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的所謂內幕(二)關於泥料
上期說了職稱的一些事情,似乎大家已經司空見慣。這次我們來說一說泥料的現狀,其實是為了回答一個經通常被問到這個問題:宜興是不是沒有紫砂泥了?壺販或者制壺人會有三種回答,很能反映出目前的產業現狀:
一、「宜興本地泥料都沒啦,我們的泥料都是長興、宣州等地運來的!」
說這種話的人,往往是用或賣很便宜的泥料的人。這種說法的言外之意就是:
- 上哪買都一樣,反正沒有宜興本地原礦泥料了;
- 至少我們這裡是外地原礦泥料。
二、「我們家做了幾百年泥料生意了。來我們家買原礦泥料吧!」
這是我小學同學家的slogan(類似),她家開了一個練泥廠叫「泥X坊」
她家確實很早就開始煉泥、販賣。但我聽父輩說,那個村的部分村民是偷挖高手。你可以隨時下單,要一批黃龍山的、趙莊的、蠡墅的,以及他們偷挖最多的,就在他們家邊——紅廟小煤窯的。他們的團伙意識強,隱蔽工作做的很好。說起來還蠻帶感。當然除了偷挖,有些山頭還是正經、合法在開採的,也就是所謂的「外山本地泥」。
三、「我還有兩間泥料,五百年用不完。」
這可能最正宗、最優質的泥料來源,以前囤積的老泥。這些都是封礦之前囤積的,所以從泥料質量、以及陳腐時間上來講,都是非常優秀的。為什麼用「間」作為計量單位呢?他的地下室里,有兩個房間內堆滿了一塊一塊的泥料。
這種人到現在一般到都是老工藝師了。這可能也是職稱的作用之一,至少代表了年代。
你硬著頭皮去買他的壺,有時明知是找人捉刀(雖然捉刀人也並不差),但為什麼呢?泥料真心好。
我們最早開始談論「宜興是不是沒有紫砂泥了」是在2010年的一起《每周質量報告·紫砂真相》之後引發的爭議或者說恐慌。最近,由於以為大師在央視暢談泥料,似乎這個話題的熱度又變高了。對於這期央視的節目,我是持否定態度的;畢竟採訪中出現的商家或者煉泥作坊都是一些低端、劣質的東西,有些甚至不能稱之為紫砂——這,怎麼能夠代表整個紫砂行業呢?
我們在選擇紫砂壺時,關心的問題就是壺的泥料是否天然純正,畢竟這關乎身體健康。按照我的經驗,要選到健康的泥料也不難,無非以下兩點:
- 不買非常便宜,但是很起來很亮的壺(比如200元以下);
- 盡量選擇紫泥、朱泥、段泥等常見泥料,謹慎選購「天青泥」、「紫茄泥」、「紅皮龍」等罕見泥料,避免選購「民國綠」、「紫羅蘭」「黑金砂」等合成泥料。
推薦閱讀:
※抹茶點飲全書
※喝剩下的廢茶渣還有什麼用處?
※茶在世界上各種語言里的讀音都有一定的聯繫,原因是什麼?是跟茶的傳播有關係嗎?
※單叢對胃有傷害嗎?
※當我們喝茶的時候,我們喝下的其實是些什麼?