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禪意與中國情結之間
你問我,一個項目所承擔的精神層面的屬性,佔多大的比重?對於大多數項目而言,這種精神層面屬性的表達,是相對有限的。但在某些項目中,精神層面的屬性,則成為貫穿項目始末的重要線索。境界的表達,便是如此。
2016年夏,接手大運河府項目。
首次開放的是臨時接待處及疊拼樣板房區域。包含700平米的底層景觀區(1/3為市政人行道及公共綠地,2/3為接待處入口及庭院),200平米接待處屋頂花園,疊拼樣板房20平米二層露台及40平米三層露台。整個展示區面積加在一起不超過1000平米。
造園,大中見小容易,小中見大則難。觀法以一勺意海,一拳代山。主要說的是「靜觀」,而非「游觀」。展示區,不僅要可觀,更要可達。在回遊過程中加深印象。
□ 如何在相對局促的空間內展現景觀效果,形成深刻印象並著重關注客戶的體驗感受,是設計工作面臨的首要問題。
很多時候,景觀設計師承擔了一個類似於場景導演的角色,通過節點的營造和布置,來引導客戶,「控制性的遊走」與「控制性的觀看」,並在特殊節點以「有限」觀看的方式,做適度遮掩,讓人覺得自然,而不是刻意……詩意的造園手段,是精通視野構造的高手,組合的一系列誑人的鏡頭語言。
而這個mini展示區,更像折子戲。把最精彩的片段,一一呈現,加深客戶印象。而貫穿始末的精神層面的屬性,格外重要。
風華系列,首先是東方的,是對於骨子裡中國情結的致敬與表達。
項目地處古運河畔,拱宸橋西。千年古運河,舊時繁華地。這繁華,一直延續到如今。
這種精神層面的屬性,或者說,是一種景觀氣質。它從項目自身特點出發,最終確定禪意與新中式的結合。新中式是東方情懷的延續。禪意則是在繁盛中尋求內心的平靜。
精簡景觀元素,前場僅保留:景牆、水面、燈具、造型黑松。
建築及景觀,塊體穿插形成的結構之美。
禪意是簡潔元素的意境表達。
□ 如何在相對繁雜的市政界面里,卓然而出,通過獨特的產品氣質,營造入口氛圍,進而有效導入人流,是設計工作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
展示區佔地面積小,建築面寬約30米,加上東側市政綠地,整個展示面寬不足50米。且地處市政綠化帶,局部借用人行道形成前場空間。行道樹為展示區第一重遮擋。
展示區毗鄰花園崗街。花園崗街為雙向四車市政級道路,中間以綠化帶相隔。此為第二重遮擋。
同時因項目區位的特殊性,政府不允許在展示區再設精神堡壘,道旗、圍擋均不可行。行道樹不能移動。市政人行道標高只允許在建築入口位置局部降低……諸如此類的嚴苛限制性條件。
雙重遮擋將LOGO牆的標識性削弱。故而,放棄以LOGO吸引視線的方式,利用建築面寬和體量關係,作為整體外在展示界面。建築既是最終到達的目的地,亦是展示LOGO的一部分。
考慮行道樹可能對建築的遮擋與干擾。現場實測標高及行道樹分枝點,落草圖分析標高關係,將建築雨蓬控制在分枝點以下,減弱樹冠對建築立面的干擾。而建築門洞與開窗,控制在兩棵行道樹中間,保證整個立面展示的連續性。
而在市政道路界面,綠化帶主要種植灌木及中層球類,人視高度無遮擋。故不過多做調整,只對局部苗木調整與補種,保證界面整齊、清爽。
建築立面亦是主要展示面。
建築既是最終到達的目的地,亦是整個對外LOGO牆的一部分。
開放八個月之後的接待處:建築高度與行道樹分支點控制。保證展示面的完整性。
□ 景觀空間的延續性,是設計工作的第三個問題。
這是關於樣板房露台處理方式的探討。20平與40平的小空間,原先只想做一個室內功能的延伸。一個意味曖昧的灰空間。或者索性做一個簡單直接的陽光房?
不。鋼筋混凝土森林中,我們逐漸失去,和將要失去的,還有什麼……延續了幾千年的中國人的理想世界、建造的自由,以及和作為個體的「人」與土地的關聯。那些被我們遺忘的生活方式……
露台最終以景觀方式呈現。從接待處到屋頂花園,再到露台,空間連續綿延……在山水中漫遊與生活的詩意方式,如連續的畫卷般展開。
在功能定位上,受制於面積,兩個露台既相互獨立,又在肌理和構成元素上呼應統一。
其中,二層小露台為下午茶場所。它與三層露台,以垂落蔓延的廊架相連。這是一個安靜的休憩空間,卻保留一段與三層的對望空間。中國古典園林中關於視線的組織引導,在此一笑一瞥間。
露台效果圖:兩層露台以廊架相連。保留對望空間。
三層露台更接近天井的概念。天空。樹蔭。關於庭院生活的記憶,被一一還原……水是山居生活的意向。景牆水聲潺潺。樹下聽風、飲茶、對酒,有直接的身體經驗,也有丘壑之心、林泉之志。日常生活與哲學,凝於方寸之間。
樓梯間豎條窗。框景。書房橫條窗。景觀主導的開窗落位,模糊室內外邊界。空間通過窗洞相互融合。
露台還原庭院生活,關於樹蔭和天空的回憶。
景觀布局與設計邏輯
設計首先是一個理性的邏輯分析過程。經基地解讀,及周邊限制性條件分析,確定景觀布局。
底層景觀處理:
這個700方的小空間,除入口形象展示、底層庭院及室外洽談區,還包括一處市政綠地作為展示區的綠化背景。如何在這樣一個局促空間里,滿足設計意圖,保證功能需求,是景觀設計的主要邏輯。
東側綠地相對次要,故縮小面積,將空間退讓給底層庭院。
從建築外牆到人行道外邊,最寬7.7米,最窄5.6米。所有景觀元素均不能佔用人行道。前場除建築入口外,設置水景,以水景對建築的倒影效果,烘托建築形象。
整個售樓處水景呈「L」形展開。前場結合建築立面,成為整個展示區對外形象界面。內側,則作為接待處對景。水邊硬質平台,亦可作為室外洽談區用。
入口氛圍營造,通過對市政人行道面層統一改造,模糊邊界,將人行道作為前場空間的一部分。視覺上放大前場空間。將建築立面,作為整體外在展示界面。前場主要元素:建築立面、雨蓬、台階及樹池、水景,經多次複核尺度關係,以元素相互穿插的形式,展現建築立面效果。此為視覺第一焦點。
樹池,是入口最主要的景觀元素,亦是中國情結中關於詩意山水的意向表現。現場複核雨蓬高度及樹池尺度後,確定苗木尺寸。以拼種黑松作為空間主要元素。此為視覺第二焦點。
層層遞進的空間處理形式,營造入口氛圍,形成深刻印象。
接待處前場實景:改造市政人行道面層,將其作為前場空間的一部分。
以水景倒影烘托建築。放大空間的效果。
水邊平台亦可作為室外洽談區。
底層庭院,前場結合水景作為室外洽談區。後場則為樣板房對景,庭院設計以「視線」為要素,景牆山水與地面枯山水相映相襯……空間亦為畫境。
園林是只有進去才能真正體會的經驗。庭院汀步,恰恰指向無數的可能性……人的參與,讓空間趣味橫生。我更願意將人視為畫中的風景。「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卻裝飾了別人的夢」,你很難說,誰是誰的風景。這幾重山水交錯,真實與意象。
它不是自然片段的投影,代表著碰巧進入視線的一個隨機角度。一種視覺構造與空間轉換手段。
空間是一種畫境。幾重山水。真實與意象。
庭院汀步,指向無數的可能性……
景牆展開面拼貼效果圖。以牆面山水紋理呼應山水意向。
景牆山水紋實景。無處不在的山水意向。接待處屋頂花園處理:
這是一個相對次要的空間,更類似一種布景語言。其強烈的表意意圖,最終體現於景觀氣質的承托與催化。
因建築按不上人屋面設計,荷載有限。考慮疊拼樣板房俯瞰效果,採用簡單覆綠的枯山水形式。點到為止的禪意。一種空間的構造遊戲。
屋頂以同心圓構圖,用礫石(此處用灰色礫石代替白礫石,為減弱施工階段灰塵污染對礫石效果的影響)與草坪分隔。圓心處景石局部堆坡,結合佛甲草種植。這種組合關係,更像山水糾纏的多樣即景片段。不甚求合物理,更求合心意。是「心園」的寫照。
而在後續施工階段,考慮養護管理,將草坪調整為模擬草坪。而因工期緣故(G20前後市場關閉及車輛管制),物料不足,圓心處「枯山水」最終簡化為「置石+散置礫石」形式。原以為憾。幾個片斷的意象:景石。草坪。礫石。硬生生撞接。意外成就一種不可思議的晦澀美感。
機緣巧合,終究以這樣的形式呈現。
設計意向之一:幾處置石,結合佛甲草種植。設計意向之二:同心圓構圖。圓心設置枯山水。實景:為方便養護管理,用模擬草皮代替真草坪。
圓心處原設計置石結合佛甲草處理,因工期原因,僅保留置石。
景石。草坪。礫石。意外成就一種不可思議的晦澀美感。
露台處理:
露台亦以景觀方式呈現,這更接近造園真意——園林本質是一種自然形態的生長模擬,它必然是從局部開始的。
從庭院到屋頂花園,再到露台。這些散漫片段,戀物癖式的細節繁複,如緩緩展開的長卷。
實景:這個露台,類似天井的概念。天空。樹蔭。關於庭院生活的記憶,被一一還原……
空間營造的結束,意味著另外一種意義上營造活動的開始……或者說,設計提供一處暗示多種可能性的場所,使用者的使用和閱讀將為其帶來真正震撼的效果。
這更接近哲學意味的思考:
這些局部,仿若數個「扇面」構成世界。人們在每個既相似又不同的扇面里,喝茶、閑談、沉思,它們既有清晰的界限,又彼此照應……意義不重要,重要的是場所結構啟動時間的可能性,讓多重事件空間可能重疊的方式。
花開花落。雲捲雲舒。隨著時間推移,可識別性的豐饒之感被創造出來,氣韻也因此而變得凝注又連貫。
是這樣關於場所、空間、境界的回顧……
境界,本在無意之間。
—————————————————————————————————————————
關於庭院,喜樂心境,皆在事園。
微信ID:Gardening-story
掃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公眾號「事園」,開啟一段造園之旅……
園緣不斷。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9OU2pleHJIRXBPemJyZldsOTMwbg==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景觀設計中常說的結構是什麼,有好的結構的設計有什麼優點?
※我還要不要在景觀路上堅持?
※學景觀之後,你有什麼大的改變嗎?
※日本的痛農田是怎麼種出來的?
※請問在國內實踐層面,景觀規劃(landscape planning)和景觀設計(landscape design)有哪些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