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知名導播學技術——導播日常術語運用
在現場節目製作中,導播要與眾多的工種崗位進行語言溝通,所以為了達到流暢的溝通與交流,避免產生誤解,最關鍵的就是使用相同的語言和提示。
如果你正在執導一檔節目,想要讓演員或主持人移動一下位置,你就必須使用正確的,同行公認的規範術語和指令去傳達你的意思。所以,在拍攝現場使用規範的術語與指令,可以幫助導播最快捷、最準確地實現自己的意圖。
舞台的簡單位置布置:
對於演員或主持人所說的舞台左側和右側,對攝象機機位來說就是相反的,所以當你在下指令時,一定要有參照系。在拍攝現場最難描述,最容易發生理解錯誤的就是「左」和「右」。
如果你要調動人或攝象機的位置,你就必須表達清楚是「攝象機左邊」、「他的左邊」還是「舞台的左邊」。
這是關於「左」、「右」的三中不同的表達法。
第一節 常用拍攝術語
一、導播手語
演播廳內,在直播和錄播過程中,由於嚴格禁止一切非節目音響,導演往往需要一些規定手勢調動指揮演員和主持人的站位和走動,以保證畫面構圖的完美和緊湊,因此一般採用國際上流行的導播手語。二、景別術語(適用用於4X3比率的鏡頭,以人為例)
大特寫(BCU)
大特寫鏡頭一般指上端切至人的頭頂,下端切至下巴而不是嘴的畫面。特寫是指拍攝人的頭部、面部、人體的局部、物景的某一部分的鏡頭,這是在畫面中強調局部細節的一種獨特而有效的攝影手段.
特寫/近景(CU/CS)
在近景中,人的頭部將會全部被納入畫面,下端一般和人的領結對齊。近景是把主體元素,如演員,從陪體元素(環境)中分離出來,這種景別看起來有一點彆扭,看起來有點像漂浮在空中的頭顱的感覺。中近景(MCU)
畫面的上端略高於人的頭頂,而下端則於人的上衣胸部的口袋相齊。這個景別很適合4X3的電視熒屏畫面的比例,所以是電視拍攝中最為流行的景別。中景(MS)
畫面的上端略高於人的頭頂,而下端則是切到人的腰部。中景既有全景的某些特點,又不失近景某些細節的妙處,適合表達情節、傳遞感情。通常中景則不僅有主體,而且也有部分環境。中景和中近景一樣也很常用,有些國家的電視工作者覺得中近景,景別太小,視覺上不太舒服,於是把它作為單人鏡頭的標準景別。
中遠景(MLS)
畫面的上端略高於人的頭頂,而下端則是切到人的膝蓋。這種鏡頭常用來把被攝者置於背景之中,這種景別通常被稱為雙人近景。在新聞報道結束的時候,常用這個景別來拍攝新聞現場的出鏡記者。遠景(全景LS)
畫面中,人的整個身體都被拍攝出來。一般,頭上方留白會比腳底留白多一些,它一般在節目開始時使用,但由於它顯得有些畫面不夠緊湊,所以使用時間不宜過長。全景強調的是環境和主體與環境所處的關係,就是展現景物全貌的。在影視畫面中鏡頭是不斷改變的,不斷的轉換畫面的基本元素,這種不斷的改變和轉換就決定了影視攝影的基本屬性,就是連續性及運動性。(想學更多導播技術請關注公眾號科銳視聽【bjcrazy】←點擊)
半側/前側面鏡頭
在用中近景或中景拍攝人的側面鏡頭時,畫面的景別能看見被攝者的雙眼,而且在人的視線方向上留有一定的空間(視線留白)。這種鏡頭也很常用。過肩鏡頭(OTS)
畫面中呈現的是一個人的背影和另一個人的半側面。通常用來觀察談話雙方其中一方的反映。雙人鏡頭(2S)被攝的兩個人都在畫面內。注意的是兩人之間的距離不能太遠,否則中間留的空白太大。以一人為主的雙人鏡頭(2S FAV A)
被攝的兩個人都在畫面內,觀眾可以兩個人在交談,同時可以看見其中一個人的反應。在情景劇中用得比較多,通常後面緊跟一個反打鏡頭。廣角鏡頭(WA)
畫面中呈現的是場景的全景三、攝像機操作術語
多訊道節目製作現場指揮要求準確而具體的語言,必須讓所有的攝製人員都懂。要掌握分寸,說話到位、明確、簡單。(想學更多導播技術請關注公眾號科銳視聽【bjcrazy】←點擊)攝像機操作術語包括:松景、緊景、俯角、仰角、前移、後退、左移、右移、左腰、右搖、抬頭/上搖、低頭/夏搖、推、拉、升高、降低等。
四、畫面調整術語
頭上留天、腳下留地、對準焦點、調整畫面、演員入畫、演員出畫、跟隨演員、準備演員起身等等。第二節 導播指令
一、計劃指令
指那些已經事先寫在腳本和攝像板上的指令。他們對鏡頭的角度、運動等都事先進行了詳細的設計,所以,專業攝像師能非常容易和迅速理解這些口令的含義。
二、非計劃指令
主要指用來按照導演的喜好對鏡頭的拍攝進行臨時地調整的指令。作為一名導播,你始終要認識到,你雖然可以掌握所有攝象機的拍攝情況,但每個攝像師只能看見他們自己所拍攝的畫面。(當然,不排除有經驗的攝像師能根據自己豐富的經驗判斷出別的攝象機所拍攝的內容)。所以攝象機總是要不斷進行調整的,特別是當多台攝象機在一起配合拍攝的情況下。導播的指令要規範、少而精。三、非計劃指令與計劃指令比較
區別:非計劃指令對攝象機的調度更為精確。比如:你要讓攝象機把鏡頭向右搖,攝像師可能不知道該搖到什麼位置停止,那麼你就應該給他明確的指令搖到什麼位置停止。比如向右搖到大樹完全進入畫面為止,而不能按照計劃指令「1號機、拍大樹」。四、瞬間切換
如果一個節目的節奏非常快,那麼攝像師就要想到,導播會在不通知他們的情況下就會進行鏡頭切換。所以攝像師移動鏡頭時就要比平常慢一點,因為萬一切換到自己攝象機的鏡頭,也不致於晃動。有時候,需要一個鏡頭的運動速度達到極限,比如是拍攝一個人,那麼導播對攝像師就要發出「推到個人」的指令,這就意味著攝像師應當極速推鏡頭,而且推到位之前,畫面不會切換到自己的機位。當然,導播也要掌握好在一個鏡頭拍攝到位之前不應該進行切換,但是到位後應立即切換的原則。(想學更多導播技術請關注公眾號科銳視聽【bjcrazy】←點擊)
五、指揮開始鏡頭
「開錄像機,5、4、3、2、1、開始,觀眾準備,準備鼓掌,鼓掌,準備軟切2號機。」六、形象指令
頭上空間或上搖、下搖,置於中間或左搖、右搖,變焦推進或緊縮,變焦拉出或放鬆,左移,右移,左弧,推進,後拉,支架升起或吊下,支架下降或吊上。七、順序指令
2號準備——2號開拍,準備漸顯1號——開顯,準備3號橫劃——開劃,準備淡入1號——淡入1號,準備黑——變黑,準備交叉淡入2號——交叉淡入,準備2號帶——開始2號帶,準備字幕——開始字幕,準備變換頁數——變換。八、特效指令
準備1號疊2號——疊,準備去除疊(或1號)——去除疊(或1號),準備縮小——縮小,準備圓形劃2號機代替1號機——劃,準備效果21——劃。九、常用音樂音效成音指令
試音量、開麥克風、準備音樂、放音樂、放音效、音樂輕起、音樂停止、音樂漸消、音樂降低、音樂襯底、音樂聲音增大、音樂交叉等等。十、常用視頻切換指令
切1號、淡入、淡出、疊化、劃、疊印等等。第三節 軸線與三角形原理
面對拍攝現場,攝影師在開始拍攝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安排好攝像機的位置。通常情況下,攝影師依照軸線與三角形原理為參照,就能夠較容易地找到安放攝像機的正確位置。
一、畫面中主體運動方向的一致性
由於電視畫面是由四條邊框組成的。在畫面中就存在著一種設定的方向,這樣一來畫面中主體的運動、人物的視線和交流就具有方向性。畫面的方向性關係到鏡頭組接的連貫,也影響著觀眾的視覺心理。因此,在畫面的編輯中必須保持兩個鏡頭設定方向的一致性。
二、軸線原理
軸線是畫面中的一個虛擬的線條,可以作為軸線的線條包括視線、運動線、關係線等,在對象不變(或其中的對象已經對環境和空間進行了位置設定)的兩個相連的鏡頭拍攝當中,景別、高度、方向等決定攝像機位置的各個因素無論如何變化,攝像機應始終保持在這些線條的一側進行拍攝。這就是攝像機位置安放的軸線原理,它能使攝像機在拍攝中不會擺放到錯誤的一方去。(想學更多導播技術請關注公眾號科銳視聽【bjcrazy】←點擊)攝像機位於軸線的兩側會分別得到兩個影像位置相反的畫面。當攝像機在軸線一側拍攝人物正面,在另一側的攝像機就只能拍到背面;一個位於左邊的物體,攝像機在軸線另一側拍攝卻會讓它出現在畫面右邊;一個朝向攝像機運動,在軸線另一側卻是在遠離。可見,在圖像沒有對跨越軸線的情形作出交代的情況下,攝像機不能夠越過軸線到另一側去拍攝。如果圖像要求必須做越軸拍攝,攝影師需要讓觀眾在畫面中了解原因,否則,就會使觀眾對突然發生變化或是「不對了」的圖像產生困擾。
我們再來看一個軸線與畫面方向的關係的例子,如圖。
1號、2號攝像機因保持在軸線道路的同一側,所以1號鏡頭和2號鏡頭內汽車運動方向保持一致, 3號攝像機在軸線(道路)的另一側拍到的4號鏡頭中汽車運動方向看上去與1號鏡頭中的汽車運動方向相反,這一現象表明畫面中運動方向的不一致,是因為「跳軸」而導致的。
但是,有時我們的確需要轉到拍攝對象的另一邊以取得效果更好的圖像,例如,在一個人物的背面鏡頭後,我們想讓觀眾看到人物的臉,那麼,攝影師就必須進行越軸拍攝。這時,攝影師可以將攝像機緩緩移動,讓觀眾感到他們在轉向人物的正面;或是將攝像機放到軸線上拍攝一個人物側面的中性鏡頭,再轉到軸線的另一側;還可以在人物背面鏡頭後接一個模仿人物視覺的鏡頭,先將觀眾的注意力轉移到人物所見到的影像中,再將攝像機轉回到人物正面;另外,就是攝像機保持不動,等待人物自己轉過身來。拍攝時,攝影師遇到的軸線問題會有很多。
為了保持畫面方向一致性,應使攝像機保持在軸線的同一側拍攝。剪輯、切換時更要注意,不要因為考慮其他的因素而使組接的兩個鏡頭在「畫框」屏幕上出現同一主體運動方向相反的精況。當手頭只有「跳軸」拍攝的鏡頭素材時,應想辦法校正「跳軸」帶來的畫面內主體運動方向的不一致。編輯時常用下面幾種方法:
1、插入中性運動鏡頭。在兩個相反方向運動的鏡頭中間,插入一個有縱深感運動的鏡頭(即中性運動鏡頭)。中性運運鏡頭沒有明顯的方向性,可減弱相反運動的衝突感。
2、藉助人物的視線。比如在車上看外面的景物從左至右划過畫面,插入坐車人轉頭從左往右看的鏡頭,隨人物視線變成景物從右至左划過畫面的鏡頭。以人物視線為契機,使相反運動有了邏輯聯繫。(想學更多導播技術請關注公眾號科銳視聽【bjcrazy】←點擊)
3、特寫鏡頭插入。在兩個相反運動方向的鏡頭中間,插入一個局部的特寫來暫時分散人的注意,減弱相反運動的衝突感,這是一種常用的辦法。
4、插入內容相關的鏡頭。根據情節的發展採用平行交叉剪接的手法,將內容相關的鏡頭插入兩個方向相反的運動對象的鏡頭之間。
三、三角形原理
面對拍攝對象,攝像機能夠以軸線或軸線一側的平行線為底形成一個三角形,如果在底線的兩端各放置一個攝像機,就能通過呈三角關係的攝像機位置安排,對拍攝對象進行不發生越軸的全面描述,這就是機位安排的三角形原理。運用三角形原理,攝像機可以找到四種最佳位置的配合演變。我們以能夠簡單對三角形原理及其演變進行說明的,抽象為兩個人物關係的演播室訪談為例。
我們知道,人物是電視圖像中出現最多的影像,也是最能夠引起觀眾注意的信息主體,我們看見人物時,最希望的是能夠看到他們的臉和眼睛。演播室中,當記者與嘉賓面對面,視線相交呈一條直線時,三角形的機位安排可以有三種情況:
1.外反拍,即在與視線相平行的直線上安排兩個機位,攝像機在人物的後面,向里進行拍攝,與進行正面水平拍攝的機位呈三角形,底線上的機位提供兩個不同表現主體的對應畫面,正面機位提供設定兩人關係與介紹環境的整體畫面。
2.內反拍,安排在與視線相平行的三角形底線上的兩個機位,在人物的前面,攝像機向三角形外側進行拍攝,與正面水平拍攝的機位構成三角形。內反拍得到的電視畫面與外反拍相類似,但外反拍能夠拍攝以其中一人的背影為前景的兩人畫面,而內反拍只能拍攝各自只包含一個人物的畫面。
3.平行拍攝,攝像機在與視線平行的底線上同時拍攝兩個人物的正側面,得到兩個視線反向相向的對應畫面。它們同樣與正面水平拍攝的機位組成一個三角形。三個畫面均是人物的側面影像。(想學更多導播技術請關注公眾號科銳視聽【bjcrazy】←點擊)
攝像機也可以依據三角形原理放在人物的後面進行拍攝,這樣的畫面中會出現反方向不同的背景。
上述三種情況能夠組合在一起,形成七個或更多可以提供全部剪輯所需鏡頭的攝像機位置。
但是,兩個交談人物的影像關係也可能是並肩而坐,身體略側向對方(或與對方呈直角),視線交叉,斜向面對現場觀眾。這時,底線上的兩個機位安排保持與前三種情況不變的位置,三角形頂端的機位則分別在兩個人物的視線間游移,或稍偏左或稍偏右,但位置不能超出底線上的兩個機位之外。
這種機位安排同樣也可以放在人物後面,如果談話現場有觀眾參與,就能從這個角度將觀眾放在背景里。(想學更多導播技術請關注公眾號科銳視聽【bjcrazy】←點擊)
這些攝像機位置的安排方式,能夠保證觀眾看見人物的臉和眼睛。有時,為了突出強調正在講話的人物,底線上負責拍攝的攝像機還可以向前移動拍攝。位於三角形頂端的攝像機是用來拍攝對人物關係進行設定的鏡頭,它的移動要求不能使其中的一個人物離開畫面。
以上用人物為例進行的講解,只是因為人物對於我們來說是最熟悉的,比較方便想像與參照,三角形原理並非僅僅適用於人物攝影,它幾乎能夠被用於一切場景,是攝像機位置安排的普遍規則。
推薦閱讀:
※影視編導藝考之視聽語言基礎知識(必背!)
※第二課 廣編還是文編如何選擇?
※編導網校老師專題課程文字版:故事編講
※編導藝考影評—《百花深處》
※如何寫好影評(六)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