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唐詩三百首》001(張九齡《感遇》一):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文 | 謝小樓

今天開始精讀《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第一首是張九齡的《感遇》,張的《感遇》詩共有十二首,《唐詩三百首》選了第一首和第七首,今天讀第一首。

感遇

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通釋

詩題《感遇》,是一種詩的體式。趙昌平先生注云:「感遇,因所遭遇而感慨。初唐陳子昂有《感遇》三十八首,遂相沿成為五古的一種體式,實上承阮籍《詠懷》七十二首。多用比興,抒寫不平。」章燮引王堯衢言註:「王堯衢曰:感,思也,思其有幸遭遇。一雲感之於心,遇之於目,發於中而寄於言,如《莊子》寓言之類是也。」其實「感遇」二字很容易理解,無需累注,只是要理解它是一種詩的體式,有很多詩人寫這樣的詩。

詩人張九齡,這裡沒有必要介紹他的生平,只需了解,張九齡寫這組《感遇》詩時,剛好被從尚書丞相貶為荊州長史。不過,寫作背景只是解讀詩意的一個參考,不可將詩中的影射實指為某人某事,這樣膠柱鼓瑟,往往破壞詩意。

蘭葉春葳蕤。葳蕤,音威蕊,花葉繁盛下垂狀。春天,蘭葉茂盛生長。

桂華秋皎潔。華,同花,古代花華二字往往相通。皎潔,明凈,桂花在秋開開放,多為黃白色,所以看上去很有光彩。秋天桂花盛開,黃白色的桂花皎潔明凈。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欣欣,草木茂盛生長。生意,生機。自爾,自然而然地,爾是詞尾;另有葉嘉瑩先生的解釋,自是自己,爾是對方,自爾就是彼此。前者的解釋,這句的意思是,蘭葉與桂花這樣生機勃勃,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美好的時節。按葉先生的解釋,這句意為蘭葉與桂花在自己的季節里生意盎然,各自形成了一個屬於自己美好的季節。葉先生的解釋里有一個哲理,無論是蘭花還是桂花,都應該生長在自己的季節里,把自己最美好的本質發展和完成,蘭花不要跟桂花比,桂花不要跟比,每個物種都有自己的使命。我覺得,葉先生的解釋較上。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林棲者,棲息在山林中的人,指隱士。聞風,有兩個意思,一是蘭葉和桂花的香氣隨風迷漫,被林棲者聞到,二是,聞是聽到,風是操守,指棲者聽到蘭葉與桂花的操守。坐,因為。誰知道那些棲居山林的人,因為聞到蘭桂的芳香(或聽到它們 的操守)而喜歡上了它們。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本心,《國民閱讀經典-唐詩三百首》解為蘭桂榮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質,我覺得,本心不必強解為某一種品質,它就是指蘭桂的天性,或指蘭桂有自己的內在追求。美人,有注稱美人指君主,這就是過分強調詩的寓托,前面有「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這裡的美人,就是指前百的「林棲者」。這一句意為,蘭桂散發自己的芳香,是自己的天性,是自己內在的追求使然,不是為求得「美人」的欣賞。

賞析

張九齡的這首《感遇》,採用比興的手法,托物言志,詩人借蘭桂不求美人折,寓托一個人要有自己的內在操守,不必求人相知的人生哲理。

詩的開頭,詩人舉了兩種高潔的植物蘭桂,春天,蘭葉茂盛地生長,秋天,桂花皎潔地盛開。這兩句詩中,有花,有葉,有春,有秋,實為互文見義,蘭也有花,桂亦有葉,各各兼包,概指全株。蘭花與桂花,在自各的季節里,展現自己最美好的生命力。

三四句承接一二句。蘭花與桂花在自己的季節里蓬勃生長,各自形成了自己最美好的季節。蘭葉葳蕤,桂花皎潔,它們都有自己的生命特點;蘭葉春生,桂花秋放,它們都有最適合自己的季節。它們都在最適合自己的季節里展現了自己最美好的本質,散發出生命的芬芳。

五六句一轉,蘭桂展現自己最美好的本質,散發出生命的芬芳,原是它們的生命天性使然,誰知道它們的芳香被那此隱居山林的人聞到了,他們的美好的品質被他們聽到了,於是,這些隱士紛紛跑來欣賞它們的美。

蘭桂展現自己美好的生命是為有人來欣賞它們嗎?七八句一結,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蘭花到了春天,它們自然就會茂盛地生活,桂花到了秋天就會皎潔地盛開,這是它們自己的天性使然,是它們追求自己生命的美好使然,不是為了別人的欣賞。

此詩是五言古詩,卻有著律詩一般的結構,一二句起,三四句承,五六轉,七八句合,結構嚴謹分明。語言上,此詩雖在詠物的背後,闡釋了一個高雅的人生哲理,但詞意平和溫雅,不激不昂,深得溫柔敦厚的質。明程元初(《初唐風緒箋》卷三)評:

詩欲氣高而不怒,怒則失於風流。此詩氣高而不怒。

明邢昉(《唐風定》卷一)評:

透骨之語出之和平。

感發

人生的價值在哪裡?

人生的價值來自於認可,而認可有外在的認可和內在的認可。

一個人竭誠為他人付出,努力為社會做出貢獻,得到了他人認可,獲得了社會的讚許,這時,你自然會感受到人生的價值。這在這首詩中,就是獲林棲者相悅,就是求美人相折。

可是,你的付出卻不一定會得到認可,你的誠心也許會被他人拋棄,猶其在一個笑貧不笑娼的社會,這種來自外在的認可又有多少參考價值呢?

因此,一個人的人生價值應該更多地向內追尋。

蘭葉春而葳蕤,桂花秋而皎潔,它們讓自己生命生機勃勃,不是為了獲得別人的欣賞,它們就是為了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美好。蘭生空谷,不為無人而不芳。

那麼人呢,人總是希望有人相知的,就算是寫「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張九齡,他在下一首《感遇》里又寫道:「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他也是希望有人相識相知,可以讓自己的才能得到施展。

可是,一個人不遇於時,得不到別人的認可,難道就不用培養自己美好的品質了嗎?

這就是本末倒置了,一個人培養自己美好的品質,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加美好,它應該是自己的內在追求,這跟能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無關,就像蘭桂一樣,到了自己的季節,它們就生機勃勃,讓自己的生命絢爛無比。

人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總有獲得別人承認的渴望,但是,來自他人的認可,不是個人所能控制的。子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一個人即使得不到別人認可,也能謙和地面對這個世界,這就是君子。

我們自然不必抑制自己對來自外界的認可的渴求,但是,我們要清楚,我們堅持自己的操守,修鍊自己品質,這是為了讓我們自己的生命更加美好。當他人不認可我們時,我們在心裡念一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可以激勵和安慰我們自己。

(完)

關注微信公眾號:謝小樓(ID:xxlou66),一起精讀《唐詩三百首》。

推薦閱讀:

郭沫若在《李白與杜甫》一書中為什麼要褒李貶杜?
唐詩宋詞如果不會背誦,是不是看了也白看?
為什麼說「魏晉人物晚唐詩」最能代表風流?
唐詩宋詞元曲 文學形式變化的原因 驅動力或者說深層選擇是什麼?
白居易和元稹"千里神交"的故事可信嗎?

TAG:唐诗 | 古典诗词 | 诗词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