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博物館 | 我們如何錯過中國最古的塔

要趕下午四點半的飛機,留給衢州的時間只有兩個小時。六七年前,我曾因為沒能買到假期回家的車票而來這座小城中轉,只在清晨匆匆看了大南門便離開,這一次,終於如願刷掉了大名鼎鼎的南宗孔廟,又在老城裡發現了令人感到驚喜的民居、街區和城牆,趙抃祠、達源號錢莊、天后宮、細菌戰投放點、周宣靈王廟,各個時期和類型的遺存拼湊出一個相當精彩有趣的城市。不同歷史的斷面,似乎被完整清晰地保存在城市的肌理中。

衢州南宗孔廟

細菌戰投放點及楊氏民居

鐘樓

北門街

達源號錢莊

然而,衢州博物館裡發現的一段簡介讓我心頭一沉。一尊朽壞的木雕佛像,幾塊不起眼的青灰塔磚,暗示著這裡曾經存在過一座古塔。那張模糊的老照片並沒有太多稀奇,但至少暗示了它消失的時間不算久遠——而真正令我感到興趣的是那個建塔的年號,南梁天監。

天王塔出土木雕佛像-南朝梁

晚上落地北京,急不可耐地開始檢索資料。天王塔於是成為這次在衢州旅行最震驚的發現。

如今,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塔大概是登封的嵩岳寺塔,建於北魏正光四年(523年);而從縣誌來看,這座天王塔建於同期的南梁,最為關鍵的塔磚銘文甚至將修建年份指向南梁天監十二年(512年)。當時的猜想果然不假,如果塔身有幸保存至今,便該是中國最古老的塔。

天王塔出土天監十二年塔磚-南朝梁

天王塔出土「徐十一娘造塔」磚-南朝梁

天王塔經歷多次維修,頂部的塔剎於明末墜落,時人記載其上鑄有天監年號。早年因為塔身臨近街市,時常有塔磚墜落而存在安全隱患,建國以後,屢有塔磚砸壞民居屋頂的報道。1952年9月,衢州有颱風過境,當時由部分市民倡議,由政府下令拆除,但當時沒有當地施工隊伍願意接手,最終交由紹興在衢州的施工隊。拆塔工程曾被省政府叫停,但當年12月26日復工。從此,這座中國最古老的塔徹底消失,部分塔磚、書畫及佛像入藏衢州博物館。也許因為無力維修,也許因為無心維修,但那時的決策者們一定沒有想到,這一損失遠非塔下幾處民房被砸壞的屋頂所能比較。

天王塔拆毀前夕(來自網路)

在衢州的民諺中,有一句「不見天王塔,兩眼淚汪汪」,意思是說那些出城離鄉的人們割捨不下故土而不停回望,要一直走到看不見天王塔的地界,才算是終於離了家鄉。

而如今,這句民諺恐怕也要難逃失傳的命運了。客觀地說,衢州確實不是一個太平的地方,這裡是控制兩浙的必爭之地,「守兩浙而不守衢州,是以浙與敵也。爭兩浙而不爭衢州,是以命與敵也。」就是這樣一處每有戰爭必處前線的城市,居然經歷了種種浩劫保存下一座近1500年歷史的古老磚塔,哪怕到了最命途多舛的近代,也沒有在太平天國毀滅式的戰爭中毀損,沒有在抗日戰爭不斷拉鋸變化的前線上坍塌,原以為應該是熬過了最艱難的日子,卻在建國後毀於一項充滿悲劇性的「民生工程」。

爭論當年決策背後是「無心」還是「無力」好像也不再重要了,那些拆除所得的磚木石料,最終拿去修了縣委大院,而這一保障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破除了迷信、又順便節約了建設成本的拆塔運動,似乎成為值得歌頌的政績。更為諷刺的是,這座曾經的衢州地標在2014年重建完成,但真實歷史的見證只能蜷縮在塔院外的角落裡,無奈的遺址保護碑,無人問津。

而浙江這片土地上的拆塔運動,也只是由此開了個頭。

浙江一地最慘痛的古塔浩劫發生在僅僅四年之後。浙南的龍泉縣拆毀北宋的崇因寺雙塔和五代的金沙寺華嚴塔,拆除所得的塔磚全部拿去鋪了路,塔內珍貴的銀塔、古錢被拿去融化,而極為珍貴的唐宋寫經、書畫及各類造像被哄搶、焚毀,有記載當時河灘上焚燒後的灰燼厚達半米。如果要大致想像一下我們曾經錯失了什麼,劫後餘生的晚唐《佛說阿彌陀經變相圖》是其中最沉痛的證詞。2014年,浙博與書畫大館遼博合辦《守望千年》書畫大展,這件倖存的文物是浙江省博物館出展的唯一一件唐代繪畫,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龍泉金沙塔(來自網路)

金沙塔出土晚唐《佛說阿彌陀經變相圖》-浙江省博物館藏(來自網路)

龍泉事件最終被定性為一場「無知的罪過」,人民日報專文批判了這一建國以來最為慘痛的毀塔行動。但拆塔毀塔的行為並沒有結束,「安全隱患」是拆塔的最佳理由,成為了大批古塔頂上高懸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1957年,北宋嘉祐七年(1062年)的金華萬佛塔被徹底拆除。歷經抗戰期間的兩度拆除,解放後的萬佛塔原本就已經僅餘三層塔身,當地駐軍在遺址上修建辦公樓而將最後殘餘部分拆毀,清理地基時發現地宮,出土大量寫經及佛像,最大最精美的一尊水月觀音像入藏國家博物館。

金華萬佛塔(來自網路)

萬佛塔出土五代鎏金銅水月觀音像-國家博物館藏(來自網路)

1960年,建於南宋紹熙四年(1193年)的麗水碧湖塔因年久失修被批准拆除。在塔剎、塔身壁龕及塔基地宮中發現佛像、寫經等文物,部分入藏浙江省博物館。

麗水碧湖宋塔(來自網路)

碧湖宋塔出土南宋《佛說觀無量壽經》殘件-浙江省博物館藏(來自網路)

1963年,建於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的東陽南寺塔因年久失修在暴雨中坍塌。塔心塔壁出土佛經、舍利、經函等文物。

東陽南寺塔(來自網路)

1965年,建於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的溫州白象塔因塔身裂縫、傾斜而被省文物局批准拆除。相對幸運的是,這次拆除在文物部門的科學發掘下,出土珍貴的佛經、繪畫、雕塑、石刻共計逾1000件,如今這些文物依然是溫州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最重要的收藏。其中,1103年的《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殘葉是目前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活字印刷品,而大量的佛像珍品則代表了甌塑藝術的最高峰。

溫州白象塔(來自網路)

白象塔出土北宋《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殘葉-溫州博物館藏(來自網路)

1966年,建於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的瑞安慧光塔被紅衛兵拆毀,塔身及塔基地宮出土大量珍貴文物,包括北宋雙面綉、描金漆繪舍利函及經函、金銀器及大量刻印經書,尤以舍利函、經函為北宋漆木藝術的代表。

慧光塔出土鎏金銀塔-浙江省博物館藏(來自網路)

慧光塔出土識文描金檀木經函-浙江省博物館藏(來自網路)

僅僅幾十年後的今天,遑論南朝時期的天王塔,浙江境內大部分宋元以前的古塔都已經列入了國家級的文物保護單位名錄,而本文中這些無疑具有第一流歷史與藝術價值的古塔,都只因破除迷信、保障安全乃至修房鋪路這般荒誕的理由而被拆毀了。它們難得堅守了幾百上千年,只是差了一點點運氣和今天的我們相逢,而我們一旦錯失了這些建築、宗教、藝術的傑構,卻永無再來的機會。

重建的天王塔

塔院外的遺址保護碑

和衢州天王塔類似,各地的古塔重建工程前赴後繼。但中國最古的塔還是和我們擦肩而過了,留下的不過是博物館中一個清冷的展櫃,一張寂寞的展牌,如同一間冰冷的停屍間,一塊無言的墓志銘。離開衢州前,我碰巧路過了天王塔,我將塔和衢州的小廟、老街一同拍照發在朋友圈中,有人留言,這塔看著好新。這座中國最古老的塔,現在卻成了最年輕的塔。

「不見天王塔,兩眼淚汪汪」,恰似一句悲傷的讖語。

版權聲明

歡迎並感謝個人分享原文帶鏈接轉發,其他各種形式的轉載請參考如下。

微信公眾號轉載:請在文首註明作者名Luke LOU,在「閱讀原文」處鏈接本文地址。同時,請將您的微信公眾號ID以私信回復給我,以防在維權時被錯誤舉報。

微博轉載:請在轉載內容的顯著位置保留作者名Luke LOU,並在轉發的正文文本中@本人(微博賬號 LukeLOU的微博,歡迎關注~)。

完成以上操作則自動獲得本文在微信公眾號或微博的轉載授權。如不能在「閱讀原文」處添加鏈接或不能在微博正文中@本人,請主動私信聯繫我支付轉載稿酬,否則一律以侵權處理。

報刊、雜誌及其他網站商用轉載:請私信聯繫,支付稿酬後即獲得轉載許可。


推薦閱讀:

乾貨 | 過境簽的知識,了解清楚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旅行這條路很難,但我們會堅持走下去

TAG:古建筑 | 历史 | 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