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世紀西歐,一個男爵的領土(即男爵領)通常有多大?各級貴族的領土大小又有沒有劃分標準?

簡單來說,各級貴族的領土大小有沒有規定範圍?


在英國,威廉征服 英格蘭 後 相當長一段時間,諾曼貴族 依然無法填補 撒克遜人留下的權利真空。

於是,當時 威廉 大量 分封 諾曼貴族 到 英格蘭 中、北部,順便讓這些諾曼貴族 去管理 地方事物, 【把 郡 封給 伯爵 作為封邑、把 縣 封給 男爵 作為封邑】,以此快速控制 英格蘭中部和 北部,並有效 鎮壓 盎格魯撒克遜 勢力。

漸漸的,就成了一種不成文規定。(後來,由於貴族內亂,到了 亨利二世, 國王開始 派遣 自己的親信 擔任 各地的郡長, 以此分散 諸侯的地方勢力)。

以電影《羅賓漢2010》為例,

洛克斯利 爵士(男爵)(位於諾丁漢郡), 擁有 5000英畝可耕地(相當於30000畝,1英畝=6畝),大概20平方千米,在中世紀,大概相當於一個完整的縣。

在英國,一個男爵,通常有10~20個 騎士 作為附庸,每個騎士有自己的領地(大概200~300英畝土地,在中世紀,騎士領地 大致相當於一個村落)。

在英國,

國王、

公爵(在英國非常少)、

伯爵(主要分布在南英格蘭)、

男爵(當時英格蘭北部經濟落後、人口相對稀少,所以北部的 諾森伯蘭、約克等地 大部分都是 男爵)、

騎士(騎士雖然有封地,但不屬於貴族,不能世襲),

形成了 層級附庸的關係。

戰時,騎士要 響應 男爵的徵召,男爵 要 響應國王的徵召,提供 士兵、軍費, 甚至親自上戰場指揮作戰。


路易九世的男爵圖盧茲伯爵領地有圖盧茲附近幾個伯爵領加起來那麼大


在這裡提出一個標準男爵的假設概念,也就是采邑制設立全盛期的原則,雖然隨著查理曼帝國的崩潰已經徹底變了樣。大概是3000英畝,3000戶,12騎士(具裝騎兵)、12侍從(中等騎兵)、75個步兵(其中25個負責看家)。此標準適用於中世紀早期(也適用於中國的五代),晚期則要翻倍。實際上大男爵能有40多騎士接近標準伯爵的50騎士,小男爵最少只有4騎士也就是標準的三分之一(我懷疑最古老的鐵鎚查理馬特時代的采邑就是一個巴隆四個耐特)。

第四次十字軍建立的希臘國家的男爵也是25個左右的騎兵,這應該是男爵的原始狀態了。

資料來源

https://tieba.baidu.com/p/4333790474?red_tag=0457260426...

騎士莊園:面積=村,人口=自然屯。

男爵領:面積=鄉,人口=行政村。子爵中世紀中後期才出現,可以視為鎮長。

伯爵領:面積=縣,人口=鄉鎮。侯爵中世紀中後期才被承認,可以視為縣級市市長。

公爵:面積=地級市,人口=縣。大公是加強版的公爵,可以視為中心市市長。

國王:面積=省,人口=地級市。

英格蘭領土大概也就18個標準伯爵領,也就是72個標準男爵領,後期加上威爾士有21個標準伯84個標準男爵領,再加上蘇格蘭的效忠人員。英國一個標準伯爵領也就是古郡,論面積也就中國一個現代地級市。現代北約克郡面積8309平方公里,人口69.9萬(1991)。西約克郡面積2039平方公里,人口198.5萬。南約克郡面積1560平方公里,人口138.5萬。河源地級市全市面積1.58萬平方公里。古約克郡後來拆分成五個新郡,古郡面積應該與河源差不多。

1215年《大憲章》簽署後,第2條規定,伯爵領地100鎊(一英鎊最初為一羅馬磅 約328克白銀),男爵領地100馬克(一說100鎊,每馬克為三分之二磅白銀),騎士采邑最多100先令(一鎊20先令),根據古代采邑佔有情況,獲得少者所繳納之領地繼承稅亦減少。

由此可知,伯爵應該下轄20騎士,男爵應該下轄13騎士(古代英國主要就是分封伯爵和男爵)

而騎士大約需要至少兩千畝土地支持,即一個村子

英國第一次模範議會貴族院,因為已經吞併威爾士威壓蘇格蘭,由十幾個大貴族或大主教、90個左右的男爵或主教、每個郡兩個騎士代表就是100多、每個城市兩個市民代表就是100多,共400人。

法國三級議會,由100個左右的伯爵或大主教、400個左右的男爵或主教,以及其他貴族教士以及近100個城市每個兩個市民組成,共800人。

電影《羅賓漢2010》,洛克斯利「爵士」擁有5000英畝土地(相當於20平方千米,30000畝), 諾丁漢郡 面積大概70平方千米。洛克斯利「爵士」控制著 諾丁漢 30%的土地。顯然,洛克斯利「爵士」的爵位,估計至少是個英制伯爵(縣)。英國伯爵應該只有20個騎士,法德才有50 騎士

英制伯爵 擁有5000英畝的土地(20平方千米),相當於30000市畝(1英畝=6市畝)。 按一家6市畝地算,一個英制伯爵領 可以擁有5000戶家農民,大約20000人。中世紀糧食產量低,供養 1個騎士、騎士的家眷、騎士侍從、戰馬、鎧甲、路費開銷...... 至少要1000名農民(大概250戶),一個英制伯爵 可以供養 20名騎士。

男爵領 所 大概 是 標準伯爵的1/3 ~ 1/4左右,供養13名左右的騎士。

電影《天國王朝》的伊貝林男爵也只有一百個士兵,騎士估計只有10幾個,剩下的是騎士的侍從騎兵和步兵,電影里騎兵也才不到三十騎。耶路撒冷王國下設四大伯爵領,安條克大公國和迪黎波里伯國和埃德薩伯國都是下設四大男爵領,一伯四男應該是習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8f46a20100xfbv.html

耶路撒冷王國的領土,主要包括了耶路撒冷、阿克、納布魯斯,以及環繞這些城市的鄉野。這些土地中只分封成四個第一級封地:雅法郡、加里利大公領、泛約旦領和西頓領。這四個一級封底又可以被分成十二個二級封地。

鑒於土地的缺乏,王國往往利用引入金錢封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給予一名騎士獲得某城市、某鎮或某幾個村莊的固定收入,並換取其帶領的規定數額的兵員。這樣的做法,使得很多騎士在鄉鎮中擁有資產,並居住於斯,而不是像他們的歐洲同行一樣居住在城堡里。

利用以上的方式徵集騎兵,耶路撒冷城可以提供61名騎兵,那布魯斯75名,阿克80名。雅法郡、加里利大公領、西頓領各100名,泛約旦領60名。據估計,12世紀末耶路撒冷王國一共可以提供647-675名騎兵。然而,這個估計並沒有考慮到在12世紀下半葉,王國曾經在與Muslim的戰爭中失去了幾個封邑,故而在更早的時候騎士的總數可能可以達到700名。

的黎波里還能夠再提供100名騎兵,埃德薩的配額也大致如此。安條克提供的騎兵配額與耶路撒冷的大致相同。

巴勒斯坦的教會組織地產廣大,財源豐厚,因此也許要承擔一部分士兵的財政支出,而類似地一些較大的城市社團也有同樣的義務。以這類方法募集起來的士兵,一般被稱為"軍士"(sergent),儘管在某些時候他們更像城鎮民兵。

總的來說,他們的首要責任在於保護自己的城市以及附近的鄉村部分,但在某些偶然情況下,他們也可能因為十萬火急的軍情而加入野戰軍,從這個角度來說,他們可以被視為一種預備役軍人,當然,他們使用的武器、接受的訓練都要遜於騎士和僱傭軍組成的步兵。

一些材料可以提供部分已知的軍士配額:耶路撒冷主教區,聖墓教堂,耶路撒冷城,阿克城各需要提供500名軍士;納布魯斯300名;伯利恆大主教,200 名;錫安山修道院,拿撒勒和泰爾的大主教區,阿克大主教區,阿斯喀隆港,各150名;雅法港和泰爾港,各100名;阿蘇夫和凱薩利亞兩個港口,各50名。

埃德薩還能另行供應700名軍士的支出,總的來說,到了1180年,據估計王國擁有大約5025名軍士;安條克在12世紀早期則擁有大約3000名類似的士兵。

在12世紀早期,王國便開始使用僱傭兵,但直到12世紀後半葉,對於僱傭兵的依賴才變得比較顯著。1183年一項新的、旨在為傭兵徵集薪金的稅款開始徵收,而歐洲的王公貴族也越來越傾向於花錢請僱傭兵代替他們做戰,而不是像他們的祖輩一樣親自領軍,跋山涉水前往東方。

到了13世紀早期,騎士團的騎士、軍士和僱傭兵已經佔據了王國野戰軍的半壁江山。

關於騎士團能夠提供士兵的精確數量,現已不可考證。單就1158年的埃及戰役而言,醫院騎士團提供了多達500名騎兵,而每一名騎兵一般都至少有兩名僕從,而後者屬於非戰鬥人員。此外,至少還有與前述相同數目的軍士和僱傭騎射手(譯註:Turcopole)參與戰鬥。因此,醫院騎士團參戰的總人數在 2000左右較為合理。

而從另外一些資料中我們可以得知,聖殿騎士團同意為Amalric國王(1163-74年在位)提供一支500名騎兵和500名僱傭騎射手的軍隊,以換取國君承諾的土地。

到了13世紀中期,兩個騎士團的勢力已經衰落,僅僅能夠各自提供200-300名騎兵為野戰軍服務;當然,兩者還分別有一小部分騎士駐紮在國家境內大量的城堡中,在計算騎士團的總體實力時,這一部分軍事力量也應該計入其中。

https://tieba.baidu.com/p/3498041677?red_tag=0412945949...

https://tieba.baidu.com/p/3811213169?red_tag=0405741838...

CK2一個伯爵領在十一世紀的兵力一千多人,輕重騎兵數量佔十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之間吧。單算重騎兵則大概是50人

征服者威廉佔領英格蘭之後,將英格蘭分割成700塊大領地,絕大部分是男爵領地和六萬二百一十五塊小領地。理論上的騎士是多少呢,可以算出來的 但是實際劃分就不一樣,因為最大的男爵擁有數百塊小領地,也就是50個騎士,相當於標準伯爵,最小的男爵只有二十塊小領地,也就是只有4個騎士。這個時候英格蘭還沒有公爵呢 只有少數的伯爵而已

到了愛德華一世的時代,大概有了近1000個騎士大領地和一些屬國人質騎士

英格蘭大概18個標準伯爵、蘇格蘭6個、愛爾蘭8個,現代法國大概100個

法國的騎兵衝鋒是以伯爵大隊(bataelgen)為單位的,每個大隊有10個男爵小隊,每個小隊約25人,1個男爵、12個騎士、12個侍從

其實中國中世紀的男爵按人口算也是兩千戶縣長(西周則是五千戶),不過縣有大有小,中國中世紀的公爵按人口算也是萬戶縣長(西周則是五萬戶),另外,中國中世紀也是大多數時候只有公侯、伯、子男三個等級。

當然先秦時代的公侯伯子男是完全不同的。

根據我最新對成吉思汗的研究,黃帝時代很可能是三等五爵制,也就是成吉思汗的萬夫長(蒙語сая克亞,亞在商朝是族長的意思)、千夫長(蒙語mянга讀音名甘,也就是金國女真語的猛安,千的意思,1000夫)和巴圖(伯,200夫)、總把(子伯,100夫)、百夫長(зуун讀音紫,子,100夫)、那顏(男,50夫)

蒙古「拔都/巴禿/巴特爾」,成吉思汗的父親就有這個稱號,舒爾哈齊的darhan baturu,覺昌安二子的Lidun baturu,我覺得不僅僅是稱號,個人認為手下有200個壯丁的都可以叫巴圖

而這套黃帝時代的制度在草原上持續著,隨著哥特人、斯拉夫人、匈奴人的西遷被帶到了歐洲,根據受哥特人影響很深的法蘭克人的薩利克法典,歐洲繁衍到11世紀時的baron(伯)一般有12個night(男),每個baron一般有3000英畝3000戶12個騎士25個騎兵,count(公)手下一般有50騎士也就是4個左右的baron(伯),duke手下一般有10個左右的count,也與黃帝時代和西周的爵制相符,我考證黃帝是大地灣遺址人,該遺址f901出土一套黃帝五量,與西周五量比例相同,是1000(千夫長)500(缺實物,公,蒙古無對應)200(伯,巴圖魯)100(子,百夫長)50(男,納顏)10(十夫長)。西周是公爵10個縣、侯爵5個縣、伯爵4個縣、子爵2個縣、男爵1個縣,西周男爵有25乘馬車和5000個壯丁。西歐三圃制,三英畝才能養活一戶,baron3000英畝只能是1000戶,五戶養一兵就是200兵,考慮到蠻族對羅馬的入侵與奴役,大部分居民只是農奴,所以可以認為與蒙古巴圖魯200兵丁相同,此外西歐男爵最小也有4騎士,大男爵則有4大騎士,也與200夫巴圖魯管4個50夫納顏相同,很可能早期采邑就是一個巴隆四個耐特,繁衍成12個耐特。

烏爾拉尼斯估算,公元前5000年世界人口增加到3000萬,我覺得他沒有考慮2萬年前那場最後的冰河期對人類的滅殺效果,畢竟現代人都只是500個女性的後代

https://wenku.baidu.com/view/291eb5aded630b1c58eeb573.html......

我覺得公元前5000年,中國核心區人口因為當時平原都還是內海所以只有200多萬,周邊包括西藏、新疆、蒙古、東北、朝鮮半島、日本、西伯利亞等人口200多萬,中國西南、東南亞、澳大利亞等人口200多萬,北美200多萬,南美200多萬,中亞200多萬、印度200多萬、西亞北非200萬多、歐洲200多萬、南非200多萬,世界人口只有2000多萬

黃帝時一個50夫男丁的酋長就是一個男爵,也就是200多人口

黃帝時代一直到夏朝,一里都是250米,陶寺考古已經證明,邊長一夏里的方形換算就是62500平米,根據建國初期進行的民俗調查,西南彝族,大概是舜的時代的三苗殘部,尹紹亭《基諾族刀耕火種的民族生態學研究》,一家四口兩個成人刀耕火種20市畝,而這樣的份地,因為需要休耕,另外還有14處。黃帝時代土地肥力更高一些,休耕10處,一個成人刀耕火種的總份地就是一個邊長方一夏里,平均方百夏里一個男爵國,理論可以養活兩萬多人(其中一半是成人),但是黃帝時代,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平原都還是沼澤湖泊無法使用,土地利用率非常低下全國平均只有百分之一,全中國一半的面積都是無人區,實際只能養活不到500人,也就是一個男爵50夫200多人的兩倍,根據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方百夏里的是兩個男爵國組成的一個子爵國,姜寨遺址和尉遲寺遺址就是這樣的大型子爵國,而周圍零散分布的近十個更小遺址則是男爵國,其共同組成一個500夫2000多人的公爵國。我研究認定大地灣文化就是黃帝控制的部落,則大地灣遺址f901出土的古黍釜容積26400立方厘米,後世黑黍釜24000立方厘米,紅黍釜20000立方厘米,應該是品種差異導致的,古黍每株大約產2000粒,約20立方厘米,脫殼後約13立方厘米,2000株的產量就是一個古黍釜,大概夠一個重體力成人吃10天,採用耬播這種古老方法的話,62500平米分成10塊輪休,每塊大概能種60釜吃600天,刀耕火種產量更低,黃帝時代北方也四季如春,一年可以種兩次,種一收五,考慮到戰爭和各種災害,產量勉強夠用了。

黃帝升的容脫殼黍量就是20株的量,壺是200株,釜灌是2000株,一個成人可以刀耕火種6千平米12萬株的地,10塊地輪休,加起來就是方一里。黃帝尺是0.25米,依然是十進位1000倍到一里250米。耬播類似種樹,每0.25米種一株,每平米可以種20株。關於黍的生長周期是一年一熟還是兩熟和耬播是間隔0.25還是0.5米我還在諮詢農業專家。

中國人口主要是在夏朝開始迅速提升,制約人口的主要是土地,大禹治水之前,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等平原都還是古湖泊沼澤,大禹治水後才開始逐漸乾涸變成平原。所以五千年前,中國版圖最多只有200多萬人口。唐《通典職官》:黃帝,方制萬里,為萬國,各百里。黃帝時代的里是250米,每個男爵國只有200多人。姜寨和尉遲寺都是子爵國近500人。

夏朝的影響力略超現代中國的版圖,其打聽到的人口也才1300多萬,比黃帝時代增加五倍多,土地利用率全國平均提高到百分之五,比如太原就依然還是沼澤直到春秋才能利用,天津德州滄州也都還是沼澤直到唐朝才能利用,但是夏朝實際控制的人口只有洛陽盆地、山西南部、山東西部,長期只能實際統治十分之一的領土,人口135萬吧,後期繁衍到快300萬時,就被商湯滅了。

帝王世紀》:「禹平水土,還為九州,今禹貢是也。是以其時九州之地,凡二千四百三十萬八千二十四頃,定墾者九百三十萬六千二十四頃,不定墾者千五百萬二千頃。民口千三百五十五萬三千九百二十三人。」

所以大禹時的人口普查應該是真的,但是也就只能讚歎一下,那時候就有這麼精準的人口普查了啊,其實是那時候的人老實,問什麼都如實回答,到了西漢中期,大地主出現後,官方人口和科學家分析的人口,就開始有差距了。

夏朝,大概現在一個小縣的面積,只有1500人的一個部落,採用耬播種田,和種樹差不多,挖坑埋種子,很原始的方法,沒有育種措施,但比建國時少數民族區和巴西印第安人的拋撒種子的方法要進步很多了。

夏朝以0.125米為一尺,具體見我知乎文章《考工記》,0.125?1000?8?8?3?103%路網=25000也就是百里,與黃帝時代不同,增加了路網,方一里被劃分為田字形的4塊份地,每塊15625平方,可以養活一家五口兩個成人,因為每家平均人口從黃帝時代的四口增加到五口,多出來半個勞動力,64塊份地組成一個八卦田,每家擁有8塊輪休地,依然是方一里給一個成人的標準,64個八卦田組成一個族,9個族組成一個方百里,王畿基本是沒有廢地的,每百里可以養活8國,王畿方千里就是800國集中在這裡,再加上山東山西兩個方千里的殖民地各100國,夏朝佔據全國百分之三的面積,擁有全國百分之十的人口。燕趙齊三地出土的量具很多都是64進位,但是因為種植的作物不同,而容積略有差異。夏朝設3公9卿27大夫81元士,共120官。夏朝主力分成三個大部落,每個有3卿9大夫27元士。大概每卿有一輛戰車和300職業士兵,每大夫100職業士兵,每元士33職業士兵(周朝王軍是每上士4中士20下士)。三公和王也有自己的戰車,夏朝軍隊只有13輛戰車,所以大禹在會稽山用1輛戰車給防王陪葬,吳國得到這輛戰車後,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法理解骨節專車,畢竟春秋末期當時大夫都已經是1輛戰車陪葬。夏朝萬國,能夠控制的大概近千國,每國約1500人,其中成年人約600人(64?9=576),男人約300人,控制大概150萬人。夏軍總共只有9卿5400名職業軍人。夏朝延續黃帝到虞舜時代的模式,採用貢法,類似維京人那樣的職業戰團部落巡行各地索取貢賦,黃帝虞舜巡行天下,但是夏朝已經不敢離開王畿。到了商朝,每個夏制部落繁衍到600男丁,甲骨文《小臣牆刻辭》記錄了商軍全滅的夏制部落的編製,到了周朝,楚國控制區的山區夏制部落繁衍到6000人1200男丁,《戰國策》和《史記》提到了楚國的兵力配置情況。商朝採用助法,貴族分到各地,288個人養12個貴族,也就是50人養2個。周朝設立徹地作為公田,獨立於國人的份地之外,由國人和奴隸耕種供養貴族。

北魏出自東北,和商朝同源,他們的制度只有三等爵。北魏太祖修改為公侯子三等爵。

商朝甲骨文只有侯伯任三等爵,甲骨文記錄的侯有46處(非次)、伯有58處、任有15處。到了晚期,更大的新商制設立了大於任的甸作為王畿的唯一單位,由侯臨時統領,以減少王畿大族的勢力影響。形成了侯伯甸新三等爵。

文獻《尚書酒誥》,西周初期依然沿用商制,也只有侯伯甸男的雛形,衛作為官職指王的近衛或先王的近衛,如甲骨文合集03的7563穆衛、7575兄衛,類似契丹的先王宮帳衛軍,在西周則指虎賁。西周周公定周禮,才開始推行周制田,王畿和衛國魯國等才變換為周制田

唐《通典職官》也記載了商朝這種獨特的封爵法

黃帝,方制萬里,為萬國,各百里。唐虞夏,建國凡五等,曰公、侯、伯、子、男。殷,公、侯、伯三等。公百里,侯七十里,伯五十里。

根據對度量衡和田制的數學計算,商之所以採用三等爵,是因為擴大了田地後,夏朝的四等爵各升一級,就只剩三等爵了,商又不願意設立更大的爵位威脅自己的統治。


男爵很強的,有的和國王互懟


沒有。這個和西周不一樣。英國的baron很多事當地的撒克遜貴族和後來的諾曼貴族,他們的地肯定是不一樣的。其他地方不清楚。


推薦閱讀:

騎手不依靠馬鐙可以在運動中射箭嗎?
古代騎兵衝鋒的時候,那些戰馬心裡在想些什麼?
古代騎兵大部分都是馬,還有部分地區有駱駝,為什麼沒有牛?
《天將雄師》為什麼沒有騎兵?漢朝難道沒有這一兵種嗎?
「中世紀的歐洲步兵可戰勝剋星騎兵(非偶然性的)」這種說法是否可以成立?

TAG:中世紀 | 騎兵 | 貴族 | 古代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