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漫變體封面歷史漫談

雖然由於漫畫市場規模的萎縮以及網路漫畫的興起,實體漫畫的銷售額逐年下降,但變體封面(Variant Covers)依然擁有著龐大的粉絲群體。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對於美國漫畫市場來說,變體封面就已經是這個產業重要的組成部分了。而要說起變體封面最早的起源,則可以追溯到60多年以前,本文就來談談美漫變體封面的歷史淵源。

什麼是變體封面?

《美國復仇者》為每個州指定一名超級英雄推出一份變體封面,總計50種

雖然變體漫畫(Variant Comics)是更準確的稱呼,但鑒於99%的變體漫畫都有著相同的內文,唯一的區別就是封面,因此變體封面的叫法也就順理成章了。

漫畫公司找來作者和畫師,讓他們創作一幅和普通版不同的封面,並將變體封面的版本同普通版一同發售。通常來說變體封面的數量不會超過普通版的一半,實際上其數量往往大大低於普通版,以刺激漫畫收藏者的興趣,一些稀少的變體封面甚至只印刷數百本。

當然還有極少數的變體漫畫,它們連內文也有了改變,比如將全彩的內容換成黑白線稿、附加概念草圖等,不過在收藏者眼裡,他們遠遠不如變體封面有吸引力,本文也就不再贅述。

蠻荒時期

自美漫脫離報社的連環漫畫形式獨自成刊以後,它也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代。但在整個產業的前50年中,幾乎沒有漫畫公司真正出於迎合漫畫迷的需要而製作變體封面。在早期,漫畫公司發給經銷商足夠的漫畫以供銷售,而在銷售周期過後,他們必須收回所有未售出的漫畫然後銷毀。由於漫畫公司獨自承擔著漫畫銷售的壓力,自然也沒有任何必要去生產額外的變體封面,加大自己的風險了。

直到60年代,漫畫都不被認為是值得收藏的東西,因此和普通版相比,變體封面並不能起到任何吸引消費者的作用。同樣基於這個原因,也沒有任何漫畫會被加印。漫畫公司沒辦法實時了解到哪本漫畫已經售罄,直到經銷商們反饋回消息,完成所有的退貨流程為止。如果某本漫畫確實大賣,漫畫公司首先想到的是聯繫原先的作者和畫師來推出更多的續作。重印總是意味著更大的風險,沒有任何漫畫公司敢於嘗試。

在這期間,確實曾經出現過一些變體封面,但它們從來不是有意生產的,而它們擁有的變體封面的價值,也是在出版許多年後才被收藏者發掘出來。在二戰期間,就曾有過不同的封面,不過它們只是為了標識其特殊用途。由於並沒有具體的出版計劃,因此這類漫畫究竟有多少沒有人能弄清楚,也一直有未曾發現過的新種類出現。

1944年的第27期《超人》漫畫,右邊這本從封面可以看出它是專供給海外作戰的美軍的

拋開這些,最早由漫畫公司有計划出版的變體封面其實只有價格的不同,從1956年開始,DELL漫畫公司為了測試大眾對於漫畫漲價的承受能力,在推出通常的標價10美分漫畫的同時,也在市場上投放了標價15美分的同本漫畫。

這些提升了價格的漫畫,只投放在亞利桑那、加利福尼亞和內華達州。它們數量稀少,而且直到50年後才成為了收藏者的目標。

這些為檢驗市場所做的嘗試並不成功,所以不久之後所有的漫畫又回到了10美分定價,並保持了相當長的時間。

初試啼聲

1966年,Golden Record公司計劃推出第一期《神奇四俠》和《復仇者聯盟》的有聲讀物,為了配合唱片的銷售,他們和漫威達成協議,將幾年前的這兩本漫畫再次印刷,同唱片一起捆綁銷售。由於這些再版的漫畫在封面上沒有什麼明顯的區別,同時當時也沒有收藏漫畫的氛圍,因此大家也就忘了它的存在。

從70年代開始,漫畫逐漸成為收藏者的目標。但開始只有超級英雄漫畫是收藏者追捧的對象,而其他題材的漫畫往往依然被視為看過就扔的東西。直到人們發現像是變體封面這類漫畫是如此稀少時,它們才吸引到了漫畫收藏者的注意。

Golden Record公司的這兩本變體封面漫畫直到90年代末才被人們注意到,而它的價格也是一路走高,現在品相良好的黑膠和漫畫套裝很容易就賣到超過1000美元。

雖然DELL公司早就做過變體價格封面的事,但真正把它發揚光大並且進入收藏者視野的還是漫威(Marvel)漫畫公司。1976年,漫威覺得漫畫的價格有提升的必要了,為了測試市場接受能力,它選擇了6個規模較小的銷售市場,將漫畫價格從25美分提高到30美分。既然是提價這種事兒,那肯定就得悄悄進行了,因此幾乎沒什麼讀者直到這個提價的行為。

1977年,興許是嘗到了甜頭,在漫畫價格提高到30美分之後,漫威再次推出了35美分的變體封面。這次的規模要大得多,從1977年的6月到10月,漫威出版的184本漫畫都擁有35美分的變體封面,而有狂熱 的收藏者把它們全部收集齊了... 當然由於數量巨大,一般的價格變體封面也不過數十美元而已。

1977年漫威最著名的價格變體封面應該要算《星球大戰》了

同樣是在1977年,又一類具有代表性的變體封面出現了。當年的漫畫擁有報攤代銷和漫畫店直銷兩種銷售渠道,兩者的最大區別就是能否退貨。報攤以及超市、藥店等代銷點可以將未賣出的漫畫退回給漫畫公司,並獲得部分退款;以漫畫為根基的漫畫店則不能退貨,相對應的是他們可以用更低的折扣拿到漫畫。

由於這兩種銷售渠道出售的漫畫並沒有任何區別,因此一些投機取巧的商人就利用了其中的漏洞。他們在兩個銷售渠道都進行登記,通過直銷渠道來低價拿貨,再將賣不掉的漫畫全部通過代銷渠道退掉。這樣商人的利潤得以最大化,但是漫畫公司就承擔了額外的損失。

因此漫畫公司必須想辦法來將兩個渠道的漫畫區分開來。當時DC公司的代銷渠道由Whitman公司負責,他們的解決方式就是將DC公司的logo換成自己公司的logo。雖然看起來這些漫畫封面的變化要大於價格變體,但對於收藏者來說也並沒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

左上角logo的區別代表了不同的銷售渠道

由於漫威擁有多個代銷渠道的合作公司,因此不能簡單的替換logo了事。他們採取了更巧妙的方式,在漫畫價格外面添加一個棱形框以示區別。這種方法得到了其他漫畫公司的效仿,最後連DC公司也採取了這種方式。

漫威《星球大戰》漫畫的價格變體及不同銷售渠道的對比

隨著銷售渠道紛爭的結束,變體封面的歷史進行到了新的階段。接下來的故事要從一場官司講起,而官司其實和漫畫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1984年,以棒球卡片為代表的卡片交易市場繁榮昌盛,市面上也存在著各種價格指南刊物,Beckett提出訴訟,指出自己擁有特別的體育卡片估價演算法,而 Card Prices Update所列出的估價同Beckett驚人的相似,因此起訴其抄襲自己的估價成果。

1984年6月8日,美國聯邦第二巡迴上訴法院做出判決,裁定抄襲指控並不成立,並在判決中指出,價格指南的權威性不僅體現在它能反映市場價格,同時還能決定市場價格。這意味著當一份價格指南具有足夠的影響力時,估價究竟是如何計算出來已經不再重要了,它刊載的價格就是公認的權威。雖然當時漫畫還沒有進入價格指南公司的視線,但已經埋下了未來的伏筆。

蓬勃發展

1986年,第一份公認的為促銷而製作的變體封面誕生了,它就是DC公司推出了超人短篇系列《鋼鐵之軀(The Man of Steel)》。漫畫的內容揭示了無限地球危機後超人的新設定,DC公司期盼它能拯救超人漫畫銷售下滑的頹勢,並為代銷和直銷渠道準備了不同的封面。

由於當時並沒有覆蓋面足夠廣的漫畫新聞渠道,這種完全創新的做法對於銷量有多大影響已經無從得知了。考慮到當時的市場狀況,以及兩本漫畫在二手市場的價格並沒有什麼差別,因此這次變體封面的製作似乎並沒有吸引多少漫畫迷的注意。

1987年,真正掀起熱潮的變體封面來了。這一年,DC公司曾短暫考慮過更名為超人漫畫(Superman Comics),由於聽起來就不靠譜,因此這個想法很快就被否決了。雖然名字不變了,但是印有新logo的漫畫已經印好了,它們是第3期《正義聯盟(Justice League)》和第61期《火風暴(Firestorm)》。這兩本漫畫不像曾經的Whitman公司一樣換個logo了事,而是擁有完全不同的變體封面。

由於只進行了小規模販售,它們在漫展上的成交價格瞬間漲到了50美元。1993年Wizard編寫的漫畫價格指南里為《正義聯盟(Justice League)》估價95美元,《火風暴(Firestorm)》則估價65美元。不過到了1999年已經跌到了一半價格,而在2009年就只值10美元了,當然近年來又有所回升。

差不多在同一時期,漫威也有類似的舉動。在《超凡蜘蛛俠》的故事線中,Peter Parker要與Mary Jane結婚了,為了紀念這一事件,漫威為第21期《超凡蜘蛛俠》推出了變體封面,就像DC公司的《鋼鐵之軀》一樣,直銷和代銷渠道擁有不同的封面。不過由於漫威在渠道上相比於DC略顯混亂,兩本漫畫並沒有起到預計的作用,也被收藏者們所一直忽視。

此時看來,變體封面在商業上似乎不是一個好主意,大多數漫畫迷對它們的出現顯得無動於衷,整整兩年漫畫公司再也沒有新的變體封面問世,但萬事都有個發展的過程,變體封面爆發的日子即將到來了。

1989年,蒂姆·伯頓執導的蝙蝠俠電影上映,蝙蝠俠又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之中。同時間,蝙蝠俠漫畫《黑暗騎士傳奇(Legends of the Dark Knight)》第一期也應景上市,時隔半個世紀這位披風鬥士再次有了屬於自己的連載。無需多言,漫畫迷和零售商的熱情被徹底點燃了。洶湧而來的訂單嚇壞了時任DC公司市場副總裁的Bruce Bristow,他想不到這本漫畫會如此受歡迎。

DC公司決定為第一期漫畫製作4種不同的封面,雖然由於時間倉促,它們之間只有顏色的區別,但是漫畫迷還是為它們而瘋狂,許多人都集齊了全套封面。

要討論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我們還得把時針撥回到1956年開始的美漫白銀時代。5、60年代開始看漫畫的小孩是戰後在流行文化和商業廣告影響下成長起來的第一代人。漫畫和體育卡片是他們童年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小部分人在成年後依然保持著這些愛好,而大多數人已經將它們永遠留在童年的回憶里了。

時間回到80年代中期,這一代孩子已經步入中年,在美國突然引爆了一股懷舊熱潮。他們又回過頭來去尋找兒時曾經看過的漫畫和收集過的體育卡片,市場瞬間供不應求。隨著價格的不斷上漲,越來越多的人想起自己也曾經擁有過某本漫畫,如果將它保存到現在,豈不是可以賣一大筆錢。貪婪則助長了這種心態,他們罔顧基本的經濟規律,漫畫的投機市場因此迅速膨脹。

90年代初,就連《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這樣的權威媒體也發表文章,將漫畫和體育卡片視為等同於股票和債券的投資品類,直到今天依然有類似的聲音出現,類似「一本漫畫換來一座房子」的誇張言論以及「漫畫永遠不會貶值」的謊言也不絕於耳。

棒球卡片的懷舊熱潮首先席捲了全美,接下來就輪到了漫畫。許多體育卡店也開始出售漫畫,雖然他們對漫畫幾乎一無所知,但誰不想賺點錢呢,盲目的收藏者也照單全收。外行的賣家與外行的買家湊到一起,危機的火花已四處蔓延。

1991年9月,Wizard雜誌開始按月發行,書中附帶了漫畫價格指南。隨著雜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它附帶的價格指南也成為了事實上的行業標準。雖然在Wizard上已經有不少文章表達了對漫畫投機市場的擔憂,但它本身也讓這個市場進一步惡化。如果Wizard看好某一本漫畫的投資前景,盲目的投資者們就會蜂擁而至。就像之前體育卡片價格指南訴訟案提到的那樣,只要價格指南提升某本漫畫的估價,投資者們就會把它的成交價格抬上去。

竭澤而漁

漫威公司為這場風暴補上了一塊關鍵的拼圖。隨著Ronald Perelman在1989年收購漫威,並且將漫威運作公開上市,為了兌現給股東的承諾,漫威旗下的漫畫開始大幅提價,只用了不到4年時間,就從75美分漲到了1.5美元,足足多了一倍。同時知名漫畫像是《超凡蜘蛛俠》的出版周期也從每月一期增加到每月兩期。

變體封面當然也是不能放過的盈利點。看到了DC公司在蝙蝠俠漫畫上獲得的成功,漫威自然有樣學樣。它開始在封面上採用燙金燙銀等材質,價格也隨之上升。漫威期盼漫畫收藏者們能把所有的版本都買上一遍,讓自己數錢數到手軟。

這其中的突出代表就是由麥克法蘭(Todd McFarlane)操刀的第一期《蝙蝠俠》了。漫威把球星卡的招數用到了漫畫上,訂購的每一箱漫畫中都會隨機附贈變體封面。零售商和漫畫收藏者們開始一箱箱的大量購買這本漫畫,讓它飛速衝上了漫畫銷售榜的榜首位置,漫畫的價格也在炒作下節節攀升。

漫畫店版,報攤版,套塑料袋版

各種銀色版

白金版和重印的黃金版

1991年4月,附帶集換卡片的第一期《X特遣隊(X-Force)》上市,再次打破了之前的銷售記錄。每本漫畫附帶隨機一張卡片,全套共有5張。

1991年8月,第一期《X戰警》上市,5種不同的封面再次創造了銷售記錄。

這期《X戰警》包括4張可拼接的變體封面,以及一張包含整個全景的摺疊封面。

隨後上市的第15期《惡靈騎士(Ghost Rider)》附帶了具有夜光效果的變體封面,它證明了並不是只有創刊號或者年刊才適合採用變體封面,任何時候變體封面都是促銷的好手段。

這些變體封面的銷售策略大多出自Richard T. Rogers之手。他是漫威公司為了提高銷售業績而請來的市場顧問,平心而論,他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但漫威的眾多創作者和編輯恨透了這些把戲。

市場這麼火熱,所有公司都願意來分上一杯羹。在漫威或者DC這樣的大公司,漫畫角色的版權屬於公司,作者和畫師只是一個打工者。因此在1992年,數位為漫畫巨頭進行創作的知名藝術家自立門戶,成立了Image漫畫公司,作者不必再放棄所創作漫畫的版權,這激發了眾人的創作熱情,而Image推出的變體封面也是噱頭十足。

1995年Image出版的《Gen13》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總計13種封面,充滿了各種風格與致敬。

那是一個浮躁的時代,在現在的漫畫迷看來實在有些可笑。價格飛漲加上漫畫質量不可避免的下降,讓死忠漫畫迷也開始逐漸放棄追新漫畫,漫畫投機市場的崩潰並沒有什麼意外,零售商和漫畫迷早就知道會有這一天的到來。

從90年代中期開始,投機者們紛紛逃離,變體封面從漫畫架上消失,成交價格也一落千丈,虛假的繁榮景象瞬間消失,只剩下來不及出手的接盤者。心灰意冷的讓漫畫公司和零售商艱難度日,這場鬧劇所有人都是輸家,而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漫威公司甚至不得不破產重組。

當然變體封面並不會徹底消失。1997年,Image公司為第11期《黑暗領域(The Darkness)》製作了11種封面;1999年,DC為參與銷售計劃的零售商提供獨家封面;2002年,Dreamwave 重啟變形金剛漫畫,並為零售商按1:10的比例提供變體封面。變體封面不再是投機者的寵兒,但依然有漫畫迷喜歡它們。

重獲新生

進入21世紀,隨著90年代那段瘋狂時期的結束,漫畫市場開始緩慢的復甦。漫畫行業從中學到了不少教訓,變體封面依然每周出現在市場上,不過都是保持相當低調的姿態。

2004年,變體封面的再次復甦出現了,而引領這一切的依然是敢為人先的漫威公司。在第四期《驚世絕俗X戰警(Astonishing X-Men)》中,陣亡許久的鋼力士(Colossus)復活歸來,漫威為了保持神秘感,甚至在例行的預覽里放出了鳳凰的虛假預覽圖,同時零售商按1:6的比例收到了鋼力士的變體封面。這個事件引起了漫畫迷的普遍關注,發送到全美的變體封面也瞬間搶購一空。

嘗到了甜頭之後,漫威公司再次展開了變體封面的大規模計劃,不過此時變體封面已經從瘋狂的投機品變成了更加理性的促銷品。

以第一期《秘密入侵(Secret Invasion)》為例,漫威分別以1:25、1:50、1:75等不同比例提供稱為激勵封面( incentive covers)的變體封面,提高零售商的訂貨熱情,避免可能缺貨的情況,同時零售商也可以溢價賣出變體封面來部分彌補未售出漫畫的損失。

要論最臭名昭著的激勵封面,大概要算是這本以死侍為封面,比例為1:52的第三期《圍城(Siege)》了。這個比例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但是得到它所需要的52本漫畫並不是指第三期《圍城》本身,甚至連漫威的漫畫都不是…

在DC公司以綠燈俠為核心的大事件「至黑之夜」期間,為了鼓勵零售商訂購銷量慘淡的支線系列,DC公司為他們提供了可供佩戴的塑料燈戒。當然不好賣就是不好賣,因此零售商手裡就積壓了大批賣不掉的漫畫。這時漫威公司宣布,每收到零售商寄來的52張撕下來的燈戒促銷版漫畫封面(這也是將漫畫退回漫畫公司的標準做法),他們都會寄回一本有激勵封面的第三期《圍城》。這一舉措一經公布,立刻為漫威公司招來了一片罵聲。當時漫畫迷推測這本變體封面最多能值個50到100美元,結果很快它的價格就超過了500美元,而在今年則很輕鬆地跳到近2000美元。

由於漫畫行業的收縮,零售商們越來越傾向於先訂購小批量的漫畫,如果銷售反饋良好再繼續下訂單。這種訂購數量的不確定性,對於漫畫公司來說增加了自己的風險。除了通過激勵封面來刺激訂貨外,還需要想出新的辦法,這時漫威又一次站了出來。

漫威決定只給零售商第一批的訂單提供初版漫畫,後續訂單要麼沒貨,要麼就只有後續重印的版本。由於漫畫收藏者們對於初版漫畫有著狂熱的愛好,而對重印的版本嗤之以鼻,而這些人又是當時支撐漫畫銷量的中堅,這就迫使零售商不得不提高第一批訂單的數量,看起來漫威的計劃奏效了。

這時有趣的事情發生了。隨著超級英雄的電影和電視劇不斷出現,一大批新的愛好者湧入了漫畫市場,他們並不在乎買到的是初版還是第五版,只要能看到喜歡的角色就心滿意足了。隨著零售商追加訂單的不斷增長,漫畫公司們對於再版漫畫也開始動起了腦筋。他們開始在再版漫畫上推出變體封面,或者是其中一張內頁,或者是原封面的鉛筆稿或草圖。

傳統的漫畫收藏者此時仍對這些後續多次再版的漫畫不屑一顧,他們的目光依然停留在初版漫畫上。不過隨著時光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完美主義者出現,他們想要收藏一本漫畫的所有版本,而由於再版漫畫的數量要遠少於初版,結果就是再版的價格也往往要高於曾是所有人寵兒的初版。

這是第583期《超凡蜘蛛俠(The Amazing Spider-Man》的普通版封面。

同時,漫威也推出了有大統領出境的變體封面

由於這個變體封面實在太受歡迎,零售商一次又一次的追加訂單,漫威也就一次又一次的重印,每次都換上新的變體封面,從第二版一直出到第五版。

不同的漫畫公司對待變體封面有著不同的經營策略,但市場在數年前已經達到了某種平衡。2012年10月,40%的新漫畫擁有變體封面,而在之後幾年,這個比例幾乎沒有產生變化。漫畫收藏者依然喜歡變體封面,只要它們比例恰當,而不是令人厭煩的促銷。

變體封面是一種「人造收藏品」,它的市場並非自然形成,而是人為創造的。即便變體封面明天就停產,也絲毫不會影響漫畫迷繼續閱讀漫畫。事實就是如此,這也意味著變體封面的價值不是恆定的,它價值幾何完全由人們的主觀意識所決定。

時至今日,變體封面的形式和內容一直在推陳出新。喜歡則買,不喜則棄,無論如何,變體封面就在那裡。

(本文首次發表於 美漫變體封面歷史漫談-52TOYS有品有趣

編譯自cybercomics&toys、multiversitycomics等網站,圖片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黑豹在復聯中能排第幾名?黑豹電影、人物角色全方位詳細解析!(不定期更新)
作為美漫迷,你最喜歡超人的哪一部中短篇漫畫,或者哪一段劇情?
DC 和漫威有哪些值得觀看的動畫作品?
DC電影的現實主義基調會不會成為DC電影宇宙創作的障礙?
漫威和 DC 作品中有哪些華人角色?

TAG:漫威Marvel | DCComics | 美国漫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