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房子回歸消費品的本質
讓房子回歸消費品的本質
四月一日,愚人節,中央卻砸下了一個重量級消息,決定在河北開始一個「千年大計」,設立雄安新區。新華社這樣形容雄安新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新發展理念引領的現代新型城區」。
互聯網時代,大家反應都很快。北京去往雄安地區的高速迅速的堵車了,大批人連夜趕到雄安買房,媒體稱其為「瘋狂24小時」。房價在四月一號一天內暴漲,儘管消息稱自16年底起雄安地區的房地產交易已經受到限制,卻還是「一房難求」。
4月2日,雄縣政府叫停房地產交易,售樓處貼上封條。
在此之前的三月,各地政府毫無徵兆地陸續出台各種限購政策,大大提高了購房門檻。
似乎中央的信號已經很明顯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習大大這麼說。
然而房價飛漲不是一天兩天,信息釋放的如此明顯,也擋不住投資者前赴後繼去買房。原因也很簡單,自從08年那一輪樓市暴漲開始,炒房者的熱情空前的高漲,幾次回調也擋不住,因為縱觀全世界,再也找不到比買房子更好的投資機會了。
自從金融危機以來,全球最稀缺的資源,就是高收益的投資機會。正處於美林時鐘里經濟衰退期的中國也不例外,產能過剩,股市起起伏伏,唯有房地產市場格外堅挺。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過去十幾年的房價幾乎一直在漲,只有為數不多的幾次回調,幅度也不大,全國房產自07年3600左右的均價幾乎翻番。而大城市的房價上漲更為明顯。每個人身邊都有那麼幾個個「早早買了房後來成了千萬富豪」,或是抓住了幾次大漲時機買了幾套房資產翻倍的幸運人。許多人感慨:當年明明都差不多,只不過沒買房, 現在就成了不同階級。
可以說,在過去十年二十年里,房地產是一個高收益,低風險的投資選項。
(圖:國家統計局)
房地產的爆髮式增長造就了無數一夜暴富的神話,也給還沒「上車」的人籠上一層陰雲。
房子,已經成了新一代人最沉重的負擔之一,在首都拿著一個月一萬出頭的工資的話,不吃不喝近十年才能付得起首付,付完貸款就更遙遙無期。而與這些面臨著巨大壓力的人相對的,是中國龐大數量的富裕階級,買房如買菜,其強大的購買力推高了一處又一處的房價。
這無疑是畸形的。並不是說,高房價就是畸形的,而是在於當房子,一種剛需,成為奢侈品,才是畸形的。
屢見不鮮的「空城」,新開發的樓盤一夜搶空,卻又有著極低的入住率。買得起房的人不住,想住的人買不起,這才是畸形的。
市場經濟一貫以來被人所稱讚的一點,就是對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對資產的公平定價。稀缺的資源總被定價更高,需求和供給曲線在一處達到平衡。而在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這個典型的中國特色市場里,市場經濟的泡沫如此之大,以至於讓市場的定價和配置功能失效了。政府的管控措施屢屢出台,卻毫無存在感,房價為什麼還在漲?
為什麼房地產會成為泡沫?因為中國的房地產,相比較商品市場,更像資產市場。當越來越多的人把房地產當成一種投資,支撐房價實質上是一種對未來房價的預期。買房不是為了自住而是為了投資的人,手握幾套房其實毫無意義,他們手握的是未來某一天把這些房子拋售而從中賺取差價的機會。從這種意義上來講,握有一張房產證,就好比握了一張股票。房產同時有的特性,是持有成本低,不像農產品一樣有期限,易損毀,不像普通存貨一樣有過時、損壞的可能,購入房產是一次性的,一旦付清,除了相較其價格可以忽略不計的管理費,幾乎是無成本的;大量投機者讓房產的流動性變得超乎尋常的高,明明是大額資產,但隨著對房價上漲的預期越來越大,貸著款加著槓桿買房投資的人越來越多,房產變現的能力也在增加。
可很少被人注意到的是,資本市場,比如對股市、債市的投資,背後的本質依舊是資金調配和生產力的增長。股價上漲的背後是對公司未來價值上漲的期待,而這一投資的實質還是將市場的閑散資金分配到需要資金來發展生產的實體經濟的過程。有背後實體經濟支撐的資本市場尚有當股價被哄抬而出現泡沫的時候,房市呢?
思考房市,當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加入到炒房的隊伍里來,二手房交易推動房價上漲的實質已經成了買房的人不斷倒手而創造的泡沫——而這背後沒有任何實體經濟增長的預期,房子放在那兒可不會有產出。
房子,應當回歸其作為消費品的本質。
內心裡,我是希望政府能夠拿出管控農產品的決心來管控房地產市場的。畢竟衣食住行,房子在中國的文化大背景下,是解決住房問題的必需品。租房自然是一個選擇,但樓市價格升高自然是和租金有正向聯繫的,更別提「買房」這件事對中國人來說已經成了一個執念。正如同大米和豬肉一樣,房價被控制在一個可承受的範圍內,是一個民生問題。
證券市場有一個違法行為叫做「操縱市場」,指的是為了利益影響市場價格,擾亂投資者的行為。然而就如同中國的股市一樣,散戶投資者,或者說是個人炒房者,佔據了房產市場的很大份額。這無疑加大了監管難度,畢竟個人投資者數量眾多,但個體體量小,不可能像機構一樣直接窗口指導或是施壓,當然也不可能把推高房價「操縱市場」的帽子扣給哪一個炒房者。
泡沫終有破裂的一天,區別無非是溫和的,慢慢的破裂,匹配上實體經濟發展的步伐,或者是突然一日之間完全蒸發。時間拖得越久,泡沫破裂的時候受傷害的除了投機者,還有更多的咬著牙為了剛需進入房市的真正的消費者。同樣的,也有被房價所迷惑的開發商,房價若斷崖式下跌,會有無數的地產商資金鏈斷裂而破產,這也是房地產管控的一個難點,抑制需求側的同時保全供給側。畢竟考慮到房地產市場如此龐大的體量,和背後利益相關的金融機構和相連的國家命脈,戳破房地產泡沫無疑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
房價還會不會漲,依然是個未知數。短期來看,能否找到一個切實有效又不造成傷害的方法還是個未知數。但可以考慮到的是,相比較西方市場,中國特色經濟體制強大的管控力和國家背書穩定經濟的能力無疑是更加出色的,近期的數次行政手段也已經顯示了政府管控的決心。讓房價能夠匹配經濟發展的程度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議題。
泡沫就像一個腫瘤,能夠用溫和的方式消除自然是最好的,但到了關鍵時刻,一次大手術或許是成功率更高的選擇。或許一次大崩潰會帶來很長時間的低迷,放任樓市繼續高燒只會讓利益相關者越來越多,腫瘤越長越大,以至於最後無法控制。問題只是能否儘快找到一個創傷小、代價可承受的手術方式,通過一次陣痛消除這一隱患。
而對於個人投資者,除了剛需以外的房產投資需要三思。畢竟在強大的國家機器面前,「逃頂」的風險太大了。
推薦閱讀:
※和小姨子合買房子?
※2016年北京房價將呈什麼趨勢?
※哪個瞬間讓你特別希望擁有自己的房子?
※如何評價 《炒房者自述:我是怎麼在9個月把房價炒高兩三倍的》 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