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彩禮的背後:婚姻本質上就是一場價值交換

01 天價彩禮背後浮躁的社會心態

最近一張「中國彩禮地圖」出爐,全國各地大比拼引發熱議,彩禮沒有最貴只有更貴。有些地方,講究「萬紫千紅一片綠」,還有些地方要「三斤三兩」,至於說房和車什麼的,已是必備兩件套。

按照經濟學的理論來講,通常我們缺什麼,就會把什麼看得特別重要。人都是這樣,越缺什麼就會越想要什麼。所以從排行榜上來看,基本上是越窮的地方彩禮要的越多。在彩禮上漲的區域里,西部地區彩禮高於東部和南部地區,貧困山區彩禮高於城郊村。一些一線城市的彩禮漲幅也有所提升,基本上是1-20萬的彩禮加1套房,所以總的下來一線城市結婚成本並不比農村低。

再看看最近的熱帖「深圳兩套房,面臨失業,陷入中年財務危機」,似乎覺得整個人生都無望了。但是,我們要明白,日子是自己過的,過日子窮有窮的過法,富有富的過法。如果一直和別人攀比,你將陷入追逐的泥潭,迷失了自己生活的本真和幸福。

功利性、講面子、講排場、希望一夜暴富等浮躁的社會心態,讓我們愈發為90後這代年輕人顧影自憐。摸摸自己的口袋,我們不禁感慨自己拿什麼來結婚。

02 為什麼單身女性的生活質量遠遠高於男性

有一個流行的觀點是:中國的男人配不上中國的女人,中國的女人越發的精緻又魅力,而中國的男人都是那麼邋遢隨意,頂著一頭油頭髮。剛開始,我以為原因是中國的男性還沒有意識到提升自己外在形象和內在品味,後來我發現並不是。

人都有愛美之心,無論外在美和內在美都一樣。在收入差不多的情況下,為什麼大多數單身女性的生活質量要遠遠高於男性呢?原因可能是,每個人對收入的處理和人生責任不一樣,最簡單的原因是她們不需要買房。

女性可以工資一下來就花光,月光年光,甚至透支信用卡。她們可以用來買新出的口紅、好的面膜、大牌的包包、好看的衣服,也可以和閨蜜一起去做SPA、去香港和日本去購物。她們超出自身能力的消費,營造一種錯覺,讓她們認為自己就屬於這個水平,無形中提高了對物質需求的下限。

當女生在考慮怎麼花錢的時候,男生在考慮怎麼賺錢和存錢。大多數的男生呢,工資一發下來,就要想這個月省吃儉用能存多少錢,距離一個城市房子的首付還差多遠。加上感情遇挫和經濟壓力,他們只想一門心思賺錢,哪有什麼精力和你談詩和遠方。聰明的男生知道最好的投資是投資自己,但這個投資回報期比較長,這有可能要等到三十多歲了。

所以呢,在社會上女性不斷追求精神屬性提升時,社會上的男性普遍對精神屬性還不感興趣,或者說是男性想追求精神層次,卻沒精力去追尋。

03 男性和女性的真實黃金年齡段是什麼

一直以來,大家都形成了一種共識,那就是:女人的黃金年齡很短,就20-26歲。男人不一樣,三四十歲照樣不著急。

其實,這句話,只對了一半。錯在哪裡呢,錯在最後一半:其實,男人的黃金年齡更短,只有16-23歲。

16-23歲這段時期的男生,長的帥會有人喜歡,打球厲害會有人喜歡,學習好會有人喜歡,玩樂器會有人喜歡。但到了24歲以後,只要他沒錢,就很少有人喜歡了。舉個例子,你看到一個單男人到了三十多歲還一無所有,你只會感慨他真沒出息。

這段網上很有意思的話,雖然有些偏激,卻也有幾分道理。在社會觀念上,中國的傳統里對女性的要求更傾向於自然條件(年輕貌美),對男人的要求則傾向於社會條件(事業資產)。

男女差距來自於生理,女生們開始優秀的時間比男生優秀早來了很多年。年輕女性在婚戀市場的議價權遠高於男性,對,要注意是年輕女性。

女性隨著年齡增長,對追求者的要求是只增不減,年紀越大的女性對男性來講越不好追。她們的閾值只會隨著追求者數量的增多而增大而導致她們理想中的配偶標準接近完美。而男性更傾向於比自己年輕的女性作為自己的另一半,所以對於大部分女性來講年齡越大越不好嫁出去。

在婚戀市場里,男生剛畢業那幾年是人生最低谷,他們收入低,也幾乎一無所有。可是女生一畢業就達到了人生高峰,她們年輕貌美,不用節省工資,不用考慮房車,可以橫掃職場和情場。所以,這也怪不得很多女性對同齡男性嗤之以鼻。

04 女性上嫁,男性下娶

我身邊的一個哥們,他屬於魅力四射在人群中自帶光環的那種人。他老家在農村,是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的產品經理,最近交了一個上海本地的女朋友。

她的女朋友下班會開車帶他出去兜風,剛開始他覺得兩個人還好,後來發現兩個人的觀念差距太大,生活習慣和消費觀念幾乎沒有相同的地方。他女朋友是那種賺錢自己花,每月都是月光的人。他很苦惱,這戀愛沒法談了,如果和她結婚,就要在上海買房,上海房價這麼貴,完全hold不住!

很多時候,我們談門當戶對,在傳統意義上,就是兩家的門第和經濟基礎差不多就可以了,但現在不行了。如果男性家庭和女性家庭兩家都窮,女方家長是不願把女兒嫁給和自己一樣窮的家庭。因為女方家長希望通過嫁女兒的彩禮改變自身經濟狀況。另一種情況,是家裡面有兒子和女兒的,也需要通過嫁女兒來提升經濟,以幫助兒子娶媳婦。這種情況,在貧窮的農村屢見不鮮。

單純的以性別來講,女性階層已經實現了社會階層的向上流動,男性還在苦苦掙扎。出身農村有機會讀大學的女性來到大城市,她們比同樣來自農村的男性更容易融入城市紮根。因為她們可以通過婚姻重建自己的人生階層,而男性想翻身只能拼自己。

有人說,男性也可以娶富婆啊!但很可惜的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讓大部分男性覺得這樣做是屈辱。女人征服男人就可以征服世界,男人只能靠征服自己來征服世界。

女性上嫁,男性下娶已是一種趨勢。

05 婚姻本質上就是一場價值交換

面對社會現實,有人憤慨資本主義扭曲了人性,而很早之前馬克思把這種扭曲叫作「異化」。社會永遠是金字塔形,現實只會比現實更現實。女性被判斷為「優秀」的標準很豐富,而男性如果沒有錢或事業有成作為前提,很多其他的特質都會被人們選擇性無視。愛情本來就是追求靈肉和一,物質硬生生插一腳。男生都買不起房了,還有一部分女生還幻想著當公主。

在進化心理學裡,女性擇偶時,潛意識會把男人分為兩種,一種是情人,一種是供養者。女人看中情人的是他良好的基因(外形、才華、相處體驗),而看中供養者的是對方提供的養育價值(錢、地位、生活品質、被遷就)。很多時候,情人和供養者不可兼得,一個男人只扮演了其中一個角色。僅僅是有房有車是不夠的,你最好還要有相貌、身材和情趣。

一個男人只知道賺錢,只知道傻傻地對女人好是沒用的。她之所以選你,可能是因為你適合結婚,是一個很好的供養者,而不是因為愛你。你對她的好,別人也能給,所以還要從一個供養者的角色轉變為情人,最好能合二為一。

隨著年齡和戀愛次數的增加,心智逐漸成熟,我們越來越難以對一個人動心,很難讓人找到心跳的感覺。我們對戀愛越來越慎重,也越來越怕付出和受傷。很多時候我們會理性地去考慮長久的婚姻,找一個合適的人結婚算了,而不是再去耗費心力去玩一場追逐的遊戲。如果是這樣,我們這一生該是有多麼凄涼和悲傷。

最悲哀的是愛情的事都被愛情之外的原因控制著,而婚姻本質上就是一場價值交換。即女方出生育資源和外貌資源跟男方出養育資源在價值上是對等的,只有雙方覺得合算交換才會產生。只不過大部分人是交換的金錢和肉體,而還有一部分人交換的是兩個人一生彼此的信任、純粹的感情和匹配的靈魂。

婚姻是自己的事情,和別人無關。

有些道理,你也只是聽聽罷了。


推薦閱讀:

馬克思主義如何看待同性婚姻和異性婚姻的區別?
教父|你該和什麼樣的人結婚?
紀曉芙為何喜歡楊逍不喜歡殷梨亭?
因為一箱獼猴桃,媽媽認為爸爸沒有良心怎麼辦?
求鑒定:這樣的人適合結婚嗎?我需要多一些理智的聲音!

TAG:婚姻与现实 | 彩礼 | 婚姻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