾良的美國黑人,將傳統的非洲音樂加以改編,在音樂中道盡自己的悲涼,慢慢演變成今天為世人所熟知的藍調和Jazz。

爵士樂現在已成為新奧爾良的標誌之一。當你來到新奧爾良,首先接觸到的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國際機場,就是為了紀念出生於新奧爾良傑出的Jazz音樂家Louis Armstrong。

然而,人們也許不知道,在新奧爾良,爵士樂也曾在20世紀中期受到美國流行音樂的衝擊,一度幾乎銷聲匿跡。許多曾經傑出的爵士音樂家迫於生計,開始從事與音樂無關的許多奇奇怪怪的工作。

直到1960年,一對姓 Jaffe 的夫婦來到新奧爾良,無意中聽到了這些年老的爵士音樂家的音樂,深深被這種乾淨純粹的音樂所震動,便舉家搬來新奧爾良,找到當時最好的音樂家,成立了 Preservation Hall(保留的大廳),時至今日,Preservation Hall Band仍然在這裡每天三場舉行著現場音樂會。

我原本並不是一個爵士愛好者,總覺得爵士樂慵懶的曲調配上晦澀的歌詞,讓人忍不住昏昏欲睡。但在 Preservation Hall 的這場音樂會卻徹底改變了我對爵士樂的看法。

說是Hall,其實也就是一個大屋子而已,沒有舞台,屋子前方擺放著一架鋼琴和幾把椅子。人們席地而坐,跟樂者之間沒有任何距離。說是音樂會,其實更像是一個大音樂party。所有在Preservation Hall演奏的音樂家都已經六十歲以上了,看著他們,你會覺得音樂對他們來說已然不是什麼高雅的藝術,而是生活的一部分。鋼琴黑管低音提琴就是個大玩具,演出就是幾個老爺爺跟大家一起嗨。當主唱的黑人老爺爺用他絲毫無任何修飾的嗓音唱到:「Comewith me to New Orleans, I will show you a great time. All your dream will cometrue, at New Orleans.」 全場的觀眾都在跟著音樂搖擺,人人臉上都帶著微笑。

我想也許這才是新奧爾良的魅力所在。

美食美酒夜夜笙歌固然吸引人,但那只是新奧爾良的表象,而流淌在城市中和人們血液中的堅強和樂觀才是她的真正本質。

我們的導遊Lisa六十多歲了,活潑而健談,在帶我們漫遊French Quarter的兩個小時中,她不停地和街上的行人,小店的店主以及穿著邋遢的賣藝人熱情的招呼擁抱,彷彿人人都是她的老友。正當我以為這是個家庭和睦兒孫滿堂的幸福老太太的時候,她卻告訴我們,在卡崔娜將新奧爾良幾乎夷為平地的時候,她的家也被洪水淹沒了,兩個星期之後,她的丈夫也因為不堪身心的打擊而離開人世。我無法想像她是如何度過那段難熬的歲月,並變回到這個站在我們面前神采奕奕的這個她。

也許NOLA本身就是一劑療傷良藥。

愛上NOLA不需要理由。就像ANNE RICE曾經說過:I love New Orleans Physically. I love the trees, the balmy air, and the beautiful days.

趙大山

旅居波士頓,高科技公司市場推廣從業工作者,熱愛旅行,走過五大洲的諸多國家。認為人生並不意味著必須呆在一個地方。有愛,家在四方。

圖 | 趙大山&網路

*本文原創,如想轉載,請獲取授權。如擅自盜用,將嚴厲問責!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旅人說

公眾號ID:travelwonderland

【多圖原文戳這裡】新奧爾良不只有雞翅,這裡有小龍蝦,爵士樂,還有卡翠娜!
推薦閱讀:

扎克伯格、蓋茨、奧巴馬都是猶太人嗎?
20世紀三十年代初美國總統胡佛為什麼選擇軍隊暴力驅逐來要錢的退伍老兵?
近視患者如何成為飛行員?個人去美國學飛的流程是怎樣的?
辯論的角度分析中國學生和美國學生的區別?
ABC 對於從中國移民來的同齡人有什麼看法?

TAG:旅行 | 美国 | 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