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用存量思維還是增量思維生活?

先問自己一個問題:

如果明天一早你一覺醒來後發現,你的房子、車子、存款、工作...等原本你所擁有的一切財富、金錢,一時間都沒有了,你唯一擁有的,就是你自己,還有你累積下來的思維方式、知識、、思想、經驗、人脈等等。

好了,也就是說一切都得重新開始,你還會笑對人生,繼續往前走嗎?

有些人可能會抬杠,說我購買了保險,有些會反問:房子、車子、存款,這些東西怎麼可能平白無故消失呢?!還有的可能會慷慨激昂:你MB才要重新開始呢!你們全家都重新開始!!

親愛滴,切記不要急躁,不要抬杠。一抬杠,冷靜思考就離你遠去了。我們先不要去糾結這個事情發生的可行性和概率的高低,也不要抱著對抗性和攻擊性的心態來看待每個問題,因為那都不是我最主要的目的,提出這個問題的最主要目的是為了啟發大家的思考,因為我自己也時常這樣思考。所以庄老濕真心建議,花個10分鐘,30分鐘,甚至是半小時,半天時間來思考都不為過,這個問題之所以有用,是源自於它能勾起每個人內心深處最重要的那個問題:我的人生意義在哪裡?我為何而生存?

01/即使把我剝光丟到沙漠里,我照樣成為百萬富翁

在庄老濕的中學時代,很多課外輔導書里紛紛引用過老洛克菲勒的例子,他老人家是這麼說的:「如果把我身上的衣服全部都剝光,一個子兒都不剩,然後把我扔到大沙漠去,只要讓一支商隊經過,那我又會成為億萬富翁。」

據說原文出自《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38封信》,後來經過一些閑的蛋疼的人考證過,說老洛克菲勒根本沒講過這句話,或者原本表達的意思的使用的語境不是這個樣子的。但不管了,我相信,牛逼哄哄如老洛克菲勒的,說出這樣的話一點都不誇張,原因很簡單:人家有實力這麼說。

而老洛克菲勒為何有如此自信這麼說呢?因為他身上真正有價值的、最寶貴的東西不是他的金錢,不是他已取得的財富,而是他本人!他的知識,他的商業智慧,他的思維方式。

而他的這種生存和思維的方式,就是典型的我將要談論到的增量思維。

02/何為增量思維?

增量和存量原本是經濟學裡面的術語,存量是指某一指定的時點上,過去生產與積累起來的產品、貨物、儲備、資產負債的結存數量;增量則是指在某一段時間內系統中保有數量的變化。

聽不懂?很難理解是吧!別急,庄老濕舉個栗子你就好理解了。

小明和小剛同時中了10萬元的大獎,小明在拿到錢後的第一時間就給自己買了夢寐已久的iPhone X代,然後又購置了很多遊戲裝備,然後每天就守在電腦前打遊戲,買裝備,吃飯,睡覺,直到10萬元全部花完。而小剛的處理方式則截然不同,他先是在商業街考察了很久,然後物色中了一間租金便宜,位置也不錯的店面,然後利用這10萬元,開了一家小小的特色奶茶店,請了兩個年輕的小夥計幫忙,經過自己的苦心經營,小店第3月開始實現收支平衡,第4個月開始盈利,而過了2年後,小剛已經通過10萬元,賺到了不下30萬元的利潤。而反觀小明,10萬元撐不夠他1年的開銷,短短時間內,小明又回歸到原來的日子,而且是更加窘迫的日子。

存量和增量這兩個概念在經濟學裡更多的是用來表達企業和社會的,然而這個定義也同樣可以適用於個人,上述例子中,小明很典型就是一個存量思維的人,我身上有多少財富、多少資源,我就靠這些東西過活,坐吃山空,等到沒有了再說;而小剛就是典型的增量思維的人,我身上已有的存量,都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存量而存在的,得到了更多的存量後,我會再利用它們獲得更多的存量...以此循環,增量思維的人永遠就處於這種良性循環中,即使偶爾投資或經營失敗,但他們的人生和生活,從不會貧瘠。

03/令人不寒而慄的「馬太效應」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

第一次看到過「馬太效應」這個概念的,還是在Malcolm Gladwell的暢銷書《異類》中,這本書就是第一次提出了著名的「1萬小時定律」的書,當然我對這本書印象最深刻的是來自於它的第二章,講到了「馬太效應」的概念,一開始很觸動我,我認為怎麼可能這麼不公平!窮人、弱者的處境已經如此糟糕了,怎麼還能剝奪他們的資源,提供給更富有、更有才幹的人呢?!

直到後來看到了一篇報道,說有人專門研究過,在美國那些原本是窮人且突然中獎暴富的人,90%的人都在10幾年後恢復到原本落魄的生活,有些極端的甚至在幾年後就敗光所有財富,甚至負債纍纍。為什麼?為什麼?這TM究竟是為什麼?作者給出了他自己的研究報告結論:原本那些窮人,就是因為不善理財,思維貧瘠才成為窮人了。突然的暴富,改變的只是他們的外部環境條件,並不能改變他們還是窮人思維的事實。

窮人為何是窮人,弱者為何成弱者?根本原因在於他們的思維,窮人思維並不創造財富,因此金錢不會停留在他們身上;弱者思維使周圍環境變得更糟,因此好運不會親睞於他。因此庄老濕也在自己朋友圈裡面明確表示過:能力越差的人,往往越是玻璃心(脆弱),越需要自尊,凡事越需要講公平...

所以,「馬太效應」是正確的!普遍存在的!也就是說,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想要變得更好,更強大,更富有,你唯有使自己變得更好、更強大、更富有,如此循環。

04/錢不是存出來的,而是賺出來的

庄老濕的第一份工作,一位直屬上級車間主管曾經跟我說過這樣一句話:錢不是存出來的,而是賺出來的。

到如今,我早已不再記得他教過我什麼東西,也不再記得與他之間發生過什麼事情,但是這句話我一直記到現在。這句話對我而言已經不是什麼道理或是人生感悟這麼簡單了,而是一種工作方法和人生態度,現在我終於可以有一個更加直接的表述方式了,那就是:增量思維。

曾經有人形容存量思維是窮人的思維、增量思維是富人的思維。存量思維是總盯著自己那塊少的可憐的乳酪,生怕有人分食;而增量思維總著眼於怎樣創造更大的乳酪...

如果一個城市堵車了(現在哪個城市不擁堵),增量思維會去想辦法拓寬道路、分流車輛...提高交通組織效率,城市就在不斷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了;而存量思維不去思考存在的問題、解決交通積弊,反而怪罪是外地車輛進城造成了擁堵,所以自然而然會採取的「解決擁堵」的措施就是:限號、限行、單雙號出行等等。

借用羅胖2016時間的朋友提到的一個例子,關於剛逝世不久的傳奇歌手萊昂納德·科恩(Leonard Cohen)。「科恩老爺子74歲的時候,突然有一天發現,他的所有錢財都被經紀人騙走了,很多人都以為他會為此崩潰,一蹶不振,都問他你怎麼辦?!...然而老爺子的表現確著實讓人驚訝,他表現得毫無所謂,提起吉他就出門,不就是錢嗎?!再賺回來就是了,接著錄唱片,接著做全球巡演。

科恩老爺子這種思維就是典型的增量思維,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放棄改變和增長的可能。

05/我們不能用創造問題時的思維來解決問題

「The significant problems we face cannot be solved at the same level of thinking we were at when we created them.」——Albert Einstein

愛因斯坦說過:我們不能用創造問題時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問題。如果自己一直都是用存量思維來思考並從中發現了很多問題,那你是不可能再用這個思維方式來解決現有的問題的,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換種思維方式,比如說增量思維。

誠然,我先道歉,我的標題說得有點絕對了,我們絕不可能用單純,純粹的「增量思維」或是「存量思維」來生活的,兩者必定是兩者相輔相成。

兩者的關係基本可以概括如下:

1、存量是每個人賴以生存的基礎,同時也提供了增量的可能性;

2、而用增量思維來生活,則可以不斷地獲得更多、更好的存量;

3、更多更好的存量進一步豐富和夯實了我們的生存基礎,同時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所以,使用「存量思維」的人,你會發現他增長的可能性很差,整個人也會顯得很暴躁、很不友好,目光短淺,總是盯著眼前現有的東西,生怕別人來分走它,合作性差,猜忌心強...

而完全使用「增量思維」的人,很多也是不怎麼靠譜的,不重視和評估已有的資源,整天有各種各樣的「好想法」,好高騖遠,卻總沒有一件事情真正達成,很難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小事。

一個成功的人,必定是處於兩個極端中間的。看重存量卻不過多留戀於它,用好增量思維,謹慎而勇敢,一點點開拓自己更大的疆土。
推薦閱讀:

我們活著,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被世界改變
跟渣男戀愛,容易上癮
十款「簡潔實用」的手機 App 推薦
高冷給你的生活帶來過什麼不便嗎?
雖然冬天冷,但還得努力喝個茶~

TAG:思维方式 | 生活 | 人生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