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極了》:《千與千尋》後入圍柏林電影節的第二部亞洲動畫

從「喜洋洋」、「熊出沒」系列動畫片被批低幼、粗俗,到《大聖歸來》創下近10億元的票房神話,再到《相思》「刷屏」,國產動畫片逐漸走出低谷,取得成績,備受矚目。

而成績還不止這些……

日前,第67屆柏林電影節公布了主競賽單元入圍片單,中國動畫長片《好極了》入圍,將角逐金熊獎。這是中國動畫長片第一次入圍三大國際電影節(戛納、柏林、威尼斯)主競賽單元,也是繼宮崎駿《千與千尋》之後,新世紀第二次有亞洲動畫電影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創造了中國動畫電影的歷史新紀錄。

《好極了》,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電影《好極了》是由劉健自編自導、耗時3年時間獨立完成的動畫長篇電影。由於影片過於獨特,沒有參考案例,影片的運作過程幾經周折,最終在劉健和本片製片人楊城的堅持和努力之下,才得以順利完成,並突破重重競爭,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而今,伴隨著電影入圍柏林的消息公布,《好極了》首次公開了兩張氛圍濃郁的劇照,第一張劇照中,一隻蜥蜴在空曠的鐵軌上轉頭看著漆黑夜幕下未知的遠方;另一張劇照則充滿了市井生活氣息,圍裙和生肉似乎透露了主人公的身份,但掛在牆上的黑色禮帽、動物海報以及《洛奇》(史泰龍主演的經典拳擊片)的電影海報,則透露出這位主人公不甘平凡的生活追求。這樣的故事裡會有什麼「好極了」的事情發生,令人充滿期待。

導演劉健用獨特的畫風描繪了一個發生在一天之內的黑色幽默故事:南方小城,大雨將至。工地司機小張為了挽救和女友的愛情,搶劫了老闆的巨款,引發連鎖反應。幾股勢力紛紛對小張展開追逐。原本沒有關係的他們,命運產生了交集。在一番陰差陽錯、啼笑皆非的交手之後,他們迎來了意想不到的結局。

《好極了》作為劉健的第二部長篇動畫電影,在製作階段就備受關注,柏林電影節選片人看過影片後當即對導演劉健和製片人楊城表示祝賀,稱讚本片為「完美的電影」。

厚積而薄發,揭秘《好極了》成功的背後

《好極了》,讓國人再次看到了中國動畫的希望。

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劉健成績取得的背後,付出過哪些艱辛呢?

1969年出生的劉健,江蘇人,1993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大學學國畫,也喜歡音樂和寫小說。如今,他的身份是中國美術學院影視與動畫藝術學院動畫系副教授、導演。

2001年,他因為給馮小剛導演的《大腕》製作3分鐘的動畫短片,而和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2007年,劉健創立了「樂無邊動畫工作室」,開始創作他的第一部動畫長片電影《刺痛我》。

創作的過程異常艱辛。這部片長達73分鐘的片子,整整花了他三年的時間。期間由於資金不足,劉健甚至賣掉了自己的房子,還向父母、朋友東拼西湊,才勉強湊齊資金,保證了作品的持續進行。《刺痛我》這部片子,傾注了劉健非常多的精力和心血,他不但是這部動畫片的出品人、製片人,還是編劇、導演,除了配音和原創音樂,這幾乎是他一個人的電影。

付出終有回報。完工前,劉健製作了三分鐘短片放到網上,荷蘭動畫電影節主席戈本·斯荷爾姆偶然看到後,輾轉聯繫上了劉健,並且告訴他自己非常喜歡這個看起來完全不一樣的作品。好在作品最後結果不錯,也收回了成本。

《刺痛我》全部用南京話配音,根據他自己1996年的一部小說改編而成,講述了青年工人小張在失業後決定回老家務農的遭遇,風格上充滿了黑色的主題。因為真實,在各大藝術空間轉場展映的時候,現場有觀眾抹起淚來。劉健曾經說,人性其實是他影片當中最重要的部分,「觀眾哭也是人性的反映,人的遭遇打動他們,」他本人並不想表達這個社會有多殘酷,只想表達真實。

對於《刺痛我》這部電影,劉健曾經在採訪中說,「這是一個以手繪的方式耗盡3年時光來完成動畫長片夢想的動畫人的自白,擁有理想與堅持,沒人能阻止劉健帶著雄心出發。」並稱,他成立「樂無邊」是「以時間來對抗時尚。」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刺痛我》獲獎無數,先後獲得了包括義大利城堡動畫電影節社會獎、韓國首爾數碼電影節綠變色龍獎及亞美尼亞國際動畫電影節最佳動畫長片獎;並且入圍有「動畫奧斯卡」之稱的法國昂西國際動畫電影節長片競賽單元。

長片之外,劉健執導的動畫短片也同樣讓人刮目相看,比如《小張》、《魯迅魯迅》、《混沌&秩序》。其中《魯迅魯迅》是他在看了魯迅的小說《在酒樓上》後獲得靈感而創作的,通過對魯迅先生肖像進行的100次反覆描摹來完成作品。其目的是提醒觀眾,「真實的魯迅究竟是怎樣的?」

劉健作品充滿著強烈的個人風格。他筆下的故事過程很荒誕,結局很諷刺,透露著令人拍案叫絕的黑色幽默,並用一種奇特的、帶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的畫風呈現。另一部動畫短片《混沌&秩序》則描繪了一個「被格式化」的未來。在這個未來世界中,沒有國家,也無所謂性別、種族,那時只有一種生物——「電腦人」,「電腦人」不是機器人,而是被格式化了的「人」。作品充滿了對於電腦時代思維僵化的擔憂。

或許,正是因為有了以上作品的探索和沉澱,才有了《好極了》今天備受矚目的成績,這註定是個厚積而薄發的過程。

中國動畫不缺人才,缺一顆「中國心」

《好極了》能代表中國衝擊國際大獎,足以證明中國動畫作品的實力,也讓人看到了,中國並不缺少動畫創作方面的人才。那麼,一直以來,中國動畫事業難以崛起,缺的是什麼呢?

事實上,中國動畫最大的問題不是缺製造的企業、缺創作的人才,缺的是名符其實的「中國心」。

迪士尼創作《瘋狂動物城》,為了讓動物惟妙惟肖,花了18個月的時間對動物調研,甚至跋涉9000英里前往非洲的肯亞,進行動物個性與行為的深度發掘。例如大象吃冰淇淋,狗熊蹭樹,角馬排隊過馬路,還有野牛警長著名的瞪眼表情包,都來自非洲動物們的真實表現。不得不感慨,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國內影視劇所缺的,可能不僅僅是錢。

就拿《大魚海棠》來說,縱然故事薄弱是它的敗筆,但是歸根結底,還是它的內核空洞而無趣,充溢了自欺欺人的騙局。主創人員,對於自己要創作的作品,沒有一個清晰的領會,心坎沒有一個完整的世界觀。因為浮躁,被世俗裹挾著向前走,根本沒有辦法,沉下心,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想要創作什麼?

「中國投資人談的都是票房,卻很少有人去談這部電影怎麼才能做得精緻」,這似乎成了業界公認的詬病。只要出來一部票房不錯的片子,馬上就會有一堆模仿品居上。只要是賺錢的買賣,資本就會爭先恐後地蜂擁而至。

這尤其表現在中國政府決定加大對我國動漫產業的扶持之後。

從2009年開始,中國政府加大對中國動漫產業特別是動畫產業的資金支持,在稅收上和財政上給予優惠和補貼。從表面上來看,似乎能夠促進中國動漫的發展。但是這好似一把雙刃劍,很多動畫企業就是奔著補貼去的,將動畫製作完全當成了生意來做。於是各種通過粗製濫造來降低成本、拉長分鐘數來換取政策補貼的動畫作品層出不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如今,「反面教材」之外,劉健用一顆動畫人該有的「心」,向世人證明了,只要用心創作,中國動畫也會有「揚眉吐氣」的一天!

本文為「文創資訊」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文創資訊(文創資訊-國內權威的文化創意產業新聞門戶網站)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肉與靈》爆冷摘得金熊獎?

TAG:中国动画 | 柏林电影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